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第7课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第三单元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探索与发现
1.语言目标:(1)学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2)理解文中重
要语句的深刻含意。
2.思维目标:(1)把握文章思路,理解作者是如何选择、剪裁写作
材料的;(2)培养科学精神,关注科学探索过程,激
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素养目标
追梦的年龄,谁没有理想?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时代里,成为一名科学家也许是很多年轻人心中最远大的目标。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疗效,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本土科学界的第一人,并拯救了百万条生命!屠呦呦自己如何看待这一工作? 她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和梦想? 加来道雄说:“有幸得到能领悟自然之最终奥秘的智慧,才赋予生命充分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呢?让我们走进文本,领略人物独特的魅力,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感受科学发现的乐趣。
任务情境
内容索引
XUE XI HUO DONG YI YUE DU YU SI BIAN
学习活动一 阅读与思辨
学习活动二 情境与探究
贰
壹
XUE XI HUO DONG ER QING JING YU TAN JIU
壹
XUE XI HUO DONG YI YUE DU YU SI BIAN
学习活动一 阅读与思辨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任务活动一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课文由引言和五个小标题统领的内容组成,自然划分为六个部分,请梳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将其填入下表中。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课文构成 主要内容
引言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从分子到药物
影响世界
发表获奖感言,简要概述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并对中医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具体介绍发现青蒿素的背景、过程,以及青蒿素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
经过亲身尝试、临床治疗、正式命名、寻找优质青蒿、药物生产、试用青蒿素胶囊,最终打开了开发新抗疟药物的大门
确定青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在国内、国际引起热烈反响
发展与超越
中医药学的贡献
随着研究的深入,将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药物,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
复方用药、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对中医药的美好前景充满希望
任务活动二 深入阅读,理解感悟
(一)理解内涵,把握重点
1.文章引言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文章引言部分,你能看到作为科学家的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格?
答案 (1)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青蒿素的价值、发现经过以及作者从传统中医文献中所获得的灵感和启示。这一部分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也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急于去了解、探求后面的具体内容。
(2)①热爱祖国中医学;②对科学研究有好奇心,并且热爱科学研究;③善于灵活转换研究思路;④有团队合作精神;⑤谦逊有礼,心怀感恩;⑥胸怀世界,情系苍生。
2.文章“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这个小标题的内容写得比较详细,而“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和“发展与超越”三个小标题的内容则相对简略,为什么?
答案 文章的主体对象是青蒿素,那么,发现青蒿素的背景、经过,以及青蒿素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是读者最为关注的,所以这一部分应该介绍得细致一些,以便人们对有关青蒿素的基本内容有一个较为充分的了解。
3.文章前面的内容已经比较完整地介绍了有关青蒿素发现、发展、影响等内容,为什么还要花费较多的笔墨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一部分?这是否有偏离题意或画蛇添足之嫌?
答案 文章的题目是“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这说明青蒿素的发现只是中医药学在治疗疟疾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人类需要面对、征服的疑难杂症还有很多,而中医药学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斗争中,还要进一步发挥威力。所以在“中医药学的贡献”这一方面,作者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使人们对中医药学的价值、效用有更加充分地了解,从而激励人们去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药学、重视中医药学、研究中医药学,从而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因此,重点介绍这一部分非但没有偏离题意或画蛇添足,恰恰是作者写作意图所在,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厚度和深度,给人以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二)精彩语句,咀嚼品味
4.试分析下列句中加颜色词语的表达效果。
(1)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
答案 “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既强调了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与奎宁的发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隐含着奎宁的发现也涉及其他因素的信息。
(2)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
答案 “毫无疑问”说得斩钉截铁,强调只要对传统医药继续探索,传统医药就会带给人们丰厚的回馈。
答案 加颜色部分,通过准确列举一连串数量庞大的数字,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工作量之大,过程之艰辛,从侧面体现了作者科学严谨、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与精神。
(3)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 000 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 个,从其中的200 个方药中提取了380 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4)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答案 “很难”“似乎”模糊性词语的运用,恰恰体现了用语的准确性,说话留有分寸,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5.试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
