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5综合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苏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5综合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4 22:1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苏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5综合题
一、综合题
1.(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锻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与时代特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一览表(部分)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主要内涵
①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延安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② 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等
大庆精神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③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求是品格;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独立自主、坚守原则的鲜明立场;不懈奋斗、务求实效的实干风貌;依靠人民、惠及民众的价值取向;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宽广胸怀
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系列评论员文章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序号完成表格的填写。
(2)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请你从所填写的内容中任选一种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古代史上历代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辽、夏、金、元在边疆开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元朝不仅版图辽阔,对边疆的控制也在前朝的基础上更为强化。对东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材料二 清朝前期,统治者经略边疆,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愈益紧密。清朝皇帝曾得意地宣称:“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以上均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元朝“因地制宜”的边疆管理措施。
(2)据材料二,简述清朝前期经略边疆对国家版图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近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亚太地区逐渐成为世界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西欧对外贸易空前发展,在大西洋沿岸各地区之间,西欧主要从事金融业和制造业,美洲和东欧提供原料,非洲提供劳动力。各地商品通过大西洋商路有规律地流动着,世界经济进入“大西洋时代”。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太平洋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越来越红火,它的发展使浩瀚的太平洋不再是地理上的阻隔,而成为联结亚太地区众多经济体的纽带,预兆着太平洋时代的来临。
——摘编自刘晨阳《APEC30年: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回顾与展望》
材料三 亚太过去几十年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和平稳定的环境。我们应该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为亚太和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保障。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我们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亚太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不断深化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朝着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2022年)
(1)据材料一,概括“大西洋时代”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特点形成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太平洋时代”到来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亚太地区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
4.(2022·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欧洲西与美国隔大西洋相望,东与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遥对。中欧积极发展伙伴关系,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他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摘编自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
材料二 1999年元旦,欧元正式启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军轰炸南联盟长达78天,大量资金从动荡的欧洲撤离到美国.欧元一路暴跌。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作为冲突始作俑者的美国.借地区紧张局势向欧洲盟友渲染“俄罗斯威胁论”。德国、丹麦、瑞典等欧洲多国宣布提高国防预算。纷纷向美国军火巨头“下订单”。美国撺掇欧洲国家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并将能源需求转向美国.趁机发“能源财”。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借俄乌冲突大肆劫掠世界》等资料整理
材料三 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继续扩大,中欧班列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截至2021年12月底,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48814列,运送货物443.2万标箱,累计运送防疫物资1362万件,共计10.5万吨。
——摘编自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实录(2022.1.18)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侧重经济领域的联盟是什么组织?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请你写一封信给欧盟委员会。要求:据材料二、三,指出欧美、欧中交往的事实,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中欧关系的建议。(注意:①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只需写信的正文,字数200以内;信的其他部分已为你写好,不计入字数。③信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5.(2022·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根据国情,因地制宜地开展革命斗争是我党的成功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时的中共一大会址.处于法租界新辟区域的边缘地带.会场南.面不远处便是农田;中共二大会址,正好处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交界线上。
——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利用上海因租界而产生的管理缝隙。进行各种革命斗争,与工农红军利用相关省份交界地区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带,建立各种红色政权,其事殊而其理一,都是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
——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材料三 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共一大、二大的选址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空间分布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和农村开展革命斗争策略上的共同点。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生存下来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意义。
6.(2022·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敦煌莫高窟第45窟菩萨(盛唐)
万历年间.徐光启与利玛窦.在北京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崇祯二年(1629年)朝廷任命徐光启督修历法。他聘请耶穌会士龙华民、汤若望等参加.最终以《崇祯历书》为总题目.编译了46种、137卷巨著.详细介绍了欧洲先进的天文学知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
崔致远
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
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
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
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
注:崔致远是9世纪朝鲜人.旅居中国16年。
15世纪中期约翰·古腾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机
(1)读材料一,敦煌莫高窟造像体现了中华文化与哪一宗教文化的融合?徐光启等人主要学习了西方哪些学科门类的先进知识?
