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1.2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3·高二课时练习)为了更好开发和保护土地资源,《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为安徽省主体功能区示意图。完成从区域划分可以判断的是( )
A.甲区域土地生产力水平最高 B.乙区域生物资源种类最丰富
C.丙区域人类对环境改造最明显 D.三大区域中人口密度差异较小
【答案】A
【详解】从图上信息看,甲位于长江沿岸,生产力水平最高,A正确;丙位于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生物种类更丰富,B错误;乙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对环境改造最明显,C错误;且甲乙丙三区域面积不同、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人口密度差异明显,D错误。故选A。
【点睛】安徽大面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组合条件好,受地形的影响,山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人口密度低,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农耕,人口密度大,但经济条件好的是长江沿岸。
2.(2023·高一课时练习)下列是天津四处的景观图片。四图中能反映历史时期本市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的是( )
A.甲、丙 B.甲、乙 C.乙、丁 D.丙、丁
【答案】D
【详解】沿海防潮堤主要体现的是海水的海拔,与地面沉降关联不大,甲图不能反映地面沉降;下沉式广场是建设过程中选择低洼地区建设,本来地势就低的地区不能直观反映地面沉降,乙图不能反映地面沉降;沿海地区人们消费海洋贝类生物较多,产生了大量的贝壳,这部分贝壳原来在地表,现在却出现在地下,说明贝壳堆积在岩层之中,地面沉降,形成地下贝壳层,丙图能反映地面沉降;天津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由于雨季短,且降水季节变化大,水资源相对短缺,天津会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据图示可知明代古街道出现了明显的下沉,这就是天津在上世纪初期开始不断抽取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沉降,丁图能反映地面沉降。丙、丁两图能反映历史时期本市平原地区地面沉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3·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 B.划分的重要依据是地形和河流
C.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D.各区域之间有明确的分界线
4.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全部为内流河 B.丙区域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丁区域土壤肥沃,自然灾害较少 D.乙区域水资源短缺
【答案】3.C 4.B
【解析】3.根据已学知识,区域都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综合了地形、气候两大自然要素,而不是地形、河流两大要素,B错;读图,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大小形状不相同,A错;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对;我国三大自然区属于自然区域,各区域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D错。故选C。
4.根据已学知识,甲区域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不是全部为内流河,我国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为外流河,A错;丙丁为我国东部季风区,丙区域为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对;丁区域为南方地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土壤贫瘠,自然灾害较多,C错; 乙区域为青藏高寒区,冰川广布,水资源丰富,D错。故选B。
【点睛】区域的特征: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如行政区域或流域, 边界是明确的。②有些区域,如行政区域或流域,边界是明确的; 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如自然带或语言区。③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区域的类型: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1)按自然特征划分: 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2)按人文特征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4)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区域。
(2023·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中四种房屋建筑,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面对于四幅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的江南水乡
B.乙图为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的西北
C.丙图说明当地是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的云贵高原
D.丁图说明了当地传统上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
6.如今,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丁地体验当地的这种居住形式,而许多当地人却住进了砖瓦房,这种现象说明( )
A.当地的气候变迁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B.地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交通运输改变了当地人的生产方式 D.当地人想体验新式的生活方式
【答案】5.C 6.B
【解析】5.结合图片可知,甲图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的江南水乡,A正确;乙图为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的西北,B正确;丙图为窑洞,应位于黄土高原,C错误;丁图为蒙古包,说明了当地传统上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D正确。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C。
6.当地的气候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变迁,A错误;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丁地体验当地的这种居住形式,而许多当地人却住进了砖瓦房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能够延续和传承,B正确;材料中并看不出交通运输改变了当地人的生产方式,C错误;当地人想体验新式的生活方式并不全面,D错误。故选B。
【点睛】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2022·高二课时练习)山东省临沂市(35.05°N,118.35°E)一中学教学楼南面的槭树叶子红了,该校高三徐老师在槭树下留影为念(图1),图2为我国红叶观赏地图。依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7.影响图1中红叶最佳观赏时间的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昼夜温差
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徐老师目视东南,影子朝向西北 B.此日北京时间19点该校学生拍到日落景观
C.该季节索马里海域渔业资源最为丰富 D.该季节澳大利亚进入小麦收获季节
9.小明同学手绘了该日四幅太阳视运动图,以下能正确表示临沂的是( )