答案 这两处都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充分生动地肯定了青蒿素的价值,又表达了对祖国中医药学的热爱、赞美、感激、崇敬之情。
(2)“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
答案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充分表明中医药宝库还有很多领域值得人们去探索、发现,中医药的研究、开发工作大有可为,只要人们付出努力,中医药将会对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资源
附:资源与积累
1.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屠呦呦,1930年生,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1955年毕业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1969年,屠呦呦与其他几位研究人员一道被召集加入“523项目”;1971年,她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她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1987年,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2011年9月,她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10月5日,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1月9日,国务院授予屠呦呦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
(2)对屠呦呦的评价
①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
②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研人员不仅是中医药界的骄傲,而且是整个科技界的骄傲。——李克强
③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
④屠呦呦不论是从学术上还是生活上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作为获奖人,她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秘书长沃尔本·林达勒
⑤屠呦呦老师多年艰苦奋斗、执着地进行科学研究,围绕国家需求,克服困难、一丝不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
⑥春草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颁奖辞
2.相关背景
1969年1月21日,39岁的屠呦呦被委以参与寻找“救命药”课题的重任后,就与同事一起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们制定了一张以日为单位的密密麻麻的时间表,翻阅古籍,寻找药方,然后是没日没夜地实验、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最终取得了青蒿素的重大发现。
积累卡片
重点字音
返 回
词语 读音
疟疾 nüè
精髓 suǐ
瑰宝 ɡuī
秘鲁 Bì
肆虐 sì nüè
词语 读音
相悖 xiānɡ bèi
羟基 qiǎnɡ
繁衍 yǎn
沧海一粟 sù
福祉 zhǐ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任务活动一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对童年两件趣事的回忆,用生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自己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心路历程。根据导图的提示,将①~③处填写完整。
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爱因斯坦的故事
加来道雄的学习和实验
任务活动二 深入阅读,理解感悟
(一)理解内涵,把握重点
1.聚焦标题,思考其中寄寓了哪些更深层的思想内涵。
(1)聚焦标题中的“物理学家”,思考: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答案 ①留心细节,大胆想象;
②保持初心和好奇心;
③科学研究需要理论的实践和理论的证明,但更需要行动。
(2)聚焦“教育历程”,思考: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教育”启示?
答案 ①作为教育主导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童年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②对青少年来说,偶像、榜样的力量同样重要。
③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观察思考、学习求真和自主实践也很重要。
2.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儿时观察水池中的鲤鱼,进而想象水池中鲤鱼“科学家”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的事情,这是典型的想象手法,作者是怎样想象的?使用想象有何好处?
答案 (1)作者摇身一变,以鲤鱼的眼光来审视鲤鱼世界,对鲤鱼世界以外的看不见的世界持否定态度;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鲤鱼“科学家”的愚昧、无知,对自己生存的世界在认识上有根深蒂固的偏见。
(2)作者用这一生动的想象说明人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鲤鱼“科学家”对水池的理解是一样的,这样就将不太好说明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释出来,通俗易懂,便于读者接受。
3.本文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但文章并没有按照事件顺序来记叙其成长经历,那么,本文在材料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 本文在材料的处理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①从整体上看,文章的题目虽然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但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体验。
②从局部上看,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有关统一场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内在的基本素质。
(二)精彩语句,咀嚼品味
4.“我常常给自己提出一些只有小孩儿才问的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如何理解“傻乎乎”一词的运用?
答案 “傻乎乎”一词似贬实褒,表明了对科学的探索往往就是从一些看似幼稚的问题开始的,作者从小就对大千世界充满兴趣。爱动脑筋思考,这正是一个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备的素质。
5.“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试分析加颜色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答案 “聪明”是反语,实际是愚蠢;“杜撰”“虚构”体现了鲤鱼“科学家”们的虚妄理论,这几个词语写出了鲤鱼“科学家”们在“宇宙”认识上的无知。在人类看来,这一切都是无比简单明了的事情,但池中的鲤鱼却觉得是神秘莫测的。这就启示人们,在认识宇宙问题上要勇于克服思维定式,对认识“高维世界”要有足够的信心。
6.“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体会语段中问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 连续使用三个疑问句,表现了作者小时候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当年的作者眼中,爱因斯坦未完成的论文充满了神秘感,促使作者对它进行研究、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7.“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没有考虑所要遭遇的困难,我就开始着手建立我自己的原子对撞机。”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意?
