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8 14:1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牡丹江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技术可以使历史文化遗产以全新的方式永久保存,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记忆。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重大基础性工程,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已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中国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华文化素材库等正在建设中。在这些文化数据库中,关于文化遗产将按照一定标准结构化存储于服务器中,实现专业资源分类和系统资源整合,并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与千家万户的连接。届时, 无论是单纯地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还是开发文创产品, 抑或是进行学术研究, 都可以通过终端方便地从上述文化数据库中查阅提取素材。
  在对文化遗产元素的应用上,数字虚拟仿真等技术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突破各种介质、载体及时空界限,实现文化创意跨载体呈现、跨时空交互, 从而为文化产业创造出新业态和新场景,同时也会拓展传统文化传播的边界和想象力。
  目前, 已有不少机构借助 5G、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了大量数字文化精品。比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用激光与数字光影机械装置, 为观众呈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让中国文化的内核得到完美表达。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系列节目, 以““5G+A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 将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创新交融, 让舞蹈与国宝梦幻联动,提升了传统文化的穿透力。还有一些机构利用数字技术推出实景游戏体验、博物馆场景角色扮演等项目,给人们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和迭代,深刻地影响着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的创新以及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成为激发文化建设活力的关键所在。随着整个国家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人们不再执着于单纯的物质消费,而更加看重文化消费和精神体验,更在乎文化消费品是否具有超出想象的创意性和直抵人心的感染力。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能够为消费注入美学创意、设计创新,助力消费需求从“物质型”向“精神型”转变, 而数字技术作为催化剂,能够将文化元素以多元方式导入消费领域,满足人们新的消费偏好、新的消费场景要求, 进一步提升消费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 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面的、积极的。例如,在大众流行文化的快速迭代中,数字经济的“快”与传统文化的“慢”之间形成较大反差,不是所有文化遗产都能幸运地搭上数字技术快车,那些登不上数字技术快车的文化遗产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危机。另外,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中,文化始终是内核和灵魂, 而数字技术只是工具和载体。可是, 不少所谓的文化科技产品,虽然外表绚丽,也运用了不少新技术,但没有多少文化内容。文化遗产成为其引流和营销的噱头。
(摘编自黄隽《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带来了什么》)
材料二:
  追根溯源,数字技术具有天然的优势,利用技术创新使得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速度大大加快。古联公司集合古籍爱好者建设运营古籍整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古籍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繁简转换等技术,不仅能够减轻古籍整理者字字校对的负担,更能将古籍文献的文本内容和图像迅速转换为数字数据,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简体古籍文献,大大缩短了古籍“重获新生”的整理时间。同时,利用数字技术能节约读者阅读繁体古籍文字的时间,拉近古籍与读者的距离。
  更进一步而言,数字技术更新了古籍文献的呈现形式。现今,古籍文本的实物展示和整理出版日趋活跃, 短视频解读古籍日益火热,古籍数字化教材编写逐步开展。古籍爱好者利用数字技术将古籍转化为数字数据,通过短视频、朗读、音乐、书法等多种吸引读者兴趣的形式动态呈现,如此一来,读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灵活了解古籍的深厚思想内容,推动优秀的典籍蕴含的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古籍“活”起来不能止步于此,如何更好利用数字技术让古籍 “活”起来传下去呢 正如古联公司未来所要努力的,在现有古籍数字化的基础上,应当加强多民族古籍文献的数据库建设,更应当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古籍数字化教材编写等工作,建设起集古籍人才培养、资源整理出版、数字化创新于一体的平台,真正做到数字技术“籍合”优秀典籍 ;此外,还可以将古籍的图文信息通过数字技术制作成文创产品,通过多种样式提供消费者使用。
(摘编自王超《巧用数字技术, 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十分重视,将其大数据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建立多种文化数据库。
B.数字虚拟仿真等技术可推动文化产业突破各种介质、载体和时空界限,为文化产业创造出新业态和新场景。
C.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和迭代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的创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影响着整个国家消费升级的步伐。
