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5.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二课时练习)读下面四幅“海拔5000米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甲乙丙丁中的①②③④代表自然带数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座山分布纬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山在南半球 B.乙山北坡为迎风坡 C.丙山在南半球 D.丁山北坡雪线高
【答案】1.B 2.C
【解析】1.海拔相同的山,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多,乙垂直带谱最多,且南北坡差别不大,可能位于赤道附近,说明纬度最低,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对于甲山,同一自然带南坡的分布上限更高,表明南坡为阳坡,热量更好,甲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可能性更大。同理可判断,丙山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可能性更大,A错,C正确;乙山南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上限差异不大,表明其南北坡水热条件差异不大,北坡并非明显的迎风坡,B错;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丁山北坡雪线更低,D错。故选C。
【点睛】关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特别提醒:①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呈现“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③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
(2022·高二课时练习)树种线是指树种个体分布的海拔或纬度上限。下图为某山地树种线海拔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该山地树种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植树活动 B.山地气候变暖 C.山地降水增加 D.土壤变厚变肥
4.树种线变化对该山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生物的多样性增多 B.气温波动幅度降低
C.高海拔的裸地增多 D.土壤的有机质减少
【答案】3.B 4.B
【解析】3.由图可知,树种线向高海拔扩张,说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山地气温上升,更高海拔区域满足了树木生长的热量需求,影响该山地树种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山地气候变暖,故B正确;人类植树活动也要考虑自然条件的限制,A错误;山地降水增加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C错误;坡度变化不大,土壤不会变厚变肥,故D错误。故选B。
4.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树种线向更高海拔扩张,占据了原来灌木、草本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存空间,威胁到栖息其间的其他生物,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故A错误;植被通过改变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以及通过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发挥调节气候的功能,降低气温的波动幅度,故B正确;树种线的扩张使山地更高海拔处植被覆盖率上升,高海拔裸地减少,故C错误;随着树种线升高,森林面积增大,会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故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大理苍山位于云南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干湿季分明,年均气温为15.5°C,年降水量大于1000mm。大理苍山地势陡峭,南高北低,垂直高差显著,山地立体气候十分明显。从山麓到山顶有3个垂直气候带,分别为亚热带、暖温带和高山寒漠带,植被种类多,层次清晰,分布复杂,保存了许多从亚热带向高山寒漠带过渡的植被类型。下图为大理苍山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大理苍山东坡云南松林分布范围较西坡小,其主要原因是东坡( )
A.同海拔地区山地面积小 B.水热组合条件较差
C.人类活动干扰强烈 D.森林自然火灾多发
6.从水分对植被带谱的影响分析,大理苍山西坡堂绿阔叶林长势最好的时段是( )
A.3~4月 B.5~9月 C.10~12月 D.12月~次年2月
【答案】5.C 6.B
【解析】5.西坡河谷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干热河谷灌丛,以上为耕作区,在往上为云南松林,而东坡从河谷地区为耕作区,面积大于西坡,因此是人类活动干扰强烈导致大理苍山东坡云南松林分布范围较西坡小,C正确。同海拔地区山地面积差异不大;东坡耕作区面积大,水热组合条件较好;森林自然火灾差异不大,ABD错误。故选C。
6.大理地区属中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带,全年有干湿季之别而无四季之分。全年降水量为1000~1100mm,但分布不均,95%的降雨集中在5~10月份的雨季,苍山南北绵亘像一个巨大的屏风,阻挡西南季风,导致西坡降水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理苍山西坡低海拔地区存在植被逆向更替分布,呈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现象,西坡河谷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干热河谷灌丛,以上为耕作区,在往上为云南松林,而东坡从河谷地区为耕作区,以上为云南松林,据此推断东坡耕作区水热条件较西坡好。
(2023·高二课时练习)图1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月分配柱状图,图3为甲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甲地降水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图3所示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能反映甲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 )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9.甲地的气候对应的自然景观是(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草原 D.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7.D 8.D 9.B
【解析】7.依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若图甲中下方纬度为(30-10)°,即20°,则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地气候类型应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这与图乙中的降水分配特征不符,故图甲中下方纬度应为(30+10)°,即40°,区域位于南半球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类型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7月)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最多,故选D。
