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4.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4.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4 23:39: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4.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步测试题(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人工测绘
2.(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过程示意图。与一般地理信息技术功能相比,该系统最大的优势是( )
A.数据获取 B.空间查询分析 C.存储检索 D.数据输出
(2021·高一课时练习)目前,我们使用的微信欢迎界面(如图)是由中国“风云四号”卫星从太空拍摄的气象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中国“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的气象云图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4.中国“风云四号”卫星观测的优点有( )
①探测范围大②获得信息快③效率高④几乎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停车难是现代城市的一大问题,新的信息技术让停车更智慧。读“某停车系统示意图”,地理信息系统(GIS)能为该系统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 )
A.分析和管理车位空间信息 B.定位和跟踪车辆动态信息
C.获取司机的实时通讯信息 D.整合网络支付者个人信息
(2022·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7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是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与滑坡属于同一类型的自然灾害是( )
A.暴雨 B.风暴潮 C.洪涝 D.泥石流
7.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运用数字地球采集雨量信息
②运用RS模拟滑坡动态过程
③利用BDS(北斗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④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2021·高一课时练习)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021·高一课时练习)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导航卫星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下表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三步走”的发展概况。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步骤(时间) 系统名称 服务范围
1994年 北斗一号系统 5°N~55°N,70°E~140°E
2012年 北斗二号系统 50°S~55°N,55°E~180°
2020年 北斗全球系统 全球
9.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于( )
①人口普查②应急搜救③水文监测④海产品加工⑤地理信息测绘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0.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可以( )
A.为登山爱好者提供具体的经纬度位置信息 B.为工业生产测评水质污染
C.预测农作物的产量 D.分析火灾范围
11.(2021·高一课时练习)救灾决策部门运用GIS分析台风造成的洪涝灾情,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
①土壤类型分布图 ②水系分布图 ③地形分布图 ④地质构造分布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2021·高一课时练习)2017年第3号台风“南玛都”于7月2日上午生成,气象部门对其进行跟踪监测,下图为中央气象台7月3日6时发布的两条消息。图中消息①和消息②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
A.RS、GIS B.GPS、GIS C.RS、RS D.GPS、RS
(2021·高一课时练习)2018年11月19日,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于12月27日正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导航服务。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卫星定位、短信报文、精密授时于一体,能够高效快捷地实现信息传递。完成下面小题。
13.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相比,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的特殊功能是( )
A.区域导航 B.空间定位 C.精密授时 D.短信报文
14.北斗卫星系统最宜广泛应用的领域是( )
A.农业估产 B.矿产探测 C.野外考察 D.灾害预测
15.(2021·高一课时练习)2019年5月17日,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于当地时间凌晨再次猛烈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柱最高达9 100米,产生了大量火山灰。监测火山地区地壳移动和火山灰覆盖范围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
A.GNSS、RS B.RS、GIS C.GIS、GNSS D.RS、GNSS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11月23日0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第29号台风“天兔”的中心位于我国南沙永暑礁偏北方约120千米的南海海面上,即(10.7°N,112.9°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1002百帕,七级风圈半径60~180千米。
材料二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
(1)要监测台风“天兔”的位置,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遥感 B.卫星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台湾一艘正行驶在南海上的渔船发出求救信号,台湾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
(3)要完成台风“天兔”未来60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____和____。
17.(2021·高一课时练习)读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_的组合。在图中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____。
(2)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监测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该技术的优点有____,在下框中表示出该技术的主要环节。____
(3)查询某地的三维地形或全部或局部地图信息,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写出该技术的简要程序____
18.(2021·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有关部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图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拍摄的汶川地区遥感影像。
(1)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 )
A.目标→传感器→地面系统→成果 B.传感器→地面系统→目标→成果
C.目标→地面系统→传感器→成果 D.目标→传感器→成果→地面系统
(2)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地震灾害的动态
C.分析地震救灾数据 D.控制地震的发生
(3)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4)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4.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人工测绘
【答案】B
【详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遥感是利用飞机或卫星向地面发射无线电波来对地面状况进行感知,通常通过拍摄图片影像进行实时探测监测,都没有绘制图片功能,AC错误。大面积的特定日期的气象干旱监测图人工测绘不可能完成,D错误。地理信息系统 具有收集信息、储存检索信息、分析预测信息和输出信息的功能,因此能够绘制此图,B正确,故选B。
2.(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过程示意图。与一般地理信息技术功能相比,该系统最大的优势是( )
A.数据获取 B.空间查询分析 C.存储检索 D.数据输出
【答案】B
【详解】读图可知,该系统可数据获取、数据编辑、查询分析、存储检索、数据输出,是地理信息系统。据所学可知,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具有获取数据、检索数据、输出数据的功能,但都不具备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功能,只有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和数据分析功能,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1·高一课时练习)目前,我们使用的微信欢迎界面(如图)是由中国“风云四号”卫星从太空拍摄的气象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中国“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的气象云图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4.中国“风云四号”卫星观测的优点有( )
