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 A卷 基础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B.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C.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D.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2.下列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B.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C.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梗上只留下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3.下列对课文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
B.本文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抒发了对伟大母爱的赞美和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C.课文第1段写“我”患病后,脾气暴躁,意志消沉,丧失了生存的乐趣。
D.课文通过一些家庭琐事,表现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从通道)
C.险躁则不能治性。(治理) 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讲述)
5.下列各句中所用的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D.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节选自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安逸( ) 藏nì( ) 不屑(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
A.使积水流出去 B.舒散 C.泄露
(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7.默读课文填空。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 , 。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 , 。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 。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 , 。
(5)《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
8.名著阅读。
(1)根据内容阐述理由。
最近有居民爆料:某社区为弘扬孝道文化,在墙上张贴《二十四孝图》宣传画,原以为其内容是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但出乎意料的是社区对封建糟粕内容几乎不加剔除,实属难忍。
请你结合阅读《朝花夕拾》的体验,对居民的爆料做出评价,并阐述理由。
(2)《西游记》选段: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言,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A“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B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①这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讲述的是“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西游记》里有很多故事含有“三”字,请另举两个含“三”的故事。
②A处划线句表现了八戒怎样的性格?智慧果敢的孙悟空竟然“腮边泪坠”,B处划线句表现了孙悟空怎样的形象?
③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选段写的是其中的一次。请写出孙悟空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结合选段说明他的成长变化。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班级开展“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9.文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交流会上回顾了本学期的语文学习,写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请你阅读其中一位同学的文字,完成各题。
打开课本,我们可以欣赏名家笔下美不胜收的四时之景,聆听伟人对以身____________(xùn)职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赞美,感叹牧羊人将荒原变成绿____________(zhōu)的执着,嗔笑黄冠大鹦鹉把人捉弄得蹒跚而行的窘态,瞠目赤身露体的国王举行盛典的滑稽。在一次又一次的细细品读中,我们的视野愈加开阔,我们的思想日益深邃。
(1)请用正楷字将横线处的词语补充完整。
xùn zhōu
职 绿
(2)依次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diān jī B.diān jí C.chēn jī D.chēn jí
(3)对“美不胜收”中“胜”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打败别人 B.完、尽 C.优美的景物、境界等 D.承担或承受
10.同学们在班级文学角设计了趣味语文闯关游戏,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1)【集对联 猜文常】下列对联与作家作品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②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④爱子心切,可怜天下父母心;舐犊情深,感叹人间至亲情。
A.①诸葛亮 ②《聊斋志异》 ③郭沫若 ④《秋天的怀念》
B.①诸葛亮 ②《世说新语》 ③鲁迅 ④《再塑生命的人》
C.①孔子 ②《世说新语》 ③郭沫若 ④《再塑生命的人》
D.①孔子 ②《聊斋志异》 ③鲁迅 ④《秋天的怀念》
(2)【乐读书 巧宣传】同学们想为文学角设计一幅读书宣传海报,请阅读图片信息,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为海报配上相应的文案。(2分)
海报文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班刊编辑部的同学们正在对稿件进行审校,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文学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殿堂,沉醉其中,我们仿佛吹拂着轻柔的杨柳风,感到温暖惬意;仿佛沐浴着迷蒙的杏花雨,感到清新润泽;仿佛欣赏着灿烂的夏日花,感到绚丽多姿。借文学的力量,我们在漫漫的人生里唱出春花秋月、夏蝉冬雪,在悠悠的岁月中吟出喜怒哀乐【甲】,悲欢离合。【乙】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使我们可以领略世间风情。
(1)编辑部的同学们想使用同义词替换加点词“沉醉”,结合语境和词语的感彩,下列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陶醉 B.沉沦 C.沉浸 D.流连
(2)【甲】处方格中的标点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句子缺失主语,如果将“使”删去,代词“__________________”就成为了句子的主语。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2.下列各句朗读处理不妥当的一项是( )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一句中,“悄悄地”重音轻读,能突出母亲对我的担忧之情,也表现了母亲的隐忍。
B.“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这句中“绝”和“竟”重读,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重永远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C.“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一句中“出去了”重读,这样就和本段开头部分“母亲进来了”相呼应,突出了我对母亲的想念。
D.课文末段中“热烈而深沉”后面朗读停顿可以稍长一些,这样有助于突出“泼泼洒洒”,从而表现出菊花开得正茂盛以及作者此时内心对生命的无限感慨。
13.谈谈你对文章的标题《秋天的怀念》含义的理解。
14.“好好儿活”这句朴素的话语,会引发人深刻的思考。请联系实际谈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呢?
