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选择题(世界史)
一、选择题
1.(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图中可以用来解释中世纪西欧( )
A.庄园经济 B.手工工场 C.文艺复兴 D.“三角贸易”
2.(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古希腊时期,诗人品达创作颂诗:“我们找不到比奥林匹亚更伟大的赛会,正如在白昼时找不出比那金色天空中的太阳更加夺目的星辰。”这体现了( )
A.古罗马体育的辉煌 B.古印度人的英雄观
C.文学与体育的结合 D.阿拉伯文学的繁荣
3.(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纳美尔将他的统治权延伸覆盖到上下埃及的两方土地之上。这表明古埃及( )
A.初步实现统一 B.遭到外族入侵 C.文明未能延续 D.等级制度森严
4.(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德川幕府末期,面对幕藩体制危机和民族危机,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 )
A.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 C.农奴制改革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5.(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1804年,他已不满足于做法国的最高统治者,而是要做凌驾于欧洲各国君主之上的帝国的皇帝。他是( )
A.查理一世 B.路易十六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6.(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中写道:“它是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掌握着各国商品运输中的很大一部分。”“它”是( )
A.西班牙 B.英国 C.荷兰 D.法国
7.(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下表为1961年6月不结盟运动筹备会议确定的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条件(部分)。据此可知( )
序号 条件
(一) 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
(二)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三) 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8.(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1936年,受军部操控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这表明( )
A.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C.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9.(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1921年11月,美国倡导召开国际会议,以遏制日本的扩张,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这个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10.(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1914—1918年的这场大战“就像可怕的火山爆发……这场人为大祸留下的痕迹无处不在”。这场大战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越南战争 D.阿富汗战争
11.(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1850-200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示意图(单位:10亿公吨),这说明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是
A.霸权主义威胁 B.生态环境恶化 C.贫富分化加剧 D.人口增长过快
12.(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二战后,马歇尔认为欧洲经济和社会的衰亡将导致政治混乱,这将让共产主义得胜。这表明他主张援助欧洲的真实目的是
A.复苏欧洲经济 B.促进国际贸易. C.军事对抗苏联 D.遏制共产主义
13.(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1930年,一群人步行前往印度西海岸制盐,一路上宣传动员群众抵抗盐税,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此次行动的发起人是
A.查士丁尼 B.章西女王 C.甘地 D.赫鲁晓夫
14.(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棉纺织业的发展 B.蒸汽机的改进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15.(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的一项成就,与此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扩军备战
16.(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俄国农奴制改革剥夺了贵族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的强烈抵抗,主要是因为改革给予贵族极大的经济补偿。据此可知,改革的重要目的是
A.赋予农奴人身自由 B.减轻农奴经济负担
C.保护贵族经济利益 D.促进俄国工业发展
17.(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恩格斯指出:“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这一纲领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共产党宣言》
18.(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某位老师备课时制作的一幅教学示意图,可推测他讲的课题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巴黎公社
19.(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1500年以后世界物种交换示意图,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A.阿拉伯帝国扩张 B.新航路开辟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在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政治协商 D.制定法律
21.(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其主要内容包含
A.一切私地收归国有 B.推行“殖产兴业” C.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D.提倡“文明开化”
22.(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罗马共和国曾设立一重要官职,由平民自己选出,对侵害平民利益的法令具有否决权。这一官职是
A.法老 B.执政官 C.保民官 D.角斗士
23.(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英格兰曾在13世纪颁布一部历史文献以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它是
A.《查士丁尼法典》 B.《大宪章》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24.(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1863年元旦,美国北部的自由黑人欢呼雀跃;南部黑人奴隶也看到了光明前途,开始大批逃往北部,而奴隶主则暴跳如雷。这可能是因为
A.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C.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D.《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
25.(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有人曾生动描述1830年的--次旅程:“斯蒂芬森先生带着我和他一起坐在发动机的凳子上.你看不到任何前进的原因,除了这个神奇的发动机及其飞似的白烟和节奏匀称、不变的步速。”此次旅程她乘坐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A.马车 B.火车 C.电车 D.汽车
26.(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与下图直接相关的历史信息是
A.冷战的发生 B.德国的分裂 C.北约的建立 D.欧洲的联合
27.(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联合国的成立是为了完成两大任务:维护和平与安全;妥善处理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其中主要担负第一大任务的机构是
A.经互会 B.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C.联合国秘书处 D.世界贸易组织