答案 这种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确实难能可贵,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人的成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8.“当我接通它后,通常会烧断每一根保险丝,让屋子变得漆黑一团。在屋子周期性陷入黑暗的同时,妈妈常常在摇头。(我想,妈妈对于她有一个不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反而在汽车间建造一架巨大的电子仪器的儿子困惑不解。)”妈妈的“摇头”“困惑不解”在本段中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妈妈的“摇头”“困惑不解”起了反衬的作用,暗示作者比同龄人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忍受了更多的寂寞;也暗示了这项科学成果的深远意义不容易被常人理解。
学习资源
附:资源与积累
1.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纽约城市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他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作品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和《超弦导论》等。
2.相关背景
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超越时空》一书记述了超空间的早期历史,从理论上探讨通过超空间穿越时空的可能性,以及何时方能实际利用超空间理论所具有的潜在威力。本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就选自这部书,通过介绍对自己成长起了重大作用的两件童年趣事,回顾了自己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3.相关知识
统一场论
根据现代物理学知识,将我们的宇宙结合起来的力有四种: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物理学家运用量子力学,已经把后三种力统一起来(物理学家杨振宁和他的学生米尔斯提出杨—米尔斯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被称为“标准模型”。但是这一理论因为计算繁复无比而让人头疼),但是引力仍然游离在外。爱因斯坦毕终生之力想寻求四种力的统一,建立一个大统一的理论,最终也没有实现。
高维空间
现代理论物理学认为,统一四种力的前景,在于高维空间(如十维或更高)理论的确立。比如对于古人来讲,风暴是怎样产生的,风暴会袭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袭来,什么时候结束,他们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平坦的大地上,只能靠肉眼从近似于二维平面的角度来观察,即使有简单的预报,也都是靠经验来推测的。现在有了气象卫星,从太空这样的三维角度观察地球,在地面上看来神秘莫测的风暴被看得一清二楚,可以精准地预报风暴的动向。同样,理论物理学家认为,传统的四维(空间三维加上时间)理论太“小”,不能解释宇宙中的四种力。当他们超越四维而在更高维(如十维或更高)中寻求统一这四种力时,就能得到一种简单、漂亮的解决模型(科学家认为宇宙应该是简单、和谐的)。
4.文体知识
科普文
科普文是解说、介绍科学技术的说明性文章。
科普文一般用轻松、活泼的笔调,解说某一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既有科技的技术性,又有内容的生动性,还有题材的广泛性,以及篇幅的简短性。
科普文题材十分广泛,从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宇宙,无论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方面,还是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都可找到科普文章的题材。
重点字音
积累卡片
词语 释义
惊诧(chà) 惊讶诧异。
杜撰(zhuàn) 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
怪诞(dàn) 荒诞离奇;古怪。
五彩斑斓(lán) 形容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而耀眼。
冷嘲热讽 尖刻地嘲笑和讥讽。
撒手人寰(huán) 离开人间,即死亡。
自鸣得意 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畏葸不前(xǐ) 畏惧退缩,不敢向前。
刨根究底(páo) 盘查根由,追问底细。也说“刨根问底”。
在所不辞 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返 回
贰
XUE XI HUO DONG ER QING JING YU TAN JIU
学习活动二 情境与探究
1.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欢呼过后,有人认为当静下心来,学习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的青蒿素精神。什么是青蒿素精神?后来被总结为32个字:“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如果你是屠呦呦事迹宣讲团中的一员,需要你面对听众对青蒿素精神做具体解读,你会怎么说?
答案 (1)胸怀祖国,敢于担当。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只要事业需要,明知前面的路并不平坦,也毅然挺身而出;只要祖国召唤,哪怕需要以身试药,也绝不说一个“不”字。只有秉承热爱祖国、科学报国的家国情怀,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才能切实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2)团结协作,传承创新。从屠呦呦的科研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发扬集智攻关、跨界合作的协同精神,强化集体观念、厚植团队意识,继承挖掘中医药宝库精髓,将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能为推动医学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3)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屠呦呦用她的个人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弘扬大医精诚、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以“习医之人,以彼之苦,若己受之”的感同身受之心,不求个人名利,不计个人得失,潜心研究,才能攻克一批中医药基础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
(4)增强自信,勇攀高峰。只有坚定中医药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不断探索求真,勇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不畏挫折、敢于试错,才能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2.屠呦呦与加来道雄能成长为优秀的科学家并不是偶然的,学校拟让你制作一块展板介绍促成他们成长为优秀科学家的相关因素,你会怎么写?
答案 (1)好奇心、想象力。科学是需要好奇心与想象力的,这二者能带来创造力。屠呦呦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加来道雄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
(3)实验精神。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就不可能到达真理的彼岸。
3.屠呦呦为了寻找抗疟药物,没日没夜地实验、研究,最终取得了青蒿素的重大发现;加来道雄为了验证物理现象,亲自着手建立实验室。他们的做法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启迪?
答案 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而是要有理论上的指导、实验的设计、策划组织能力、耐力和恒心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当前我们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