三、感悟与表达
15.在家里,你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你可以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爱;陌生的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你可以感受到社会处处是爱。爱是亲情,爱是友情,爱是真情,爱是人类永恒的美丽。
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B.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故选B。
2.D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修辞手法的能力。
D.运用了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D。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对小说的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小说主旨、思想情感等内容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B项表述错误,《秋天的怀念》采用的是含蓄的写法,书法对母亲的赞美和怀念。
4.C
【详解】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C项“险躁则不能治性”中“治”是“修养”的意思。故选C。
5.B
【详解】B项是神态描写,ACD三项均为动作描写。故选B。
6. yì 匿 xiè 流倘 流淌 C 拟人 排比
【分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安逸:安闲舒服。注意“逸”的读音是“yì”。
藏匿:隐藏起来,不让别人发现。“匿”要注意偏旁。
不屑:认为不值得;形容轻蔑、轻视。注意“屑”的读音是“xiè”。
【小题2】本题考查字形。“流淌”意思是液体在流动,所以应该是三点水旁。
【小题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分析。诗中说“宣泄着永恒的秘密”,分析语境可知,此处“宣泄”是“泄露”的意思。只有C项的解释最为合适,故选C、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辨识能力。“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三个“在”连用表明这是排比的修辞方法,“歌曲”“唤”“吐露心曲”则赋予小溪人的特征,是拟人化的写法。
7.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友人惭 下车引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详解】略
8. 社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叫《二十四孝图》,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示例:三借芭蕉扇 爱搬弄是非;对师父情谊深重,重情重义。 示例: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说明他成长了。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有一篇《二十四孝图》,作者对其中的两个故事“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是深不以为然的。作者认为这种“孝”根本就是不孝,而是体现了封建孝道的残酷与虚伪,也表现了中国古代儿童的悲惨处境。作答本题时,可联系这一点阐述理由。
(2)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游记》情节的了解。①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掌握。根据阅读的记忆,可知《西游记》中有关“三”字的故事,除题干中给出的“三打白骨精”外,还有“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等,写出一个即可。②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根据故事情节,此时唐僧已经相信了孙悟空的话,可是后来八戒的这句话,让唐僧生气,继续念紧箍咒,最后赶走了悟空,由此可见,八戒爱搬弄是非。悟空在临走时,“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表现他对师傅的不舍。③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内容的掌握与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队伍,第一次是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悟空打死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六贼,被唐僧教训,一怒离开,去东海龙宫喝茶。第二次是在第二十七回中,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妖怪变作村姑、妇人和白发老公公,被悟空识破,唐僧不辨人妖反而指责悟空恣意行凶,写下贬书,将其赶走。第三回是真假美猴王中,悟空被唐僧逐出禅门,但是忠心不改,为保唐僧西天取经,跑去南海求助于观音菩萨。三次被逐,让我们看到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根据题意写出选文以外的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分析其性格的变化即可。
9.(1)殉职 绿洲
(2)C
(3)B 10.(1)D
(2)示例一:好的书籍像花朵一样,让我们得以汲取如花蜜般的丰富知识。
示例二:阅读好的书籍,犹如丛中采蜜,内心不觉沁着一股甜意。 11.(1)B
(2)、(顿号)
(3)我们
【解析】9.(1)本题考查字形。
殉职,读音xùn zhí,指的是(在职人员)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绿洲,读音lǜ zhōu,指的是沙漠中有水和草的地方。
(2)本题考查字音。
嗔笑,读音chēn xiào,指欲笑欲恼。嗔原是指生气,嗔笑是略带生气地笑;
滑稽,读音huá jī,指(举止言谈)诙谐而引人发笑。
故选C。
(3)本题考查词义。
