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21 10:47:3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浙江)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荼,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局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这突出反映了当时中国(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制茶技术被印度日本赶上
C.受到世界市场影响 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2.(2019高二下·黄石期末)晚清出口贸易以茶叶为首位。其中,红茶输英,绿茶输美,茶砖输俄。后来,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这一变化说明(  )
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 B.晚清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C.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频繁 D.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明显
3.(2019高一下·黄石期末)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新式企业特别是官督商办企业,在利益分配上多实行官利制度。如招商局开办时从直隶练饷局借用官款制钱20万串,“名为官本,公家只取官利,不负盈亏责任,实属存款性质。”由此可见,官利制度(  )
A.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B.有利于推动中国新式企业发展
C.适应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 D.与股份公司利益分配方式相同
4.(2019高一下·杭州期末)1862年浙江人叶澄衷在上海虹口美租界开设了近代上海第一家五金行号“老顺记”。由于叶澄衷注重信誉,不久美孚石油请由“老顺记”推销煤油,“老顺记”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该现象表明当时(  )
A.外商企业刺激了民族工商业诞生
B.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依赖于外商
C.部分民族资本家重视经营策略
D.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起步较早
5.(2019高一下·滁州期末)1845年,清朝福建官员奏称: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然而,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
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C.洋务企业对外国经济的抵制 D.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6.(2019高一下·天长期末)“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一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汀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
A.极人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2019高一下·南充期末)“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以下与之相关评价,正确的是(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与买办一致
B.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因买办的出现得到了推动
C.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买办
D.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是买办的主要任务
8.(2019高一下·宿迁期末)1872年起,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幼童赴美留学。由于留美幼童逐渐接受西方文化熏陶,清政府于1881年将留美幼童召回。《纽约时报》对此发表社论称:“中国不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模式……否则,它将什么也得不到。”据此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固守封建制度 B.排斥美式教育
C.缺乏领导核心 D.忽视国防建设
9.(2019高一下·宿迁期末)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下图所示的经济形态是(  )
A.洋务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
C.外国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10.(2019高二下·通榆月考)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出现这一局面说明(  )
A.中国城市发展有限,无力带动农村经济
B.农村经济落后严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
C.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D.欧美列强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
11.(2019·广州模拟)史料记载,江南制造总局在整个洋务运动时期共翻译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7部44本,其中公法交涉类2部26本。同一时期,京师同文馆共翻译西书25种,其中国际法与外国法类就占了5种。这反映了(  )
A.内忧外患促使政府调整对外政策
B.向西方学习成为国人的共识
C.洋务派运用国际法处理外交事务
D.洋务运动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12.(2019·河南模拟)有学者指出:“晚清经商成了时髦,……虽然在公开的宣言中,商人只将自己从‘士农工商’提升到‘士商农工’,位列第二,但实质上他们早已自以为时代的中心而雄视天下了。”该学者旨在说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
A.民族经济获得独立发展 B.封建自然经济彻底消亡
C.近代商业成为经济主体 D.传统经济结构遭受冲击
13.(2019·周至模拟)洋务运动初期,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调拨各省。19世纪80年代后,沿海各省中哪一省需配备兵船就由该省筹款。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企业,如果所产某种武器的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过多,就会停止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工业(  )
A.使沿海军事力量布局平衡 B.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制约
C.高度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 D.逐渐由官办向官督商办转变
14.(2019高一下·赣州期中)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猛烈冲击,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包括(  )
A.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
B.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封建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5.(2019高一下·平遥期中)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原因有二: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由此可见(  )
A.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 B.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
C.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 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9高一下·潮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比战前增加 了
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似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
专以纺织为业的多村,受到很大冲击。 洋沙、洋布的进口 (单位:千两)
年份 洋沙 洋布
1867 1450 11671
1877 2841 1959
1887 12590 24457
1892 22059 30554
材料二: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B点、D点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民族企业与明朝“机房”相比,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4)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列举两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事件。
17.(2019高一下·翁牛特旗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紝,多治麻丝葛绪綑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卷八
材料二: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三: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曰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导致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18.(2019高一下·番禺期中)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明显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开放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示意图》与《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图》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印度、日本产茶数量增多价格低廉,所以洋商争相购置,中国的茶叶生产因此受损,商贩和种植者亏损严重,体现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受世界市场的影响,C正确;
AB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受其影响。
2.【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由材料“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可知,引起中国出口商品变化的原因在于受到了西方商品输出的影响,双方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故选A。
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从茶叶转变为大豆这一情形并不能反映自然经济的解体,故也无法说明晚清经济结构变动明显,排除BD;
材料显示中国茶叶的衰落是因为受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同类商品的竞争,而不是因为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排除C。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史料晚清时期中国出口商品的变化结合当时史实分析便可。
3.【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中国在自然经济结构下,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微弱的商品经济使社会很难生产出大量的闲散的社会资金。在缺乏近代中国股票交易市场和高利贷盛行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中国近代企业要想改变社会资金的流向,使社会资金投到工业上来,必须靠自身做出一定的调整和适当的修改。官利制度适应了中国自身的经济结构,吸纳了资金,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新式企业,故选C项;
