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5综合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5综合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4 21:4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5综合题
一、综合题
1.(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年表折射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20年 甘地发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4年 卡德纳斯当选墨西哥总统并进行改革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60年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
1999年 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从表中找出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事件。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船的诞生推动着海洋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南海一号”船舱“南海一号”是宋代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商船,船载瓷器等大量文物。 图2 郑和宝船(模型)最大的郑和宝船长约136米,宽约56米,排水量超过8000吨。 图3 “耆英号”(版画)“耆英号”是19世纪40年代中国最大的木帆船,长近50米,宽约10米,满载排水量达800吨。
图4 定远号铁甲舰“定远号”是清政府委托德国建造的7000吨级铁甲舰,1885年加入北洋舰队成为旗舰。 图5 山东舰山东舰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国产航空母舰,2019年12月17日正式加入中国人民海军战斗序列。
(1)史料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类型。据此,指出“南海一号”的史料类型。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宋朝历史的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指出图2所示郑和宝船与图3所示“耆英号”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者不同的政策因素。
(3)以“中国近现代海防”为主题进行研究,你会选择材料中哪艘舰船?请说明理由。
3.(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轮子的历史构成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人类文明而言,轮子的发明是革命性的,轮子的出现使车的出现和更多道路的出现成为可能。中国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轮子时代的国家,秦汉时期,事实上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属于一个“轮子时代”。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卷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朝为了使“轮子”更有效运行而推行的措施。
材料二 1825年9月27日,英国发明家斯蒂芬森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旅行号”蒸汽机车,装载着90吨货物和450名乘客,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驶进了一个全新的轮子时代。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卷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驶进“全新的轮子时代”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1937年,我国共有铁路约2.18万千米,到1949年,全国铁路又增至2.44万余千米。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千米,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今天的中国人正成为轮子上的新人类。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参考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轮子时代”的变迁谈谈你的感想。
4.(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劳动传承智慧】
材料一 长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明代官方史料有“夫祖制,边墙下多留暗门”的明确记载。政府允许游牧部落通过暗门往返于青海和河套地区放牧,一些较大的可容两匹马双向对过的暗门证明了这一点。此外,部分暗门还用于通商往来。
——摘编自人民日报官方公众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长城所起的历史作用。
【劳动凝聚力量】
材料二 聂耳创作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他在音乐创作中,既吸取了外国音乐的因素,又充分运用中国民间劳动歌曲、山歌小调等形式、结构。他既向已有的音乐文化学习,又直接向生活汲取。如到码头、工厂观察了解群众的生活,亲身体验他们沉重的生活节奏,倾听他们痛苦的呻吟、愤怒的呐喊和不平的申诉。
——摘编自《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2)根据材料二,分析聂耳音乐创作取得成就的原因。
【劳动创造伟业】
材料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等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项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劳动成就梦想】
材料四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前进道路上,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都要发扬光大劳动精神。
——摘自人民网
(4)请结合中国现代史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说明“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5.(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感悟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报刊】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江西学生运动声援的历史事件,并谈谈你对江西学生运动的认识。
【历史文献】
材料二 这次北伐入湘、入赣,得民众之援助极大,尤其是江西方面,农民参战更为踊跃。如攻新喻(令新余)时,北伐军已不支,农民(约二百人)用土炮逐走敌人,北伐军遂得冲上……攻入南昌,退出南昌,皆得农民之助力不小,不然,北伐军之损失更大。此外,如一路之送茶送饭,觅渡肩挑,或代觅米粮等,则到处如是,给北伐军以种种便利。
——摘自《中央局报告》(1926年12月5日)
(2)根据材料二,概述江西农民在北伐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历史绘画】
材料三
何孔德《井冈山会师》(油画)
(3)请结合史实,简述图中反映的历史故事。(要求:语言简洁,观点正确,思想健康)
【历史年表】
材料四
时间 事件
1954年7月 国营320厂制造的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升空飞行
1954年12月 南昌柴油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分(30匹马力)移动式空气压缩机
1955年7月 江西省内第一个重点火电工程——南昌发电厂开工建设
1955年11月 江西省重点工程——乐平钟家山煤矿新建的竖井正式投入生产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历史感悟。
