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
课
21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学习目标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
1、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过程;
2、二战后新兴国家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难点
如何理解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挑战。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战后
二战前
二战后
殖民体系开始瓦解的历史潮流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 回顾殖民体系建立的历程
从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逐渐联系成一个整体。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通过输出商品、资本输出和武力在全球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全球领土被列强瓜分殆尽,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
●
●
●
1500
1765年
1860年
1900年
1945年
工场手工业时期
海外贸易黑奴贸易殖民掠夺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二战后
炮舰政策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输出
殖民体系
最终形成
●
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
材料一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加速器:宗主国国力衰落,无力维持殖民统治;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主义者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热情。以自决和民主的名义、通常以殖民地国家为盟友进行的战争,要想不在被统治人民中激起自由的思想,是很难的。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思想: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进行了长期斗争;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材料三 二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为了把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运动,组成世界范围的反帝统一战线,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政治: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材料四 从联合国成立开始,非殖民化就一直是其关切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非殖民化直接渊源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和民族自决原则。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国际:联合国非殖民化活动的推动。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用“唯物史观”分析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加速器:
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国家的势力
培养力量:
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悟得到提高,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物质条件和
组织条件:
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
鼓舞和支持: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鼓舞并有力的支持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推 动:
联合国的非殖民地化活动也是推动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2、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在短短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西方殖民列强历时数百年构建的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在原来的殖民地诞生了为数众多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据统计,截至190年,联合国159个成员国中,有近100个是在“二战”后宣布独立的。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英“分而治之”政策 (宗教信仰)
印巴分治
结果:
尼赫鲁(左)、印度末任总督蒙巴顿勋爵和真纳(右)讨论分治问题
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独立(自治领)
20世纪50年代 ,印、巴都成为共和国。
(1)亚洲
斗争:
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与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
积极争取独立。
①印度独立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思考】印巴分治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分治使数万人死于教派冲突,使上千万人离乡背井,沦为难民。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居住的地区犬牙交错,根本不可能截然分开。
分治严重破坏了印度经济地域的统一。印、巴分界线主要根据居民成份划分,……这就无法顾及经济地域的统一。结果,划归巴基斯坦的地区主要是农业区,工业城市大都划归印度。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工业归印度,而这些工业的原料有不少依赖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农业。
——孙澄《论印巴分治的原因及影响》
影响:留下边界矛盾,造成地区冲突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② 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立
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苏加诺
印度尼西亚国父
◎罗哈斯
菲律宾第一任总统
◎昂山
缅甸国父
◎李光耀
新加坡国父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开始:埃及独立-1952
高潮:非洲年-60年代
崩溃——纳米比亚独立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89名中下层青年军官——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反帝反封建的“七月革命”,赶跑法鲁克国王,次年6月18日,埃及共和国成立。
60 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从西非、中非向东非、南非扩展,迅速形成燎原之势。仅1960 年就有 17 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又有 15 个国家相继独立,到 60 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 41 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 84%,总人口的 88%。非洲的政治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经过非洲人民不懈的努力,“自由的曙光”终于普照了这片广袤的大地。虽然殖民制度已寿终正寝,但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的恶果,整个非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非洲要摆脱贫困,走向富强,仍然任重道远。
(2)非洲民族独立风暴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非洲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国别 概 况
埃及
加纳
南非
阿尔及利亚
肯尼亚
1952年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____ _从英国人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与_____武装斗争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______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1961年脱离英联邦,改名南非共和国
纳赛尔
法国
1960
1957年独立(二战后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展抗英游击战争,1963年获得独立
结果:
________,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60年代末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①埃及与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于 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
但苏伊士运河的运营权一直掌握在运河公司手中,其中英法两国占有绝大多数股份,每年的收入超过1亿英镑。
埃及在运河公司中只占有5%的股份,通过革命上台的纳赛尔总统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把英法控制运河和经营权看成是民族的耻辱。
埃及总统纳赛尔
英军撤离苏伊运河区后,纳赛尔在塞得港的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升起埃及国旗,举手欢呼。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②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代价”
……在发给新的采矿许可证时,如其他条件相等,应优先给与法国公司;
……阿尔及利亚应把米尔斯 克比尔基地租借给法国使用十五年,经两国协议可以续租。
——《构成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协定的来往信件和1962年3月19日埃维昂谈判结束时通过的各项声明》(1962年7月3日
这类内容在许多宗主国与殖民地签订的独立协议中是非常常见的
优先开采石油
租界军事基地
对第三世界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加纳在1957年宣布独立
(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
③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独立
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总统
(1961 年,南非共和国成立)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不是依自然地势走向,而系人为分割【以殖民地疆界为国界】
a大多国家被欧美作为殖民地瓜分;战后独立进程受宗主国影响。
b非洲内部矛盾复杂,使得划分痕迹重。
非洲国家国境线特征:
原因:
④非洲独立年——1960年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肯尼亚1963年独立。)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3) 拉丁美洲范围国家主权的斗争
①古巴
摆脱美国控制: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在农业方面,美国公司控制了古巴全国耕地面积的20%,占古巴肥沃土地的75%。古巴主要生产甘蔗。甘蔗的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5%,甘蔗的收入占全国国民收入的30~40%,甘蔗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80%以上,出口甘蔗的50%输往美国。