A. B. C. D.
【答案】7.B 8.D 9.D
【解析】7.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我国红叶观赏时间从南到北逐渐提前,说明热量从南到北逐渐减少,B正确;红叶观赏的最佳时间与光照、降水、昼夜温差关系不大,ACD错。故选B。
8.老师站在教学楼南,此时目视西南,A错误;结合图2可知,此地此时约10月中下旬至11月,该地在北京时间19点时,地方时接近19点已日落,B错误;索马里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受此离岸风的吹拂,夏季渔业资源丰富,C错误;南半球此时为春季,澳大利亚小麦正值收获,D正确。故选D。
9.结合题意可知,10-11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临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A错误;D正确;10-11月,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南方,BC错误。故选D。
【点睛】日出日落太阳方位:
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
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2022·高二课时练习)读“农业七大主产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划分全国农业七大主产区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对各区域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11.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农业主产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这些农业主产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这些农业主产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D.每个农业主产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答案】10.A 11.B
【解析】10.由于区域间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通过对区域的划分,可以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根据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和保护,而并非人为施加影响,使不同区域趋势一致,A正确,C错;与引导人口流动无关,B错;划定区域界线,明确区域归属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目的,不是自然区域的主要目的,排除D。故选A。
11.读图可知,图中农业主产区分布在不同地区,每个农业主产区均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农业主产区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每个农业主产区均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ACD正确,不符合题意;这些农业主产区相互之间相互联系,并非没有联系,B错,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区域的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②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③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④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022·高二课时练习)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各项不符合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变化的是( )
A.区域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逐渐加深
B.同一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
C.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一成不变的
D.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变化很大
13.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文明多发祥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B.在后工业化时期,人类不再需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自然条件始终是限制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D.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分布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平原地区
【答案】12.C 13.D
【解析】1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变化的,C符合题意。区域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逐渐加深,A不符合题意。同一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其区位条件不同意,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B不符合题意。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变化很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热带地区气候过于炎热,不利于人类居住和生产活动,A错。在后工业化时期,人类仍需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B错。自然资源的开发还要受技术条件的影响,技术的发展解除了一定的自然条件的限制, C错。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平原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好,农业发达,人口众多,D正确。故选D。
【点睛】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变化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逐渐加深。同一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
(2022·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年3月初旱灾(阴影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受干旱影响的省区的有( )
A.河北、河南、山西、陕西 B.广西、陕西、甘肃、山东
C.安徽、湖南、甘肃、江西 D.福建、云南、山西、四川
15.形成该气象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
A.春耕耗水量大 B.降水少 C.多大风 D.植被少
【答案】14.A 15.B
【解析】14.读图,受旱灾影响严重的省份主要有甘肃省(甘或陇)、陕西省(陕)、山西省(晋)、河南省(豫)、河北省(冀)、山东省(鲁)、安徽省(皖),A正确;桂(广西壮族自治区)、湘(湖南省)、赣(江西省)、闽(福建省)、滇(云南省)、川(四川省)并没有受干旱的影响。故BCD错误。故选A。
15.春耕春播耗水量大,但不属于自然原因,A错误;图示受干旱影响区域主要位于北方地区,该时间降水少,旱灾严重,B正确;多大风可能会加剧蒸发,但相比而言,不是干旱的最主要原因,C错误;植被少,多大风,易发生风沙灾害,不是导致该区域该时间段旱灾多发的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气象干旱最直观的表现是降水量的减少。降水量的减少不仅是气象干旱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且是引发其他类型干旱的重要的自然因素。
二、综合题
16.(2023·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兴化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古代兴化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先民们为了抵御洪水,年复一年开挖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每块面积较小、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绿水环绕的独特垛田景观。2022年,“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入选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每年3-4月间,垛田里油菜花争相开放,游客泛舟花海,美不胜收。
材料二图为兴化市位置示意图和兴化垛田景观图。
(1)与当前苏北平原的小麦种植相比,推测兴化垛田农业生产的特点。
(2)列举兴化垛田灌排工程的主要功能。
(3)简述兴化垛田农业对我国乡村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启示。
【答案】(1)河网密布,土地规模较小,生产规模较小;挖河泥垫高农田,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劳动力投入大;水利工程量大;机械化水平较低。
(2)排水、灌溉、防洪、航运、改善生态环境。
(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传统独特农业生产方式的传承和保护,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旅游业。
