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习(有解析) -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声音是什么 同步练习(有解析) -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15 22:4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江苏省宜兴市宜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课课练
1.1 声音是什么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知识梳理
1、声音产生的原因
归纳总结: 。
声源 (1) 叫作声源。(2)对声源的理解:
3、声音的传播
大量实验表明:
4、声音是一种波
声音在物质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例如音叉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振动,从而形成波将音叉的振动传播到远方
5、声能
声波能使烛焰晃动,强大的声波冲击会破坏坚硬的物体,这些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声能的利用:生活中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医学上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6、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种传播速度
7、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形成回声。
二、针对训练
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C.固体和液体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C.声音产生的原因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如图,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大,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D.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声音能传播信息 B.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5.有一段足够长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最多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6.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内部可以通过语音直接交谈,这是因为空间站内存在(  )
A.磁场 B.微波 C.空气 D.导体
7.星期天,小林随着爸爸到郊外鱼塘中钓鱼。当看见鱼要上钩时,小林非常兴奋,大声地叫喊,结果鱼都被叫声吓跑了,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C.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D.水不能传播声音
8.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一下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会观察到纸屑 。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将敲响的鼓面用手按住,响声会消失,这是因为 。

9.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音又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入我们的耳中。

10.如图所示,小明将耳朵贴到桌面,同桌小亮在桌子的另一端敲击,小明能听到敲击声,该现象说明 能传声;同时看到桌面上的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11.唐代诗人张继写的著名七绝诗《枫桥夜泊》中前两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通过读这首诗,我们知道 “乌啼”是指乌鸦的发声器官产生的啼声,通过 传播到人耳,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且物体振动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产生声。
12.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敲响音叉,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此实验小球的作用是 (选填“A”、“B”或“C”)

A.使音叉振动时间减少 B.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13.如图所示,小明和小李用棉线连接两个塑料杯制成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在相距10m远的地方可以相互通话,这表明 可以传声,当他们正在用“土电话”通话时,另一位同学捏住了棉线的某一部分,此时他们都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是由于阻止了棉线的振动,从而阻止了声音的 ;将棉线换成细金属丝后,小明和小李听到对方的声音更清晰,说明了 传声效果更好。

14.如图,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从B端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竹管的C处开有小孔,用嘴吹竹管A端,可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是竹管内空气柱 产生的,并经过 传入人耳。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传播。

15.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说明 能够传声;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16.如图所示,将播放着蜂鸣声的手机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抽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所听到的手机蜂鸣声越来越 ,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但不管怎么抽气,我们总是能听到微弱的声音,这是因为 。

1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声音是由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18.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快些。这一实验表明: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细棉线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快”或“慢”)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中间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4)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振动,如果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说话时,声带在振动,不说话时,声带振动停止,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固体和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 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故C符合题意,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A.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大,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声音是通过桌面传入耳朵,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是利用骨传导,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当震感消失时,她会发现声音也消失了,所以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且铁管足够长,故能先后听见从铁、水、空气传递过来的3次声音,故选C。
6.C
【详解】航天员在空间站内部不借助电子设备便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空间站内存在空气。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由于水可以传播声音,当小林大声叫喊时,小林发出的声音经空气与水传到鱼所在的位置,鱼听到叫喊声而意识到有危险而跑掉了。
故选C。
8. 跳动 振动 振动停止
【详解】[1][2][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面振动时,会引起了鼓面上纸屑的跳动,反过来,纸屑的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如果用手按住鼓面,鼓面的振动停止,所以声音会消失。
9. 振动 空气
【详解】[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静止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是音叉的振动推动乒乓球弹起,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是由空气传入人的耳朵的。
10. 固体 振动
【详解】[1]用手敲桌子时能听到声音,因为敲击时桌面振动发出声音,这个声音是通过桌面传来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说明固体能够传递声音。
[2]由于发声桌面的振动不易于观察,因此可通过放大振动的方法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纸屑,因此小纸屑在跳动,可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1. 空气 340m/s 一定
【详解】[1][2]乌啼,是由于乌鸦的发声器官振动发声的,发出声音由空气传播到四方,人耳听到声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一定会产生声。
12. 振动 C
【详解】[1] 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叉振动很微小,肉眼很难观察到,而小球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固体 传播 金属丝
【详解】[1]棉线是固体,用“土电话”在相距10m远的地方可以相互通话,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2]说话声引起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线的某一部分,则振动就会停止,阻止了声音的传播,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3]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更大,更清晰,说明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
14. 振动 空气 波
【详解】[1]用嘴吹竹管的上端,管内的空气柱因发生振动会产生声音。
[2]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所以哨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进人耳。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15. 振动 液体(水) 大于
【详解】[1]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16. 小 介质 玻璃罩内空气无法抽干净
【详解】[1][2]将播放着蜂鸣声的手机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抽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空气越来越少,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听到的手机蜂鸣声越来越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但不管怎么抽气,我们总是能听到微弱的声音,这是因为受条件的限制玻璃罩内空气无法抽干净。
17. 跳动起来 物体的振动 显示并放大音叉的振动 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或泡沫 空气 不能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1][2][3]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音叉在振动,可观察到乒乓球跳动起来,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叉的振动不容易观察,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显示并放大音叉的振动。
(2)[4]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或泡沫,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5][6]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通过空气由右边传到了左边,即空气可以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在月球上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7][8]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随着空气的减少而逐渐变小,这说明声的传递需要介质,如果没有空气,声音将不能从玻璃罩中传出,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
18. 固体能够传声 快 不能 不能
【详解】(1)[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即固体能够传声。
(2)[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原因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传播速度也更快。
(3)[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4)[4]如果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了,这是由于棉线“松弛”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