6.(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美国人口增长相关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1913-1920年欧洲部分国家的总人口(单位:百万人)
国家 1913年 1920年
俄国 175.1 126.6
德国 66.9 42.8
奥匈帝国 52.1 一
法国 39.7 39.0
英国 45.6 44.4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2)请从材料二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进入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加快增长时期。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5亿,其中12亿在发展中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新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7.(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中外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的人物图片所组成的人物图谱:
(1)请从图中任选两位历史人物,分别简述其突出贡献或主要事迹。
(2)请在上面人物图谱中增加两位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只写人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弹一星”精神。
8.(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宋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对七个主题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以下是他的学习笔记:
(1)请补全笔记一内容。
(2)请从下列提供的学习内容中选取四个,参照笔记一完成笔记二。
9.(2021·江西·中考真题)历史之美,如诗、如歌、如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诗歌之美】
材料一 在某次诗歌征集比赛活动中,有位网友创作了一首七律诗:
红船颂
南湖红舫冠群英,击水中流破浪行。
引领工农除旧梏,点燃烽火启新程。
赤旗高映云和月,铁马长嘶血与情。
守得初心开盛世,百年圆梦史留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首诗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作。
【人性之美】
材料二 赵云霄烈士怀孕四个月时不幸被捕,生下孩子不久后英勇就义,时年23岁,牺牲前给女儿留下一封遗书。
启明我的小宝贝:
你是民国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但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有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你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抚养你了……你的父母是个共产党员……我的宝宝,当我死的时候你还在牢中……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多说了。血泪而成……
你的母亲于长沙陆军监狱署
泪涕三月二十四日
——摘自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赵云霄烈士被捕牺牲的历史背景。
【音乐之美】
材料三
大会师(节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首乐曲歌颂的历史事件。
【绘画之美】
材料四
邓澍:《保卫和平》(宣传画·1951年)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蕴含的史实,并对这幅宣传画进行简要解读。
【感悟之美】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历史感悟。
10.(2021·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崭新的交通运输设施,集合了工业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一切精华:机械、钢铁、煤炭、蒸汽。它既是工业革命成就的大汇报、大展览,也将工业革命推向新高峰。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新式交通工具。
材料二 高层建筑于19世纪末开始出现,19世纪中叶以前,欧美各国的城市建筑一般都在6层以下,主要原因在于垂直交通的限制。1852年,美国的奥蒂斯兄弟公司发明蒸汽动力升降机。1889年纽约的迪马列斯特大楼安装了主要用于运货的电动升降机,从此名副其实的“电梯”出现。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层建筑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网上通信、快递物流、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事物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也造成社会心理结构乃至价值观念的变化,形成开放、乐观、宽容、积极进取、适应变革的现代人格特征。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
(4)请你提炼上述三则材料之间的线索。
11.(2021·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唐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想编写一本《中华文明史》,以下是他完成的部分目录:
中华文明史第一章 科学技术的杰出成就第一节 天文历算的演变天文观测 祖冲之第二节 中医药学的发展……第三节 生产工具的革新曲辕犁 筒车第二章 ……
(1)请你参照第一、三节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二节内容。
(2)请你依据本书主题,按照第一章样式续写第二章目录(至少写出两节)。
12.(2021·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只写序号)。
(2)将上述图片分成两类(只写序号),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参考答案:
1.(1)万隆会议召开。
(2)示例一:
观点:只有不懈斗争,才能捍卫国家主权。
选择的史事:万隆会议召开;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论述: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会议体现了亚非人民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巴拿马人民取得了反对美国控制,维护民族独立,争取国家主权的巨大胜利。
综上所述,亚非拉国家和人民在获得民族独立后,为巩固政权、捍卫国家主权而继续斗争。
示例二:
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选择的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纳米比亚独立。
论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综上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捍卫国家主权,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其他参考观点: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的表格,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2)根据上述表格的内容,如选择的史事是:万隆会议召开;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这两个历史事件都是捍卫国家主权的史实,因此可以确立观点为只有不懈斗争,才能捍卫国家主权。在论述的时候通过两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内容、意义等阐述清楚如何捍卫的国家主权即可,如论述: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会议体现了亚非人民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巴拿马人民取得了反对美国控制,维护民族独立,争取国家主权的巨大胜利。最后结论进行升华,综上所述,亚非拉国家和人民在获得民族独立后,为巩固政权、捍卫国家主权而继续斗争。