【分析】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区域发展与因地制宜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苏北平原的小麦种植区土地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而垛田河网密布,地块小,生产规模小,且有水道阻隔分割,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同时,注意材料“先民们为了抵御洪水,年复一年开挖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可知挖河泥垫高农田,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劳动力投入大。小麦需水量相对较少,垛田生产需要建设相应的排灌体系,水利工程量大。
(2)注意材料信息“为了抵御洪水”,可知建设垛田灌排工程,有利于加强汛期排水能力,起到排水和防洪的作用。灌排工程的建设也有利于农业灌溉。开挖河泥,增加航道深度,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灌排工程的建设,形成了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绿水环绕的独特垛田景观,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3)对于我国乡村现代特色农业而言,首先要合理评价区域的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形成竞争力。同时,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具有悠久、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要加强保护,促进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休闲观光,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17.(2023·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其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民俗风情,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四幅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剪纸作品
(1)四幅剪纸作品中不能反映人文地域文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图中地域景观所呈现的文化对应是否正确(是非题)。
①—顺应自然______;②—中西融合______;③—御外凝内______;④—江南文化______。
(3)描述图“②江南水乡”中的传统民居和聚落景观特点,并说明其与其关联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答案】(1)A
(2) 否 否 是 否
(3)民居和聚落景观特点:坐北朝南,注重前街后河;住宅院落较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多为两层楼;墙壁较高,带有檐廊。
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江南地区气候湿润,阴雨天多;河网密集,人口分布较多,使得可用于建筑的土地较少,导致院落较小,多建房屋。
【分析】本大题以剪纸体现的地域文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域文化、区域发展差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桂林山水是自然景观,不能反映人文地域文化,A符合题意;江南水乡、福建土楼、北京四合院都反映了人文地域文化,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桂林山水是自然景观,不存在顺应自然,①错误;江南水乡不是中西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②错误;我国南方传统土楼----圆楼和方楼----体现了外可御敌内可团结的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③正确;北京四合院是华北民居,不是江南文化,④错误。由此可知,①②④填否,③填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的民居和聚落景观特点为:坐北朝南,采光效果较好;注重前街后河,便于生活用水和水路交通;住宅院落较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且一般建两层楼,主要是江南地区水系密集,土地面积较小,主要是考虑为了利用有限的空间;墙体较高,则有利于防火;檐廊则能够便于行人避雨和做生意。关联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江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坐北朝南和带有檐廊说明当地气候湿润,阴雨天多;前街后河、院落较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且多为两层楼,表明江南地区河网密集,人口数量较多,可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较少;为了利用较为有限的土地,同时也为了便于生活用水和利用水路交通,故房屋一般都选择沿河修建,并且选择多建房屋或是建造两层房屋,使聚落的房屋密度较大。
18.(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主要是依据包括GDP、产业结构、对外贸易、人均收入、文化教育、土地利用等方面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活力以及经济发展潜力角度衡量的结果。
(1)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的形成条件。
(2)苏州和嘉兴与城市群首位城市上海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近年来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成因。
(3)为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提出可行性建议。
【答案】(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长三角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沿江临海,优越的环境为城市的集聚提供了有利条件;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长三角地区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经济基础雄厚,物产富饶,为我国人口稠密区,集聚了大量的城市人口;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长三角地区有着非常发达内河航运、海运、铁路(高铁)、航空、公路运输以及通讯和网络,联系着区内、全国和全世界。
(2)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活力以及潜力高于嘉兴。原因:苏州交通条件(通达性)更便利;二、三产业基础雄厚;与首位城市及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度更强;开放程度高;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等。
(3)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首位城市的经济引擎作用;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促进城市间劳动力流动;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通过自贸区等积极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等,增强辐射影响力。
【分析】本题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材料设置试题,主要涉及城市区位、城市产业发展、城市群建设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条件分析,长三角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沿江临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区和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段附近,位置优越,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城市的集聚提供了有利条件;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长三角地区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基础雄厚,物产富饶,为我国人口稠密区,集聚了大量的城市人口,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从交通通讯条件分析,长三角地区有着非常发达内河航运、海运、铁路(高铁)、航空、公路运输以及通讯和网络,交通发达,通讯信息便捷,对外联系十分便捷,有利于城市群的形成。
(2)根据右图分析,苏州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高于嘉兴,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经济发展水平、活力以及潜力高于嘉兴。注意结合图示信息明确苏州和嘉兴地理位置、交通等条件的差异分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苏州交通通达性高,二、三产业基础好,与上海等首位城市及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密切,对外开放程度高,其产业发展得到当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经济发展速度快,发展水平高,发展活力强。