8.由上题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①③错误。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气温年较差小,②错,④正确,故选D。
9.读图可知,甲地位于30°S-40°S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景观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正确。热带雨林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分布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于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故选B。
【点睛】地中海气候: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少雨,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湿润,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无分异规律
11.与丙山相比,甲山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距海较远 C.降水较多 D.纬度较低
【答案】10.A 11.D
【解析】10.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这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1.甲山与丙山海拔相当,但与丙山相比,甲山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其原因是甲山的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垂直带谱完整性的影响因素有山体所处的纬度、山体的海拔和相对高度等。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中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完问题。
12.关于甲地气候特征的曲线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甲、乙两地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A.温带草原、针叶林 B.针叶林、落叶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荒漠、落叶阔叶林
【答案】12.D 13.B
【解析】12.据左图中甲、乙两城市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其气候类型分别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甲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半球一般7月份气温最高,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1月份)气温小于0℃,②是最冷月气温曲线;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少,各月降水变化不大,④是降水变化曲线,因此甲地气候特征的曲线组合是②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甲、乙两城市气候类型分别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甲地位于加拿大境内,降水比亚欧大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多,自然植被不是温带草原而是针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B正确。甲乙位于温带,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植被,ACD错误。故选B。
【点睛】美国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是西南风吹过暖流受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阻挡,形成降水而成的。美国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滇、川、藏地带,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藏区马匹肺活量大,耐力好,品质优良,而云南茶树品种丰富,所以藏区与云南形成了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下图示意茶马古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云南茶树品种丰富的原因有( )
①纬度低②山地高差大③土壤肥沃④河湖众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图示茶马古道经过地区的地理特征为( )
A.道路多沿山间河谷分布,地势起伏小 B.经过地区民族文化单一
C.年降水量丰富,气温年较差小 D.所经地区河流流速快,水能丰富
【答案】14.A 15.D
【解析】14.我国西南地区纬度低,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地形崎岖,起伏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气候的垂直变化明显,因此我国西南茶树品种丰富,①②正确。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可保障茶树生长良好,但土壤肥沃程度与河湖水源状况与茶树品种丰富程度无关,③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15.茶马古道经过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地势起伏大,故排除A项。依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茶马古道经过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之一,民族类型多,民族文化丰富,故排除B项。云南、四川降水丰富,西藏多数地区降水较少,故排除C项。图示河流多为河流中上游,流经山地、高原,落差大流速快,流量大,水能丰富,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物种丰富的原因:1.地域空间广阔,利于生物繁衍。2.水热组合优越。3.自然环境差异大,气候复杂,水平差异大,跨纬度大(热量),跨经度大(水分),垂直分异大(水热组合),地形复杂地形类型多样,相对高度大,地形起伏大,山地迎风坡、背风坡环境差异。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发育着不少的冰川和河流,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河西走廊过去曾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甘肃省立足自然条件、技术服务、生产加工体系,打造全国现代化制种示范基地(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良种)。祁连山长有“阴阳脸”,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下图为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分布区域图。