材料反映的是招商局借了官款20万串,无法体现出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故排除A项;
官利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式企业的发展,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存款性质”的官利,无论公司盈亏都要给付,企业负担重。该选项片面,故排除B项;
现代股份制企业实行的是股息视利润多少而定的分配方式,官利制度是只要购买了企业的股票,不管经营状况如何,即时计息。两者有根本上的不同,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新式企业特别是官督商办企业,在利益分配上多实行官利制度分析可知适应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
4.【答案】C
【知识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由于叶澄衷注重信誉,不久美孚石油请由“老顺记”推销煤油,“老顺记”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可知部分民族资本家重视经营策略,故C正确;
ABD说法都对,但是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近代民族资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开始注重经营方式和方法的改进。
5.【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从材料“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这是因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顽强抵抗,B正确。
实业救国思想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A错误。
洋务企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兴起不能推动19世纪五十年代经济的发展,D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理解洋布滞销与自然经济自身的特点有关。
6.【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汀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可知:民用企业的开办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外资企业的市场,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B正确;
ACD与材料无关, 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7.【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买办”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反帝反封建,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买办与外商联系紧密,两者基本要求不一致,故A项错误;
买办的出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是地主、买办、商人,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为外商服务、代理买卖是买办的主要任务,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买办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8.【答案】A
【知识点】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派遣留美幼童作为洋务运动内容之一,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召回留美幼童的原因是“留美幼童逐渐接受西方文化熏陶”,在结合《纽约时报》的评论,分析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固守封建制度,选项A正确;
幼童赴美就说明并不排斥美式教育,选项B排除;
洋务运动有领导核心,选项C排除;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通过学习西方加强国防力量,选项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 中国不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模式……否则,它将什么也得不到结合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可以得出结论。
9.【答案】B
【知识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示可以看出这种经济形态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末,结束于1956年,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民族资本主义,选项B正确;
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就基本结束,因此选项A排除;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时间在1840年,选项C排除;
官僚资本主义在新中国成立后就结束了,选项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答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的起止时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0.【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材料,即通商口岸城市 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依据此关键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现象说明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故C项正确;
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D项材料没反映出来,故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根据史料中所表达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选出正确选项。
11.【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中未涉及国内外形势促使政府调整对外政策这一内容。故A项错误。
材料中只涉及了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成为了国人的共识”这一说法属于过度推断。故B项错误。
材料中“其中公法交涉类2部26本”“其中国际法与外国法类就占了5种”说明了在洋务运动期间,地主阶级洋务派对国际法和外国法的关注,表明地主阶级洋务派已具有近代外交理念和世界意识,强调用国际法处理外交事务,体现的是洋务运动崔传统观念的冲击,故C项正确。
开始西方制度领域的探索的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而不是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洋务运动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洋务运动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12.【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近代以来,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国内商品经济发展,商人集团力量增强,传统经济结构面临严重冲击,故D项正确;
近代中国民族经济受到列强控制难以“独立发展”,A项错误;
晚清自然经济不断瓦解,但其整体力量依然强大,并未“彻底消亡”,B项错误;
农业始终是晚清社会经济的主体,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瓦解,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冲击了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3.【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后期由于经费的短缺,传统的不计价格的军工产品调拨方式有所改变,同时,国内军工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军火市场价格的影响,这说明虽然是官办的和不为交换而进行的军工生产,也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的制约,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这一现象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期间军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价值规律的影响,与平衡军事力量布局无关;
C选项不能全面概括两则材料的信息,错误;
D选项错误,洋务运动期间军事工业并未转向官督商办。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洋务运动后期由于经费的短缺,传统的不计价格的军工产品调拨方式有所改变,同时,国内军工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军火市场价格的影响,这说明虽然是官办的和不为交换而进行的军工生产,也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的制约。
14.【答案】D
【知识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猛烈冲击,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仍占主体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进入中国,出现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正确;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出现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产生的,时间不符合“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排除含有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A、B、C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答题时注意逻辑关系即可。
15.【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 ”可知体现的是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洋务运动的准确把握,根据材料“ 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 ”可知体现的是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
16.【答案】(1)新变化: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或逐渐解体。影响: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出现;洋务企业的创办;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2)发展原因:B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扫了一些封建阻碍;民国政府采取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点: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3)“机房”主要是手工劳动;民族工业是机器生产。
(4)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的新变化,依据材料一表格的内容可以看出新变化是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或逐渐解体。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出现;洋务企业的创办;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的图示可知,B点是1919年,处于一战时期,D点是1956年,处于三大改造时期,结合所学可知,B点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扫了一些封建阻碍;民国政府采取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点的原因是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3)本小问的区别,结合所学可知,“机房”主要是手工劳动;民族工业是机器生产。