①探测范围大②获得信息快③效率高④几乎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3.A 4.D
【解析】3.遥感主要用于获取遥感影像,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计算机系统对获取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数字地球主要是将信息数字化,实现网络上的传输、共享。中国“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的气象云图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中国“风云四号”卫星运行高度比较高,因此探测范围大,而且现代遥感技术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因此获得信息快、效率高、几乎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3S技术的区别:遥感技术(RS)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用于定位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用于查询、分析地理信息。
5.(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停车难是现代城市的一大问题,新的信息技术让停车更智慧。读“某停车系统示意图”,地理信息系统(GIS)能为该系统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 )
A.分析和管理车位空间信息 B.定位和跟踪车辆动态信息
C.获取司机的实时通讯信息 D.整合网络支付者个人信息
【答案】A
【详解】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智能化地理分析技术,城市停车位置的数字化分析,可以动态地及时获取最近停车位的车位信息,方便停车,A正确;定位和跟踪车辆动态信息和获取司机的实时通讯信息是用GPS技术,BC错误;该智慧停车系统主要是为了方便停车,不是为了获取个人信息,D错误。故选A。
(2022·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7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是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与滑坡属于同一类型的自然灾害是( )
A.暴雨 B.风暴潮 C.洪涝 D.泥石流
7.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运用数字地球采集雨量信息
②运用RS模拟滑坡动态过程
③利用BDS(北斗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④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6.D 7.D
【解析】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滑坡属于地质灾害。暴雨属于气象灾害,风暴潮属于海洋灾害,洪涝属于水文灾害,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依据题意,故选D。
7.根据所学并结合图示可知,对滑坡灾害的预警监测系统是利用利用BDS(北斗系统)的定位功能通过采集滑坡体的位置和海拔高度的变化,从而可以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③正确;然后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④正确;数字地球技术不能做到采集雨量信息,RS是监测功能,不具有模拟动态分析功能,因此①②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GPS系统主要是定位和导航的功能,不能进行空间信息的处理和分析;BDS是我们国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8.(2021·高一课时练习)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A
【详解】遥感技术能在高空获取大范围的影像,地理信息系统对遥感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制作出卫星云图,①②正确;全球定位技术主要功能是为客户定位、导航,③错误。故选A。
(2021·高一课时练习)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导航卫星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下表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三步走”的发展概况。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步骤(时间) 系统名称 服务范围
1994年 北斗一号系统 5°N~55°N,70°E~140°E
2012年 北斗二号系统 50°S~55°N,55°E~180°
2020年 北斗全球系统 全球
9.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于( )
①人口普查②应急搜救③水文监测④海产品加工⑤地理信息测绘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0.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可以( )
A.为登山爱好者提供具体的经纬度位置信息 B.为工业生产测评水质污染
C.预测农作物的产量 D.分析火灾范围
【答案】9.C 10.A
【分析】9.北斗卫星导航主要的功能是定位,获取信息,人口普查是要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北斗导航无法实现,①错误;可以实时确定位置,进行应急搜救,②正确;由于该系统可以成像,也可以进行水文监测,③正确;无法进行海产加工,④错误;在测绘中,北斗导航可以提供数据,完成测绘,⑤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北斗导航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因此可以为登山爱好者提供具体的经纬度位置信息,A正确;工业生产测评水质,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导航卫星无法完成,B错误;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可以用GIS完成,C错误;分析火灾范围也要用GIS,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11.(2021·高一课时练习)救灾决策部门运用GIS分析台风造成的洪涝灾情,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
①土壤类型分布图 ②水系分布图 ③地形分布图 ④地质构造分布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分析】考查3S技术在自然灾害中的应用。
【详解】洪涝灾害的形成主要与气候、地形、水系、植被等因素有关。需要用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各地涝灾程度,叠加使用水系分布图和地形图分析排水沟工程的位置,②③正确;而土壤和地质构造对洪涝灾情分析没有作用,①④错误。故选B。
【点睛】洪涝发生的两个条件:排水不畅,来水量大。
12.(2021·高一课时练习)2017年第3号台风“南玛都”于7月2日上午生成,气象部门对其进行跟踪监测,下图为中央气象台7月3日6时发布的两条消息。图中消息①和消息②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
A.RS、GIS B.GPS、GIS C.RS、RS D.GPS、RS
【答案】B
【详解】RS主要用于获取遥感影像,GIS主要运用计算机系统对获取信息进行处理分析,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台风的监测定位是依靠GPS,对可能经过区域概率分析依靠的是GIS。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2021·高一课时练习)2018年11月19日,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于12月27日正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导航服务。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卫星定位、短信报文、精密授时于一体,能够高效快捷地实现信息传递。完成下面小题。
13.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相比,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的特殊功能是( )
A.区域导航 B.空间定位 C.精密授时 D.短信报文
14.北斗卫星系统最宜广泛应用的领域是( )
A.农业估产 B.矿产探测 C.野外考察 D.灾害预测
【答案】13.D 14.C
【分析】13.根据材料,”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卫星定位、短信报文、精密授时于一体,能够高效快捷地实现信息传递“可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一般都具有导航、定位、授时等主要功能,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的特殊功能是短信报文功能。故选D。
14.北斗卫星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导航定位功能,因此最宜广泛应用的领域是野外考察活动,C项正确。农业估产、矿产探测、灾害预测属于遥感或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范畴。故选C。
【点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15.(2021·高一课时练习)2019年5月17日,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于当地时间凌晨再次猛烈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柱最高达9 100米,产生了大量火山灰。监测火山地区地壳移动和火山灰覆盖范围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
A.GNSS、RS B.RS、GIS C.GIS、GNSS D.RS、GNSS
【答案】A
【详解】GNSS的全称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功能是导航;RS是遥感,主要功能是通过遥感来监测地物;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对空间数据进行存储、分析等。监测火山地区地壳移动,需要GNSS进行精确定位,监测火山灰覆盖范围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通过遥感图像来进行监测。故选A。