如选择的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纳米比亚独立。分析这三个历史事件可知,都是争取独立的事件,时间是在二战后,因此可以确立观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在论述的时候结合三个历史事件的意义进行阐述即可,如论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最后结论进行升华,综上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捍卫国家主权,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其他参考观点: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1)史料类型:实物史料。
内容:发达的手工业(或制瓷业、造船业);繁荣的海外贸易。
(2)不同之处:郑和宝船船体和排水量远远大于“耆英号”。
政策因素:明朝政府的支持,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
(3)示例:山东舰。航空母舰入列增强了国家的海防力量;推动了海军多兵种建设;扩大了海军的活动范围。
【详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史料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类型。据此,“南海一号”是实物史料。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宋朝发达的手工业(或制瓷业、造船业);繁荣的海外贸易。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图2所示郑和宝船与图3所示“耆英号”的不同之处是郑和宝船船体和排水量远远大于“耆英号”。结合所学知识,明成祖支持郑和率舰队下西洋,提高国威并示中国富强,到清朝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甚至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设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导致两者不同的政策是:明朝政府的支持,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以“中国近现代海防”为主题进行研究,我会选择材料中的山东舰。航空母舰入列增强了国家的海防力量,推动了海军多兵种建设,扩大了海军的活动范围。
3.(1)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或车同轨);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或修驰道、修直道、修五尺道)。
(2)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带来环境污染。
(3)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制度创新推动交通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交通的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详解】(1)根据材料一“ 就人类文明而言,轮子的发明是革命性的,轮子的出现使车的出现和更多道路的出现成为可能。中国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轮子时代的国家,秦汉时期,事实上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属于一个“轮子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巩固统治,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驰道,使得轮子更有效的推行。
(2)根据材料二“ 1825年9月27日,英国发明家斯蒂芬森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旅行号”蒸汽机车,装载着90吨货物和450名乘客,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驶进了一个全新的轮子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5年,斯蒂芬森亲自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旅行者”号机车,在新铺好的铁路上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带来环境污染。
(3)根据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轮子时代的国家。”可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根据材料二“1825年9月27日,英国发明家斯蒂芬森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旅行号”蒸汽机车,装载着90吨货物和450名乘客,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驶进了一个全新的轮子时代。”可知,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制度创新推动交通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根据材料三“1937年,我国共有铁路约2.18万千米,到1949年,全国铁路又增至2.44万余千米。”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材料三“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千米,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今天的中国人正成为轮子上的新人类。”可知,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交通的发展。
4.(1)长城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深入工农群众;紧扣时代,音乐与革命相结合;善于吸收先进文化。
(3)示例一: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示例二: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4)示例一: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他以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示例二:王进喜是一名石油工人,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肩膀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当井喷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详解】(1)根据材料一“政府允许游牧部落通过暗门往返于青海和河套地区放牧,一些较大的可容两匹马双向对过的暗门证明了这一点。此外,部分暗门还用于通商往来。”可知,长城并非封闭的阻断往来,长城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根据材料二“他在音乐创作中,既吸取了外国音乐的因素,又充分运用中国民间劳动歌曲、山歌小调等形式、结构。”可知,聂耳创作音乐善于吸收先进文化。根据材料二“他既向已有的音乐文化学习,又直接向生活汲取。如到码头、工厂观察了解群众的生活,亲身体验他们沉重的生活节奏,倾听他们痛苦的呻吟、愤怒的呐喊和不平的申诉。”说明聂耳创作音乐深入工农群众;紧扣时代,音乐与革命相结合;