D.人工智能对古籍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繁简转换等提供了支持,使得人们整理古籍文献的速度大大加快。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第三段运用例证法论证了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所产生的效果。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但二者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C.材料一指出了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影响的正反两面性,使论证更理性,有思辨色彩。
D.古联公司在多民族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做到了数字技术“籍合”优秀典籍。
3.下列选项中, 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利用数字技术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
B.南京图书馆通过复刻古籍袁枚的《随园食单》并拍成小视频,让古籍在网络上火了一把。
C.退休后的古籍修复师李英没有像其他退休的人那样去赏花踏青, 而是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继续文献修复工作。
D.祁县图书馆从《昌黎先生集考异》一书中精选出十八枚印章作为棋子复活古代类游戏《十八子围老虎》。
4.为什么说“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面的、积极的” 请简要说明。(4分)
5.某地有一批古籍需要进行数字化保护,请根据材料二提三点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6~9小题。
逝川
迟子建
  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
  泪鱼是逝川独有的一种鱼。这种鱼被捕上来时双眼总是流出一串串珠玉般的泪珠,渔妇们这时候就赶紧把丈夫捕到的泪鱼放到硕大的木盆中, 安慰它们,一遍遍祈祷般地说着:“好了,别哭了;好了,别哭了……”从逝川被打捞上来的泪鱼果然就不哭了, 它们在岸上的木盆中游来游去,仿佛得到了意外的温暖,心安理得了。
  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具准备好了。吉喜七十八岁了, 干瘦而驼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语。
  如果你乘着小船从逝川的上游经过这个叫阿甲的小渔村,想喝一碗喷香的茶,就请到吉喜家去吧。
  要认识吉喜并不困难。在阿甲,你走在充满新鲜鱼腥气的土路上,突然看见一个丰腴挺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的姑娘,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她发髻高绾,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着曳地的灰布长裙, 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
  而现在你若想相逢吉喜, 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 那个人便是吉喜, 老吉喜。
  雪是从凌晨五时悄然来临的。不用说,雪花来了, 泪鱼也就要从逝川经过了。吉喜的木屋就面对着逝川。
吉喜醒来是被敲门声惊醒的, 来人是胡会的孙子胡刀。
  胡刀懊丧地连连说:“吉喜大妈, 这可怎么好, 这小东西真不会挑日子, 爱莲说感觉身体不对了, 挺不过今天了, 唉,泪鱼也要来了,这可怎么好,多么不是时候 ”
  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泪鱼下来的时候, 如果哪户没有捕到它,一无所获,那么这家的主人就会遭灾。
  吉喜打发胡刀回家去烧一锅热水。她吃了个土豆,喝了碗热茶, 把捕鱼工具一一归置好,关好火炉的门,戴上银灰色的头巾便出门了。
  吉喜望了望逝川,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他就被葬在逝川对岸的松树林中。那时的吉喜不但能捕鱼、能吃生鱼,还会刺绣、裁剪、酿酒。胡会那时常常到吉喜这儿来讨烟吃,吉喜的木屋也是胡会帮忙张罗盖起来的。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
  胡刀的妻子挺直地躺在炕上,因为阵痛而挥汗如雨。吉喜洗了洗手,询问反应有多长时间了,有什么感觉不对的地方。
胡刀家正厅的北墙上挂着胡会的一张画像。胡会歪戴着一顶黑毡帽, 叼着一杆长烟袋,笑嘻嘻的,那是他年轻时的形象。时光倒回五十年。吉喜正站在屋檐前挑干草。落日掉进逝川对岸的莽莽丛林中了,吉喜这时看见胡会从逝川的上游走来。他远远蠕动的形象恍若一只蚂蚁, 而渐近时则如一只笨拙的青蛙,走到近前就是一只摇着尾巴的可爱的巴儿狗了。
  吉喜笑着将她体味到的类似蚂蚁、青蛙、巴儿狗的三种不同形象说与胡会。胡会也笑了,现出很满意的神态。吉喜在那个难忘的黄昏尽头想,胡会一定会娶了她的。然而胡会却娶了另一个女人做他的妻子。
产妇再一次呻吟起来,吉喜用毛巾擦了擦产妇额上的汗。
  产妇朝她歉意地笑了,“吉喜大妈, 您去捕泪鱼吧。没有您在逝川,人们就觉得捕泪鱼没有意思了。”
吉喜说:“我去捕泪鱼, 谁来给你接生 ”
  大约午夜十一时许,产妇再一次被阵痛包围。羊水破裂之后,吉喜终于看见了一个婴孩的脑袋像只熟透的苹果一样微微显露出来, 那颗猩红的果实终于从母体垂落下来,那生动的啼哭声就像果实的甜香气一样四处弥漫。
“吉喜大妈,兴许还来得及, 您快去逝川吧。”产妇疲乏地说。
  吉喜听着逝川发出的那种轻微的呜咽声,不禁泪滚双颊。她再也咬不动生鱼了,那有质感的鳞片当年在她的齿间是怎样发出畅快的叫声啊。她的牙齿可怕地脱落了, 牙床不再是鲜红色的,而是青紫色的,像是一面旷日持久被烟熏火燎的老墙。她的头发稀疏而且斑白,极像是冬日山洞口旁的一簇孤寂的荒草。
  吉喜就这么流着泪回到她的木屋, 她将渔网搭在苍老的肩头, 手里提着木盆,吃力地朝逝川走去。逝川的篝火玲珑剔透, 许多渔妇站在盛着泪鱼的木盆前朝吉喜张望。吉喜将网下到江里,又艰难地给木盆注上水,然后呆呆地站在岸边等待泪鱼上网。她开始起第一片网,网从水面上刷刷地走过, 那种轻飘飘的感觉使她的心一阵阵下沉。一条泪鱼也没捕到,是个空网。又过了一段时间,曙色已经微微呈现的时候,吉喜开始起第二片网。她小心翼翼地拉着第二片网上岸,被收上来的网都是雪白雪白的, 她什么也没看见。
  放完泪鱼的渔民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吉喜慢慢地站起来,将两片渔网拢在一起, 站在空荡荡的河岸上, 回身去取她的那个木盆。她艰难地靠近木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它们那么悠闲地舞蹈着, 吉喜的眼泪不由得弥漫下来了。
一抹绯红的霞光出现在天际,使阿甲渔村沉浸在富有生命力的和平之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标题“逝川”取自《论语》“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在小说中意在强调韶华易逝, 提醒应珍惜时光。
B.“多么不是时候 ”展现了胡刀雪夜来访的心理, 省略号意味着他对妻子的忧心和对打扰吉喜的愧疚。
