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 妈妈的小帮手——比较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 妈妈的小帮手——比较 青岛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14 21:2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 妈妈的小帮手——比较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尊重别人想法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借助具体情境,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能够比较的简单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同学们爱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三只小猪吃西瓜》。猪妈妈买来了一个西瓜,把它分成了大小相等的6块,猪老大说,我最大,我来分,我吃三块,猪老二吃两块,剩下的都给猪老三。猪老三平时不喜欢动脑筋,以为哥哥偏向自己,把剩下的都给了它,还高兴的合不拢嘴,同学们,猪老三真的占便宜了吗?那谁吃的最多?谁吃的最少?()猪老大比猪老三吃的()(多,少)猪老三比猪老二吃的()(多,少)你怎么知道的呢?那还有什么办法,看看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内容吧!-------比较(板书)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明是个勤快的孩子,帮妈妈整理完衣服后又放衣服。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你可以发现或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哪条裤子长?你是怎样知道的呢?找学生说一说。(学生说量一量,拃一拃等)很好,你的想法不错,及时表扬孩子。
衣服全部放入衣柜之后,你会看到了什么?你可以或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妈妈的衣服最多。你是怎么知道妈妈的衣服最多的?和谁的衣服比的?学生可能会说:(1)本来妈妈的衣服就多;(2)我数了数妈妈的衣服多;(3)妈妈的衣服那一摞厚。爸爸和小明那一摞薄。所以妈妈的衣服多。或者还提出(4)谁的衣服最长?谁的衣服最短?(5)妈妈和小明谁高谁矮?(6)哪边的马大?哪边的马小?(7)哪个水晶球大?哪个水晶球小?等等。
合作探究,汇报交流。
你还能发现什么?(1)同位各自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说出理由、感受、想法。(2)汇报交流。提示:讨论交流哪些物品之间可以比较,比较什么?怎样比较,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小明、爸爸、妈妈三者的衣服长短时,怎样想的,培养学生的初步推理能力。讨论交流哪些物品之间可以比较,比较什么。注意渗透比较的相对性。学生能正确说出比较的结果,说清自己是怎样想的,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花瓶除了比大小,还可以比什么?引导学生比较两件物品时可以比较多个方面,比如:花瓶的粗细、轻重、大小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游戏感悟:休闲一刻摸一摸,猜一猜老师神秘袋子里的物品,感受他们的特点?(大小、多少、轻重、长短、粗细、厚薄等)
拓展练习,联系实际。
师:通过学习我们还可以比什么?多鼓励孩子有不同的发现。我们知道,任何两个物体都可以进行比较,想一想还可以比什么?(1)同位讨论,指名发言交流。(2)找一找,我们周围有没有可以比较的东西,你能提出一些关于比较方面的问题吗?(3)拿出自己的小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几根比第几根......谁最长谁最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确定比较的内容和方法,渗透比较的相对性,并且敢于交流自己的想法。)
本课总结:今天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学习的主要内容,初步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想一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回家说给家长听一听。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家庭作业:
1.将今天所学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
寻找一下,自己的家里有哪些物品可以相互比较,明天在课堂上交流,看谁发现的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