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1.(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的公元208年还可以表述为( )
A.公元2世纪初 B.公元2世纪末 C.公元3世纪初 D.公元3世纪末
2.(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秦朝修筑驰道、汉朝发行五铢钱、元朝设立宣政院、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客观上的共同意义在于( )
A.维护国家统一 B.削弱地方权力
C.抵御外来入侵 D.加强君主专制
3.(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4.(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描绘的灌溉工具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秧马
5.(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可用于研究( )
A.隋朝统一的条件 B.赵州桥的艺术特点
C.科举制创立的作用 D.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6.(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根据考古发现,远古农耕时代的河姆渡人最有可能吃到的是( )
A.粟 B.水稻 C.葡萄 D.甘薯
7.(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行省制
8.(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属于秦朝管理制度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回答下题
9.《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中写道:“一个中国人必须获得通向进士的各种学位,才能成为一名朝廷官员。”创立进士科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10.随着科举考试的变化而出现的八股文产生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主张以德治国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2.(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以下是某同学归纳的关于边疆有效管辖的信息,据此判断其研究的区域是
A.新疆 B.云南 C.台湾 D.西藏
13.(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中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主要原因是
A.频繁战乱 B.北人南迁 C.自然灾害 D.统治残酷
14.(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A.勤俭治国 B.勤于政事
C.善于用人 D.虚怀纳谏
15.(2021·天津·中考真题)图中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通于(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6.(2021·天津·中考真题)世界上首先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
A.贾思勰 B.祖冲之 C.王羲之 D.顾恺之
(2021·天津·中考真题)航海史上,留下许多壮举。完成下面小题
17.1405—1433年,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的航海家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8.在探寻新航路过程中,“发现”美洲的是( )
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哥伦布船队 D.麦哲伦船队
19.(2021·天津·中考真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0.(2021·天津·中考真题)通过“杯酒释兵权”迫使大将纷纷交出兵权的是( )
A.汉高祖 B.唐玄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21.(2021·天津·中考真题)辽宋夏金元时期,建立大金政权的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蒙古族 D.党项族
22.(2021·天津·中考真题)与下表史实均相关的地区是( )
朝代 史实
唐朝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元朝 设置宣政院
清朝 册封达赖、班禅
A.西藏 B.新疆 C.台湾 D.南海
参考答案:
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常来说,一个世纪是指100年,而世纪的计算方法是以公历纪年为基础。具体世纪换算公式为百位数上加1,如:公元208年换算成世纪就是公元3世纪初,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A
【详解】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维护国家统一;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维护国家统一;元朝建立后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维护国家统一;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A项正确;题干和削弱地方权力无关,排除B项;只有郑成功收复台湾抵抗外来侵略入侵,排除C项;题干和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据所学可知,明朝朱元璋时期,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C项正确;唐朝、宋朝在明朝之前,没有废除丞相制度,排除AB项;清朝在明朝之后,不存在丞相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如图描绘的灌溉工具是唐朝出现的筒车,C项正确;耧车是西汉出现的耕地工具,排除A项;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中国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形状似龙骨,排除B项;秧马是旧时中国农具,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由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若无水殿龙舟事”可知,诗人认为开凿大运河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见证了隋炀帝的穷奢极欲,同时根据材料中“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诗人认为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这首诗可用于研究大运河开凿的影响,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隋朝统一后开凿的大运河的影响,不是隋朝统一的条件,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不是赵州桥,是大运河的开通,排除B项;题干和科举制的创立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种植水稻,B项正确;粟是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排除A项;葡萄是汉朝从西域引进的,排除C项;甘薯是明朝从美洲引进的,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分封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排除A项;秦始皇统一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排除B项;元朝时实行行省制,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B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制度,元朝确立行省制,排除ACD项。故选B项。
9.B 10.C
【详解】1.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B项正确,排除A项;唐太宗和武则天完善了科举制,排除CD项。故选B项。
2.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考试的形式有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C项正确;宋朝和元朝科举考试没有出现八股文,排除AB项;随着科举考试的变化而出现的八股文产生于明朝,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的创始人;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主张实行德政。他的思想被其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论语》。B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排除A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治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册封西藏首领为达赖、班禅;清朝政府颁发金瓶,由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决定转世灵童;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由此判断这是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军阀混战是导致东汉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战争不断,人口大量死亡或流徙,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项。
14.A
【详解】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依据材料中“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欲为省,毋烦民”可印证汉文帝勤俭治国的特点,A项正确;勤于政事、善于用人和 虚怀纳谏与材料中“勤俭治国”不符合,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开通是隋朝隋炀帝,他修建大运河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A项正确;唐朝与大运河的开通不符,排除B项;元朝与大运河的开通不符,排除C项;明朝与大运河的开通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祖冲之,祖冲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B项正确;贾思勰的农学著作是《齐民要术》,排除A项;王羲之是书法家,代表作是《兰亭集序》,排除C项;顾恺之是画家,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排除D项。故选B项。
17.D 18.C
【解析】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D项正确;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二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西游天竺,求取佛经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排除B项;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排除C项。故选D项。
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航行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哥伦布远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C项正确;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从葡萄牙出发向东航行绕过非洲大陆发现了好望角,排除A项;1497年葡萄牙人达 伽马率领船队沿着这条航道到达印度等地,是第一个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的战争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排除A项;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展开了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C项正确;汉高祖建立西汉,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的局面,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明太祖建立明朝,题干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2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在会宁(今黑龙江阿城)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元朝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后来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A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