(4)本小问的事件,结合所学可知,事件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故答案为:(1)新变化: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或逐渐解体。影响: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出现;洋务企业的创办;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2)发展原因:B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扫了一些封建阻碍;民国政府采取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点: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3)“机房”主要是手工劳动;民族工业是机器生产。
(4)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把握 各个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和原因。
17.【答案】(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以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唯一基础。
(2)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原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4)发展趋势:由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
【知识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农夫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紝”可知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农夫早出暮入,”可知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唯一基础。
(2)据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苏州丝织业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资本主义萌芽.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出现的主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
(3)变化:根据材料三“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1878年12月14日《申报》”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所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4)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需要根据前三则材料内容概括获得。材料一考察的是小农经济,材料二考察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三考察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所以不难看出发展趋势是由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
故答案为:(1)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以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唯一基础。
(2) 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 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原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4) 发展趋势:由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8.【答案】(1)不同:近代开放只是在沿海沿江主要城市;现代开放则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影响:促进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工业兴起;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变化: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路线由陆路为主发展到以海路为主;国际贸易范围更广。
原因: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3)叙述: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形成了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期关贸总协定等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推动了规范化法制化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20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格局的不同主要从开放的地点、开放的领域、开放的层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近代开放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角度进行解释,积极影响主要突出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经济的不断的解体等方面解释,而消极影响则主要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被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角度分析。
(2)《“三角贸易”示意图》与《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图》相比发生的变化主要从贸易的地点不同、贸易的线路的不同以及贸易的范围不同多角度概括,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突出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以及这一历史事件所以其的殖民扩张而造成的。“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突出早期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等重大历史事件逐步使经济全球化有序的发展。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的对外开放以及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世界整体化进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浙江)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荼,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局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这突出反映了当时中国(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制茶技术被印度日本赶上
C.受到世界市场影响 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印度、日本产茶数量增多价格低廉,所以洋商争相购置,中国的茶叶生产因此受损,商贩和种植者亏损严重,体现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受世界市场的影响,C正确;
AB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受其影响。
2.(2019高二下·黄石期末)晚清出口贸易以茶叶为首位。其中,红茶输英,绿茶输美,茶砖输俄。后来,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这一变化说明(  )
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 B.晚清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C.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频繁 D.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明显
【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由材料“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可知,引起中国出口商品变化的原因在于受到了西方商品输出的影响,双方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故选A。
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从茶叶转变为大豆这一情形并不能反映自然经济的解体,故也无法说明晚清经济结构变动明显,排除BD;
材料显示中国茶叶的衰落是因为受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同类商品的竞争,而不是因为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排除C。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史料晚清时期中国出口商品的变化结合当时史实分析便可。
3.(2019高一下·黄石期末)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新式企业特别是官督商办企业,在利益分配上多实行官利制度。如招商局开办时从直隶练饷局借用官款制钱20万串,“名为官本,公家只取官利,不负盈亏责任,实属存款性质。”由此可见,官利制度(  )
A.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B.有利于推动中国新式企业发展
C.适应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 D.与股份公司利益分配方式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中国在自然经济结构下,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微弱的商品经济使社会很难生产出大量的闲散的社会资金。在缺乏近代中国股票交易市场和高利贷盛行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中国近代企业要想改变社会资金的流向,使社会资金投到工业上来,必须靠自身做出一定的调整和适当的修改。官利制度适应了中国自身的经济结构,吸纳了资金,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新式企业,故选C项;
材料反映的是招商局借了官款20万串,无法体现出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故排除A项;
官利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式企业的发展,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存款性质”的官利,无论公司盈亏都要给付,企业负担重。该选项片面,故排除B项;
现代股份制企业实行的是股息视利润多少而定的分配方式,官利制度是只要购买了企业的股票,不管经营状况如何,即时计息。两者有根本上的不同,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新式企业特别是官督商办企业,在利益分配上多实行官利制度分析可知适应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
4.(2019高一下·杭州期末)1862年浙江人叶澄衷在上海虹口美租界开设了近代上海第一家五金行号“老顺记”。由于叶澄衷注重信誉,不久美孚石油请由“老顺记”推销煤油,“老顺记”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该现象表明当时(  )
A.外商企业刺激了民族工商业诞生
B.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依赖于外商
C.部分民族资本家重视经营策略
D.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起步较早
【答案】C
【知识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由于叶澄衷注重信誉,不久美孚石油请由“老顺记”推销煤油,“老顺记”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可知部分民族资本家重视经营策略,故C正确;
ABD说法都对,但是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近代民族资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开始注重经营方式和方法的改进。
5.(2019高一下·滁州期末)1845年,清朝福建官员奏称: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然而,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
