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眉山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史)(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4 22:1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眉山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史)
一、选择题
1.(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表明古代文明具有( )
A.统一性 B.融合性 C.多元性 D.继承性
2.(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课堂上老师复习中国古代历史展示了以下一张知识图表。该表体现了( )
复习单元 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A.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传播 B.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3.(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创作《眉州远景楼记》,其中说:“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由此可知宋代眉州( )
A.重文尊法民风淳朴 B.耕读传家人丁兴旺
C.社会和谐经济发达 D.人民富裕生活优雅
4.(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殷商卜辞中有赛马和比箭的相关记载。周代已经有完备的比箭礼仪,天子者称为“大射礼”,贵族比赛,则称为“乡射礼”。由此可知商周( )
A.祭祀活动很盛行 B.竞技体育已出现
C.军备竞赛已开始 D.分封制度已建立
5.(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提到了很多多面体体积的算法,主要是有关筑堤、造台、开河、掘窖的体积问题,以及谷仓、米囤、粮窖的容量问题。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
A.数学家多出生于农民家庭 B.数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相关
C.数学普及促进农业的发展 D.科举制促进了数学的进步
6.(2022·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历史学习有独特价值,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
A.君主专制 B.经济发展 C.思想控制 D.边疆管理
7.(2022·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我国统一货币秦半两钱。下列对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半两形制沿用至今
B.“半两”字体是草书
C.春秋战国各国通用
D.促进交流巩固统一
8.(2022·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
A.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 B.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
C.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
9.(2021·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清朝前期,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人们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这
A.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B.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10.(2021·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唐庚,字子西,眉州人,在《唐子西文录》中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在后来的《朱子语类》卷九三《孔孟周程》中也引用了这句话。这一时期,人们把孔子塑造为“至圣先师”。这说明当时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儒学社会基础牢固
C.南方文人地位提高 D.尊孔读经得到提倡
11.(2021·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这反映出当时内地与西域
A.商品买卖发达 B.文化交融密切 C.人员往来频繁 D.丧葬文化相同
12.(2021·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助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人们踊跃参军作战 B.作战方式发生改变
C.战争破坏越来越大 D.统一已成必然趋势
13.(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国近现代某次战争形势图。该战争( )


A.大力宣传了新思想新文化 B.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
C.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 D.解决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4.(2022·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 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 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15.(2021·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为打破敌人的围剿与封锁,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公营企业中,组织工人开展劳动竞赛,比数量、比质量、比成本,并对先进个人授予“劳模”称号,劳动光荣的观念逐.渐树立起来。这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十年内战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6.(2021·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19世纪末,日本总领事大越成德通知在沪日侨中妇婴撤回国内,男子则“安分自守,不准出门,不准众人聚集。”于是日本寓沪侨民纷纷乘船回国。与此有关的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7.(2021·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为了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法律依据,林则徐请人翻译了《各国律例》,了解外国对走私与偷渡的处理办法,从而使查禁鸦片“人即正法,货尽入官”有理有据。由此可见林则徐的做法
A.适应了对外交涉需要 B.丰富了中国法学内容
C.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D.打击了国际贩毒集团
18.(2021·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B 抗美援朝 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1952年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
D 1972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A B.B C.C D.D
19.(2021·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春节联欢晚会是赞助商竞争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这反映了
A.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B.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C.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0.(2022·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有2263.7亿斤。1978年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2014年粮食产量是12142亿斤。但由于土地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耕地撂荒、种子问题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等原因,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严峻挑战。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粮食已能够满足全国人民需要 B.粮食增产得益于党的农村政策
C.当前农村应发展经济作物生产 D.粮食增产但仍存粮食安全问题
21.(2022·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为此他( )
A.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 B.以敌视态度对待中国
C.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D.放弃美国的国家利益
22.(2022·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认为,经过体育训练,国民体格才能增强,道德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才有充足的精力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奋斗。由此可见他倡导( )
A.加强锻炼强身健体 B.发展体育救亡图存
C.学习西方发展教育 D.培养竞技为国增光
23.(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人民日报1949年9月29日刊发的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

A.新生政权得到了人民拥护 B.个体私营工商业发展迅速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参考答案:
1.C
【详解】分析材料“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印度的梵文和佛教”可知,这些古代文明各具特色,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C项正确;材料没有将不同文明进行比较,因此,得不出文明具有统一性、融合性或继承性,排除ABD项。故选C项。
2.C
