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营口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古代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营口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古代史)(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4 21:3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宁营口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1.(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西汉时期开通的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最重要的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这条“大通道”的起点是( )
A.刘家港 B.玉门关 C.阳关 D.长安
2.(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3.(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材料中的“他”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4.(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项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材料中提到的远洋航海( )
A.开辟了通往地中海的海上航线 B.单纯追逐贸易交换
C.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D.宣扬国威,使国家富强
5.(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在中国古代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下面卡片内容,判断这是清朝对哪一地区采取的治理措施( )
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台湾 B.西藏 C.新疆 D.东北
6.(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材料中的“余”是( )
A.郑成功 B.郑和 C.陈化成 D.林则徐
7.(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的“政治文化”最恰当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8.(2022·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某中学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下表是历史老师为学生准备的专题复习资料,该专题是()
资料 名称
图片 《金奔巴瓶》《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
视频 微课《郑成功收复台湾》
史实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列强侵略与人民反抗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9.(2022·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爪哇有“三宝井”“三宝洞”,新加坡有“三宝山”。这些地名均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郑和下西洋 B.班超出使西域 C.戚继光抗倭 D.甘英出使大秦
10.(2022·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7世纪起,中国建立的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指的是( )
A.禅让制 B.科举制 C.世袭制 D.九品中正制
11.(2022·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这是一条沟通中外商贸的繁华之路,这是一条串联东西方文化的文明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和西域的乐器、歌舞等成为这条路上往来的“常客”。这条路是( )
A.陆上丝绸之路 B.瓷器之路
C.海上丝绸之路 D.一带一路
12.(2021·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辩正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华佗 B.蔡伦 C.张仲景 D.王祯
13.(2021·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自春秋创立,……经2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
A.仁 B.礼治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
14.(2021·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1727年,清朝对西藏进行有效管辖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澎湖巡检司 B.设置伊犁将军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台湾府
15.(2021·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1662年,他率领军队收复台湾。他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派人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材料中的“他”是( )
A.关天培 B.陈化成 C.康熙 D.郑成功
16.(2021·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B.最远到达欧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
C.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D.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17.(2021·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下表空白处应正确填写的内容是( )
皇帝 措施
隋文帝 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太宗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武则天 创立殿试制度
A.汉武帝 B.唐玄宗 C.隋炀帝 D.明太祖
18.(2021·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公元前60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出使西域 D.丝绸之路的开辟
参考答案:
1.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为开通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丝绸之路的路线是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因此西汉首都长安是这条“大通道”的起点,D项正确;刘家港是明朝郑和下西洋出发的地点,排除A项;玉门关、阳关是丝绸之路所经的地区,但不是起点,排除BC项。故选D项。
2.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他于春秋时期创立儒家学派,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A项正确;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排除B项;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排除C项;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据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阑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还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后世尊称他为“医圣”,B项正确;扁鹊发明了“四诊法”,排除A项;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有神医之称,排除C项;李时珍是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据题干“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项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七下西洋,用和平的方式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C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未到达地中海,排除A项;单纯追逐贸易交换只是是目的之一,不全面,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耗费了大量财力,。没有使国家富强,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据题干“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结合所学可知,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喇嘛并正式赐予金册、金印、“达赖喇嘛 ”的封号,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政治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达赖与班禅的继承经金瓶掣签后报请朝廷批准,C项正确;台湾设立台湾府,排除A项;新疆设伊犁将军,排除C项;西藏属于西部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据题干“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史实,“余”指的是郑成功,A项正确;郑和七下西洋,排除B项;陈化成在虎门战役中牺牲,排除C项;林则徐的贡献是虎门销烟,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题文中的“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平民性指的是 政治制度体现了平民可以参加国家管理,而平民是通过科举考试进而取得功名,参与国家管理的,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时期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行省制是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图片《金奔巴瓶》和《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是清朝对西藏加强管理的见证,微课《郑成功收复台湾》表现了明清时期中华儿女反侵略,巩固国家统一的历史,史实“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体现了清朝对台湾和西藏边疆地区的管理,以上都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项正确;“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符合隋唐时期时代特征,排除A项;“列强侵略与人民反抗”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据材料“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是以‘三宝’命名的”并结合所学可知,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郑和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途经这些地区,影响重大,A项正确;班超出使西域(西域指的是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区),排除B项;戚继光抗倭是对日本海盗的打击,排除C项;甘英出使大秦(今罗马),与东南亚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指的是科举制,隋炀帝时,进上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B项正确;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是王位和爵位的世袭继承,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看重的是门第,而不是才能,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这是一条沟通中外商贸的繁华之路,这是一条串联东西方文化的文明之路。汉朝的丝调、漆器和西域的乐器、歌舞等成为这条路上往来的‘常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陆上丝绸之路。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这条沟通欧亚大陆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铁等枝木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瓷器之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海上丝绸之路,排除C项;一带一路是在现代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代医圣张仲景编写了《伤寒杂病论》,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辩正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故C符合题意;华佗号称神医,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王祯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道家学者,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对后世影响深远,故A符合题意;荀子强调礼治,老子强调无为而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效管辖,故C符合题意;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清朝设置台湾府管理台湾,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662年,郑成功率领军队收复台湾,他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派人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关天培、陈化成是抗英民族英雄,康熙抗击沙俄侵略,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故B不正确但符合题意;ACD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隋朝,隋炀帝创立进土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故C符合题意;汉武帝采用推恩令,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统一西域后,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故选B项;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班超出使西域巩固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和统治,为汉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丝绸之路是张骞开辟的,未涉及到材料中地区归属西汉中央,故排除D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