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克与千克[下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7-06-10 16: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克与千克
【教学设计一】
第一课时 千克、克的认识
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P87—89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 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语文书和数学书,猜猜哪本重?想一想,怎样才能猜得准?
师生交流,得出掂一掂,观察两本书的厚薄,可以猜得更准。
2、观察、讨论,表示物体有多重,我们可以用什么做单位呢?
学生观察自己小组所带的物品,得出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做单位。
板书:克与千克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感知1千克的质量
找:现在谁还能从中挑出重1千克的物品呢?(举起来)
1、例:盐
①说一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盐重1千克?
(外包装上标有质量1千克)
②掂一掂:体会它的质量。
③比一比:一手放2分硬币,一手放一袋盐,感觉有什么不同?
(1千克比1克重的多)
四、学习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1、你见过哪些秤?(学生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回答)
2、你会用这些秤吗?
刚才同学们用手掂的方法估量出苹果约重1千克,现在谁会用秤准确的称一下?(生回答后上讲台前实际操作,并报出所称物品的质量)
3、实践发现:一袋苹果的质量比1千克多一点。
(引导得出:要想准确的知道物品有多重,还要用秤称)
五、巩固练习
第一关
练习十八第一题。你想帮谁?
练习十八第二题。你想告诉谁?
第二关
请小组合作按照实验报告中的要求填写,先估一估,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
(汇报一件你最喜欢的商品的质量)。
物品名称 估计的轻重 称出轻重
一袋苹果
两包饼干
一个果冻
一瓶椰汁
六、结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形成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掌握1000克=1千克。
2、 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并体验到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过程: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调查表:
1千克(苹果)( )个
1千克(盐)( )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
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 )克( )克
( )克( )克
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89页第7题。
5、解决问题
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
6、分析讨论课本第90页第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