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能够准确、恰当阐述自己的观点。
训练目标
第一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中华文明之光
内容索引
PIN DU JIA ZUO TI WU CHU CAI LI YOU
品读佳作 体悟出彩理由
ZHI DIAN JI QIAO ZHAO DAO TI SHENG MEN JING
指点技巧 找到提升门径
SHI ZHAN YAN LIAN LIAN CHU XUN LIAN SHI XIAO
实战演练 练出训练实效
贰
叁
壹
壹
PIN DU JIA ZUO TI WU CHU CAI LI YOU
品读佳作 体悟出彩理由
【文题速递】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电子竞技就是电子游戏比赛达到“竞技”层面的活动。IG电子竞技俱乐部获得了2018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总冠军,高中生小明观看决赛直播,激动万分。小明的母亲很担心——IG夺冠固然值得庆贺,但会不会成为小明沉迷游戏的借口?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学生佳作】
成才,需要摆渡人
——致小明母亲的一封信
亲爱的阿姨:
您好!
三毛曾说过:“寻找绿洲,星星是方向。”我知道,近日,您很担心因为IG战队夺冠,会使得小明沉迷于游戏而无法自拔,但是,正如道教中说的:“万事,寻其源,窥其本。”那么小明为何会迷上IG,又为什么如此激动,他该从中学到什么?
题目“成才,需要摆渡人”直接彰显作者观点,观点正确、鲜明。
由三毛的名言直接切入话题——小明迷上IG,用疑问句引出下文中自己对观点的阐释。
利拉德说:“成才,需要摆渡人。”1996年的一个秋天,年仅12岁的利拉德在听了一首《加州旅馆》后,迷恋上了老鹰乐队,但是他们家的家庭情况,他本身的天赋使他注定与音乐无缘,但是他的父亲却用了一个星期的工资买了乐队的杂志,告诉利拉德:“我希望你了解背后。”那天,利拉德一天没吃饭,他知道了乐队曾经所遭受的磨难,以及他们顽强的坚持,他动容了,也明白了父亲的话。我们不一定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职业者,但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多年后,他站在NBA赛场上,投进了一个又一个球,而每当有人问他,你怎么那么强?他会回答道:“因为一张CD。”
用利拉德的事例及名言,来论证“成才,需要摆渡人”的观点。
一粒种子,必然要成长,但要成才,却需要正确的引领和培养。许一文,是我国著名的吉他手,可是,他当年却因“S1赛”差点毁了自己的一生。8年前,WE战队夺得英雄联盟冠军,他也开始盲目去打游戏,但是,有一天,他父亲问他:“打游戏能有未来吗?”他说:“不知道。”他父亲给他看了一个视频,视频中的若风(一个游戏选手)正在十分努力地练习手指的灵活性,一个小时没有停歇。他哭了,说:“爸,我要像WE一样,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变得优秀!”
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又举许一文的事例进行佐证,议论与叙例相结合,使得观点阐述更加深刻。
我最近在看《人民日报》,常看到许多人对《王者荣耀》非常厌恶,称其为社会之蛊,人心之毒。许多青少年因此而荒废学业。但是,我认为正如古语所言:“事立于世,皆有两面。”所以当没有人引导你向阳而生,那么你就会面阴而凋。
IG与《王者荣耀》有着相似性,将二者放在一块对照,进一步强调事物总有两面,学会引导,才能让孩子向阳而生,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
最后,作者再次强调“成才,需要摆渡人”,并告诉小明母亲具体的“摆渡”方法。
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三千世界、千千世流中,碰到一条又一条的河,那时,若我们想过去,则需要一个摆渡人来帮助我们。
所以阿姨,请您在小明玩游戏的时候,给予他更多关于精神上的启示,可以通过CD、视频……也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此致
敬礼
某某某
2019年2月13日
【总评】小明的母亲很担心小明会以IG夺冠为借口沉迷游戏。面对这样的话题,作者以书信的方式向小明母亲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孩子是否会沉迷游戏,需要正确引导,即“成才,需要摆渡人”。围绕这一观点,作者援引了利拉德、许一文的成长经历,进而告诉小明母亲,凡事都有两面性,面对小明可能会迷上游戏的状况,家长应该采用CD、视频,甚至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让孩子明白游戏的利弊,从而避免误入歧途。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作者还引用了一些名人名言,进而提升了论证的深刻性。
这篇文章书信格式齐全、准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说理深刻。
返 回
贰
ZHI DIAN JI QIAO ZHAO DAO TI SHENG MEN JING
指点技巧 找到提升门径
苏轼曾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由于所站角度不同,对人、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也各不相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在写作时,面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我们该如何去阐述自己的观点呢?
