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选择题(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滨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选择题(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4 21:2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滨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选择题(中国近代史)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与日本占领上述地区相关的事件有( )
A.《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B.《南京条约》和《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和九一八事变
D.《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和九一八事变
2.(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石人们( )
A.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
C.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
3.(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1913年中国纺纱业共有纱锭65万枚,到1919年增为118万枚。在1896至1912年的17年间,民族资本开设面粉厂47家,1913至1921年的9年间设立105家,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的事件主要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官僚资本的扩张
4.(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1946年7月-1948年12月,渤海区(涉及现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南市、德州市、河北省沧州市和天津市南部部分县区)共出动支前民工1296685人(次),运送到前线的军粮1.35亿公斤。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 )
A.国民党发动内战的背景 B.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策略 D.三大战役胜利的影响
5.(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
A.维新变法的失败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6.(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可知(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A.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B.长征前,红四方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江西
C.红二方面军途经安顺场、泸定桥、毛儿盖到会宁
D.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变得机动灵活
7.(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孙中山指出:“我今天来分别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 )
A.提出三民主义 B.领导武昌起义
C.主张国共合作 D.创立黄埔军校
8.(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清德宗(1875-1908年在位)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关于变法的时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18世纪末 B.庚子年 C.光绪二十四年 D.清朝中期
9.(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聂耳在1932年2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一天花几个钟头苦练基本练习,几年、几十年后成为一个小提琴家又怎样?你演奏一曲贝多芬的奏鸣曲能够兴奋起、可以鼓动起劳苦大众的情绪吗?不对,此路不通!早些醒悟吧!” 材料反映出聂耳( )
A.追求艺术的完美 B.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C.努力成为小提琴家 D.致力创作大众音乐
10.(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赢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由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能够( )
A.壮大中国工农红军的力量 B.团结农民赢得抗战胜利
C.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保障 D.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奠定基础
11.(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探索。这些探索的共同作用是( )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实现了国家的富强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12.(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1924年
创办兴中会 建立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创办黄埔军校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蒋介石
13.(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下侧《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出现图中时局的国内外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和日本明治维新
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美国内战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14.(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在“强国追梦”演讲活动中,有同学说“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材料所说的“西方列强一巴掌”指的是( )
A.沙俄入侵东北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2021·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据统计,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共创办包括江南制造总局在内的近代军事工业19个,包括轮船招商局在内的近代民用企业近40个。这表明洋务运动
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 D.扭转了清朝内部腐败的状况
16.(2021·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不遗余力。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邓世昌一收复新疆 B.左宗棠-黄海海战
C.康有为一戊戌变法 D.谭嗣同一辛亥革命
17.(2021·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认定民主与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最早提出该主张的是
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胡适
18.(2021·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与下面时间轴上1947年相对应的事件是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双十协定”的签署
C.全面内战的爆发 D.千里挺进大别山
19.(2021·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这句话表述的是抗日战争的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意义
20.(2021·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中的人物和建筑共同见证了
张学良和杨虎城 西安事变谈判旧址
A.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21.(2021·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战争的本身倒没有什么了不得之处,但这是第一次戳破天朝’威严门面。英国派出远征军4000人……不久他们即占领舟山之定海,封锁长江的出海口及珠江口,继续北上威胁中国首都。”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 B.
C. D.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通过此条约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岛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山河,C项正确;《南京条约》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通过此条约侵占的地方是香港岛,与题意不符,排除AB两项;《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惩罚与限制德国,日本侵占中国的台湾岛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是通过《马关条约》,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借寓言故事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毛主席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以愚公自称,表示我党坚决反帝国反封建的决心,综上所述,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C项正确;题干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报告都与“民主选举”、“争取美苏支援”、“开辟致富道路”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13至1921年的9年间设立105家,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C项正确;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干内容“1913至1921年的9年间设立105家,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不符,排除AB项;官僚资本的扩张与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相关,与题干内容“1913至1921年的9年间设立105家,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据题干“1946年7月-1948年12月,渤海区(涉及现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南市、德州市、河北省沧州市和天津市南部部分县区)共出动支前民工1296685人(次),运送到前线的军粮1.35亿公斤。”可知,解放战争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反映的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B项正确;1946年7月时,蒋介石已发动内战,排除A项;题干重在强调人民的支持,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策略无关,排除C项;1948年三大战役刚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9 年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这些条件已经具备了一个政党成立的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便应运而生了,D项正确;1898年维新变法的失败,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排除A项;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排除B项;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D项正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而不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排除A项; 长征前,红一方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江西,而不是红四方面军,排除B项;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途经安顺场、泸定桥、毛儿盖到会宁,而不是红二方面军,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据题干“我今天来分别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可知,共产党和国民党有相同的追求。因此,他主张国共合作,C项正确;三民主义发表于1905,排除A项;领导武昌起义是1911年,排除B项;创立黄埔军校在国共合作后,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根据“清德宗(1875-1908年在位)”和所学可知,1898年6月,清德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因为光绪帝在1875年继位,所以1898年正是光绪二十四年,C项正确;1898年是19世纪末,排除A项;1898年是戊戌年,庚子年是1900年,排除B项;1912年清朝灭亡,所以1898年属于清晚期,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你演奏一曲贝多芬的奏鸣曲能够兴奋起、可以鼓动起劳苦大众的情绪吗?不对,此路不通!早些醒悟吧!”可知,聂耳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他要通过音乐唤起劳苦大众的情绪,B项正确;追求艺术的完美,题干未体现,排除A项;努力成为小提琴家与“几十年后成为一个小提琴家又怎样?”不符,排除C项;致力创作大众音乐,题干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题干“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赢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保障,C项正确;壮大中国工农红军的力量、团结农民赢得抗战胜利、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奠定基础与题干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反映了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机,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过程,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项;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B项;改革开放实现了国家的富强,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1924年创建黄埔军校,A项正确;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排除B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排除C项;蒋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及军事人物,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中华民国总统等职,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题干的漫画《时局图》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签约之后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情景,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是在19世纪末,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就是在这个时期,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根据题干中“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沙俄入侵东北在康熙帝时期,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后,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东北边界问题,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洋务派共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个……近代民用企业近40个”,可知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选项B正确;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选项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洋务运动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选项C排除;选项D“扭转了清朝内部腐败的状况”与题意无关且夸大了,排除。
1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故C项正确;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A项错误;左宗棠收复新疆,B项错误;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C。
17.A
【详解】根据材料“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认定民主与科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大力主张民主与科学的是陈独秀,选项A正确;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选项D正确;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双十协定”签署,选项AB错误;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选项C错误。故选D。
19.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这段话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民族觉醒,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知这句话表述的是抗日战争的意义,D项符合题意;ABC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C。故答案为D。
20.C
【详解】依据图片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发生。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联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项符合题意;ABD均与西安事变无关,排除ABD。故答案为C。
21.A
【详解】依据题干“第一次戳破天朝’威严门面。英国派出远征军4000人……不久他们即占领舟山之定海,封锁长江的出海口及珠江口,继续北上威胁中国首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A项正好展示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A项正确;B项是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排除B;C项是两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侵吞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故C项错误,排除C;D项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排除D。故答案为A。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