28.(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这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到积极作用 B.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C.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 D.赫鲁晓夫改革取得较为明显成效
29.(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授予苏联某城市“英雄城市”的证书,为了表示对它的英勇保卫者,在1942-1943年被德军围攻期间所表现出的勇敢、精神力量和自我牺牲的钦佩之情。这座城市是
A.斯大林格勒 B.莫斯科 C.雅尔塔 D.波茨坦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中耕地的分类为自营地和份地可知,这是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基础—庄园经济,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庄园经济,不是手工工场,排除B项;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开始的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三角贸易”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殖民者进行殖民掠夺的一种手段,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把古希腊的奥林匹亚赛会比作太阳,可知是对奥林匹亚的歌颂,是文学与体育的结合,C项正确;材料中说的是古希腊,不是古罗马、古印度和阿拉伯,排除AB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纳美尔将他的统治权延伸覆盖到上下埃及的两方土地之上,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A项正确;古埃及在约公元前1720—前1570 年遭到外族入侵,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文明未能延续,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古埃及等级制度森严,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B项正确;大化改新是公元6世纪在日本发生的一次改革,使日本成为封建社会,排除A项;农奴制改革是1861年发生在俄国的资本主义改革,排除C项;非暴力不合作是印度的甘地领导的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这表明拿破仑已不满足于做法国的最高统治者,而且要做凌驾于欧洲各国君主之上的帝国的皇帝,重温往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旧梦。因此,他是拿破仑,D项正确;查理一世是英国国王,与题干“法国”不符,排除A项;路易十六于1793年被送上断头台,排除B项;罗伯斯庇尔于1794年被送上断头台,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荷兰是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掌握着各国商品运输中的很大一部分,C项正确;16世纪,西班牙曾经有无敌舰队,西班牙凭借这支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排除A项;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排除B项;17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法国也加入了殖民争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霸权主义的联合阵营,它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D项正确;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日本军部是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军部法西斯专制建立,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A项正确;1933年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成为国家元首。标志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排除B项;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的标志是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排除C项;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日本在柏林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正式结盟,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日本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英、美对此极度不安,力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三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关系,由美国倡议,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等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因此,这个国际会议是华盛顿会议,B项正确;巴黎和会召开于1919年,雅尔塔会议召开于1945年,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均与题干“1921年”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根据“1914-191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1939年爆发,排除B项;越南战争是在1955年爆发,排除C项;阿富汗战争有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开始,有2001年美国入侵阿富汗,发动阿富汗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1850-200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示意图”可知从1850年开始“化石燃料的总量”“消耗液体燃料的排放”“消耗固体燃料的排放”“消耗气体燃放的排放”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上升,这些都是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污染造成的,所以说人类社会面临的是生态环境恶化,B项正确;霸权主义、贫富分化与材料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无关,排除AC项;二氧化碳的变化不能说明人口增长过快,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马歇尔认为欧洲经济和社会的衰亡将导致政治混乱,这将让共产主义得胜。”可得出马歇尔计划表面是援助西欧,实际上是要遏制苏联,D项正确,排除A项;BC项不是其真实目的,排除B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根据所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项正确;A项是古罗马皇帝,排除A项;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1857年,“子弹涂油事件”,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排除B项;D项是苏联的领导人,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根据所学,石油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的影响,D项正确;AB项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蒸汽动力,与煤有关,排除AB项;电力与石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根据所学,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②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③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④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材料中的工厂是殖产兴业的表现,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主要是因为改革给予贵族极大的经济补偿”并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是地主获利丰厚,C项正确;赋予农奴人身自由、减轻农奴经济负担只是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之一,并不是改革的重要目的,改革的目的是保护贵族经济利益,排除A、B两项;改革主要是针对农业方面,无法得出促进俄国工业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详解】根据所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阐述了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作用。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这与材料中“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的主旨相符,D项正确;ABC项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与“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不符合,排除ABC项。故选D项。
