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古代史)②(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古代史)②(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4 21:4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云南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古代史)②
一、选择题
1.(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2.(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如果要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下列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史书记载 B.考古发现 C.神话传说 D.主观推测
3.(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西周时期,天子“授民授疆土”,将王畿(jī)以外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材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西汉武帝时,司马迁任太史令,他本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宗旨,撰成( )
A.《史记》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5.(2022·云南·统考中考真题)1929年12月2日,辛苦了一天的考古队员正收拾工具准备下班,此时一位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 这是第一个完整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情形,下图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像。 依据材料判断,这一古人类是( )
A.半坡居民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6.(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被时人称为“倭寇”。明朝中后期,为扫清东南沿海的“倭患”,明朝军民英勇作战,在抗倭斗争中战功卓著,被称为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爱国将领是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左宗棠 D.邓世昌
7.(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城内大小店铺比比皆是,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交易频繁且数量巨大,“动以万数”。这反映了南宋时期
A.晋商、徽商活动较频繁 B.海外贸易领先世界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都市商业贸易繁荣
8.(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初唐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他画的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其中,《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了解的历史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
C.文成公主入藏 D.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9.(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吸收汉魏诸家之精华,集书法之大成,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下列书法作品中,最能体现王羲之行书风格的是
A.《兰亭集序》 B.《张猛龙碑》 C.《颜氏家庙碑》 D.《九成宫醴泉碑铭》
10.(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东汉末年疫病大流行,张仲景目睹百姓的痛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著名的医药学著作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
11.(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统治格局。由此,周王朝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2.(2021·云南·统考中考真题)《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交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影响
13.(2021·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这表明当时的宋朝
A.制瓷技术先进 B.边界贸易兴旺 C.经济重心南移 D.海外贸易发达
14.(2021·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15.(2021·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他是唐朝高僧,受邀东渡日本,历时12年。虽双目失明,但矢志不渝,到达时已是66岁高龄。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6.(2021·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 二里头铜鼎 B. 司母戊鼎
C. 利簋 D. 三星堆青铜面具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他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A项正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均与题意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可信度最高,考古发现属于一手史料,B项正确;关于我国原始农业的史书记载是后人所作,属于二手史料,排除A项;神话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究,属于二手史料,排除C项;主观推测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西周时期”“授民授疆土”“建立诸侯国”,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周天子授民授疆土,分封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去建立诸侯国,B项正确;禅让制存在于尧舜禹时期,夏朝便被世袭制取代,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正式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是元朝创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均与“西周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太史公司马迁撰写出的历史巨著是《史记》,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项正确;《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著作,作者是李时珍,《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作者是宋应星,《农政全书》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徐光启,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距今约20万年到70万年,处于旧石器时代,已经会使用天然火,B项正确;半坡居民、 河姆渡人处于新石器时代,山顶洞人使用人工火,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倭患”、“明朝中后期,为扫清东南沿海的“倭患”,明朝军民英勇作战,在抗倭斗争中战功卓著”及所学知识可得,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爱国将领是戚继光,B项正确;郑成功收复台湾,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左宗棠收复新疆,与倭寇”无关,排除C项;邓世昌参与甲午中日战争,与倭寇”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根据“南宋都城临安城内大小店铺比比皆是,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交易频繁且数量巨大”可见南宋时期都市商业贸易繁荣,D项正确;明清时期晋商、徽商活动较频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海外贸易,排除B项;北宋时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唐太宗答应了请求,派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C项正确;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排除A项;吐蕃(西藏)位于唐西南方,不是北方民族政权,排除B项;“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代表性的行书作品,A项正确;《张猛龙碑》是北魏时的作品、《颜氏家庙碑》是唐颜真卿的作品、《九成宫醴泉碑铭》是唐欧阳询的作品,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著名的医药学著作《伤寒杂病论》,D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编著的农书、《天工开物》是明宋应星编著的工艺学著作、《本草纲目》是明李时珍编著的医药学著作,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指的是分封制,B项正确;禅让制是夏朝之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全国推行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科举制度在隋朝确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可知体现了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这是商鞅变法的影响,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不是背景、内容和过程,排除ABC。
13.D
【详解】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故D符合题意;制瓷技术先进与材料中海外贸易信息不符合,排除A;材料中论述的是海外贸易。不是边界贸易。排除B;经济重心南移属于国内经济发展现象,排除C。故选D。
14.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中央任免,故B正确;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错误;刺史制度是西汉时期的地方监察制度,故C错误;行省制度开始于元朝,故D错误。
15.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753年,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故C正确;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故A错误;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到印度取真经,故B错误;明朝郑和下西洋,故D错误。综上故选C。
16.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