指出阴阳脸分布的坡向,并分析原因。
【答案】阴脸分布在阴坡(偏北坡),阳脸分布在阳坡(偏南坡);原因:阳坡温度高,蒸发量大,水分条件不足,不能满足森林生长,主要生长草地;阴坡为迎风坡,降水多,且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湿度大,林木生长旺盛。
【分析】本题以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分布区域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坡向对气温和蒸发的影响、影响植被的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影响植被类型主要因素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热量主要影响植物种属,如自低纬向高纬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等,水分主要影响植被群落景观,如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等。天山山地长有“阴阳脸”应该是不同坡向的水分差异影响的。天山山脉为东西走向,水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天山的北坡和南坡上,天山的南坡为阳坡,因为向阳,光照条件较好,热量相对充足,导致蒸发加强,水分少,不能满足森林的生长,但水分能满足草类的生长;而山地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且阴坡由于光照少,蒸发弱,故水分较多,发育了森林,林木生长旺盛。
17.(2022·高二课时练习)实践探究题
2022年暑假期间,河南某中学学生到我国东南地区的丹霞山(图左)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地理研学。通过考察研究同学们发现,虽然丹霞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但它却具有复杂的、个性化的小尺度植被分异现象,对此大家产生了极大的疑惑。图右为同学们绘制的丹霞地貌区不同地貌部位的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同学答疑解惑。
(1)山顶地区的植被由中心到外围呈现出乔木一小灌木灌丛的环状分布规律,试解释原因。
(2)与山顶灌丛不同,山谷坡麓地带形成了沟谷雨林,简述其主要原因。
【答案】(1)平缓山顶都有一定厚度的土层,中心部位土层较厚,向边缘部位土层迅速减薄,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随着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造成了植被的环状分布格局。
(2)沟谷地带地势低,是地表水、地下水汇聚地,水分条件好;沟谷海拔低,地形相对封闭,热量条件优越;沟谷地带土层比较深厚。
【分析】本题以丹霞山图为资料,涉及了植被分布规律和自然带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图片可知,该地山顶平坦,四周陡峭,中间平缓山顶都有一定厚度的土层,中心部位土层较厚,适合乔木的生长;从中间向边缘部位土层迅速减薄,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随着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生长了灌丛植被,因此造成了植被的环状分布格局。
(2)结合图片可知,沟谷地带地势低,容易汇水,因此地表水和地下水汇聚较多,水分条件好,适合植被生长;沟谷相对于山顶,海拔低,地形相对封闭,热量条件优越;沟谷地带土层比较深厚,有利于植被生长。
18.(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常绿阔叶林是湿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孕育的一种植被类型,是第三纪常绿性森林的直接后裔。第四纪初期地球表面曾经历三、四次冰川,当冰川作用达到鼎盛时,其南端曾达到欧洲中纬度地带,但在中国东南部和台湾岛未曾形成大陆冰川。随着冰期和间冰期的海进和海退,台湾岛曾几度和大陆连接与分离,据第四纪地质和考古研究,距今15000-10000年台湾海峡还是陆地。中国大陆东南部和台湾岛为常绿阔叶林分布中心,海峡两岸常绿阔叶林在复杂的地形与气候条件的影响下,既保持着一致性,义分化各自的特殊性。下图示意台湾岛山地区域常绿阔叶林采样点分布。
(1)说明目前台湾岛的气温对常绿阔叶林生长的有利影响。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常绿阔叶林分布比同热量带的欧洲更广泛的原因。
(3)分析常绿阔叶林在海峡两岸保持一致性的原因及在台湾岛表现出特殊性的原因。
【答案】(1)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带内(北回归线横贯中南部),终年高温;四周环海,受海洋调节作用强;冬季受大陆冷气团影响小。
(2)第四纪初期地球表面曾经历多次冰川,当冰川作用达到鼎盛时,其南端曾达到欧洲中纬度地带, 消灭了那里大部分的原有植被,而在中国东南部和台湾岛未曾形成大陆冰川,山地冰川对低海拔地区植被的影响甚轻;该纬度地带大陆东西两侧的大气环流不同,我国广泛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
(3)随着冰期和间冰期的海进和海退,台湾岛曾几度和大陆连接与分离,海峡两岸进行着频繁的物种交流,导致两岸常绿阔叶林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台湾岛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内,孤悬于海洋之中,境内高山的存在又为物种的保存和分化创造了有利条件;间冰期气候转暖时, 植物除北移外,也可移向高海拔山地,冰期来临时再向低海拔地区转移,故其表现出特殊性。
【分析】本题以台湾岛常绿阔叶林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条件、整体性以及自然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植被,本题需要根据试题信息结合影响气温的因素进行作答。地球能量主要来自太阳,一般纬度越高,接收的太阳能量就越少,故纬度是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最主要因素。另外,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地表状况、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台湾岛位于低纬度地区,位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热量条件充足,气温较高;台湾岛四面环海,受海洋调节作用强,气温较高;台湾距离冬季风风源地较远,受冬季风影响较小等。
(2)目前分布的常绿阔叶林是地质时期演化而来的,因此需要结合区域气候变化分析。一方面,第四纪初期地球表面曾经历三、四次冰川,当冰川作用达到鼎盛时,冰川的规模较大,覆盖的面积较广,其南端曾达到欧洲中纬度地带,消灭了那里大部分的原有植被,而在中国东南部和台湾岛未曾形成大陆冰川,山地冰川对低海拔地区植被的影响甚轻,原生植被受冰川影响较小;另一方面,该纬度地带大陆东西两侧的大气环流不同,西侧主要分布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而我国同纬度主要分布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3)冰期海平面下降,而间冰期海平面上升,从而导致台湾岛曾几度和大陆连接与分离。海峡两岸植物通过动物、风、水体运动进行着频繁的物种交流,导致两岸常绿阔叶林具有极大相似性。特有物种往往由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台湾岛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内,孤悬于海洋之中,境内高山的存在为物种的保存和分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该地有很多特有物种;间冰期气候转暖时,植物除北移外,又可移向气温较低的高海拔山地,冰期来临时再向低海拔地区转移,故而替代物种和特有物种非常丰富,表现出特殊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5.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步测试题(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二课时练习)读下面四幅“海拔5000米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甲乙丙丁中的①②③④代表自然带数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座山分布纬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山在南半球 B.乙山北坡为迎风坡 C.丙山在南半球 D.丁山北坡雪线高