一、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要树立正确、健康、新颖且有高度的观点。“想”是“写”的前提,面对一个人或一件事,首先要把观点想清楚。写之前,把要表达的观点梳理一下,看主要针对什么,解决哪些问题,观点是否正确、健康,有没有说服力。有时还要设身处地想想读者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是否能接受,如何才能以理服人。只有预先“想明白”,下笔才能“说得清”。很多时候,文章观点含糊不清,牵强附会,很可能是因为自己事先没有“想明白”。比如:
“你是我的《南京条约》,是我沦陷的开始。”近日,部分明星的粉丝以《南京条约》等中国被侵略历史中曾经签订的各种不平等耻辱条约“作梗”,向自己心仪的明星表达所谓的喜爱之情。这种非理性追星行为引来不少网友怒批,“紫光阁”“共青团中央”等官博也迅速对相关内容进行评论、转发,共同发声:国耻家恨,请勿调侃!
下面是2019年7月13日《新京报》上的一则新闻,请对此阐述一下你的观点。
追星该有“避讳国耻”的底线
《南京条约》是什么?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开端,简而言之,是国耻。粉丝拿国耻来消费,突破了娱乐的底线,理应受到批判。粉丝追星,该有合理的尺度,该有一条“避讳国耻”的底线。其实,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到既能表达自己对偶像的热爱与崇拜,又不伤及公众感情。这既是对公众、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以及对自己偶像真正的尊重。
这一短评观点鲜明、健康,有针对性,且在论证过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拿《南京条约》作为娱乐,是一种错误的行为,符合阐述自己观点的一般思路。
如果树立“娱乐而已,何必较真”“拿《南京条约》娱乐,有何不可”等观点,明显挑战民众敏感神经,属于忘记历史、忘记国耻、缺乏爱国主义的行为,势必会受到读者的炮轰。由此可见,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观点一定要正确、健康,能传递社会正能量。
面对一个人或一件事,只有正确、健康的观点,还不足以打动读者。要想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所树立的观点,一定要鲜明、新颖,有一定的高度。例如像《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传统的观点大多是对烛之武的雄辩之才进行评论,如果人人都从这个角度论述,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则显得毫无新意,即使阐述得再深刻,也很难打动读者。有个学生学了这篇文章后,从“胸怀”的角度评价了烛之武:
但是,我认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还应该学习烛之武身上另一个光环,那就是“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这是千百年来感动后人的人格魅力,永远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兵临城下,大敌压境,面对如此形势,“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一个“必”字,尽显了烛之武的才华,也把烛之武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但是,如此有才华的高人,居然被弃居乡野,不被重用。只是到了“国危矣”的时候,才被举荐和重用。岂不悲哉?然而,烛之武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只说了一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话就义无反顾地“夜缒而出”,前嫌尽弃,只身进入生死未卜的秦营。可见,烛之武博大而宽广的胸怀。他胸襟宽广,气度宏大,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宁,不在意自己的得失甚至生命的安危。正如史搢臣所言:“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阔,眉目清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的这几句话告诉我们:有一颗宽广和包容的心,才能成就大事业。
上文所阐述的观点,有新意,有高度,定能打动读者。
二、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树立观点时要做到切口小、抓关键,不可面面俱到。对于一个人或一件事,可能有多种立意角度,有的学生在写作时,唯恐说得不全面,所以就想要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正确。树立观点时,只选择一个自己觉得最关键的点即可。比如: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一间门诊室,八岁的彬彬听到了一个“坏消息”:两个月内不能吃冰淇淋、可乐等甜食。医生很严肃地告诉彬彬妈,孩子体重已达56.8千克,肥胖程度为160.8%,属于严重肥胖,B超提示有脂肪肝。正值花季的青少年,竟然被“老年病”盯上了!一位医生的叙述让记者印象深刻: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老年病”,已经早早写在了青少年的病历本上。
这是2019年7月9日《文汇报》上的一则新闻。如果针对这则新闻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妨从“青少年健康令人担忧”“青少年患‘老年病’的社会推手”“加强体育锻炼,远离‘老年病’”等任何一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阐述观点时,要有明确的思路。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树立了正确、健康而又新颖的观点后,然后可以先打腹稿,或者列提纲,把要阐述的观点的若干方面梳理一下,先说哪些,后说哪些,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几个方面说完后,再来一个小结,回应并总结自己的观点,起到强调或者延伸思考的作用。
