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施恩州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施恩州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8 14:16:43

文档简介

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国:人教版必修上册、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物形象是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特征化描述来体现,服饰描写则是这种特征化描述的基本
形式之一。服饰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前贤多有述论,我们还可以多一个考量的角度,此节我们
就从重复、相似、对照这三个要素入手,来探究《红楼梦》服饰描写在形象塑造中的叙事策略。
第一,《红核梦》中服饰描写的重复策略。曹雪芹善于服饰描绘,而服饰的重复则是他描写
的重要手段之一。曹雪芹笔下的袄、斗篷、披风、裤子、绣花鞋以及簪子、玉、寄名符等都曾重复
出现,作者就在这种重复中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比如在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
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宝玉与蒋玉函初次见面互换“汗巾子”。蒋玉菡将大红汗巾子送与
宝玉,宝玉又将松花汗巾赠与蒋玉蒸。这汗巾子的前后渊源我们需要注意。宝玉的松花汗巾原
属袭人,后归蒋玉菡,而蒋玉蓝的大红汗巾经宝玉之手给了袭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条大红汗
巾实际上是为袭人与蒋玉菡牵了红线,也应了袭人的判词“堪美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汗
巾子的重复出现正如脂砚斋评价的“草蛇灰线”,建立起了蒋玉菡、宝玉、袭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相似策略。《红楼梦》中描写男子的服饰除了宝玉之外并不
多,在第十五回中秦可卿的葬礼中,宝玉与北静王水溶第一次见面,是全书中少有的同时描写两
位男性服饰的场景。宝玉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
白蟒袍,系着碧玉红程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水溶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
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二人的服饰虽有等级区
别,却有极其相似之感。北静王是皇亲贵胄,路祭时,他服饰上的“簪缨”“江牙海水”“坐龙”都代
表的是皇室贵族身份,整体造型高贵而简约,体现了他性情谦和的特点。宝玉的素服也没有过
多的装饰,“束发银冠“双龙出海抹额”“白蟒箭袖”“攒珠银带”,这些都是贵族少年的打扮,服饰
利落、干净爽朗。可以说,二人是在第一眼看到对方的服饰时就能大体判断出彼此的气质特点
【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第1页(共8页)】
231803Z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未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主要手段”曲解文意,原文为“而服饰的重复…重要手段之一”。)
2.B(“特意写到两人相同的服饰”曲解文意,两人的服饰有相同的“白蟒”图案,但只是相似,不是相同。)
3.C(这里出现的服饰并非展现人物形象,而是起到了促使事件突变的作用。晴雯补雀金裘累病交加以至于
晕倒。)
4.①材料一主要从重复、相似、对照三个要素人手,探究《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叙事意义:②材料二主要论述的
是《红楼梦》中服饰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略提服饰描写的其他意义。(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
言之有理的情给分》
5.①从服饰颜色来看:“月白”“银鼠”“杨妃色”可以看出林黛玉的穿着造型比较清雅,其衣服饰物色系浅淡,展
现林黛玉恬淡雅静的性格:②从服饰样式、材质来看:其服饰花纹以花为主要图案,“小毛皮袄”“绵裙”都不是
寻常人家会使用的材质,表现林黛玉富家小姐的身份,但并不招摇。(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
有理的情给分)
6.B(A项,“为后文写老栓的孤单生活做了铺垫”错误,多出的10把钥匙都是江娃子家的,应是为写后文的江娃
子做铺垫;C项,“表现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官员在金钱面前溜须拍马的丑恶面目”与原文不符,根据后文可知,
江娃子与县长是为了振兴乡村,让村民们回来一起挣钱,并不是县长阿谀奉承江娃子;D项,“城里的消费高、
空气差”并不是老栓不想进城的原因,而是为了留下来帮大家照看房子。)
7.C(没有侧面描写。)
8.①情节上,推动下文情节发展,突出江娃子家的富裕,为下文写江娃子回村办公司埋下伏笔:②人物上,丰富
了人物形象,表现老栓的善良热心、谨慎细心:③环境上,暗示改革开放后,农民逐渐富裕,农村经济水平的提
高的社会背景。(每点2分,意对即可)》
9.不同意。①想要陪伴亲人是人之常情,老栓的老伴儿已经不在了,儿女都在城里,老栓想进城陪孙子更体现
出老栓的人性,丰富了老栓的形象;②该结局与开头部分的“但他走不了,手里的那串钥匙把他拴住了”形成
照应,更衬托出老栓为大家舍小家的博大胸怀,符合宏大的时代主题;③这一结局更加合情合理,有利于增强
文章的真实性。(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0.DFH(原文标点为: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
11.A(含义不同,给/和。)
12.A(“魏王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杨魏征的话”理解有误,原文是“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
为,促召之”,意思是李密接到元宝藏的书信,总说写得好,后来听说是魏征所做,便催人招他前来,并不是在
元宝藏信里看到赞扬魏征的话。)
13.(1)太子早些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的祸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对他没有怨恨之意。(“蚤”“器”
“直”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
去责备魏征。(“阿党”“按讯”“让”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示例:魏征早就看出秦王将是太子的劲敌,为太子谋划,只可惜太子没有听从他的劝说,以至于身败,体现魏
征有远见,在事情还没发生时就能早做谋划。(3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幼年丧父,落魄失意,扔下产业而不经营,胸怀大志,学贯古今。隋末大乱,
【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31803Z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