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 B卷提升练(含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测试 B卷提升练(含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5 12:1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 B卷 提升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瓣(bàn) 并蒂(tì) 嗅觉(xiù) 花瑞(ruì)
B.祷告(dǎo) 烦闷(mèn) 徘徊(huái) 亭亭(tíng)
C.匿笑(nì) 沐浴(yù) 攲斜(qí) 心绪(xù)
D.姊妹(zǐ) 繁衍(yán) 荫蔽(yìn) 覆盖(f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给予 严厉 水波粼粼 不茅之地
B.奥秘 冷洌 人声鼎沸 淅淅沥沥
C.干燥 荫蔽 不求甚解 杳无音信
D.殉职 诀别 喜出忘外 鞠躬尽瘁
3.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史铁生先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课本中。
C.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D.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方/入门/不顾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元方时/年七岁
D.君与家君/期日中
阅读以下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___________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___________,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文段二】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②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___________,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③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④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一霎时(shà) 殉职(xùn) 狭隘(ài)
B.分歧(zhī) 一霎时(chà) 殉职(xùn) 狭隘(ài)
C.分歧(qí) 一霎时(chà) 殉职(xún) 狭隘(yì)
D.分歧(zhī) 一霎时(shà) 殉职(xùn) 狭隘(yì)
6.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取决 各得其所 动力 B.取决 各得其所 动机
C.取决 各取所需 动机 D.取决 各取所需 动力
7.将下列句子还原到【文段二】中,它最恰当的位置是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A.第①句后 B.第②句后 C.第③句后 D.第④句后
8.【文段二】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横线上。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
9.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咏雪》一文中用“ ”和“ ”来比拟大雪纷纷的情景。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
名著阅读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象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
10.下列各项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选文出自__________的《_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___。
A.鲁迅 朝花夕拾 猫的性情
B.孙犁 白洋淀纪事 “我”仇猫的原因
C.鲁迅 朝花夕拾 “我”仇猫的原因
D.沈从文 湘行散记 猫的性情
11.下列关于这部著作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本散文集写的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与风气,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了解那时中国人的生存状态,都有所帮助。
B.《藤野先生》中,作者之所以弃医从文,不是因为不受到藤野先生的重视,而是为了拯救国民糖神。
C.《无常》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滴尽致的嘲讽和鞭挞。
D.《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中作者都对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有意趣和欢乐,也有忧愁与烦恼。
12.根据表格提示,以班级学科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活动。
活动主题:有朋自远方来
活动小主题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成果展示 评价
交友之道 1.收集整理古今中外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和论述。 2.正确理解友谊的内涵,学会正确的交友之道。 1.分小组活动:全班按小组进行搜集、阅读、整理,小组内部成员按照小组目标进行小组活动。 2.组内研读:结合搜集的材料,联系个人交友经历,讨论、交流各自交友的看法和认识并进行记录。 3.小组成果展示:各小组以多种形式展示讨论成果。 1.小组选代表进行主题演讲。 2.小组设计海报或者公告栏进行张贴展示。 1.古诗、名言、警句或故事整理分类条理清晰。 2.小组活动开展有序。 3.小组代表主题演讲展示声音洪亮、声情并茂。 4.小组海报图文并茂。
向朋友展示自我 1.认识并展示自我,让朋友认识你并乐与与你交往。 2.加深对自我和朋友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自我交友能力。 1.确定活动名称、组织形式、小组分工、主持人推选、场地布置等。 2.制作邀请卡,邀请任课老师参加。 3.书写发言稿,介绍自我。 4.全班活动展示。 1.优秀个人视频展示秀。 2.班级活动照片展。 3.班级活动在线直播。 1.活动计划有条不紊,稳步推进。 2.发言稿条理清晰,有自我亮点。 3.自我介绍时充满自信,声音响亮,语言简洁清晰,语速适中,态度自然亲切。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3.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1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中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15.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6.请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17.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
18.—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秋天的怀念》一文,完成各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9.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 为什么
20.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表现了母亲当时怎样的情感
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21.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我”懂了吗 请结合语境分析。
三、感悟与表达
22.以“难忘那 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 并蒂(tì)——dì;
C. 攲斜(qí)——qī;
D. 繁衍(yán)——yǎn,荫蔽(yìn)——yīn;
故选B。
2.C
【详解】A 项,“不茅之地”应写为“不毛之地”;B项,“冷洌”应写为“凛冽”;D项,“喜出忘外”应写为“喜出望外”。故选C。
3.C