打腹稿或者列提纲,要考虑到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要注意议论文一般都有论证与阐述,两者常相互结合,但侧重点不同。论证主要解决“相信不相信”的问题,重在证据的推理;阐述主要解决“知道不知道”的问题,重在把自己的观点解释清楚。阐述的结构和方法多种多样,如层进式阐述,先提出自己的判断,然后分层进行解释,从一个观点递进到下一个观点,前后有因果关系。另外,还有总分总式、并列式、对照式、起承转合式、首尾呼应式等。文章选用哪种结构形式来阐述,要由写作的意图和观点来决定。
返 回
叁
SHI ZHAN YAN LIAN LIAN CHU XUN LIAN SHI XIAO
实战演练 练出训练实效
一、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自选角度,阐述一下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论证深刻。
当地时间15日下午,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严重火灾,现场浓烟滚滚,火势窜天,哥特式的塔尖在火中倒塌。巴黎圣母院发言人称:“一切都在燃烧,木制框架上什么也留不下。”——这条消息令世人十分痛心!当地时间16日上午,巴黎消防员称,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已全面扑灭。法国总统马克龙在15日深夜发表讲话时表示,巴黎圣母院“最糟糕的情况”已经避免,并宣布将重建圣母院。他表示将为此发起全国性的集资计划。他也希望有才能的工匠可以参与重建工作。(中新网2019年4月16日)
答案 (示例一)保护文物,刻不容缓。历史长河中的文物,在世代更替中能够幸存至今的,都弥足珍贵,是人类文明发展一路走来的宝贵足迹。它们的脆弱和不可再生性,要求我们用更先进的手段、更专业的技术、更智慧的途径加以呵护。而这,既需要资金支撑,也需要科学管理,更需要理念更新。
从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到巴黎圣母院损毁,每一次文物历劫都应给我们警示。与时间赛跑,加强文物安全管理,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留存文明记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不能让历史从此只存在于回忆、梦境、照片和视频中。要让文物保持生命力,与时代共同前行。期待巴黎圣母院的重建与新生,祈愿文物远离灾难,人类文明生生不息,永续流传。
(示例二)巴黎圣母院大火再次为文物安全敲响警钟。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此次着火的巴黎圣母院再次为安全防范敲响警钟,由于是木质结构,一旦起火,极易见风起势,难以控制。据法国官方消息,此次火灾极有可能是修缮保存不当造成的。文化遗产保护中,日常防火巡检,排除火灾隐患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对重点遗迹应有应急预案,在起火的一个小时的最佳救援时间里,能够快速反应,减少进一步的损失。防范意识淡薄、无视规则、任性自我的无知行为,给文物保护带来不少的安全隐患。真心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敲响警钟,避免悲剧重演。
(示例三)文明地标,用心呵护。从历史传承来看,文物属于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本民族漫长历史的实物见证,历经数千年风霜雨雪、硝烟战火能够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只有保护好文物才能更好地理解本民族的历史。另外,文物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是国家民族的共同财富,所以,保护好文物自然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保护老祖先的文化遗产,当视之如生命,爱之、惜之、护之。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从支持与反对两个角度,阐述你对这则事件的看法。
日前,一名女网友在微博发帖称,当天她去广州萧岗地铁站乘坐地铁,未携带违禁品却被拦下,原因是妆容有问题,被要求“请原地卸妆”。当时她化的是哥特妆,眼影颜色较深,口红颜色也偏暗沉,并搭配一身黑色洋裙。该网友认为,广州地铁的做法没有依据,遂@广州地铁喊话讨说法。3月16日晚,广州地铁发文致歉,称经调查,的确存在当事安检人员处置不当的问题,已约谈安检单位,督促安检单位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目前安检单位已对当事安检人员进行处理,对当班班长停岗培训。(澎湃新闻2019年3月17日)
(一)支持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反对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观点:任性“恐怖化妆”确有负面效应。
阐述:地铁是公共场所,每一个乘客都应遵守基本的文明要求,至少你的形象、言行不能让别人感到不适甚至害怕。要求乘客在地铁里衣冠整洁、妆容不恐怖,不对其他乘客造成困扰,也是运营方的基本责任。就如衣冠不整进入五星级酒店,尽管没有相关法律禁止这种行为,但人家也会对你进行劝阻,这是基本的礼仪常识。
每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都应该明白,公共场所不是你的私人空间,不能只顾自己。在地铁等公共场所,更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装扮不要产生负面效应,以免引起周围人的不舒服甚至害怕。
比如,这名乘客化哥特妆乘坐地铁,确实有可能给老年人、儿童或焦虑症患者等乘客造成惊吓,甚至有可能致心脏病乘客因此猝死。媒体就报道过,近年一些年轻人在万圣节化惊悚妆吓着老人、孩子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对于可能会干扰到他人的兴趣爱好,个人应有所克制,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二)观点:禁止“奇装异服”须有法律依据。
阐述:因为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或地铁条例对“奇装异服”行为进行明确禁止,因此,地铁工作人员拦阻“奇妆”“异服”乘客的行为便“师出无名”,而被阻拦乘客更不会心服口服,双方常因此产生矛盾冲突。
“法无授权不可为。”在这种情况下,地铁管理方应该谨慎处理。