(2022·高二课时练习)树种线是指树种个体分布的海拔或纬度上限。下图为某山地树种线海拔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该山地树种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植树活动 B.山地气候变暖 C.山地降水增加 D.土壤变厚变肥
4.树种线变化对该山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生物的多样性增多 B.气温波动幅度降低
C.高海拔的裸地增多 D.土壤的有机质减少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大理苍山位于云南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干湿季分明,年均气温为15.5°C,年降水量大于1000mm。大理苍山地势陡峭,南高北低,垂直高差显著,山地立体气候十分明显。从山麓到山顶有3个垂直气候带,分别为亚热带、暖温带和高山寒漠带,植被种类多,层次清晰,分布复杂,保存了许多从亚热带向高山寒漠带过渡的植被类型。下图为大理苍山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大理苍山东坡云南松林分布范围较西坡小,其主要原因是东坡( )
A.同海拔地区山地面积小 B.水热组合条件较差
C.人类活动干扰强烈 D.森林自然火灾多发
6.从水分对植被带谱的影响分析,大理苍山西坡堂绿阔叶林长势最好的时段是( )
A.3~4月 B.5~9月 C.10~12月 D.12月~次年2月
(2023·高二课时练习)图1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月分配柱状图,图3为甲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甲地降水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图3所示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能反映甲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 )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9.甲地的气候对应的自然景观是(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草原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无分异规律
11.与丙山相比,甲山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距海较远 C.降水较多 D.纬度较低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中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完问题。
12.关于甲地气候特征的曲线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甲、乙两地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A.温带草原、针叶林 B.针叶林、落叶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荒漠、落叶阔叶林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滇、川、藏地带,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藏区马匹肺活量大,耐力好,品质优良,而云南茶树品种丰富,所以藏区与云南形成了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下图示意茶马古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云南茶树品种丰富的原因有( )
①纬度低②山地高差大③土壤肥沃④河湖众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图示茶马古道经过地区的地理特征为( )
A.道路多沿山间河谷分布,地势起伏小 B.经过地区民族文化单一
C.年降水量丰富,气温年较差小 D.所经地区河流流速快,水能丰富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发育着不少的冰川和河流,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河西走廊过去曾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甘肃省立足自然条件、技术服务、生产加工体系,打造全国现代化制种示范基地(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良种)。祁连山长有“阴阳脸”,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下图为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分布区域图。
指出阴阳脸分布的坡向,并分析原因。
17.(2022·高二课时练习)实践探究题
2022年暑假期间,河南某中学学生到我国东南地区的丹霞山(图左)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地理研学。通过考察研究同学们发现,虽然丹霞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但它却具有复杂的、个性化的小尺度植被分异现象,对此大家产生了极大的疑惑。图右为同学们绘制的丹霞地貌区不同地貌部位的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同学答疑解惑。
(1)山顶地区的植被由中心到外围呈现出乔木一小灌木灌丛的环状分布规律,试解释原因。
(2)与山顶灌丛不同,山谷坡麓地带形成了沟谷雨林,简述其主要原因。
18.(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常绿阔叶林是湿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孕育的一种植被类型,是第三纪常绿性森林的直接后裔。第四纪初期地球表面曾经历三、四次冰川,当冰川作用达到鼎盛时,其南端曾达到欧洲中纬度地带,但在中国东南部和台湾岛未曾形成大陆冰川。随着冰期和间冰期的海进和海退,台湾岛曾几度和大陆连接与分离,据第四纪地质和考古研究,距今15000-10000年台湾海峡还是陆地。中国大陆东南部和台湾岛为常绿阔叶林分布中心,海峡两岸常绿阔叶林在复杂的地形与气候条件的影响下,既保持着一致性,义分化各自的特殊性。下图示意台湾岛山地区域常绿阔叶林采样点分布。
(1)说明目前台湾岛的气温对常绿阔叶林生长的有利影响。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常绿阔叶林分布比同热量带的欧洲更广泛的原因。
(3)分析常绿阔叶林在海峡两岸保持一致性的原因及在台湾岛表现出特殊性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