18.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在革命前,法国的居民被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天主 教高级教士。(国王不属于任何阶级)第二等级:贵族。第三等级:包括资产者、农民、无产者在内的市民、下层人民,除第一第二等级外其他阶层。 新旧阶级势力之间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对革命推波助澜。法国的贵族头衔是开放的,让一些有能力及有钱的第三等级人群有机会成为贵族。1700年至1789年间,法国社会增加了约5万个新贵族。随着国家财政陷入危机,封爵的价格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一些没落的贵族对这些新贵族也十分的不满。贵族本身也有投资商业、矿业、地产等行业,因此资产阶级财富与贵族财富的概念界限在18世纪以后变得模糊,但资产阶级和贵族之间的冲突依然日益严重。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88年议会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巴黎公社革命运动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与材料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19.B
【详解】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基础);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流与人口的迁移,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A项不在1500年,也不会涉及到美洲,排除A项;拿破仑对外战争是19世纪,排除C项;一战是20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
20.A
【详解】根据“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可得出其方式是金钱赎买,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1.A
【详解】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A正确;“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是19世纪日本学习西方进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BD排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是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C排除。故选A。
22.C
【详解】罗马共和国曾设立一重要官职,由平民自己选出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C正确;法老是古埃及国王,A排除;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罗马共和国日常政务,B排除;角斗士大多是古罗马的奴隶,他们接受军事训练,在角斗场上拼死搏杀以娱乐观众,D排除。故选C。
23.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英格兰曾在13世纪颁布著名的《大宪章》限制王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B正确;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皇帝,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A排除;《独立宣言》颁布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1776年,C排除;《人权宣言》颁布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D排除。故选B。
24.B
【详解】依据题干“1863年元旦,美国北部的自由黑人欢呼雀跃;南部黑人奴隶也看到了光明前途,开始大批逃往北部,而奴隶主则暴跳如雷”和所学知识,南北战争期间,1862年,林肯政府审时度势,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这一法令极大地调动了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B正确;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A排除;1860年11月,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第16任总统,C正确;1933年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后,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就是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D排除。故选B。
25.B
【详解】依据题干“斯蒂芬森先生”和所学知识,可知与火车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斯蒂芬森以蒸汽机作为动力研制了蒸汽机车或火车,宣告铁路时代的到来,B正确,A排除;电车、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70年代,与题干中时间“1830年”不符,CD排除。故选B。
26.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展示的是欧元,二战后,为了在冷战格局下保卫欧洲安全、促进欧洲发展、提高国际地位,欧洲国家开始走向联合自强,1967年欧共体成立,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元启动,因此与图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信息是欧洲的联合,D正确,A排除;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与欧洲联合不符,B排除;北约的建立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也反映了美国对欧洲国家的控制,与欧洲联合不符,C排除。故选D。
27.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B正确;经互会是二战后苏联为了应对美国冷战政策而和东欧国家成立的经济合作组织,与联合国无关,A排除;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C排除;世界贸易组织是1995年成立的全球性贸易组织,前身是1947年缔结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联合国无关,D排除。故选B。
28.C
【详解】依据题干中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和所学知识,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先后开展两个五年计划,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由48%上升到77%,这表明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C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18-1920年的国内战争时期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国内战争结束后已经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A排除;1921年列宁开始实行新政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但是20年代末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B排除;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始于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C。
29.A
【详解】依据题干“在1942-1943年被德军围攻期间所表现出的勇敢、精神力量和自我牺牲的钦佩之情”和所学知识,1942年下半年,德军进攻苏联重要城市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浴血奋战,于1943年初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这次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A正确;1942年初,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胜利,B排除;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提出战后成立联合国、消灭法西斯主义、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等内容,C排除;1945年7-8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波茨坦会议,重申雅尔塔会议的决议,会后发表《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无条件投降,D排除。故选A。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