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4 21:1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一、选择题
1.(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平津与华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险已极端严重,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该“事变”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皖南事变
2.(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转战鲁西南,一个多月后,大军分三路进军直插敌人战略纵深。这一军事行动(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如果一个民族面对着深重的危机,却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只是沉浸在一片悲愤和沮丧绝望的情绪中,或者只是不顾一切地起来蛮干,那谈不上民族的新觉醒,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材料中的“新的社会力量”领导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4.(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这些“红色区域”是指( )
A.农村革命根据地 B.国统区 C.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区
5.(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五口通商之役开始打破清朝和外国人交涉时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材料中的“五口通商之役”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蒋介石说:“(朱毛红军)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据此推断
A.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B.红军纪律严明有利于赢得民心
C.中国人民开始艰苦卓绝的抗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7.(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是历史兴趣小组给下图拟定的标题,合适的是
A.洋务运动示意图 B.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示意图.
C.义和团运动形势示意图 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示意图
8.(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清军兵力调动表,分析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命调时间 调出地 调入地 兵数(名)
1858年4月 京师 大沽 2000
1858年12月 吉林 大沽 1000
1859年4月 黑龙江 天津 1000
1860年5月 宣化镇 大沽 1000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9.(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6月3日,实行销毁,先于虎门海滩,掘池引水,撒盐成卤,将鸦片剖切抛入泡浸……然后放入大洋,历时二十二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新文化运动
10.(2021·江西·中考真题)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 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11.(2021·江西·中考真题)“内迁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陕西、贵州四省。其中四川最多,仅重庆一地就集中了二十五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北伐的胜利进军 B.侵华日军的步步进逼
C.北平的和平解放 D.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
12.(2021·江西·中考真题)观察下图,由此判断“沪局”
A.引进了西方先进器物 B.是最大的民用企业
C.达到了“自强”的目的 D.是最大的军事企业
13.(2021·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表,分析各省区上奏捐输的银两主要用于
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 (注: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
地区 上奏人 上奏时间(道光) 银(两)
福建 保昌 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20000
浙江 刘韵珂 二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1200000
广东 奕山 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 1800000
A.虎门销烟的开支
B.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开支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
14.(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分析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部分)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扶持资金(亿元) 1.12 6.42 6.73 10.26
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B.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 D.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
15.(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横线处应填( )
改革开放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3年 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图反映了2013一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这体现了我国
A.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B.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
17.(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2021·江西·中考真题)下图反映了
A.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B.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C.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D.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19.(2021·江西·中考真题)小唐同学暑假要完成一份关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对外开放的调查报告,他应该实地考察
A.南昌 B.浦东 C.厦门 D.武汉
20.(2021·江西·中考真题)下图中,老年妇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于
A.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B.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参考答案:
1.B
【详解】据题干“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平津与华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险已极端严重,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和所学知识可知,该“事变”指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接连发表宣言,号召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排除A项;八一三事变以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共的军队整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排除C项;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共重建新四军军部,坚持抗战,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1947年6月”“刘邓大军”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正确;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解放区军民英勇奋战,至1947年2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排除A项;彭德怀率领的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排除B项;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在碾庄、双堆集和陈官庄歼灭了大量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可知,近代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反抗侵略和压迫中,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治理中国的工具,在这种危急关头,中国需要一场民族解放运动来解放中国,解放中华民族。此时“新的社会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革命,最终辛亥革命取得了成功。1911年10月10日晚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旧式的农民起义,排除A项;洋务运动试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救中国,属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不能做到民族解放,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可知,1928年毛泽东发表《井冈山的斗争》,其中论述了中国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的重要性和合理性,故“红色区域”是指农村革命根据地,A项正确;国统区指的是国民党占领区,二题目主要强调红色区域,排除B项;1928年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解放区是指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据题干关键词“五口通商之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故这里的五口通商一役指的是鸦片战争,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开放了汉口等十个通商口岸,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开辟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将东交民巷设立为使馆区,不允许中国人在内居住,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可知红军有严明的纪律,能够赢得民心,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项正确;遵义会议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排除A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并不是抗日战争时期,也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问题,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所给时间可知,该事件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根据材料所给企业名称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 创办的企业,据此可以拟定的题目是洋务运动示意图,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沙俄侵占我国领土,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排除C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划分是在甲午战后,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依据表格时间“1858-1860年”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A项正确;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期,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爆发,排除C项; 辛亥革命是1911年,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6月3日,实行销毁”、“掘池引水,撒盐成卤,将鸦片剖切抛人泡浸……然后放入大洋,历时二十二日”及所学知识可得,虎门销烟,1839年6月,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894年中日之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的加深,排除C项;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了宋教仁,结合所学可知是因为宋教仁组建的国民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优势,宋教仁如果组阁成功,将直接威胁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所以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刺杀宋教仁,故选B;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标志辛亥革命的失败,A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1915年,C错误;
11.B
【详解】根据材料“内迁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陕西、贵州四省。其中四川最多,仅重庆一地就集中了二十五所”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将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同时中国东部的一些工厂和许多高校纷纷内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侵华日军的步步进逼导致的,故选B;北伐战争是从广州出发,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与题意不符,排除A;北平的和平解放是解放战争时期平津战役,此时新中国即将建立,不会出现材料中情况,C错误;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国民党逃往台湾,不符题意,D错误。
12.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开展了洋务运动,由题干“赴美购买”“上海铁厂”“苏州洋炮”的信息可判断,“沪局” 引进了西方先进器物以求“自强”,故A正确;洋务运动创办的最大的民用工业是轮船招商局,创办的最大的军事工业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故B、D错误;洋务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未达到了“自强”的目的,故C错误。综上故选A。
13.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并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自1842年至1845年分四年还清。故各省区捐输的银两主要用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B正确;虎门销烟是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并未有大量军费支出,故A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年—1864年,故C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从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结束,故D错误。综上故选B。
14.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可知,从2005年至2008年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逐年增加,由此可见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力度之大、投入资金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涉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体现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阐述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A项;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排除B项;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推动了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2013—2017年我国居民的人均支配收入在不断提升,这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B项正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并不能证明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更不能说明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根据“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将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都是在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以后,排除BCD项。故选A项。
18.C
【详解】依据图中信息,城市间铁路提速前后列车运行时间的缩短,显示了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故C正确;出行方式、居民文化生活、居民收入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ABD错误。综上故C正确。
19.C
【详解】根据“完成一份关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的调查报告”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对外开放,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广东和福建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因此小唐应该实地考察厦门,故选C;1990年开放浦东,1992年开放重庆、武汉,随后几年又开放内陆城市如南昌等,故ABD不符题意,排除。
20.C
【详解】根据材料中杨之光的作于1954年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中老年妇女手捧“选民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的喜悦就是成为选民选举人大代表,行使选举权,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权利,故选C;1950—1952年中国实行土地改革,最迟应该在1952年就成立土地的主人,A错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完成,并且加入农业合作社也不需要“选民证”,B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错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