客观来说,装扮惊悚的乘客进入人流密集的地铁,其装扮确实会给部分乘客带来不适。作为公共交通设施管理方,地铁管理运营方应该有所作为,有必要在当地《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中写明,诸如禁止可能给人带来不适的“奇装异服”乘客进入地铁等,依规对此类可能干扰公共秩序的乘客名正言顺地予以劝阻。
此外,规定对“奇妆”“异服”也要予以较明确的界定。比如,对于一般追求个性另类的妆扮,不必太过敏感,反应过度,最大程度地尊重乘客“自由妆扮”的权利,而那种确实可能带给部分乘客恐慌的妆容,则要予以禁止。
哲学家罗素曾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比如这起事件中的那名化哥特妆的乘客,从她晒出的妆容来看,其实并不能算“恐怖”,但无法律依据就禁止其进入地铁站,地铁管理要求本就立不住,也有些过了。
三、从下列写作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1.关于“英雄”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以“英雄”为话题发表你的观点,写一篇议论文。800字左右。
2.对于课外阅读文学作品或看电视,家长看法不同,教师意见也不统一。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给父母或老师写封信,阐述自己的观点。
3.俗话说“慢工出细活”,但也有人主张“凡事快一拍”。请以“慢与快”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写作指导】 1.《现代汉语词典》对“英雄”的解释有三: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属性词,具有英雄品质的。理解“英雄”时,要注意与时代相结合。在古代,荆轲、岳飞、大刀王五等都算得上英雄;在现代,黄继光、董存瑞、江姐等都算得上英雄;在当代,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人们都可算得上英雄,如商界、科学界、体育界、工匠等。
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哪些人属于英雄,但一定要彰显正能量,而不能把打打杀杀的江湖气、黑社会作为英雄。阐述观点时,要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肯定这些英雄的社会意义,再批判当今社会很多亵渎英雄、忘记英雄的行为,再号召人们不要忘记英雄,应以英雄为榜样,力争做个新时代下的英雄,最后用郁达夫的名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作总结。
2.对于课外阅读文学作品或看电视,往往有两种态度,学生认为是开阔视野、娱乐放松,而老师和家长大多认为此举与学习相冲突,不提倡中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或看电视。学生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应抓住课外阅读文学作品或看电视对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消除紧张情绪的重要性,并做到正确处理与学习的关系,要有度。题目要求以书信的方式进行,写作时要注意书信的格式。
3.这是一道思辨型作文题。“慢工出细活”与“凡事快一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各有利弊。写作时,可以站在某一角度阐述观点;亦可将二者有机结合,快慢一体,才更能出细活;亦可采用“反弹琵琶”、逆向思维的方式立论,如“慢工未必出细活”“凡事快一拍就好吗”等。
【佳作展示】
“慢”工出细活
“快”与“慢”是两个不同的形容词,然而却标志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快”意味着迅速,意味着草率,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更倾向于后者——“慢”,不是一种拖拉,是一种认真,摒弃浮躁的一种态度与追求!
如今的我们正处在一个一日千里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出门有高速公路,我们就餐有各式各样的快餐,我们打开电脑几分钟之内便“网尽天下”。我们对于“快”远远还不止于交通工具与经济发展,它已经形成整个社会的风气,甚至价值,反映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能够耐下心来读完一本厚厚的文学经典,因为它们实在太“慢”了,而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快”的刺激感。现如今“快”对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而言,体现的是我们浮躁的心态,对于事情急于求成的一种心态。而当下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慢”——一种对于文学经典深入研究,静下心来理解、体会其中人物奥妙的一种修养与文学内涵!
当然,说到“快”与“慢”,不由得让人想起“7.23温州特大动车追尾事故”。由于某些领导一味追求动车的“大跃进”——在几年内成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动车,而忽略了安全与质量的保证,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说到高铁,让人不免想到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高铁的安全性。日本新干线实验时速达到443公里,但是它缓慢运行,基本保持在250公里的时速,因为日本不追求速度,不追求那些表面上的东西,所以带给日本人的是安全,是安心。
美国人则在事故发生时调查持续了17个月,并在全球范围内排查了火车制动系统,重新设计并更换了容易导致电动刹车失灵的反推装置,并为了纪念事故遇难者,同时也为警醒世人,还建造了一个纪念碑。这些发达国家的“慢”——对于生命的重视,对于“生命大于天”的认识,对于事情的处理与错误,积极认识与仔细改正的这种精神不禁让人敬佩!
追求“快”逐渐变成了粗鄙,变成了低劣,变成了危险……失去了它最初所包含的全部意义。我们不妨学会慢一点,不必那么行色匆匆,仿佛赶不上那一趟飞快的列车,就会失去这一生的幸福!
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也许当我们慢慢前行时,会发现原来周围匆匆一瞥的风景是那样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