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中国现代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中国现代史)(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4 21:5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云南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中国现代史)
一、选择题
1.(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1982年动工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一时被称为“深圳速度”。深圳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地理位置优越 B.工业基础良好 C.自然资源丰富 D.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2.(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关于“抗美援朝”内容的叙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9S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B.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C.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上甘岭战役历时40多天,志愿军击退敌军900多次冲击
3.(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制度是( )
A.民主集中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在三大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5.(2022·云南·统考中考真题)利用表格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历史。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时间 内容
明末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马关条约》签订后 台湾人民反割斗争从未停止
改革开放后 党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015年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A.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 B.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C.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百年国耻 D.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6.(2022·云南·统考中考真题)2001年,使我国得以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助于我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D.推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2022·云南·统考中考真题)小红同学在某图书馆网站检索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资料,在“重大意义”部分可以阅读到的内容是,这次会议的召开( )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8.(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A.“一国两制”方针 B.八项主张
C.两岸直接“三通” D.“九二共识”
9.(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巨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0.(2021·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中国是农业大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国农业科学家们作出了艰苦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是
A.贾思勰 B.王祯 C.徐光启 D.袁隆平
11.(2021·云南·统考中考真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发展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12.(2021·云南·统考中考真题)“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他用一生耕耘造福人民,他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他为世界粮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是(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屠呦呦
13.(2021·云南·统考中考真题)与“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赎买政策”等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4.(2021·云南·统考中考真题)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发言中指出: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其中“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的是( )
A.中美建交 B.中日建交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
15.(2021·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
A.四项基本原则 B.科学发展观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新发展理念
16.(2021·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睦邻友好对外政策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4个经济特区,深圳便是其中之一,1982年“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正是在这一政策的激励下出现的,D项正确;深圳的地理位置的确很优越,但国家没有兴办经济特区前深圳一直是个小渔村,所以地理位置优越并不是深圳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深圳之前就是一个小渔村,工业基础并不好,自然资源也不丰富,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2.C
【详解】据所学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则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表达。“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评价,属于历史评价,C项正确;ABD项内容都是对抗美援朝相关史实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B项正确;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内容不符,排除AC两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但这一制度的重点是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D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背景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大包干,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5.A
【详解】依据题干表格和所学知识,明末清初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晚清《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占台湾,但是台湾人民从未停止反割台斗争,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由此可见表格内容是关于在台湾问题上古往今来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而作出的不懈努力,A项正确;题干的主旨反映的是台湾问题,没有体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或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排除BC项;题干反映的是台湾问题上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而做出的努力,没有体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2001年,使我国得以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因此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我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对农业政策调整,排除B项;CD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排除C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资料”“重大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D项正确;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排除A项;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B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D项正确;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陆提出“一国两制”方针、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2008年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排除AB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巨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及所学知识可得,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项正确;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1950年6月28日通过,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施行,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29日通过,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是袁隆平,故D正确;贾思勰是魏晋时期农学家,王祯是元代农学家,徐光启是明代科学家,故ABC错误。
11.A
【详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故选A;BCD不符题意,排除。
12.C
【详解】根据“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他为世界粮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可知他的贡献主要是在粮食增产方面,结合所学可知他是袁隆平,故选C;邓稼先和钱学森在“两弹一星”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排除ABD。
13.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赎买政策”等都是三大改造中采取的措施,所以与这些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三大改造,故选B;综上所述可知这些关键词与土地改革、“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排除ACD。
14.C
【详解】根据“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可知材料中反映了中国得到了联合国的席位,说明指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和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无关,排除ABD。
15.C
【详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 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故C符合题意;四项基本原则是1987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提出,排除A项;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观点,排除B项;新发展理念是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排除D项。故选C。
16.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统其他国家发展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故选D,排除A;B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的方针,排除;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方面,与材料所问形成的外交格局不符,C错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