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C.洋务企业对外国经济的抵制 D.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从材料“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这是因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顽强抵抗,B正确。
实业救国思想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A错误。
洋务企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兴起不能推动19世纪五十年代经济的发展,D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理解洋布滞销与自然经济自身的特点有关。
6.(2019高一下·天长期末)“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一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汀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
A.极人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汀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可知:民用企业的开办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外资企业的市场,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B正确;
ACD与材料无关, 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7.(2019高一下·南充期末)“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以下与之相关评价,正确的是(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与买办一致
B.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因买办的出现得到了推动
C.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买办
D.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是买办的主要任务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买办”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反帝反封建,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买办与外商联系紧密,两者基本要求不一致,故A项错误;
买办的出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是地主、买办、商人,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为外商服务、代理买卖是买办的主要任务,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买办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8.(2019高一下·宿迁期末)1872年起,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幼童赴美留学。由于留美幼童逐渐接受西方文化熏陶,清政府于1881年将留美幼童召回。《纽约时报》对此发表社论称:“中国不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模式……否则,它将什么也得不到。”据此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固守封建制度 B.排斥美式教育
C.缺乏领导核心 D.忽视国防建设
【答案】A
【知识点】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派遣留美幼童作为洋务运动内容之一,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召回留美幼童的原因是“留美幼童逐渐接受西方文化熏陶”,在结合《纽约时报》的评论,分析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固守封建制度,选项A正确;
幼童赴美就说明并不排斥美式教育,选项B排除;
洋务运动有领导核心,选项C排除;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通过学习西方加强国防力量,选项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 中国不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模式……否则,它将什么也得不到结合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可以得出结论。
9.(2019高一下·宿迁期末)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下图所示的经济形态是(  )
A.洋务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
C.外国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答案】B
【知识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示可以看出这种经济形态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末,结束于1956年,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民族资本主义,选项B正确;
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就基本结束,因此选项A排除;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时间在1840年,选项C排除;
官僚资本主义在新中国成立后就结束了,选项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答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的起止时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0.(2019高二下·通榆月考)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出现这一局面说明(  )
A.中国城市发展有限,无力带动农村经济
B.农村经济落后严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
C.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D.欧美列强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
【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材料,即通商口岸城市 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依据此关键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现象说明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故C项正确;
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D项材料没反映出来,故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根据史料中所表达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选出正确选项。
11.(2019·广州模拟)史料记载,江南制造总局在整个洋务运动时期共翻译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7部44本,其中公法交涉类2部26本。同一时期,京师同文馆共翻译西书25种,其中国际法与外国法类就占了5种。这反映了(  )
A.内忧外患促使政府调整对外政策
B.向西方学习成为国人的共识
C.洋务派运用国际法处理外交事务
D.洋务运动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中未涉及国内外形势促使政府调整对外政策这一内容。故A项错误。
材料中只涉及了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成为了国人的共识”这一说法属于过度推断。故B项错误。
材料中“其中公法交涉类2部26本”“其中国际法与外国法类就占了5种”说明了在洋务运动期间,地主阶级洋务派对国际法和外国法的关注,表明地主阶级洋务派已具有近代外交理念和世界意识,强调用国际法处理外交事务,体现的是洋务运动崔传统观念的冲击,故C项正确。
开始西方制度领域的探索的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而不是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洋务运动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洋务运动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12.(2019·河南模拟)有学者指出:“晚清经商成了时髦,……虽然在公开的宣言中,商人只将自己从‘士农工商’提升到‘士商农工’,位列第二,但实质上他们早已自以为时代的中心而雄视天下了。”该学者旨在说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
A.民族经济获得独立发展 B.封建自然经济彻底消亡
C.近代商业成为经济主体 D.传统经济结构遭受冲击
【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近代以来,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国内商品经济发展,商人集团力量增强,传统经济结构面临严重冲击,故D项正确;
近代中国民族经济受到列强控制难以“独立发展”,A项错误;
晚清自然经济不断瓦解,但其整体力量依然强大,并未“彻底消亡”,B项错误;
农业始终是晚清社会经济的主体,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瓦解,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冲击了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3.(2019·周至模拟)洋务运动初期,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调拨各省。19世纪80年代后,沿海各省中哪一省需配备兵船就由该省筹款。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企业,如果所产某种武器的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过多,就会停止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工业(  )
A.使沿海军事力量布局平衡 B.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制约
C.高度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 D.逐渐由官办向官督商办转变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后期由于经费的短缺,传统的不计价格的军工产品调拨方式有所改变,同时,国内军工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军火市场价格的影响,这说明虽然是官办的和不为交换而进行的军工生产,也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的制约,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这一现象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期间军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价值规律的影响,与平衡军事力量布局无关;
C选项不能全面概括两则材料的信息,错误;
D选项错误,洋务运动期间军事工业并未转向官督商办。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洋务运动后期由于经费的短缺,传统的不计价格的军工产品调拨方式有所改变,同时,国内军工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军火市场价格的影响,这说明虽然是官办的和不为交换而进行的军工生产,也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的制约。
14.(2019高一下·赣州期中)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猛烈冲击,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包括(  )
A.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
B.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封建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D