【详解】通过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中华文明史上,秦汉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元朝的统一、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等,体现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C项正确;A项只是第一单元的内容,不是四个单元的主旨,排除A项;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与民族交往无关,排除B项;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分析材料的意思,我家乡眉州的风俗,有三种是接近古风的。那里的士大夫看重学习经术并重视氏族亲戚,那里的民众尊重官吏且敬畏法律,那里的农夫合作耕种以互相帮助。这些都是三代、汉、唐时的朴厚遗风,其他各郡都比不上,说明宋代眉州重文尊法民风淳朴,A项正确;材料的内容与人丁兴旺无关,排除B项;材料内容强调的是眉州的民风,与经济无关,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人民富裕,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赛”和“比”侧重表示比较并较量本领、技术的高低,其适用范围较窄,对象多为文艺、体育、娱乐等对抗性活动,因此,材料表明商周时期竞技体育已出现,B项正确;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竞技体育的出现,没有涉及祭祀活动、军备竞赛和分封制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数学知识源自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计算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实际问题,说明数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相关,B项正确;数学家多出生于农民家庭,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农业的发展与数学普及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隋朝创立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宋朝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清朝设立军机处,A项正确;题目考查的是政治举措,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宋、明、清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如图是我国统一货币秦半两钱。对它的叙述正确的是促进交流巩固统一。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D项正确;半两形制没有沿用至今,排除A项;“半两”字体是小篆,排除B项;秦半两钱是在秦朝时期统一使用,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依据材料“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可知,这是文献记载,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将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A项是出土文物,是第一手史料,A项正确;BCD都是第二手史料,排除。故选A项。
9.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故C正确;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将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传递世界各地种植,但题干信息还提到了生产技术、荒地开垦等信息,A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错误;B说法太绝对,且题干信息无法显示,故错误;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故D错误。综上故选C。
10.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意思是,如果没有孔子,漫漫历史就如同无边的黑夜。这句话是赞美孔子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依据材料“在后来的《朱子语类》卷九三《孔孟周程》中也引用了这句话。这一时期,人们把孔子塑造为‘至圣先师’”可知,社会各阶层都对孔子及儒家学说推崇,儒学社会基础牢固,B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学说,但A与题意主旨不符,故错误;CD与题意无关,故错误。综上故选B。
11.B
【详解】依据题干“在今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等地发掘的汉墓中,西域骆驼的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摇钱树、铜镜、铜器装饰上随处可见”可知,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文化交融密切,故B正确;“画像石、画像砖、壁画”“装饰”说明中原文化受西域文化影响,表现不出商品买卖发达、丧葬文化相同的意义,故AD错误;题干信息只能间接能反映内地与西域人员往来频繁,C不如B直观,故错误。综上故选B。
12.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每个分裂时期的后期,割据政权数目减少,或某些力量的衰弱和某些力量的增长,都为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方便且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故D正确;ABC题干中未体现,故错误。综上故选D。
13.B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可知,该事件主要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是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排除A项;“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没有解决中国的民族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根据“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要求旨在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C项正确;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不是提出修约要求的目的,排除A项;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不是修约的目的,排除B项;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不是修约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为打破敌人的围剿与封锁,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公营企业中”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央苏区建立在1927年。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段时间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为打破敌人的围剿与封锁,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进行土地革命,开展经济建设,发展文化教育等,故B正确;AC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B。
16.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世纪末,日本总领事大越成德通知在沪日侨中妇婴撤回国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为战争作准备,日本撤回在华日侨,A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20世纪初,排除B;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发生在1937年,属于20世纪30年代,排除CD。故选A。
17.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为了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法律依据”“从而使查禁鸦片“人即正法,货尽入官”有理有据”可知,在清政府综合国力的衰微的历史背景下,林则徐通过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法律依据让虎门禁烟有理有据,适应了对外交涉需要,故A正确;BCD与题干信息无关,故错误。综上故选A。
1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正确;《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不是南宋,排除A;1952年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不能表明我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排除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排除D。故选B。
19.C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可以看出,春晚选择的赞助商的变化,体现了我国“新经济”的潮流,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C正确;题干材料赞助商的变化,与经济体制变化、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发展不符,排除ABD。故选C。
20.D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虽然今年粮食产量在增加,但是由于地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耕地撂荒、种子问题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等原因,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严峻挑战,说明虽然粮食增产了,但是仍然受外界影响较大 ,一旦出现灾害或国际风云变幻,就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项。
21.C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可以看出,尼克松谋求改善同中国的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项正确;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尼克松以敌视态度对待中国,排除B项;尼克松作为美国总统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22.B
【详解】根据材料“经过体育训练,国民体格才能增强,道德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才有充足的精力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奋斗”可知,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倡导发展体育、救亡图存,选项B符合题意;加强锻炼强身健体说法片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学习西方发展教育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培养竞技为国增光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3.A
【详解】根据材料“1949年9月29日”可知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广告,根据材料“可按市价九五折”表明这个有限公司对新政权的拥护,A项正确;有限公司不是个体私营企业,材料的一个公司的图片也不能反应发展迅速,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排除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