(3)本题属于主观题。解答本题首先要选择历史史实,然后说明该历史史实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选择:2020年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全面的小康,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选择: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4)本题属于论述题,学生要通过已有知识选取一位中国现代史一位历史人物,用近代历史人物事迹来证明“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的观点。选择雷锋:可以使用的雷锋的具体事迹有,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雷锋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选择王进喜:可以使用的王进喜的具体事迹有,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肩膀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当井喷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5.(1)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江西青年学生为捍卫国家主权站在时代前列;壮大了爱国运动的力量;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五四运动。
(2)积极参战,提供后勤保障,有力配合北伐。
(3)示例: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4)新中国的成立;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5)江西是一片红色土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详解】(1)根据材料“1919年5月6日”“释放被捕学生”并结合所学可知,江西学生运动声援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性质得出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根据材料“联名致电北洋政府”得出江西青年学生为捍卫国家主权站在时代前列,壮大了爱国运动的力量,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五四运动。
(2)根据材料“得民众之援助极大,尤其是江西方面,农民参战更为踊跃”、“如一路之送茶送饭,觅渡肩挑,或代觅米粮等,则到处如是,给北伐军以种种便利”得出积极参战,提供后勤保障,有力配合北伐。
(3)根据图片名称:《井冈山会师》并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结合所学革命军的建立过程得出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结合所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作用得出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4)根据材料“1954年7月”并结合所学得出新中国的成立;根据材料“国营320厂制造的第一架‘雅克-18型’并结合所学得出飞机升空飞行”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根据材料“1954年--1955年”并结合所学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5)根据材料“尤其是江西方面,农民参战更为踊跃”、“江西省内第一个重点火电工程——南昌发电厂开工建设”并结合所学得出江西是一片红色土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6.(1)工业革命;美国内战。
(2)示例一:信息:欧洲主要国家人口下降。说明:一战造成欧洲大量人员伤亡。
示例二:信息:奥匈帝国在1920年没有人口统计数据。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
(3)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4)经济发展;战争;政治制度等。
【详解】(1)根据材料所给数据分析可知,1790-1890年,美国人口快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美国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861-1865年,美国进行了内战,经过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913”“1920”可知,1913-1920年,这一期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爆发,使欧洲主要国家人口下降。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分裂,因此,1920年,没有统计奥匈帝国的人口数据。
(3)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进入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加快增长时期。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5亿,其中12亿在发展中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新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可知,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战争;政治制度。
7.(1)示例: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被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但丁:代表作《神曲》。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2)邓稼先、钱学森。“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动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详解】(1)根据“中外历史人物”图谱,如选择雷锋:结合所学雷锋精神得出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被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但丁:结合所学但丁的著作和地位得出他的代表作是《神曲》,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2)根据材料“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得出邓稼先、钱学森。“两弹一星”精神:结合所学邓稼先、钱学森的优秀品质得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动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8.(1)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
(2)示例:时期: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内容:升通大运河“贞观之治”开放的社会风气鉴真东渡。
【详解】(1)根据笔记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出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
(2)示例:时期:如从图片中选择《隋唐时期》,结合所学隋唐时期的史实得出其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结合所学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外交史实得出内容:开通大运河,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当时有开放的社会风气,对外有鉴真东渡日本。
9.(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或中共一大的召开)。
(2)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秋收起义。
(3)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或长征胜利结束)。
(4)史实:抗美援朝
解读: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全国掀起参军、参战、支前的热潮。画作的背景是一片美丽恬静而富有诗意的田园环境,让人能够感受和平的可贵;怀抱婴儿的母亲表情严肃地在纸上签下名字,手握拳头的农村干部动情地宣扬保卫和平的决心。
(5)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历史学科具有现实功能和美育功能;多种类型的史料有助于我们学习历史等。
