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5 00:5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8世纪的法国,社会矛盾已十分尖锐。法国发生的大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这场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拿破仑何以在大革命的暴风雨中崛起?
◎拿破仑·波拿巴
(1769—1821)
  教士太富有了……他们的豁免权是对人民的额外负担……我们称之为领主的贵族拥有巨额财富和大量豁免权。这些特权让我怒火中烧!……难道所有人不都是国王平等的臣民吗?……所有的孩子都应该被父亲同等对待。
——[澳]彼得·麦克菲著,杨磊译《自由与毁灭:法国大革命(1789—1799)》
一、旧制度的危机
  法国封建制度等级森严,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
(一)政治
(二)经济
  1715—1786年,法国税收总额从8 600万锂提高到5.4亿锂 ……同时,由于法国国内关卡林立,在各大城市还征收商品入市税……这一切,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障碍。
——李福岩《近代西方政治哲学思想中的法国革命》
  国王路易十五实施的加重税收等措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思想
  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称之为“旧制度”。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法语“启蒙”的意思是“光明”,思想家们借用它代指智慧和理性。启蒙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知识分子,法国是运动的中心,涌现出许多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被视为启蒙运动的旗手,他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孟德斯鸠是最博学的启蒙学者,他提倡分权制衡的政治模式。卢梭则主张最大限度地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国王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的问题。
二、法国大革命
(一)导火索
  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教士属于第一等级,掌握着精神权力,享有免税权,不受世俗法庭审判;贵族属于第二等级,也有免税特权;余下的大多数法国人属于第三等级。三级会议由这三个等级分别推举代表组成。通常三级会议最重要的议题是税收,即当国王要征税时,才召集三级会议。因此,会议是不定期的。1789年会议召开前,法国已经有长达 175年的时间没有召开过三级会议了。
  第三等级坚决要求增加自身的政治权利,主张三个等级合并开会,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制度。此后,第三等级的代表自行成立“国民议会”,作为民众的唯一代表,提出制定宪法的要求。
第三等级要求提高政治权利
  国王被迫让步,一方面同意国民议会改名为“制宪议会”,要求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代表都加入;另一方面却暗中调集军队,企图以武力控制局面。
国王路易十六应对
(二)开始
◎攻占巴士底狱
  巴士底狱原是查理五世下令建造的用来防御英国军队的军事堡垒。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民众进攻巴士底狱。监狱里当时关押着7人,但是巴黎民众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人。因为巴士底狱被认为是专制王权的象征,所以摧毁它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有象征意味的行动。
  1.时间
  2.标志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三)颁布《人权宣言》
颁布时间
通过机构
内容
1789年8月
制宪议会
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三)颁布《人权宣言》
  这份宣言阐明了关于自由、财产和安全的基本原则——“就人们的权利而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且始终如此……国家实质上是所有主权的来源……法律是公众的意志的表达……自由存在于做任何不损害别人的事情的权力中……”最后一个条款表明,资产阶级并没有失去对革命方向的控制:“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在有明显的公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三)颁布《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体现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人权宣言》否定了旧制度的神权至上理论和森严的等级差别。作为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又从原则上明确了人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体现了社会契约理论,否定了旧制度下的君主专制和不平等的等级制度。《人权宣言》解释了自由,即自由是一种有序的、理性的、受法律保护和界定的权利。《人权宣言》还明确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主权在民的原则,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人权宣言》
  结合材料,谈谈《人权宣言》的历史进步性。
  《人权宣言》阐明了人权、民主、平等和法治的观念,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色彩。《人权宣言》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对于动员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1791年宪法把《人权宣言》作为宪法的组成部分并置于正文之前,宪法基本落实了宣言的原则,但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宣言宣告,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但宪法却把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两种。
(四)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国王路易十六被迫接受宪法,但暗地里致信欧洲各国君主,呼吁他们武装干涉法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组成联军,进逼巴黎。 
  1792年9月,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国各地人民拿起武器,组织义勇军救援巴黎。法国军队在瓦尔密击退侵略者,将敌人赶出国境。
  罗伯斯庇尔说:……人民的审判不同于法庭审判,他们不作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
  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以叛国罪被送上断头台。
◎路易十六被处死
(五)雅各宾派掌权
雅各宾派
  雅各宾派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重要政治派别,因集会地点在雅各宾修道院而得名。雅各宾俱乐部成员及许多支持他们的代表构成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等人为主要领袖。该派不以实现共和制度为满足,要求彻底摧毁封建制度,实行民主的政治、经济措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对财产的不平等,要求限制财产权,并主张以严厉手段对付革命的敌人。
(五)雅各宾派掌权
  (1)国际:法国大革命使欧洲各国君主深受震动,他们害怕革命传播,决定绞杀法国的革命。英、荷、西与普、奥等国结成反法联盟,从几个方向进攻法国。
  1.背景
  (2)国内:保王党势力乘机抬头,妄图复辟。
  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2.雅各宾派掌权
  罗伯斯庇尔等人采取的政策包括限定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管制粮食买卖、把没收来的逃亡贵族的土地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卖给缺地的农民等;同时,用恐怖手段严惩反动分子,但也伤及了无辜。这些措施帮助法国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但是罗伯斯庇尔等为首的雅各宾派也因此遭到很多非议。
  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2.雅各宾派掌权
  雅各宾派的打击面过宽,搞得人人自危,结果罗伯斯庇尔等人也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不久,新的反法联军又卷土重来。
  3.结果
(六)意义
  在对法国大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中,列宁的一段话是最有代表性的。他认为:“拿法国大革命来说吧。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三、拿破仑帝国
  1799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很快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国家机器。
(一)雾月政变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开始行动,他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史上称拿破仑在这天发动的政变为雾月政变。
◎拿破仑·波拿巴
(1769—1821)
  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
◎拿破仑加冕
(二)建立帝国
  1.对内
(1)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
(2)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
(三)拿破仑的统治
◎《法国民法典》书影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45条 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拿破仑法典》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意义。
  《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进一步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拿破仑法典》对许多国家的民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拿破仑虽然当上皇帝,但在欧洲君主眼中,他仍然是革命的后继者。反法联盟一次次与法国较量,一次次败在拿破仑手下。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1812年的拿破仑帝国示意图
   2.对外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
  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四)帝国覆灭
  1814年,拿破仑战败退位后,被流放到意大利海岸附近的厄尔巴小岛,次年返回巴黎复位。反法联军再次集结,在比利时的滑铁卢大败拿破仑。拿破仑被囚禁在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终老余生。
  材料一 这些国家被拿破仑征服以后,他直接或间接地在这些国家确立了新的原则,即法国革命的原则、平等的原则并摧毁封建制度。
  材料二 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根据材料,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一方面,客观上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战争后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法国大革命
背景
历程:开始(攻占巴士底狱)→发展(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高潮(雅各宾派专政)
措施:颁布《人权宣言》
意义:摧毁了法国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启蒙运动作了理论准备
拿破仑帝国
兴亡:1799年雾月政变→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覆灭
措施
制定《拿破仑法典》
打败反法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