C.面对接生的请求,吉喜在下雪天不顾严寒, 也不顾捕泪鱼祈福的习俗便出门了,体现了她的热情善良。
D.吉喜认为胡会像“蚂蚁、青蛙、巴儿狗”, 既描写了胡会从逝川上游走近的过程, 又蕴含了吉喜的爱意。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她就是吉喜, 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运用复沓的手法, 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B.第三至五段将年轻的吉喜与“干瘦而驼背”的年迈吉喜作对比,表现她内在生命力的枯萎和衰竭。
C. 没有捕到泪鱼的吉喜惊讶地发现木盆里有“十几条美丽的泪鱼”。卒章突转, 既在意料之外又符合情理。
D. 小说中“逝川”和“泪鱼”作为小说的主要意象, 和主人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共同演绎了一副动人的温情画面。
8.文中画横线部分是小说在叙事时, 两次在现实中插入吉喜的往昔。请结合文本, 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9.迟子建说“逝川上的那种会流泪的泪鱼,当然是我的创造”,这个被创造的泪鱼与吉喜有相通之处, 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10~14 小题。
材料一: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 铸鼎象物, 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 鼎迁于商, 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 卜年七百, 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 未可问也。”
——节选自《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二: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 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 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 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 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 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 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 非效醯壶酱甄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 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 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 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分)
颜率 A曰B不敢C欺D大国E疾F定 G所从H出I弊邑J迁鼎 K以L待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休,美好之意,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永保无疆之休”的“休”意思相同。
B. 九鼎,相传为大禹时所铸,夏、商、周三代将之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
C.危国,意思是面临着危险的国家,与成语“危言危行”中的“危”的意思相同。
D.弊邑,意思是偏僻的小城,常用于对自己国家或守地等的谦称,文中是指周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楚王的无理询问,王孙满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表现了他的睿智忠诚。
B.颜率在秦国发兵索取九鼎时,向齐国求救,用献鼎为诱,巧妙地借兵, 退秦救国。
C.颜率回顾了当初武王伐殷获九鼎,运输耗费大,为此替齐王担忧,以解决其难题。
D.齐王打算借道梁国或楚国运输九鼎,颜率认为不可行,因为两国都早有问鼎之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2)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 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14. 材料一中王孙满的回答, 是为了让楚国放弃索鼎, 王孙满的理由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②南朝狂客: 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 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 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 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 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16.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8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魏征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了真诚待民的好处和骄横奢侈的危害。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 并控诉秦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写因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词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___________”,表现出词人不管处境如何,自己心神毫不动摇的气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 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 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 大大增强了互动性, 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___地提供养料, 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
B. 触手可及 空穴来风 泾渭分明 取之不尽
C. 近在咫尺 空穴来风 非此即彼 源源不断