【点睛】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11月23日0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第29号台风“天兔”的中心位于我国南沙永暑礁偏北方约120千米的南海海面上,即(10.7°N,112.9°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1002百帕,七级风圈半径60~180千米。
材料二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
(1)要监测台风“天兔”的位置,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遥感 B.卫星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台湾一艘正行驶在南海上的渔船发出求救信号,台湾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
(3)要完成台风“天兔”未来60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____和____。
【答案】(1)A
(2)卫星定位系统
(3)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分析】本题以台风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遥感主要用于通过遥感影像获取信息,主要用于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计算机系统对获取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分析。卫星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导航。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要监测台风“天兔”的位置,应利用遥感获取影像资料,因此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不具备监测功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卫星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当渔船发出求救信号,台湾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卫星定位系统来进行导航并实施营救。
(3)要完成台风“天兔”未来60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利用遥感获取影像资料,之后运用计算机系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分析,因此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17.(2021·高一课时练习)读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_的组合。在图中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____。
(2)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监测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该技术的优点有____,在下框中表示出该技术的主要环节。____
(3)查询某地的三维地形或全部或局部地图信息,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写出该技术的简要程序____
【答案】(1) 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甲:遥感技术获取矿床露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矿产种类,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乙:遥感技术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水灾损失。
丙:装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的运钞车传送位置到监测中心,地理信息系统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
丁:遥感技术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
(2) 遥感技术; 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能反映动态的变化,受地面条件限制少,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用途广。 A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B传输;C信息处理、信息分析;D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3) 地理信息系统。 A数据处理;B数据库;C空间分析;D表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综合应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根据所学知识,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组合,丙代表    的组合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甲:遥感技术获取矿床露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矿产种类,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确定矿床露头位置。乙:遥感技术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水灾损失。丙:装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的运钞车传送位置到监测中心,地理信息系统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丁:遥感技术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
(2)根据所学知识,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监测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能反映动态的变化,受地面条件限制少,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用途广。图中框中表示出该技术的主要环节分别是:A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B传输;C信息处理、信息分析;D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3)根据所学知识,查询某地的三维地形或全部或局部地图信息,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该技术的简要程序是获取的信息,然后进行A数据处理;建立B数据库;最后C空间分析和D表达(GIS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地理信息输出等环节)
【点睛】
18.(2021·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有关部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图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拍摄的汶川地区遥感影像。
(1)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 )
A.目标→传感器→地面系统→成果 B.传感器→地面系统→目标→成果
C.目标→地面系统→传感器→成果 D.目标→传感器→成果→地面系统
(2)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地震灾害的动态
C.分析地震救灾数据 D.控制地震的发生
(3)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4)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____。
【答案】(1)A
(2)B
(3)地震后出现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4) 对灾情进行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 对灾情做出快速评估,指导救灾活动
【分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在防灾减灾中所起的作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过的知识,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给地面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揭示目标对象的现状及特征,并预测其变化趋势。最后生成专题图并撰写调查报告,为辅助决策提供依据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上物体。因此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目标→传感器→地面系统→成果,故选A。
(2)根据所学知识,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监测地震灾害的动态,B正确;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分析地震救灾数据、这是需要人工才能做的事,AC错误;任何情况下对于地震的发生是不可控的。D错误;故选B。
(3)根据图示和材料可以看出地震后出现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4)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对灾情进行实况监测,分析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分析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路径和地点,为抗灾提供决策依据,指导抗灾活动;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和表达指导人们对灾情做出统计评估预测,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指导救灾活动。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