【详解】此题考查修改病句。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A. 句式杂糅,可删掉“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B. 语意重复,“大约”“左右”删掉其一;C.正确;D.前后不一致,应删去“是否”。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中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中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4.C
【详解】C项朗读停顿划分有误。正确划分应为:元方/时年/七岁。译为:元方当时年龄七岁。
5.A 6.B 7.C 8.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解析】5.本题考查字音掌握。
分歧:不一致;有差异。歧:qí;
一霎时:一会儿;一瞬间。指极短的时间。霎:shà;
殉职:(动)(在职人员)为公务而牺牲生命。殉:xùn;
狭隘:指不宽阔,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或非常局限。隘:ài。
故选A。
6.本题考查词句的正确使用。
第一空:取决:(动)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句中表示最终的决断是由“我”定夺的,故用“取决”;
第二空:各得其所: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
各取所需: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句中表示母亲和儿子都能如愿走到自己想走的路上,故选“各得其所”合适;
第三空:
动机:(名)指人行为的主观愿望。
动力:比喻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和发展的力量,泛指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推动力量。
句中指白求恩毫无利己的主观愿望和精神,故用“动机”恰当。
故选B。
7.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过渡。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既承接了“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这一内容,也与“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构成前后关联。
故选C。
8.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这种精神”。
9.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详解】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撒,拟。
10.C 11.D
【解析】10.要求学生结合选段内容分析出自的名著。结合“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分析,选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作者是鲁迅,本段主要阐述了“我”仇猫的原因。结合选项分析,选C。
11.D.错误。《社戏》是小说,收录在小说集《呐喊》中。故选D。
12.参考答案:
(1)交友的名言、警句:
示例: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汉·李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唐·孟浩然)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宋·文天祥)
知己肝胆相照。(宋·文天祥)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明·冯梦龙)
(2)交友的故事:
示例:管宁割席,道不同不以为友。
管宁、华歆同在园中锄菜,见地上有小片黄金。管宁挥锄不停,和看到石头瓦片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他们又曾同坐一张席上读书,有个坐着四周有障蔽的高车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读书与平常一样,华歆丢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割断席子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启示:我们应该像管宁一样,不受世俗诱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心一意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淡泊名利,只有这样,将来才会成大器。
(3)对交友的看法:
示例: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和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和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积极的人像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态度决定一切。
(4)展示自我:
示例:大家好! 我叫刘畅。上幼年时曾作过许多色彩斑斓的梦,当个播音员、或者当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我最大的梦想。于是,我利用一切机会学播音,练演讲,说相声,打快板,表演舞蹈,主持节目。我参加爸爸所在部队的春节文艺晚会,我表演的快板书绕口令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我深深的知道,作一名合格的播音员或者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成长的道路上会有成功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沮丧;会有收获的幸福,但更多的是耕耘的艰难。但我有勇气、有决心去面对这一切。于是,今天,我站在了同学们中间。我和在座的同学们一样,渴望展翅高飞,渴望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施展才华的更广阔的天地。我想,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未来的日子里,由各位老师的倾情传授,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无限美好的未来。
【详解】此题考查综合性学习。
本题以“交友之道”为主题,设计多种活动,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交友之道”活动重在理解友谊的内涵,学生需要广泛搜集和整理,要有所筛选和归纳总结,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探讨。“向朋友展示自我”活动重在展示自我,要善于分析自我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交际能力,从而加深对友谊的理解。
13..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几乎与岸齐平,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春风吹拂,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船儿顺江而下。  14.D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词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要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船顺江直下的情景。
14.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D项理解不正确。D项表达的是作者的思乡之情,并不是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其他各项的理解都符合原诗的意境。
15.①吃月饼;②偷月饼;③思念月饼。 16.示例: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躺”“望”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时的欣喜之情和“我”极想吃月饼的心理。 17.文中的母亲分月饼给孩子,不责怪“我”偷吃月饼,捡月饼屑子,说自己不爱吃沙甜月饼等情节,说明母亲是一位关爱孩子、有教育智慧、无私、宽容的母亲。 18.示例:一块普普通通的月饼,但经过母亲的手,便成了亲情的另一个符号,留在久远记忆里的是母亲的爱与宽容。一块普通的月饼,是对父母的思念与牵挂,是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找出事件,用指定的短语形式概括即可。文章以“月饼”为线索,主要写了我小时“吃月饼”,有一次“偷吃月饼”,后来母亲用月饼来巧妙的教育我,现在一到中秋就“思念月饼”等事件。
