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5综合题
一、综合题
1.(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多数人开始过上温饱生活,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居民结婚率和出生率上升,医学的进步使某些致死率极高的流行疾病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于是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工业革命及其以后一个时期的英国正是处于这个阶段。
——摘编自王章辉《论英国工业革命对人口再生产方式和分布的影响》
(1)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英国人口变化趋势。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与工业革命”为主题,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画《发展科学 奖励发明 为加强祖国工业,农业,国防建设而奋斗!》(局部)。
——沈榆、孙弋《强国图志:从宣传画里看新中国发展之路》
材料二 邓小平强调,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改善,“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摘编自侯强《邓小平关于科技改革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及现实启示》
(1)据材料一,说说你对画作内容的理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的理由。
3.(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和前代比较,元代政治制度中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变化:(1)中央机构发展为省、台、院三足鼎立;(2)中央设置宣政院等机构处理民族和宗教事务;等等。元朝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管理如此广大疆域的多民族家的一次尝试,大都为后代所承袭。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政治体制及礼法制度的建设和改造,极大提升了明代国家对社会的治理功能。虽然发生种种“矫枉过正”,并且造成了诸多不良后果,却在总体上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方志远《明前期国家治理中的民生关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在中央设置的政治管理机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明时期政治制度建设的积极作用。
4.(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张謇与大生纱厂
1886年 张謇产生了“中国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思想。
1895-1899年 张謇对清政府允许日本在内地设厂深表忧虑,因此主张:劝工惠商、振兴实业。大生纱厂于1895年开始筹建,到1899年正式投产,并逐渐站稳了脚跟。其间多遇资金和原料问题,经多方筹措、运转,苦心经营得以解决。
20世纪20年代初 大生集团成为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大企业;张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
1922年 大生一厂和二厂都出现严重亏损。
1925年 大生集团由于资不抵债,被迫清资偿债。此后,各企业的经营实权已落入江浙财团代理人之手。
——摘编自汪圣云《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及创办初期面临的困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
(3)据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张謇的认识。
5.(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庆祝的历史事件,并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并以相关史实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6.(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材料二 宋杂剧为元朝戏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由于元统治者不重用汉人知识分子,一些不得意的文人、落魄之士,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辉煌的篇章——元曲。戏剧的产生必须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城市中,有充足的市民人数和文娱活动的需要,才有可能形成集中的观众群体和以演剧为生的艺人群体。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杂剧的表演特征并列举一个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戏剧繁荣的历史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的相互关系。
7.(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井冈山精神”形成有关的主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精神”的形成背景。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4)据材料,概括上述“中国精神"的共同之处。
8.(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 则自不为盗。”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热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卷)
材料三 在力述“农本”的同时,他处处突出兴修水利的重要,把兴修水利作为农田建设、救荒赈济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内容,把水利机械作为农器制作中最主要和最见功效的一部分。
——宋源《<农政全书>的水利经济思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述当时农业发展的表现。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的作者和地位。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
9.(2021·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运动)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看来,它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的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它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大抵在初期,它的倾向是偏于复古的;后来到了盛极将衰的时期,却又见老树根上,到处产生新芽儿了。
——摘编自陈街哲(西洋史》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运动”的名称、“复生”和“新生”的具体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运动”产生的经济根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图的作者;分别从审美和历史的角度,说说这幅画的价值。
参考答案:
1.(1)人口总体呈增长趋势。
(2)主题:人口与工业革命
论述: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医学的进步,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出生率,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人口的增长又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综上所述,英国人口增长与工业革命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关系。
【详解】(1)根据图示,1790年之前出生率呈增长趋势,1790年之后出生率略微下降,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所以英国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
(2)根据材料“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多数人开始过上温饱生活,居民的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增强,”“死亡率下降,于是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工业革命及其以后一个时期的英国正是处于这个阶段。”可知,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医学的进步,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出生率,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结合所学知识,人口增长又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所以论述为: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医学的进步,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出生率,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人口的增长又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可得出结论:英国人口增长与工业革命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关系。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2.(1)政府通过科技奖励,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增强了创新的自信心和内生动力,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2)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东方红一号。
(3)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了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了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了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
【详解】(1)根据材料一“发展科学,奖励发明,为加强祖国工业,农业,国防建设而奋斗!”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政府的科技奖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科技奖励是科技评价的重要指挥棒和风向标,旨在通过奖赏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成就,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于是,它起到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增强创新的自信心和内生动力,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的作用。据此可知,对材料一的理解为:政府通过科技奖励,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增强了创新的自信心和内生动力,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3)根据材料二“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利益,也是一个国家的生存之本。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了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就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根据材料二“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国家的强盛之道。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我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就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二“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国家的强盛之道。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了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就是为了提高国际地位;根据材料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改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生福祉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任务,也是一个国家的强盛之道。在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了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就是为了提高民生福祉。