1952~1959年,美国从古巴获得纯利润7.5亿美元,有的公司年利润高达500%。古巴每年有70万人失业,主要是季节性失业。甘蔗的收割季节,大多数人都可以找到工作,过了这一季节就找不到工作。工人们把未收获的季节叫“死季”。工人们常在死季失业、穷困潦倒。因此,古巴被认为是“最甜的国家”(因为主要生产甘蔗和蔗糖),同时也是“最苦的国家”。(因为失业率高,许多人找不到工作)
◎切·格瓦拉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②巴拿马:巴拿马人民不断开展斗争,终于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斗争
1964
1959
1903
1971
1999
1977
美国获得运河建造权,1914年通航。
巴拿马两次爆发大规模示威运动
一名巴拿马学生遭美军枪杀,十余万巴拿马人民为死者送行
巴拿马再次爆发群众性反美运动
双方签署《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关于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营运条约》
收回主权
根据2016年4月1日生效的规定,货轮通行费用从每箱74美元到90美元不等,一艘巴拿马极限型船只可以搭载4400个标准集装箱。
客轮根据旅客铺位数缴纳通行费用,从2016年4月1日后,每个铺位需缴纳的费用为111美元(未使用的铺位)或138美元(使用中的铺位)。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4)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思考】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与影响
(1)特点:
①时间长,范围广,相互支持,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②成果大,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③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
④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的。
⑤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宗主国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
(2)影响:
①导致了殖民体系的瓦解和一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和政治格局。
②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增多,改变了世界政治事务的力量对比,第三世界力量崛起。
③亚非拉新独立国家普遍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霸权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国家数量 20多个 150多个
占全球人口比重 20% 80%
占全球GDP比重 78% 22%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亚洲国家的成就
①东亚:新加坡、韩国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与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 发展原因: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② 西亚:沙特、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70年代,沙特的石油产量迅猛增长,1970年石油出口量为378.6万桶/日,1980年高达922.3万桶/日;石油收入1976年为335亿美元,1980年增至1042亿美元。沙特政府把部分资金存放国外银行或投放股市,每年获利100多亿美元,仅次于其石油收入。
科威特的石油蕴藏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它的国土面积不及沙特的1%。……石油收入1961年为4.67亿美元,1971年为9.64亿美元,1980年猛增至190亿美元,20年内增长40多倍。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2)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
(非洲)各国独立后都进行过土地改革或实施过土地调整计划;实行国有化或非洲化、本地化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都为非洲各国民族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60年代和70年代前期,非洲经济发展迅速……从70年代中期起,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80年代被称为“失去发展的10年”……80年代中期起,非洲国家全面进行经济调整,采取了诸如改变重工轻农的战略,实行不同程度的私有化,促进非洲区域的经济合作等措施,经济逐渐开始增长。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非洲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停滞、调整、再增长的过程。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3)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
1945年后,整个地区(拉丁美洲)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对原材料和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外国投资的流入使其受益匪浅……从1945到1975年的30年里,拉丁美洲经济以令人刮目相看的速度稳步增长。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成就: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发展原因:
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经济合作。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亚洲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与国际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差。
材料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相关数据与影响国家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2)拉丁美洲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为支持经济发展,主要的拉丁美洲政府从西方(主要是美国)银行和国际信贷机构大举借债,从而成为世界上负债最严重的地区,很多国家的外债翻了四倍……很多政府只是简单的增发货币从而导致货币贬值,促使物价飞涨……拉丁美洲的经济增长减缓到1%以下,甚至有时出现负增长。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3)非洲发展不平衡,仍十分贫穷。
材料三 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撒哈拉以南6亿人口中有一半生活在每天消费不到1美元的贫苦状态。整个大陆的债务负担达到了2000亿美元。世界上较早的传染病仍在非洲流行。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形成的差额。因这种差额的动态趋势呈张开的剪刀状,故称为“剪刀差”。
材料四 根据外贸统计资料,2000年前后,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用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美国一架波音飞机,按照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一位经济学家的说法就是,中国仅仅得到了一点面包屑而已。
(4)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5)殖民主义遗留的边界和民族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材料五 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
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
也门内战中的
胡塞武装分子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南亚的火车卖挂票
津巴布韦的货币当手纸卖
菲律宾前总统夫人拥有珠宝100公斤,5000条裙子,3500双鞋子,2000副手套,1700个提包
材料六
(6)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面临的不同挑战
(2)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最核心影响要素】;
(1)殖民主义遗留的问题(边界、民族问题);
(3)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政策、人口、社会分化、腐败等)。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对外依赖性强,抗风险能力差;(亚洲国家)
(2)有巨额外债,影响经济发展;(拉丁美洲国家)
(3)经济发展不平衡,贫穷。(非洲国家)
2.面临的共同挑战
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极为不利。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3.
应对
挑战
(1)依据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加快改革与发展, 提升本国综合实力,
(2)加强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
(3)谨慎、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七十七国集团(G77)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剥削,推进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加速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中非合作论坛,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成立于2000年。宗旨是平等互利、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
1961年,不结盟运动形成,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冲击两极格局。
推翻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本课小结
1. 《联合国宪章》中明确提出,“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依据之友好关系”。上述原则的提出
A.改变了战后国际秩序 B.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
C.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D.缩小了全球贫富差距
2.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这说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美苏争霸进入紧张阶段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
课堂练习
B
D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3.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取得独立后,对内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A.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B.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
C.反抗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D.继续进行反封建斗争
4.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通过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来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表明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因素是
A.边界冲突 B.民族矛盾
C.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D.发展中国家自身政策失误
A
高中历史 必修(下)
C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 必修(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