D. 触手可及 杞人忧天 非此即彼 取之不尽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B. 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C. 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 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
D. 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 除了社会交往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 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B.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 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D.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四、课内知识(9分)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以赂秦之地,奉天下之谋臣
B.①盘盘焉,困困焉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①子孙视之不甚惜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D.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2.下列各组句子, 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苟以天下之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B.①则思三驱以为度 ②虽董之以严刑
C.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②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D.①函谷举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3. 下列关于《红楼梦》相关情节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黛玉初进贾府时,曹雪芹通过林黛玉的视角刻画了贾府一干人等,比如写迎春是“削肩细腰, 长挑身材, 鸭蛋脸面, 俊眼修眉”,写探春是“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令人观之可亲。
B.“都道是金玉良缘, 俺只念木石前盟”一句中,“木石前盟”对应的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还泪”之说,而“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的通灵宝玉和薛宝钗的金锁。其中,宝玉之玉正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宝钗之锁錾刻着“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
C.曹雪芹借门子抄给贾雨村“护官符”一事, 为我们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彼时的兴盛之势。其中,“珍珠如土金如铁”和“白玉为堂金作马”两句分别形容的是宝钗所在的薛家、宝玉所在的贾家。
D.得知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 王熙凤就将尤二姐骗入贾府中,一面唆使指腹为婚的张家告状,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故意刁难。后胡太医用了不当之药致其流产,痛苦绝望的尤二姐最终吞金自尽。
五、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树的枝头鲜花盛开,绿叶葱翠,一阵风吹过,发出“哗啦啦”的声响,清脆悦耳,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末”。树根埋在地下,朴实无华,寂静无声,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本”。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计42分)
1C 2D 3B 6A 7B 11C 12C 15B 18A 19A 20B 21D 22B 23A
二、主观题(共计48分)
4(4分)①那些没有搭上数字技术快车道的文化遗产面临着消亡的风险。②一些不注重文化内核的数字技术会让文化遗产处境更加尴尬。(每点2分)
5(6分)①建设运营古籍整理平台, 利用数字技术对古籍进行整理,形成简体古籍文献,让读者的检索更为简便。②利用数字技术更新古籍文献的呈现形式,通过短视频、朗读、音乐、书法等多种形式吸引读者兴趣。③打造集古籍人才培养、资源整理出版、数字化创新于一体的平台,真正做到数字技术“籍合”优秀典籍。(每点2分)
8(4分)①第一次描写年老的吉喜时,插入年轻的吉喜形象,重现吉喜的青春, 突显现在的衰老。②第二次在接生前,插入吉喜年轻时与胡会相处的情节,重现往昔美好时光, 突显现在的孤独。(每点2分)
9(6分)①生活(情节上):泪鱼生活在逝川中,从上游游到下游。正如吉喜住在逝川旁, 从年轻至衰老,逝川见证了她的一生。②悲伤(人物悲惨遭遇上): 泪鱼以泪为名, 双眼总是流出珠玉般的泪珠而吉喜命途多舛, 她怀抱着婚恋遗憾, 孤独终老。③安然(主题上): 泪鱼得到渔妇的安慰后便不再哭泣, 变得安然。正如吉喜在木盆中发现了泪鱼, 在温暖的人性中消化着苦难, 获得精神的抚慰。(每点2分)
10(3分)BEI
13 (8分 每题4分)
(1)我东周君臣内部尽力谋划,(认为)将九鼎交给暴秦, 不如送给大国(您)。
(2)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 所以我私下在为大王担忧。
14(3分)①在德不在鼎, 认为君王贵在修德;②鼎应为周天子所有,君臣之序不可动摇。
16(6分)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 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 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 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 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 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 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 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每点2分)
17(8分)
(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为天下理财 不为征利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4)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