(2)读材料二,崔致远的作品主要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哪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宋代哪位发明家的成就为古腾堡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综合上述材料,对于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7.(2021·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后“疫情”时代,霸权主义再抬头。美国出台“零和”思维的《战略竞争法案》是危险的新“冷战宣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同时美国需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三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要问题领域和地理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
——摘蝙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据材料一、二,归纳二战后冷战爆发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
8.(2021·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成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引自【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马克思主又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成果就是解决了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开展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摘编自付丽、冯广通《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轨迹》
材料三 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建设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摘编自【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1)据材料一,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和主要内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认识。
9.(2021·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人口迁移,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主官营丝作坊、制资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况及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文学艺术的影响,
参考答案:
1.(1)精神:①红船精神;②抗美援朝精神;③改革开放精神。
(2)选择①红船精神。
观点: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
论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斗争,完成了新民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就是其重要体现。
【详解】(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就是其重要体现,因此①是红船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因此②是抗美援朝精神;1978 年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长 期“ 左 ” 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因此③是改革开放精神。
(2)例1:选择①红船精神。
观点: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
论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就是其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斗争,完成了新民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面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脱贫攻坚决胜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同时科学回答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全面认清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历史课题和时代课题。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前进、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无数共产党人为了这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在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以身许国,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在新中国建设时期,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期间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了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勇士。这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拼搏、百折不挠。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其性质和宗旨从根本上决定了党要围绕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个目标而不断奋斗,党和政府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些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始终保持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例2:选择抗疫精神
观点: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
论述: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议精神。
综上所述:抗疫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2.(1)措施:在东南地区设置湖巡检司;在云南设置行省;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
(2)意义:版图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3)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详解】(1)根据材料“对东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因地制宜”的边疆管理措施有:在东南地区设置湖巡检司,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理;在云南设置了行省;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
(2)根据材料二“清朝前期,统治者经略边疆,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愈益紧密。”可知,清朝前期经略边疆对国家版图的意义是:国家领土版图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的版图。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1)特点:西欧主导;
背景: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殖民扩张。
(2)原因: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发展;亚太经合组织的推动。
(3)方案:维护和平稳定;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西欧主要从事金融业和制造业,美洲和东欧提供原料,非洲提供劳动力”分析可知美洲和非洲为欧洲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反映了“大西洋时代”的特点的是西欧主导;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2)原因:根据材料“随着太平洋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越来越红火,它的发展使浩瀚的太平洋不再是地理上的阻隔”分析可知: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发展、亚太经合组织的推动是“太平洋时代”到来的原因。
(3)方案:根据材料“为亚太和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保障”“们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亚太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为亚太地区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包含维护和平稳定,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4.(1)组织: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背景: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美国大量撤资以及美国撺掇欧洲国家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等事实,表明欧美关系紧张;而中欧班列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48814列,防疫物资运送累计1362万件等事实,表明中欧友好往来。中欧之间相互援助和支持,在复工复产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擘画疫情后双方合作的蓝图。虽然美国因素的干扰会让中欧关系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美欧在对华问题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未来,中欧合作的机遇和潜力仍然巨大,欧洲寻求对华务实合作的动力依然强劲。
【详解】(1)第一小问,组织:材料中所说的“过去的50年”指二战后至苏联解体的50年。两个联盟指北约与欧洲经济的一体化组织,侧重经济领域的联盟是欧洲共同体;第二小问,时代背景:在美苏两极格局下,政治上的北约与华约的对抗是主要的,但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势的特点是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以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竞争的主要方式,所以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所以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会发生变化。
(2)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把握好欧美、欧中交往的事实以及谈中欧关系的建议三个部分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解题关键信息抓住,如根据材料“在过去的50年里”和“经济领域”可以判断为欧洲共同体;第二问考查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根据这三个知识点,结合起来分析,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的变化。开放性题目注意符合题干对内容、格式以及字数的要求,做到符合题意。
5.(1)选址特点:在租界新辟区域或租界交界处。分布特点:处于省份交界处或偏远地区。
(2)共同点: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利用管理缝隙或薄弱地带进行革命斗争)。
(3)条件: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
意义:保存并发展了革命力量;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中共一大会址.处于法租界新辟区域的边缘地带.会场南.面不远处便是农田;中共二大会址,正好处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交界线上”可知,这体现的选址特点是,在租界新辟区域或租界交界处。根据所学和图片可,这体现的分布特点是,处于省份交界处、偏远地区。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利用上海因租界而产生的管理缝隙。进行各种革命斗争,与工农红军利用相关省份交界地区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带,建立各种红色政权,其事殊而其理一,都是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可知,这体现的共同点是,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可知,这体现的条件是,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它保存并发展了革命力量,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6.(1)宗教文化:佛教文化。学科门类:数学(几何);天文学(历法)。
(2)思想:儒家思想。发明家:毕昇。
(3)启示: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几何原本》《崇祯历书》”可知,敦煌莫高窟造像体现了中华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徐光启等人主要学习了西方的数学、天文学。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崔致远”可知,崔致远的作品主要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毕昇的成就为古腾堡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7.(1)原因: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谋求商业利益、扩大海外市场);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或意识形态的冲突);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2)表现: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苏联: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华约组织。
(3)观点一: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阐释: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确立和衣“维护了核“恐怖平衡",使两个超级大国因惧怕互相毁灭而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但不兵戎相见,从而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维护了世界和平。
观点二: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
阐释:美国通过操纵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确立政治霸权;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国际货币金融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建立并控制北约,成为军事霸主。
【详解】(1)原因:根据“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同时美国需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得出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根据“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得出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根据“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得出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2)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方面主要是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苏联方面主要是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华约组织。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刷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平争而不兵戎相见”可知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确立和“维护了‘恐怖平衡’,使两个超级大国因惧怕互相毁灭而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但不兵戎相见,从而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维护了世界和平。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8.(1)内容:暴力(革命)夺权,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
(2)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工农武装割据(红色政权)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3)成就:“一五.”计划实施(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完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中共方针政策的指引;全国人民的努力。
【详解】(1)依据材料一“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成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可得出《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暴力(革命)夺权,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以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依据材料二“马克思主又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和所学可知是,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依据所学可知,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3)依据材料三“1953-1957年”可知是一五计划时期,结合所学从‘一五计划’计划实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等回答。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中共方针政策的指引以及全国人民的努力等。
9.(1)情况:北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迁到南方地区。
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
(2)特点: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江南市镇兴起;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影响:小说和戏剧(昆曲与京刷)创作蓬勃发展。”
【详解】(1)情况:根据“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得出北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迁到南方地区。原因:根据“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得出北方地区寒冷。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
(2)特点:根据“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得出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江南市镇兴起;根据“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主官营丝作坊、制资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得出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小说和戏剧创作蓬勃发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