【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南湖红舫”“引领工农除旧梏”“百年圆梦”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因特务干扰后转向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这首诗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而作。
(2)根据材料二“民国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生下孩子不久后英勇就义”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民国十八年就是公元1929年,由此可知,赵云霄烈士被捕牺牲的历史背景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秋收起义。
(3)根据材料三“红军”“三支劲旅大会师”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分别与甘肃会宁、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4)问题一:依据材料四信息“《保卫和平》(宣传画·1951年)”可知,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故漫画蕴含的史实是抗美援朝战争。问题二:依据图片信息可知,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全国掀起参军、参战、支前的热潮。画作的背景是一片美丽恬静而富有诗意的田园环境,让人能够感受和平的可贵;怀抱婴儿的母亲表情严肃地在纸上签下名字,手握拳头的农村干部动情地宣扬保卫和平的决心。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勿忘来时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历史学科具有现实功能和美育功能;多种类型的史料有助于我们学习历史等。
10.(1)火车(或轮船)
(2)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的推动;垂直交通的突破。
(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4)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或信息革命);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横向交通——垂直交通(或纵向交通)——网络交通(或信息交通)
【详解】(1)根据材料一“……它既是工业革命成就的大汇报、大展览,也将工业革命推向新高峰。”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式交通工具是火车或者轮船(答出一例即可)。
(2)根据材料二“高层建筑于19世纪末开始出现,19世纪中叶以前,欧美各国的城市建筑一般都在6层以下,……1852年,美国的奥蒂斯兄弟公司发明蒸汽动力升降机。……‘电梯’出现”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所以高层建筑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电梯”的出现,即垂直升降机的突破。
(3)根据材料三“网上通信、快递物流、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事物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也造成社会心理结构乃至价值观念的变化”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4)根据材料一、二、三内容可知分别讲述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因此就可以归纳出三则材料中的线索是: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11.(1)《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治未病”理论 麻沸散 外科手术 五禽戏等
(2)示例一:
第二章 艺术的辉煌灿烂
第一节 绘画艺术的兴盛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
第二节 书法艺术的精进
王羲之 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等
示例二:
第二章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一节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二节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
【详解】(1)根据材料“第一节天文历算的演变 天文观测 祖冲之 ”可知第一节的内容是与天文历法等有关的,对祖冲之的成就进行列举,那么根据这种体例,结合所学“第二节中医药学的发展”可以联系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人的成就,仿照第一节或第三节写出即可。
(2)根据材料中小唐编写的《中华文明史》结合所学可知,文明史包括的范围很广,如政治、经济、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因此“第一章是科学技术”,那么第二章可以用政治或艺术、科学技术等为章节题目,然后再分成小类成节,如以艺术为例:根据古代历史的艺术表现有绘画、书法、舞蹈、音乐等,各朝各代灿烂辉煌,因此题目为第二章 艺术的辉煌灿烂,第一节可以绘画的辉煌为题,按照第一节模式举例如: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等;第二节可以书法为题,如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的精进等,举例子用王羲之 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等。
12.(1)④①②⑤③
(2)示例一:
分类一:①③④ 理由: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
分类二:②⑤ 理由:体现两极格局对峙(或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
示例二:
分类一:①③ 理由:体现和平与发展。
分类二:②④⑤ 理由:体现侵略与对抗。
【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董必武出席了《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北大西洋条约》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缔结的针对苏联等国的军事联盟条约,成立于1949年。世界贸易组织职能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的等,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彻底的沦为了洋人的附庸,中国也完全地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华沙条约组织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成立于1955年。综上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应是④①②⑤③。
(2)依据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1945年董必武出席了《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故将①③④分成一类, 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
依据所学可知,北约和华约的相继成立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故将②⑤ 分成一类,理由:体现两极格局对峙(或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
依据所学可知,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故将①③分成一类, 理由:体现和平与发展。
依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体现了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体现了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故将②④⑤分成一类, 理由:体现侵略与对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