16.本题考查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要从一般从修辞、描写、遣词造句的角度来赏析。找准赏析的角度是关键。从句子内容来看,句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月饼拟人化,表现出月饼对我的吸引力之大,从而有了我偷吃月饼的情节。
17.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把握。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从文中的母亲给我们兄弟俩分月饼,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关爱孩子并很公正的母亲;从母亲发现我偷吃了月饼,但没有责怪我的事,表现了她的宽容;再从母亲说自己不爱吃月饼,却用手去捡月饼屑子,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无私的母亲,将最好的东西都给予了孩子。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分析。本文通过写我独爱李白的望月诗,我离家在外总是思念亲人,思念儿时的我在中秋节吃月饼了情景;然后具体回忆三十五年前我偷吃月饼的事;最后写我从月饼中品出了母爱,每到中秋我就会想起家乡的月饼,想起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9.不能去掉;因为“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意义。“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大意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20.这里运用了细节描写;母亲“悄悄地躲”写出了母亲蹑手蹑脚谨慎的样子,是怕激怒我,又悄悄进来是因为仍不放心我,怕我出事。偷偷地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无私的关爱,呵护着儿子。(她知道我因病而烦躁,因此行动都变得小心翼翼,可她又放不下我,只能悄悄地躲出去看我的动静。她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的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大意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21.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解析】19.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题的含义的能力。结合文意,理解“秋天”的象征意义即可。表面上,“秋天”这个限定性词语,是写季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从全文看,母亲是在“秋天”求“我”去看花的,她是在“秋天”去世的,结尾“我”和妹妹是在“秋天”再去看菊花的,文中也有对“秋天”的景物描写,所以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实际上,用“秋天”象征“我”的不幸遭遇,烘托了“我”内心的伤感;此外,从季节顺序上理解,“秋天”象征着在母亲的激励下,“我”定会战胜自己,走出人生低谷。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0.考查对词语的赏析。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这句话运用细节描写,母亲“悄悄地躲”,写出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悄悄地进来”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爱;“眼边红红”写她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哭泣,母亲也跟着悲痛难过。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体贴,牵挂关切。
21.考查对文章结尾的理解。结尾描写北海的各色菊花,无论“淡雅”““高洁”,还是“热烈而深沉”,都是“泼泼洒洒”“开得正烂漫”,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要好好儿活”表明“我”和“妹妹”懂得了母亲话语的深意,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将会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
22.范文:
难忘那温暖的眼神
有的眼神,令人冰寒刺骨、如坠冰窟;有的眼神,令人内心激荡、热血沸腾;有的眼神,令人怅然若失,如丢魂魄。而有一个人的眼神,却能令我如怒春风,即使在冬天,也能感到阵阵暖意。她就是——我的妈妈。
其实我的妈妈同别的母亲有许多共同点。其中最大的一个共性就是——爱唠叨。
那是一个冬日。天寒地冻,风仿佛是实质的,如小刀一般刮着人的骨头。虽不至于像凌迟那么可怕,但其恐怖可想而知。
我起了床,吃过饭,发现时间不早了,便匆匆忙忙地拿好东西,往门外走去。可正当我准备出门的时候,妈妈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多穿点衣服,记得带伞,今天可能会下雨。”我正急着要走呢,哪会听她的,留下一句:“没那么冷,雨下了再说。”也不听妈妈下面的话,满不在乎地走了。
到了学校,不知怎么天气突然变得越来越冷,冻得我浑身直哆嗦,上下牙齿打架。进了班,才感觉稍稍暖和了一些,可也仅仅是一些。
不一会儿,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如果说之前的风是小刀割人,那么现在的狂风就如洪水滔天,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整个人都蜷缩了起来,听着外面密集的雨声,心中慌起来。
放学了,可雨势依然不减。电闪雷鸣,如千军万马。狂风暴雨,如凶猛巨兽,要将我吞噬。这堵雨墙仿佛阻断了我与世界的联系。
忽然,我看到了妈妈,她手里拿着一把伞。当我的目光与她接触,只觉得周围的一切仿佛消失了,身上的寒意也全部退却了。这不是身体上的暖,如滚烫的热水浇灌了我全身。我和妈妈回了家。
难忘妈妈那温暖的眼神,即使在冬日,也令我感到阵阵暖意。
【详解】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难忘那_______的眼神”是一个动宾短语。“难忘”一词是文章的题眼,要写出眼神为什么难忘,眼神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给你留下什么心灵的震撼。“那”则限定了特定的场景,横线上所填的词语是修饰限制眼神的,也是写作的重点。“眼神”限制了写作的范围与对象,可以写现实生活中老师、同学、父母、陌生人的眼神;也可以写动物,从动物眼神中传递出怎样的期盼和情感;可以写今人,也可以写古人。不同的眼神,体现的情感也不同。它可以传达出失望、期盼、坚毅、慈爱、愤怒、鄙视等情感。立意时,首先要思考那些有思想价值、有文化意蕴、有心灵震撼力的素材。优秀的文章一定要有深刻的意蕴,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比如你写“难忘那期盼的眼神”,可由电视屏幕上的特写镜头“山区失学儿童渴望上学的眼神”写起,叙写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破烂不堪的校舍,经常没有老师上课,缺少课外读物……描写山区儿童渴望求知的眼神,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关爱。
【点睛】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一.认真审题,科学补题。要认真研究文题中提示语的要求,吃透已经出示的半命题中词语的含义,明确半命题已有内容和自己待填内容的关系,从而补出合乎语法的词语或短语,与已有半命题构成完整题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要忘了填写文章题目这一关键步骤。文题选择好了,在起点上你就高人一筹。确定文题时,本着以下几个原则:(1)熟悉性。选自己熟悉的,你才能顺利地写下来。(2)个性化。选自己能感受到的东西,而不是从作文选中借来的东西。(3)新视角。当你看到题目想到的第一个构思,而大多数人可能也会想到时,就应回避这个构思。运用发散思维,将你想到的新视角、新构思罗列出来,再选择。确定构思之后,运用纵向思维,对题材开掘深一点。
二.扬长避短,掌握主动
填题时要明确所填内容与自己特长的关系,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势,补出自己熟悉的半命题,感悟最深的半命题,自己最有把握的半命题,最容易写出新意的半命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