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形容美好的事物非常多,无法一一收纳。胜,指尽、完全。
故选B。
10.(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①“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是指万世文学的主宰者,历代帝王的老师。这是在曲阜孔府里称赞孔子的一句话。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②“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是老舍对《聊斋志异》这部文学作品的评价,它的作者是蒲松龄。这句话简明而生动地道出了《聊斋志异》的文学特点。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句鲁迅的名人名言,出自鲁迅的《自嘲》,意思是:“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
④《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秋天的怀念》表达了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对联中“爱子心切”以及“舐犊情深”可以看出对应的是《秋天的怀念》。
故选D。
(2)本题考查海报文案。
仔细观察图片,书是花朵的形状,而人则是长出翅膀提着篮子去采蜜,由此可以联想到蜜蜂采蜜。把读书比作蜜蜂采蜜,也能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符合题目的要求。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读书就像蜜蜂采蜜,须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甜美的蜜来。
11.(1)本题考查词义。
A.陶醉:欢畅地喝酒,直至醉倒。引申为沉浸在某种事物或境界里面。因此符合语境;
B.沉沦:陷入罪恶的或痛苦的境地。不能用来形容“文学殿堂”,词语感彩错误,因此不符合语境;
C.沉浸:浸泡,浸入水中。多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因此符合语境;
D.流连: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因此符合语境。
故选B。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在这里和前文中“春花秋月、夏蝉冬雪”一样是并列关系,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因此应该使用相同的标点符号:顿号。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将“使”去掉后,“领略”作为句子的谓语,用于说明陈述主语,因此主语是代词“我们”。
12.C 13.(1)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或寄予了象征意义的菊花开放在秋天,我怀念秋天去世的母亲。(2)暗示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母亲去世的悲痛,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生命存在的意义。(懂得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14.示例:要乐观对待自己的生活;遇到挫折,不害怕,不畏惧,勇敢面对;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精彩地生活。
【解析】12.本题考查句子朗读轻重的把握。
C.句子朗读轻重也是根据句意、画面及情感进行相应地处理,母亲这一出去就是诀别,感情中应当包含着作者内心的隐忍与遗憾之情,“再”字必须重读,“出去了”不需要重读;
故选C。
13.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理解。分析标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去综合分析。从全文内容来看,母亲是在“秋天”求“我”看花的,她正是“秋天”离开人世的,结尾我们是在“秋天”再去看菊花的,“秋天”是写作的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而且文中母亲的坚强,与“秋菊”相似,“秋天”又可以理解为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意义。文中的作者经历身体残疾、母亲去世的悲痛挫折后,终于明白了要好好活着的道理,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苦心和期望,为自己在痛苦时不曾关心到母亲而感到愧疚难过,为自己懂得了怎样面对艰难生活而释然。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谈谈题目“秋天的怀念”的含义。
1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对于今天的我们,好好儿活就是珍爱生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都要勇敢乐观地面对。努力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从平凡的生活中领悟出不平凡的快乐来。
15.示例:爱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一泓流淌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详解】这是一篇小作文。根据话题“爱”前面的一段提示可以理解“爱”的内涵,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父母之爱的亲情、同学之爱的友情、师生之爱的真情等角度提炼素材,可以拟写一组比喻句子,然后组成一组结构和风格一致的排比句进行表达。注意句子要通顺,必须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点睛:这是一篇小练笔作文,要求中的提示语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把握写作的方向,然后根据自己有关“爱”的体验,搜集素材,从亲情、友情、师生情等角度入手,按要求写出句子即可,注意必须是排比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