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选择题(中国历)
一、选择题
1.(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下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明清社会文化繁荣 B.科举考试快速发展
C.南方政局更加稳定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典籍承载中华文脉,思想塑造轴心文明。下图所示典籍记录了中国古代一位教育家的思想。这位教育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3.(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泱泱巴蜀,巍巍天府。以下是部分先贤治蜀的事迹,将其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序号 人物 朝代 官职 政绩
① 李冰 秦国 蜀郡郡守 主持修建都江堰,此后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② 文翁 西汉 蜀郡太守 创办郡学石室,发展教育,自此“蜀学比于齐鲁”
③ 诸葛亮 蜀汉 丞相 励精图治,注重农桑,鞠躬尽瘁,公忠体国
④ 范成大 南宋 四川置制使 表彰名士,善于教化,政绩斐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
4.(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明清时期的“一代之文学”是( )
A.杂剧 B.散文 C.小说 D.戏曲
5.(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以下是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描述某时期的关键词:“李世民与武则天”“盛唐气象: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长安”。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战争期间,四川出兵超过300万人,每15个人中就有1个参军,川军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昌会战、滇缅会战等大小会战28次,伤亡人数达60余万,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这场“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7.(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课程内容结构有助于历史学习。下图中▲应该填写的是( )
中国历史古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近代 ▲ 现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 世界历史古代 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近代 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现代 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
A.反抗封建专制的过程 B.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的历程
C.反抗帝国主义的过程 D.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
8.(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发给北京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的入社批准书”。这件文物可以作为研究三大改造的( )
A.口述史料 B.间接史料 C.音像史料 D.实物史料
9.(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下图所示内容的主题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10.(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据某年《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材料反映当时( )
A.人民期盼新生政权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1.(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
A.追求民族独立 B.建立新中国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D.实行改革开放
12.(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为下面两幅图表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3.(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A.时间 B.背景 C.内容 D.影响
14.(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下图所示的四位历史人物都参与了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5.(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16.(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下面是某班同学为艺术节演出而编写的历史人物剧的提纲。据此推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7.(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下图是乐乐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某一课后绘制的漫画。据此推测他学习的课题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武昌起义
18.(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文物承载灿烂中华文化。以下图片中的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19.(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河南安阳殷墟(殷是商朝都城)出土的带有文字的甲骨有十多万片,甲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该文字是
A.甲骨文 B.陶文 C.玉石文 D.金文
20.(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下图所示朝代的阶段特征是
清朝疆域图(1820年)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1.(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十七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材料中作者讨论的是中国古代的
A.文学成就 B.军事力量 C.科学技术 D.政治制度
22.(2021·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文物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以下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
23.(2021·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表可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时间 事件 影响
589年 隋文帝灭掉陈朝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626年 李世民即位 开创了“贞观之治“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754年 鉴真抵达日本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4.(2021·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某班开展“历史人物对号入座”趣味活动。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李鸿章——戊戌变法 B.孙中山——洋务运动
C.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D.梁启超——辛亥革命
25.(2021·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
A.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26.(2021·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乐山市行政区划简图,①、②地区实行的不同于图中其它地区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一国两制”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7.(2021·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合作学习小组围绕主题收集了以下资料,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料类型 名称
传记 《邓小平时代》
图片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领导人讲话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歌谣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8.(2021·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某班同学创作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主题板报,分为以下版块:“开天辟地、星星之火、生死攸关、中流砥柱、钟山风雨、当家作主”,下列事件能入选“当家作主”版块的是( )
A.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古代南北方人才比重”可以看出,在北宋之前北方人才比重超过南方,南方人才在北宋之后开始超过北方。根据题干“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南方经济发展逐渐超过北方,所以说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在北宋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与明清无关,排除A项;科举考试快速发展不是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南方政局更加稳定是重要原因,不是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图中的信息“论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所以这位教育家是孔子,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根据题干“李冰秦国”、“文翁西汉”、“诸葛亮蜀汉”、“范成大南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郡守;西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的朝代;蜀汉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南宋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所以按照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小说创作在明代处于黄金时期,清代的小说创作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由此可知,明清时期的“一代之文学”是小说,C项正确;杂剧是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散文与戏曲也都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形式,但明清时期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还是小说,诞生了诸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影响巨大的文学名著,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题干“李世民与武则天”“盛唐气象: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长安”可知,这一时期是唐朝时期。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所以说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C项;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大会战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材料反映了四川对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B项正确;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有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等,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解放战争发生在抗日战争之后,著名战役有孟良崮战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抗美援朝发生在建国后,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中的黄继光烈士就是四川人,但材料反映的战争是抗日战争,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7.B
