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

文档属性

名称 陈涉世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9 10: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陈涉世家
学习目标
掌握文章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了解一些固定的文言句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领会课文中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
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远大抱负。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了解一些固定的文言句式。
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领会课文中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了解一些固定的文言句式。
教学过程:
作者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幼年就随父学习,20岁起游历全国各地,考察史迹,采集史料,搜集历史传闻轶事,为后来编写《史记》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公元前108年他继任父亲太史令的官职。3年后(24岁)编写《史记》。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被捕入狱,受腐刑,身残。出狱后改任中书令,发愤著书。约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关于《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130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本纪以叙帝王,世家以记诸侯,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应有尽有。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文学(通过记叙人物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映历史事件)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i,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写作背景及原因。
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陈胜、吴广为首的九百戍卒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课文记叙的是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迅速发展的形势,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全文以陈涉、吴广的活动为线索。
疏通文意,分析内容
第一段(读、句读)
1.“……者……也”,判断句式,翻译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是” 2.少时:年轻的时候(少顷、是时) 3.尝:(4) 4.佣耕:(4) 5.辍:(5) 6.之:(5) 7.怅恨:(6) 8.之:无意,调节语气 9.苟:(7) 10.而:表修饰 11.应:回答 12.若:(8)(如 比得上)(尔 汝)
13.为:是 14.太息:(9) 15.嗟乎:(10) 16.安:怎么、哪里 17.燕雀:(11)
18.鸿鹄:(11)(之:的)
小结:
1.一词多义:之
2.特殊句式:判断句(略) 省略句:【(陈胜)辍耕之垄上】 被动句:尝与人佣耕 反问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文章分析:
1.籍贯
2. “佣耕”,既交代了陈涉的雇农身份,点明了他领导的这次起义的阶级性质(农民起义)
3.“怅恨”,写陈涉痛苦、失望的心理,表现了他对贫困现实的不满。
4.“苟富贵,无相忘”, 表明他渴望摆脱贫困,改变自身命运的愿望以及与同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阶级感情。
5.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喻,充分表现陈涉非凡的个性和远大的抱负,写出了他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雄心壮志,点明了他领导这次起义的思想基础。
第一段,主要写陈涉的出身和青年时的远大抱负。
(二)第二段(读、句读)
1.闾左:(2) 闾:(2) 2 ( http: / / www.21cnjy.com ).谪戍:(2) 谪:(2) 3.屯:(3) 4.次:(4) 5.行:行列 6.为:担任 7.会:(6)(会宾客大宴) 8.大雨:下大雨 9.度:估计 10.失期:误期 11.法:按照法律 12.亡:(8) 13.举大计:(9) 14.等死:同样是死 15:死国:(11)(死:为……而死) 16.乃:是(乃谋曰:于是) 17.以:因为 18.数:(15)
19.谏:(15) 20.外:在外面 21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有人 22.之:指“公子扶苏” 23.其:指“公子扶苏” 24.为:是 25.怜:(1) 26.以为:认为 27.诚:(2) 28.以:(2) 29.为:向 30.唱:(3) 31.宜:(4) 32.应:(4) 33.然:正确(……的样子 然而(然足下卜之鬼乎))
小结:
特殊句式
省略句:(朝廷)发闾左…… 屯(于)大泽乡 上使(之)外将兵 今或闻(其)无罪 或以为(其)死
2.特殊字词
A名作状 法
B 名作动 大雨
C通假字 谪 唱
D意动用法 苦:以……为苦
F一词多义
应(响应 回答) 为(担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 是 向) 乃(于是 是) 以(因为 把 ) 之(公子扶苏 楚将项燕) 行(行列 去、往(乃行卜) 行军(行收兵)) 次(编次 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文章分析
(一)“二世元年……法皆斩。”
1.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
2.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二)“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
围绕“谋”字,写陈胜对天下形势的分析。
指出面临的绝境,决定“举大计”,表现了陈胜伟大的抱负和起义的决心。
对天下形势的分析
(1)“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愤恨积累已久,处处都积蓄着反抗的力量,从而揭示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这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2)分析了秦王朝的内部矛盾和与六国的矛盾。
(长子扶苏“贤”而被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3)提出了发动群众(起义)的策略:假借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4)对起义的预见:“宜多应者”
(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 http: / / www.21cnjy.com )
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有号召力。 )
(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其理由是:全国各地处处都积蓄着反抗的力量,秦王朝内部严重的政治危机,楚国人民有强烈的反抗意愿)
小结:对天下形势的分析,显示了陈胜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表现了这位农民起义领袖洞察时局的能力。
指意:(6) 2.足下:(7) 3.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建立功业 4.之:指“起义”这件事 5念鬼:(9) 念:(9) 6.威:(10) 7.耳:罢了 8.丹:(11) 9.书:(9) 10.王:(11) 11.罾:(12) 12.固:(13) 13.以(13)已经 14.怪:以……为怪 15.之:指“得鱼腹中书” 16.间令:(14) 17.之:到 18.次所:(15) 19.丛祠:(15) 20.篝火:(16) 篝:(16) 21.狐:像狐狸那样 22.旦日:(1) 23.往往:到处 24.语:谈论 25.指目:(3)
小结:
1.特殊句式
省略句:然足下卜之(于)鬼乎 乃丹书(于)帛
判断句:此教我先威众耳
2.特殊字词
A名作动:功 书 王 罾 篝 语 指 目
B名作状:丹 .狐
C通假字:以
D意动用法:怪
E一词多义:之 书 (写 字条)
(三)“乃行卜……指目陈胜”
写陈胜、吴广在准备起义的过程中造舆论,以号召、发动群众。
如何“威众”? 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藏书鱼腹,篝火狐鸣 卒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答: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陈胜在群众心中的领袖地位,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俗来制造舆论,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的复兴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显示了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第二段,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的经过:决定起义、分析矛盾、确定策略、制造舆论、发动群众。
第三段(读、句读)
素:平常(白色) 2.为:替 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3.忿恚:使……恼怒 4.令:使 5.之:指吴广 6.以:用来 7.其:指吴广 8.笞:(8) 9.而:表承接 10.公等:(12) 11.借:(13) 12.第:(13) 13.令:(13) 14:举大名:成就大名声 15.宁:(15) 16:为:用土筑 17.盟:(19) 18:以:用
1.特殊句式
省略句:士卒多为(之)用者 令(其)辱之
倒装句:祭以尉首