3.(1)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以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
(2)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④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
【详解】(1)政治管理机构:根据材料一“中央机构发展为省、台、院三足鼎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以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根据材料一“中央设置宣政院等机构处理民族和宗教事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
(2)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二“政治体制及礼法制度的建设和改造,极大提升了明代国家对社会的治理功能。……,却在总体上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需要”可知,在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客观上加强了统治,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从经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来谈政治制度建设的积极作用。如,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民族融合加强,从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外关系: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
4.(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办厂;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资金和原料问题
(2)清政府在甲午战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事,无暇顾及中国,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等。
(3)近代著名实业家,提出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其救国道路必然失败。
【详解】(1)依据材料“张謇对清政府允许日本在内地设厂深表忧虑,因此主张:劝工惠商、振兴实业”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办厂,再结合所学知识,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这些是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依据材料“其间多遇资金和原料问题,经多方筹措、运转,苦心经营得以解决”得出创办初期面临的困难是资金和原料问题。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清政府在经历甲午战败后,为了支付赔款、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0世纪初期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民国政府还颁布法令奖励实业,从而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又忙于战事,暂时无暇顾及中国,放宽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些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
(3)综上所述,辩证评价张謇这位历史人物。张謇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提出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其救国道路必然失败。
5.(1)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特点: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大、影响深远;
(2)观点:战争的破坏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们的和平愿望;阐述: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与伤害,战后人们的反战情绪高涨,通过各种方式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后爆发。如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言之有更始可。
【解析】(1)
从材料的时间可得出是日本投降,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特点: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8000余万……“等信息可得出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大、影响深远;
(2)
观点:结合所学可得出观点为战争的破坏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们的和平愿望;阐述时主要结合战争的破坏性以及人们对战争的反思的角度进行概括,可得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与伤害,战后人们的反战情绪高涨,通过各种方式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后爆发。如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言之有更始可。
6.(1)音乐、歌舞、动作等结合;关汉卿《窦娥冤》。
(2)宋杂剧、不重用汉人知识分子、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城市、有充足的市民人数和文娱活动的需要。
(3)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互相促进。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元杂剧的表演特征是音乐、歌舞、动作等结合,代表作是《窦娥冤》。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宋杂剧为元朝戏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由于元统治者不重用汉人知识分子,一些不得意的文人、落魄之士,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辉煌的篇章——元曲。戏剧的产生必须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城市中,有充足的市民人数和文娱活动的需要,才有可能形成集中的观众群体和以演剧为生的艺人群体”可知,这体现的条件是,宋杂剧产生和发展,不重用汉人知识分子,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城市,有充足的市民人数和文娱活动的需要。
(3)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互相促进。
7.(1)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2)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武装入侵朝鲜,威胁新中国安全,为了保家卫国,新中国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3)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艰苦奋斗,热爱祖国
【详解】(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9月,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受挫后,果断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并且根据井冈山斗争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组织所谓“联合国军”武装入侵朝鲜,为了保家卫国,新中国做出抗美援朝的决策,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特区精神”的共同之处都是艰苦奋斗。热爱祖国。
8.(1)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发展生产;倡导戒奢从简
(2)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农作物达到一季两熟,水稻产量增加
(3)水利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徐光启;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4)农业发展关注国计民生;政府要注重发展农业生产;要注意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兴修水利、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等等
【详解】(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据“朕当去奢省费”可得出倡导戒奢从简,据“轻徭薄赋”可得出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再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据材料二概述当时农业发展的表现,据“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热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可得出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农作物达到一季两熟,据“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可得出水稻产量增加。
(3)据材料三“他处处突出兴修水利的重要,把兴修水利作为农田建设、救荒赈济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内容……”概况主要观点是水利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的作者是明朝徐光启,这本《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4)开放性问题。依据材料一可知农业发展关注国计民生,政府要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可知,要注意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兴修水利、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引进农作物品种等等。
9.(1)文艺复兴运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2)达·芬奇。审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历史: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详解】(1)据材料一“从一方面看来,它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的运动:从他方面看来,它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可是该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据“从一方面看来,它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可知是指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旗帜,据“从其他方面看来,它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可知是指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宣扬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文化。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运动早产生于14世纪的意大利,经济根源是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上图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创作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从审美角度看,它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