【知识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猛烈冲击,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仍占主体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进入中国,出现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正确;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出现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产生的,时间不符合“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排除含有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A、B、C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答题时注意逻辑关系即可。
15.(2019高一下·平遥期中)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原因有二: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由此可见(  )
A.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 B.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
C.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 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 ”可知体现的是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洋务运动的准确把握,根据材料“ 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 ”可知体现的是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9高一下·潮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比战前增加 了
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似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
专以纺织为业的多村,受到很大冲击。 洋沙、洋布的进口 (单位:千两)
年份 洋沙 洋布
1867 1450 11671
1877 2841 1959
1887 12590 24457
1892 22059 30554
材料二: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B点、D点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民族企业与明朝“机房”相比,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4)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列举两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事件。
【答案】(1)新变化: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或逐渐解体。影响: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出现;洋务企业的创办;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2)发展原因:B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扫了一些封建阻碍;民国政府采取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点: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3)“机房”主要是手工劳动;民族工业是机器生产。
(4)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的新变化,依据材料一表格的内容可以看出新变化是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或逐渐解体。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出现;洋务企业的创办;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的图示可知,B点是1919年,处于一战时期,D点是1956年,处于三大改造时期,结合所学可知,B点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扫了一些封建阻碍;民国政府采取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点的原因是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3)本小问的区别,结合所学可知,“机房”主要是手工劳动;民族工业是机器生产。
(4)本小问的事件,结合所学可知,事件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故答案为:(1)新变化: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或逐渐解体。影响: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出现;洋务企业的创办;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2)发展原因:B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扫了一些封建阻碍;民国政府采取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点: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3)“机房”主要是手工劳动;民族工业是机器生产。
(4)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把握 各个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和原因。
17.(2019高一下·翁牛特旗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紝,多治麻丝葛绪綑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卷八
材料二: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三: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曰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导致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答案】(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以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唯一基础。
(2)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原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4)发展趋势:由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
【知识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农夫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紝”可知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农夫早出暮入,”可知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唯一基础。
(2)据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苏州丝织业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资本主义萌芽.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出现的主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
(3)变化:根据材料三“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1878年12月14日《申报》”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所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4)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需要根据前三则材料内容概括获得。材料一考察的是小农经济,材料二考察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三考察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所以不难看出发展趋势是由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
故答案为:(1)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以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唯一基础。
(2) 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 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原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4) 发展趋势:由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8.(2019高一下·番禺期中)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明显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开放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示意图》与《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图》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趋势。
【答案】(1)不同:近代开放只是在沿海沿江主要城市;现代开放则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影响:促进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工业兴起;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变化: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路线由陆路为主发展到以海路为主;国际贸易范围更广。
原因: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3)叙述: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形成了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期关贸总协定等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推动了规范化法制化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20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格局的不同主要从开放的地点、开放的领域、开放的层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近代开放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角度进行解释,积极影响主要突出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经济的不断的解体等方面解释,而消极影响则主要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被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角度分析。
(2)《“三角贸易”示意图》与《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图》相比发生的变化主要从贸易的地点不同、贸易的线路的不同以及贸易的范围不同多角度概括,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突出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以及这一历史事件所以其的殖民扩张而造成的。“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突出早期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等重大历史事件逐步使经济全球化有序的发展。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的对外开放以及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世界整体化进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