(3)要提高区域城市群的国际影响力,需要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地区核心城市、首位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层层转移和分工。要进一步完善区域的交通和信息网络,促进区域人流、物流的联系。区域城市间政府层面应加强沟通,建立统一的对话平台,减少行政壁垒,促进区域劳动力更好的流动,提高区域整体城市化水平。国家政府应对区域城市群的建设提供更为优惠的政策支持,通过自贸区等积极加大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活动,提高城市群的国际影响力。
【点睛】城市群形成的因素分析: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地理位置、土壤、自然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基础、交通、人口、政策、对外开放程度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1.2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同步测试题(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3·高二课时练习)为了更好开发和保护土地资源,《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为安徽省主体功能区示意图。完成从区域划分可以判断的是( )
A.甲区域土地生产力水平最高 B.乙区域生物资源种类最丰富
C.丙区域人类对环境改造最明显 D.三大区域中人口密度差异较小
2.(2023·高一课时练习)下列是天津四处的景观图片。四图中能反映历史时期本市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的是( )
A.甲、丙 B.甲、乙 C.乙、丁 D.丙、丁
(2023·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 B.划分的重要依据是地形和河流
C.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D.各区域之间有明确的分界线
4.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全部为内流河 B.丙区域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丁区域土壤肥沃,自然灾害较少 D.乙区域水资源短缺
(2023·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中四种房屋建筑,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面对于四幅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的江南水乡
B.乙图为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的西北
C.丙图说明当地是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的云贵高原
D.丁图说明了当地传统上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
6.如今,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丁地体验当地的这种居住形式,而许多当地人却住进了砖瓦房,这种现象说明( )
A.当地的气候变迁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B.地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交通运输改变了当地人的生产方式 D.当地人想体验新式的生活方式
(2022·高二课时练习)山东省临沂市(35.05°N,118.35°E)一中学教学楼南面的槭树叶子红了,该校高三徐老师在槭树下留影为念(图1),图2为我国红叶观赏地图。依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7.影响图1中红叶最佳观赏时间的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昼夜温差
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徐老师目视东南,影子朝向西北 B.此日北京时间19点该校学生拍到日落景观
C.该季节索马里海域渔业资源最为丰富 D.该季节澳大利亚进入小麦收获季节
9.小明同学手绘了该日四幅太阳视运动图,以下能正确表示临沂的是( )
A. B. C. D.
(2022·高二课时练习)读“农业七大主产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划分全国农业七大主产区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对各区域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11.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农业主产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这些农业主产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这些农业主产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D.每个农业主产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022·高二课时练习)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各项不符合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变化的是( )
A.区域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逐渐加深
B.同一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
C.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一成不变的
D.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变化很大
13.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文明多发祥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B.在后工业化时期,人类不再需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自然条件始终是限制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D.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分布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平原地区
(2022·高二课时练习)读“我国某年3月初旱灾(阴影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受干旱影响的省区的有( )
A.河北、河南、山西、陕西 B.广西、陕西、甘肃、山东
C.安徽、湖南、甘肃、江西 D.福建、云南、山西、四川
15.形成该气象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
A.春耕耗水量大 B.降水少 C.多大风 D.植被少
二、综合题
16.(2023·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兴化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古代兴化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先民们为了抵御洪水,年复一年开挖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每块面积较小、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绿水环绕的独特垛田景观。2022年,“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入选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每年3-4月间,垛田里油菜花争相开放,游客泛舟花海,美不胜收。
材料二图为兴化市位置示意图和兴化垛田景观图。
(1)与当前苏北平原的小麦种植相比,推测兴化垛田农业生产的特点。
(2)列举兴化垛田灌排工程的主要功能。
(3)简述兴化垛田农业对我国乡村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启示。
17.(2023·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其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民俗风情,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四幅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剪纸作品
(1)四幅剪纸作品中不能反映人文地域文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图中地域景观所呈现的文化对应是否正确(是非题)。
①—顺应自然______;②—中西融合______;③—御外凝内______;④—江南文化______。
(3)描述图“②江南水乡”中的传统民居和聚落景观特点,并说明其与其关联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8.(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主要是依据包括GDP、产业结构、对外贸易、人均收入、文化教育、土地利用等方面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活力以及经济发展潜力角度衡量的结果。
(1)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的形成条件。
(2)苏州和嘉兴与城市群首位城市上海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近年来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成因。
(3)为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提出可行性建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