【详解】根据题干“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中的近代史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是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的历程,这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B项正确;反抗封建专制的过程不能完全体现中国近代史的脉络,排除A项;反抗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的主要任务,但不能体现出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排除C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但不能体现出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批准书”可知,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这张“批准书”是三大改造时正式下发的批准书,是当时产生的实物史料,D项正确;“批准书”属于实物,不是当事人回忆口述的口述史料,也不是通过音频影像记录下的音像史料,排除AC两项;“批准书”是三大改造时期产生的,能直接反映当时的历史,属于直接史料,不是间接史料,排除B项。故选D项。
9.A
【详解】根据题干“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2022年提出以中国史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知,图中所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A项正确;1980年,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对外开放,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根据题干“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可知,这面国旗是五星红旗。人民“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这反映当时人民期盼新生政权,A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巩固了新生政权,排除B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实现统一,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材料中“为人民服务”“我是人民的儿子”“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都体现出他们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志向,C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的实现,排除A项;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排除B项;材料中初心不是改革开放,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根据题干数据“1984年联产承包好”“1978-1984我国粮食产量增长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978年我国在农村经济改革,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D项正确;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排除B项;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可以判断出来,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故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78年,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A项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应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情况,材料明确提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B项排除;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D项排除;故选C项。
1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彭德怀在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不久率部赴山西抗日前线,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英雄,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后来壮烈牺牲。蒋介石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终于建立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正确;图中四位人物都没有参加五四运动,A项排除;图中四位人物都不是中共一大的代表,B项排除;杨靖宇牺牲于1940年,张学良于1938年失去人身自由,这两位历史人物都没有参加解放战争,D项排除;故选C项。
15.A
【详解】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是割香港岛给英国,A项正确;BCD都是《南京条约》内容,与题意要求的损害中国领土主权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六次上书皇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参与百日维新运动……组织保皇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人物主张改良变法,参与维新变法,说明该人物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维新派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B项正确;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而题干体现的是维新派代表人物,排除C项;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7.B
【详解】根据题干漫画,“封建制度情况下,嫁接西方先进技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技术,巩固清政府封建统治,B项正确;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C项;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首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根据图①“秦始皇兵马俑(秦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秦朝。根据图②“大同云冈石窟(魏晋南北朝)”根据图③“摩岩造像乐山大佛(唐)”根据图④“大足石刻养鸡女(宋)”综上所述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是秦—魏晋南北朝—唐—宋,①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ACD顺序排列不正确,排除。故选B项。
19.A
【详解】根据题干“河南安阳殷墟(殷是商朝都城)出土的带有文字的甲骨有十多万片,甲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 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一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A项正确;陶文是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与“甲骨上的文字”不符,排除B项;玉石文与题干“甲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不符,排除C项;金文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晚于甲骨文,排除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所示可以看出这个朝代是清朝,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的巩固与发展。明清两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清前期在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者入侵的背景下奠定了今天疆域的基础,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大大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D项正确;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B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21.C
【详解】根据材料“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科学技术的发明对世界学术、战争、航海事业的影响,C项正确;“火药和磁石”与文学成就无关 ,排除A项;印刷术与军事力量关联不大,排除B项;“印刷术、火药”与政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2.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星堆青铜面具”是先秦时期,“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是东汉时期,“唐三彩骆驼乐舞俑”是唐代,“明代青花扁壶”是明代。由此可知,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故A正确,BCD错误。
23.B
【详解】由图表历史信息“隋文帝灭掉陈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鉴真抵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知,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故B正确;先秦时期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故A错误;魏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时期,故C错误;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时期,故D错误。
24.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参与领导了洋务运动,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梁启超参与领导了戊戌变法。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25.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由此可知,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属于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故D正确;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属于二手史料,故ABC错误。
26.C
【详解】图中①是峨边黎族自治县,②是马边黎族自治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乐山其他地区不同,故C正确;“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故A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故B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故D错误。
27.A
【详解】由材料信息“《邓小平时代》”“《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可知,其研究主题是关于农村改革,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A正确;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故B错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在1978年,故C错误;材料和对外开放无关,故D错误。
28.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家作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故B正确;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故AC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在1978年,不符合材料的时间,故D错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