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选择题(中国近代史)
一、选择题
1.(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创作于1940年的套色木刻版画《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它意在( )
A.振奋抗战士气 B.促成国共合作
C.发起淞沪会战 D.谋划和平建国
2.(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清末画作《火车站》。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民族工业体系完整 B.空中航线飞速发展
C.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D.交通出行方式多样
3.(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有学者在1946年9月写到: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这部土地法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说道:“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这种局面始于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观察下表,可推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
建厂时问 厂名 建厂官员 主要产品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小火炮、炸弹
1865年 江南制造局 李鸿章、曾国藩 来福枪、重型海防炮、轮船等
1890年 汉阳枪炮厂 张之洞 来福枪、轻型迫击炮、子弹等
A.洋务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装备 B.维新派组建训练新式的军队
C.清朝内部达成学习西方共识 D.中国成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6.(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这表达了朱自清对扬州深沉的爱。其代表作品是
A.《春江花月夜》 B.《皇清经解》 C.《受戒》 D.《我是扬州人》
7.(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男儿生逢乱世,当挥三尺剑,立不世功,继承古哲先贤之志。大丈夫能马革裹尸,实为无尚光荣。”立此誓言的是
A.郑板桥 B.阮元 C.盛白沙 D.汪曾祺
8.(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博物馆展出的一张木刻版画,它可能创作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9.(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0.(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1911年12月,在南京的17省代表集会,正式投票选举临时大总统,最终当选的是
A.宋教仁 B.黎元洪 C.袁世凯 D.孙中山
11.(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1863年,有人在给曾国藩的信中提到西方的大炮、弹药、器械等“实中国所不能及”,“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可见他主张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C.发展近代民用企业 D.改变传统教育方式
12.(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观察下图,该战争形势图所示的是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13.(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观察下图,其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
谭嗣同殉难图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14.(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有同学在历史笔记本上绘制了一幅经济发展示意图(下图),他描绘的是
A.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15.(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创作于1938年的歌曲《在太行山上》(节选):“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关于歌曲所描述的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体现工农群众支持红军抵抗入侵的家国情怀
B.世界人民的支持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使中国人民摆脱侵略实现了彻底的民族独立
16.(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A.英法联军 B.英法美联军 C.英法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和所学可知,1940年时抗战正处于相持阶段,消极抗战甚至投降思想影响了抗战,抗日根据地发表的木刻版画《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当中战士奋勇杀敌的情形,可以更好地振奋抗战士气,A项正确;1936年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国共合作,排除B项;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与材料时间“1940年”不符,排除C项;抗战胜利后才谋划和平建国,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根据图示,当时的出行方式有火车、黄包车和汽车,说明了交通出行方式多样,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工业体系,排除A项;图中没有飞机,没法看出空中航线飞速发展,排除B项;我国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是在2005年,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1946年9月”,“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可知,在1946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依据的法律是《中国土地法大纲》,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文件,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颁布的,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合法地驻兵于中国国土,产生了一个武装化的使馆区,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各国派兵驻守,与材料信息“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相对应,D项正确;《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北京条约》使得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开始成为外国侵略者的附庸和工具,《马关条约》中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地,但是均未涉及外国派兵驻守大沽炮台的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材料信息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局、汉阳枪炮厂的建厂时间和建厂官员及主要产品,主要产品均为各种武器,说明洋务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装备,A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各厂制造近代武器的内容,且建厂官员为洋务派,没有涉及维新派和清朝内部达成学习西方共识的信息,排除BC项;材料仅反映了洋务派制造近代化武器,没有体现成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朱自清是中国散文家、诗人、学者。《我是扬州人》收入了朱自清的多篇散文佳作,分为:我是扬州人、文言与白话、生活与学术、序跋和评论四个部分,收入的散文包括:《新年底故事》《初到清华记》《选诗杂记》《刹那》等。D项正确;A项是唐朝张若虚的作品,排除A项;《皇清经解》即《清经解》,又名《学海堂经解》,是清代阮元编辑的经学丛书。排除B项;《受戒》是汪曾祺晚期小说集,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盛白沙是辛亥革命先锋,曾任广州革命军政府海军“肇和舰”舰长,汕头海军临时舰队指挥。矢志报国,百折不挠,1923年被叛军枪击,蹈海殉国,被孙中山追认为海军中将,辛亥革命烈士。盛白沙少时就立誓“男儿逢乱世,当挥三尺剑,立不世功,继承古哲前贤之志。”,C项正确;A项是画家,B项是经学家,D项是文学家,与材料中的军事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根据所学,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大生产运动是克服抗日根据地困难的重要一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可得出国民党一大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中的“联共”的精神,B项正确;共产党并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也没有独立的武装,排除AC项;当时还没有开始抗战,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远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根据“实中国所不能及”,“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可得出他主张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中的“大炮、弹药、器械”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依据题干示意图中“护国军进军路线”“袁军进军路线”,可知与护国战争有关,1915年,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爱国将领蔡锷等人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最终被迫于1916年宣布取消帝制,并在众叛亲离中死去,D正确;1895年,孙中山等人筹划在广州发动起义,但是迅速归于失败,A排除;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B排除;1913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了捍卫民主共和,发动二次革命,但是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C排除。故选D。
13.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展示的是谭嗣同殉难图,结合所学知识,1898年,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开展戊戌变法运动,但是变法被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镇压下去,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D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年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排除;太平天国是1851-1864年洪秀全等人发动的农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B排除;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洋务派官员发起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C排除。故选D。
14.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夹缝中产生;1895年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抗战时期,由于战争破坏、日军的掳掠等,民族资本主义受到空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的搜刮、美国经济侵略等,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进行了调整和改造,使其获得了新生。这与材料中的经济发展示意图相符,故C项正确;自然经济在近代逐步瓦解,且1952年土改完成后就已经不存在了,这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外国资本主义出现在鸦片战争后,且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已经被没收,这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官僚资本主义存在于1927-1949年,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15.C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创作于1938年的歌曲《在太行山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在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A排除;依据题干“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可知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支持,但是没有体现世界人民的支持,B排除;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但实现彻底民族独立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D排除。故选C。
16.A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与火烧圆明园有关,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清朝首都北京,洗劫并火烧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A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充当帮凶,但没有直接出兵中国,BC排除;1900年,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组成八国联军,再次攻陷清朝首都北京,D排除。故选A。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