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选择题(中国近代史)②
一、选择题
1.(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1926年7月6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指出:“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宣言》揭示了北伐的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反对袁世凯复辟 C.组织工人运动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甲午战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传统知识分子开始思考民族前途,且将抵御外侮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在他们的领导下掀起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3.(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他是晚清状元,甲午中日战争后,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怀抱“实业救国”的理想,回乡创办大生纱厂、面粉厂等产业,还投资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这位“状元实业家”是
A.卢作孚 B.张謇 C.荣宗敬 D.荣德生
5.(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1940年2月,在与日军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是
A.左权 B.谢晋元 C.张自忠 D.杨靖宇
6.(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根据图中指出,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会战。1938年3月,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大败日军,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仗:这场战役是
A.枣宜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8.(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1915年后,各地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刊物纷纷出版,提出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使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日益广泛和深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B.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C.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9.(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下图反映的是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北洋政府的统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护国战争的爆发
10.(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被称为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百日维新”
11.(2021·云南·统考中考真题)1895年5月,台湾人民群情激愤,“一律准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台湾人民群情激愤”是因为(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2.(2021·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经过一年作战,解放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标志着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D.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13.(2021·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4.(2021·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这次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5.(2021·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面对外来入侵,清政府任命钦差大臣,率领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这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
A.张之洞 B.左宗棠 C.曾国藩 D.李鸿章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卖国军阀之暴虐”“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结合所学可知,北伐战争的目的在于推翻北洋军阀的残暴统治,统一全国,建设一个统一的政府,D项正确;1926年时清政府已经不复存在,早被辛亥革命推翻,排除A项;袁世凯1916年就在一片骂声中死掉,所以1926年的北伐不可能是反对袁世凯复辟,排除B项;组织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定的中心工作,但北伐宣言中并没有提及,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为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这场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项正确;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战争,康有为、梁启超没有参与,排除B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该条约是《辛丑条约》,D项正确;《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均与题干“完全沦为”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晚清状元,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怀抱“实业救国”的理想,回乡创办大生纱厂、面粉厂等产业,还投资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B项正确;卢作孚、荣宗敬、荣德生都是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但他们都不是晚清状元,排除AC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40年2月,在与日军战斗中壮烈牺牲,D项正确;左权是八路军高级将领,在1942年5月日军大“扫荡”中不幸牺牲、谢晋元在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张自忠是国民党高级将领,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不幸牺牲,排除AB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根据“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北平”“天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这场战役是平津战役,排除C项;辽沈战役胜利使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胜利后,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为解放军所控制、渡江战役胜利后,解放了江南的大部分地区,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3月,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大败日军,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仗,B项正确;1940年5月,日本发动枣宜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中国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A项正确;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但并不是兴起的标志,排除B项;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是新文化运动的表现,但并不是兴起的标志,排除C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反映了中华民国的建立,A项正确;袁世凯于1912年2月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在北京当选正式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形成,排除B项;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排除C项;1915年12月爆发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材料可知,1898年6月,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推动下,宣布实行变法,历时仅103天,被称为“百日维新”,D项正确;19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清政府开展了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是1851年至1864年,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1895年”“ 台湾人民群情激愤”“ 律准备与倭人决一死战”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因此出现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愿与日本决一死战,因此“台湾人民群情激愤”是因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故选C;A是1842年签订,排除;B是1860年签订,排除;D是1901年签订,排除。
12.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经过一年作战,解放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所以C符合题意;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内进行,其中,前8个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时间上不对,所以A不符合题意;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内进行,其中,后4个月努力打破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所以B不符合题意;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实现统一,所以D不符合题意。
13.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C正确;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1929年召开古田会议,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故ABD错误。
14.D
【详解】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材料描述的正式武昌起义,故D符合题意;萍浏醴起义发生在1906年,安庆起义发生在1907年, 黄花岗起义发生在1911年4月,排除ABC。故选D。
15.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世纪70年代”“钦差大臣”“收复新疆”,结合所学可知,1875年左宗棠率清军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故B项符合题意。另外的几位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都不符合题意,故应排除ACD。所以本题应选B。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