被动句: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特殊字词
A使动用法:忿恚
B名作动:笞 盟
C一词多义:令(使 指使(间令) 号令(召令徒属)) 之 以
文章分析:
(一)“吴广素爱人……吴广为都尉”
写起义的发动,计划周密。
1.抓住时机,并杀两尉(消除障碍)
2.说明处境,进行动员
3.组织队伍,打出旗号,祭告天地
(“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否定,表现了陈胜的远大抱负(“鸿鹄之志”),反抗决心和叛逆性格)
(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抓住时机(“将尉醉”);故意使自己受辱,激怒众人。这样做,既杀死了两尉,为起义扫除障碍,又得到了士卒的支持)
(并杀两尉是起义的第一步;接着用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策略)
(“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什么作用? 为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
小结:起义的发动,再次显示了陈胜、吴广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有勇有谋)。
1.而:表承接 2.下:(3) 3.徇:(5) 4.比:(8) 5.至:到 6.三老:(13)
7.豪杰:(14) 8.会计:集会议事 9.被:(16) 10.坚、锐:(16) 11.社稷:(17)
12.号:定国号 13.诸:众 各 14.刑:(2) 15.之:指“诸郡县苦秦吏者” 16.以:来 17.应:响应
特殊字词
A通假字:被
B名作动:下 号 刑
C一词多义:会(适逢 集会) 数(几(数万人) 屡次)
(二)“攻大泽乡……杀之以应陈涉”
写起义军势如破竹的胜利进军和迅速壮大的形势。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的胜利进军。
“比至陈……数万人”,写起义军迅速壮大的队伍形势,呼应了“宜多应者”
3.“当此时……杀之以应陈涉”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呼应了陈胜关于“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进一步说明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小结:写……印证了陈胜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再次显示了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第三段,写陈胜、吴广领导起义和取得的伟大胜利。
五、全文总结
(一)中心
课文记叙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过和浩大的声势,歌颂了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的非凡的谋略和领导才干。
(二)
本文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全文,故事情节完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有关起义前的事迹,只选其典型事例来介绍陈胜高出常人的言行,写得比较简略。有关起义筹划过程和起义场面,写得十分详尽,这主要是为了突出陈胜的非凡才干。写作战的过程,则又写得相当概括,以免人物形象淹没在大场面的活动之中。文章详略的安排,很好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和陈胜的人物形象。
(三)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官逼民反 或 领导者要“从 民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
(四)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 启示: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古今异义
古 今
1.等 同样 等待
2.往往 到处 常常
3.怜 爱怜 可怜
4.借 假使 借取
5.亡 逃亡 死亡
6.间 暗中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
7.比 等到 比较 比方
8.会 适逢 正赶上 集会 见面
9.会计 集会议事 管理财务的人员
1.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人家雇佣耕地。
2.(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心中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
3.雇佣的人笑着回答说:“你是给人家当雇工的,哪能富贵呢?”
4.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5.朝廷派遣九百名贫苦百姓去驻守渔阳,临时停驻在大泽乡。
6.陈胜吴广都被编进戍边的队伍里,并担任队长。
7.正巧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
8.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好吗?”
9.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10.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11.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人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12.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要做的事都能成功,然而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
13.考虑(占卜的人所说的)卜鬼(这件事的意图),说:“这是叫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
14.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网的鱼的肚子里。
15.本来就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了。
16.(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里,夜里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又学着狐狸鸣叫的声音喊道:“大楚要复兴,陈胜要称王。”
17.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18.吴广一向待人很好,戍卒多愿意听他差遣。
19.(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军喝醉了,吴广再三说想要逃跑,来激怒军官 ,使(军官)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吴广的部下。
20.即使仅能免于死刑,而戍守边塞的人中十分之六七也会死掉。
21.大丈夫不死罢了,要死就要(干大事)成就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22.于是他们就假称是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队伍,为的是依从人民的愿望。
23.(用途)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被杀的两个)军官的头祭天。
24.乡官和有声望的人都说:“将军亲自穿着铁甲,手里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昏庸无道的暴君,诛杀凶残暴虐的秦王,重建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
25.在这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来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理解性默写:
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表明陈涉从小就有远大理想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表现陈胜对现实不满,与穷苦百姓同甘共苦的句子:苟富贵,无相忘。
5.陈胜提出的发动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陈涉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是:篝火狐鸣 置书鱼腹
8. 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的理由是:“天下苦秦久矣”,“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9.陈胜、吴广制造舆论所产生的效果是: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0.表现陈胜对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否定,远大的抱负,反抗的决心和叛逆的性格的句子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1.文中写陈胜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最具鼓舞性,最能表现他卓越宣传能力的一句话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2.陈胜起义后,各地百姓纷纷响应,印证“宜多应者”的句子是: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3.李白曾豪迈地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出自本文的成语及名句
1.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2. 篝火狐鸣: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3.苟富贵,无相忘:有朝一日谁富贵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忘了咱们。
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5.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