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17世纪前期,英国仍然是一个较小的农业国,全国人口只有四五百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17世纪却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在17世纪的英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处死查理一世
(一)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
1215年英格兰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大宪章》原件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法律传统的形成
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英国议会(绘画作品)
图为18世纪中叶英国议会下院开会的情景,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侧。
2.议会制度的确立
詹姆士一世本为苏格兰国王,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死后无嗣,他作为女王的表外孙继承了王位,成为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共主。但两个王国并没有合二为一,它们相互独立,宗教、政治、法律、文化传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詹姆士一世倒行逆施,推崇“君权神授”理论,不得人心。詹姆士一世被嘲讽为“基督教世界最聪明的大傻瓜”。
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詹姆士一世
(1603—1625年在位)
(二)詹姆士一世的专断
(二)詹姆士一世的专断
这一时期议会与王权的关系怎样?
集中表现在什么方面?
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集中表现在税收方面。
◎詹姆士一世
(1603—1625年在位)
贸易中心
转移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新兴资产阶级
新贵族
要求
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新航路开辟
二、革命的发生
(一)革命爆发的背景
二、革命的发生
詹姆士一世死后,儿子查理一世继位,仍然独断专行,无视英国议会的传统,寻找种种借口,巧立名目,任意征税,议会反对,他竟蛮横地解散了议会……并大量出售专卖权……把专卖权出售给他的亲信和大商人,一般工商业主因为没有获得专卖权而被逼迫停业,造成生产混乱,工商业萧条,许多工人失业,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贸易中心
转移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新兴资产阶级
新贵族
要求
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斯图亚特王朝
竭力维持
封建专制统治
阻碍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
二、革命的发生
(一)革命爆发的背景
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重申查理一世在没有得到议会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征税;不经法院判决不能随意逮捕人;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在居民家中驻军。这份请愿书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的意图。查理一世先是假意应允,在得到拨款后却解散了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权利请愿书》表达了议会的什么意图?最终结果如何?
意图:限制王权。
结果:查理一世先是假意应允,在得到拨款后却解散了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二)革命的爆发和发展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议会限制专制王权的活动激化了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二)革命的爆发和发展
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议会尊克伦威尔为“护国主”,克伦威尔独揽大权。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
克伦威尔(1599—1658)在内战中成为议会军的统帅,为打败王军立下赫赫战功,有很高的声望,内战结束后自然掌握了共和国的最高权力,但他同样凌驾于议会之上。
如何评价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克伦威尔是新制度的探索者。
·克伦威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基本上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任务。
·克伦威尔处于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之中,对过去来说,他是激进的;对未来而言,他是保守的,主张王权。
(二)革命的爆发和发展
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议会尊克伦威尔为“护国主”,克伦威尔独揽大权。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军官们争权夺势,政局动荡不安。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决定恢复斯图亚特王朝,但要求以承认议会的权力为条件。
(一)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三、《权利法案》
恢复了君主制,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进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查理二世
詹姆士二世
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威廉和玛丽加冕
(二)“光荣革命”
(三)《权利法案》
时间
目的
内容
意义
1689年
限制王权
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阅读上述《权利法案》条款,思考《权利法案》是如何限制王权的。
《权利法案》用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同时,它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国王的权力由法律赋予,王权置于议会的法权之下。
时间
目的
内容
意义
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三)《权利法案》
1689年
限制王权
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材料一 在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中,资产阶级和与资本主义有联系的贵
族,在城乡中、下层人民的广泛积极的支持和推动下,推翻了封建专制君主制,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此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得以更快地向前发展。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吴于廑、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分析并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对英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本国范围之内,它对全欧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写道:“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吴于廑、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对世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特点?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特点:长期性、曲折性、反复性、不彻底性。
启示: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制度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长期、反复、曲折的斗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最终导致了内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进行了两次内战,经历了短暂的共和时期、克伦威尔“护国主”军事独裁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等曲折过程。 1688年,经过各方的妥协,英国通过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结束了资产阶级革命。此后,英国逐步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革命的发生
《权利法案》
历史传统
詹姆士一世时期议会与王权的对立
《大宪章》
议会产生
王在法下
内战
共和国建立
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