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选择题(世界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选择题(世界史)(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4 21:2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选择题(世界史)
一、选择题
1.(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11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在这种关系下( )
A.封君没有保护封臣的义务 B.封君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C.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赋税 D.封君与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图反映的主题是(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罗马文明
3.(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古巴比伦王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相同点是
A.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 B.统治中心位于地中海中部
C.疆域跨欧亚非三大洲 D.颁布维护统治的成文法典
4.(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A.文明走向衰落 B.成为强大封建帝国
C.外族入侵严重 D.国王权力至高无上
5.(2021·江西·中考真题)“农奴为自己的劳动和他为地主的劳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是分开的。”材料中这种现象出现在
A.西欧封建庄园 B.英国租地农场
C.北美奴隶制种植园 D.苏联集体农庄
6.(2021·江西·中考真题)他创造了一个大帝国,为世界文化打上了深深的希腊烙印。“他”是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玻利瓦尔
7.(2021·江西·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幅名画的卡通版,下列事件与这幅名画创作时间最接近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B.日本大化改新
C.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D.巴尔扎克创作《高老头》
8.(2021·江西·中考真题)他呼吁:我们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一致,单独一个殖民地无法独立自存,但联合起来的整体却什么都能办到。在民族危难的关头,他的思想成为了革命的旗帜。材料中的“革命”指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
9.(2021·江西·中考真题)“如果行程顺利,到加勒比和美洲的目的地需要四至六周,这段旅程中,炎热、寒冷和疾病使‘活人货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材料体现了
A.三角贸易的血腥 B.印第安人的悲惨处境
C.鸦片贸易的罪恶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0.(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一致赞同了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原理,并委托他俩起草宣言,1848年宣言正式出版。该宣言
A.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导致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标志着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11.(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B.达尔文——《物种起源》——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C.贝多芬——《蒙娜丽莎》——德国天才作曲家
D.巴尔扎克——《高老头》——文艺复兴的先驱
12.(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就是东方,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发现他去的地方不是东方,而是比西方更远的西方。材料中的“他”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13.(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1921年春,苏俄出现波及30多个省的严重饥荒,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引发叛乱。为解决危机,苏俄调整农业政策,具体措施是( )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限制农产品产量
14.(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1945年,德国投降后,苏、美、英、法按照事先规定实施了占领行动。德国东部由苏联占领,西北区由英国占领,西南区由美国占领,西区由法国占领。下列会议与“事先规定”有关的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5.(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漫画反映了
A.德国分裂 B.欧洲联合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16.(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知识结构图,其中内容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苏联1928一1937年集体农庄数量变化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实施 B.农业集体化运动
C.经济大危机影响 D.戈尔巴乔夫改革
参考答案:
1.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这种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B项正确;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有保护封臣的义务,排除A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臣要直接承担封君的赋税、兵役,而不是国家,排除C项;封君与封臣以土地关系为纽带,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圆形竞技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撒采纳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意见制定儒略历。由此可见,材料反映的主题为古罗马文明,D项正确;材料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希腊文明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3.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拜占廷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组织编撰著名的罗马《民法大全》,因此两者的相同点是颁布维护统治的成文法典,D项正确;古印度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排除A项;古巴比伦王国统治中心位于西亚两河流域,排除B项;古巴比伦王国的疆域并没有跨欧亚非三大洲,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可知,胡夫金字塔修建需要调集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这说明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只有国王权力至高无上才能调集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文明走向衰落,排除A项;胡夫在位时,古埃及还是奴隶社会,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外族入侵,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农奴为自己的劳动和他为地主的劳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是分开的。”结合所学可知,从9世纪开始,西欧社会流行一种新型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庄园的主人是领主,劳动者是佃户,庄园的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贵族自营地,一类是农奴份地,农奴每周要在贵族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剩下的时间才能在自己的份地上耕作。所以说农奴我自己的劳动和为地主的劳动时间是分开的,故选A;B是雇人劳动,不符题意,排除;北美奴隶制种植园中奴隶完全为奴隶主服务,自己没有土地,C错误;苏联农庄不存在农奴,D错误。
6.B
【详解】根据材料“他创造了一个大帝国,为世界文化打上了深深的希腊烙印”结合所学,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东征灭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大规模的冲突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故B正确;根据所学,伯里克利时期,雅典依然是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与“他创造了一个大帝国”不符,故A错误;根据所学,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缔造者。没有为世界文化打上了深深的希腊烙印”,故C错误;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人民实现民族独立,没有建立大帝国,D错误。
7.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图片是《蒙娜丽莎》的卡通版,《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达 芬奇的代表作,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与1519年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的时间最接近,故选C;《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是公元前18世纪,A错误;日本大化改新是646年,B错误;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作家,D错误。
8.B
【详解】根据材料“我们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一致,单独一个殖民地无法独立自存,但联合起来的整体却什么都能办到”结合所学可知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受到英国殖民者的剥削和压迫,他们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对抗殖民者,因此这个“革命”是美国独立战争,故选B;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时不是殖民地,AC错误;美国南北战争时已经独立,不是殖民地,D错误。
9.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美洲”“这段旅程中,炎热、寒冷和疾病使‘活人货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材料体现了非洲黑人奴隶的悲惨处境,描绘了三角贸易的血腥,故A正确,B错误;题干未显示鸦片贸易,故C错误; 世界市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之后最终形成的,故D错误。综上故选A。
10.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恩格斯……他俩起草宣言,1848年宣言正式出版”,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题干材料提到的宣言是《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故C项正确;《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A项排除;导致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项排除;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1871年巴黎公社,D项排除;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A项正确;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排除B项;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排除C项;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作品,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就是东方,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发现他去的地方不是东方,而是比西方更远的西方。”可知,他是哥伦布。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由87名船员和3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在接下来的10年间,哥伦布先后三次西航。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B项正确;迪亚士带领船队到达非洲好望角,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排除A项;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到达印度西海岸,排除C项;麦哲伦横渡太平洋,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21年春,苏俄出现波及30多个省的严重饥荒,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引发叛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为解决危机,苏俄调整农业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行自由贸易,这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巩固地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征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项内容,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初,为了加速工业化,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通过《农业调整法》,限制农产品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步伐,D项正确;巴黎和会召开于1919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于1921年到1922年,开罗会议召开于1943年11月,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冷战中,1949年,美国支持西德建国,苏联支持东德建国,德国分裂了,它体现了冷战的加剧,A项正确;欧洲联合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0年,以甘地为首的印度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它以非暴力的方式,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B项正确;时间是1920年而不是1857年,排除A项;特点是非暴力而非武装斗争,排除C项;打击了英国而不是美国的殖民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17.B
【详解】根据材料“苏联1928一1937年集体农庄数量变化图”及所学知识可得,在斯大林时期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农业实行集体化,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列宁时期开始推行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对苏联影响是有限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上台的,排除D项。故选B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