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怀化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4 22:0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怀化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选择题(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一、选择题
1.(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在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中,湖南涌现出大批仁人志士,其中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 )
A.陈天华 B.黄兴 C.宋教仁 D.蔡锷
2.(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1940年,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对日军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见下图),这一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平型关大捷
3.(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1948年9月一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其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陆续采取了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民用企业、筹建新式海陆军、举办新式学堂、外派留学生等措施。该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扶清灭洋” D.“振兴中华”
5.(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魏源,名远达,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他提出的救国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C.“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6.(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下列选项与材料无关的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7.(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个“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它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8.(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电影《八佰》的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役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这场战役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9.(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番言论是在哪个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杨秀清的过错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扶清灭洋’
11.(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是( )
A.董存瑞 B.黄继光 C.罗盛教 D.邱少云
12.(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大会。“它”指的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13.(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A.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14.(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我国1949-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对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5.(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民以食为天”,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中食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杂交水稻之父”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屠呦呦 D.钱学森
16.(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之所以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是因为他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改善中美关系 D.改善中日关系
17.(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结合下表,为解决重工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址和发电量的实行
A.三大改造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发动反袁的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因功勋卓著,孙中山赞誉其为“再造民国第一人”,D项正确;陈天华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鼓动家和宣传家,黄兴是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宋教仁被誉为中国“宪政之父”,均与题干“再造民国第一人”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据所学可知,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B项正确;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徐州会战发生在1938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据所学可知,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A项正确;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排除B项;平津战役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排除C项;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不属于三大战役,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洋务运动”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城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A项正确;“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排除C项;“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源生活在1794年-1857年,他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故A正确;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是1922年中共大二提出的党的任务,故B错误;“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是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的主张,故C错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在1905年所提出十六字政治纲领的前两句,故D错误。综上故选A。
6.D
【详解】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其中器物是指洋务运动,制度是指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是指新文化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属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表现,故D符合题意,A、B和C排除。故选D。
7.D
【详解】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D符合题意;A、B和C属于三大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排除。故选D。
8.A
【详解】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 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此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故A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1937年9月,排除B;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武汉会战的结束,排除C;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的是七七事变,排除D。故选A。
9.D
【详解】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故D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签订时期皇帝是道光帝,排除A;《北京条约》时期不是慈禧太后,排除B;《马关条约》签订时期没有涉及惩办中国反帝活动的条款,排除C;故选D。
10.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在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故C正确;A、B都是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故错误;“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故D错误。综上故选C。
11.D
【详解】根据题干“抗美援朝战场”“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结合所学可知,与上甘岭战役同时,志愿军某团准备夺取敌人的一个高地。为了缩短攻击距离,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邱少云排奉命潜伏在距敌人只有60米的山脚下。不料,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在大火中纹丝不动,最后牺牲,D项正确;董存瑞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排除A项;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排除B项;罗盛教在抗美援朝时期因救掉入冰窟的崔莹而牺牲,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B项正确;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分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分析题干信息,中国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可以看出中国形成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B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与题意不符,排除AD项;20世纪50年代,在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排除C项。故选B项。
14.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A项正确;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1956年,时间与题干不符,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B符合题意;邓稼先和钱学森属于原子弹方面的专家,排除A和D项;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排除C;故选B。
16.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国家首脑会议,提出亚非国家应采取“求同存异”的方针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故B正确;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错误;改善中美、中日关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万隆会议无关,故CD错误。综上故选B。
17.C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为此,1953年至1957年,中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故C正确;为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实行三大改造,故A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B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故D错误。综上故选C。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