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讲:词句理解与赏析(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与练(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9讲:词句理解与赏析(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与练(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5 08:2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词句理解与赏析

考点说明
词句理解与赏析历来是中考的热门考点。课标明确考查的重点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针对文中的某句话,分析其表达效果或者妙处或者作用。考查内容主要有对语句修辞手法、关键词汇、语句丰厚蕴意、表达作用、描写方法等。
目录
03
常考题型
02
01
技巧点拨
链接中考
01
常考题型

常考题型
1、请从请从xx角度,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自选角度,赏析x段中画线句子;
3、xx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联系文章赏析;
4、分析句子中某个词的含义;
5、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某句话的含义;
6、揣摩下面的句子,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7、结合语境,赏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8、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赏析。
02
技巧点拨
【xx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技巧点拨
①抓关键词:(重点代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本义+语境义/比喻义/言外之意。
②抓修辞(双关、比喻):本义+比喻义(分析人物心情、品质或形象特点)+抒发……的情感。
③抓句子位置:确定句子位置+结构意义+内容意义。
④追问原因:追问“为什么”,回答这个事件的原因。
⑤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
【xx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技巧点拨
(一)词语角度:
运用……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准确/形象地写出了事物或人物……的特征,表达了……的感情。
【xx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技巧点拨
(二)修辞角度:
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拟人:将……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突出某某事物的……特征,加强了……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要表达的感情。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xx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技巧点拨
(二)修辞角度:
5、反复:增强语气,加强节奏感,强调突出……的内容、感情。
6、对偶: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7、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8、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加文章情感的表达。
【xx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技巧点拨
(三)描写角度:
1、人物描写角度: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方法,通过……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或心情,表现了……的人物<品质或表达了……的感情。
2、细节描写角度:运用细节描写,通过运用……词语,写出了……的细节,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或表现了人物……的特点。
3、景物描写角度: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气氛,衬托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或特点,为环境下文……情节做了铺垫。
4、场面描写角度:通过描写……场面,表达了人物……的感情或表现了人物……的特点。
【xx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技巧点拨
(四)情感角度:
这个句子写了……的内容,蕴含……的哲理/饱含….…的思想情感,给人……的启示。
【xx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技巧点拨
(五)从语句所在位置入手。
这是一个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具有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做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的作用。
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xx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技巧点拨
(六)句式角度:
这是一个xx句,具有……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着作者的深意。
◆疑问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设问句:自问自答,加强所表达的思想,引发思考。
◆反问句:加强语气。
◆感叹句:便于抒情,感情强烈。重复或回环句:反复强调,加强气势。.长短或整散句:错落有致。生动活泼,节奏明快。 对称句:引人注意,句式整齐
【xx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技巧点拨
(七)表达方式角度:
运用……的表达方式,点明/写出/抒发/交代了……
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的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xx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技巧点拨
(八)表现手法角度:
运用……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事物或人物……的感情或特点,突出强调了……,起到了……的作用。
03
链接中考
我读一本小书的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沈从文
①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必有一个老人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在那里磨针。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做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欣赏。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热时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用夹板绱鞋。又有个剃头铺,任何时节总有人手托一个小小木盘,呆呆的在那里尽剃头师傅刮脸。又可看到一家染坊,有强壮多力的苗人,踹在凹形石碾上面,站得高高的,手扶着墙上横木,偏左偏右的摇荡。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齿头包花帕的苗妇人,时时刻刻口上都轻声唱歌,一面引逗缚在身背后包单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红铜勺舀取豆浆。又有铁匠铺,制铁炉同风箱皆占据屋中,大门永远敞开着,时间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着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待到把赤红的热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溅的一下一下打着——日子一多,关于任何一件铁器的制造秩序,我也不会弄错了。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每天且可以从他那里看出有多少人接亲,有多少冥器,那些定做的作品又成就了多少,换了些什么式样。并且还常常停顿下来,看他们贴金,敷粉,涂色,一站许久。

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
②我就欢喜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
③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用自己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盐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做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实在太多了。

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
④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发愁。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拨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因此回到家里时,夜间我便做出无数稀奇古怪的梦。经常是梦向天上飞去,一直到金光闪烁中,终于大叫而醒。这些梦直到将近二十年后的如今,还常常使我在半夜里无法安眠,既把我带回到那个过去的空虚里去,也把我带往空幻的宇宙里去。
⑤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
【问题】简要分析第①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问题】简要分析第①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分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可从写作手法,内容和情感以及结构等角度来分析。
结合“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着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可知,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拉”“前倾后倒”“舞动”“扬”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小孩子打铁时候的状态,体现了小男孩打铁时候的专注和认真,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这个情景,体现出其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深刻;
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
结合“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可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箱在被小男孩拉的过程中发出的声音之大,也体现了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表达了作者对打铁这个生活场景非常感兴趣;
【问题】简要分析第①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分析】结合第①段“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第②段“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用自己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可知,这里作者是以儿童的口吻来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第②段“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溅的一下一下打着”“我就欢喜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体现了“我”对小男孩和打铁场景的喜爱;
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
结合“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着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待到把赤红的热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溅的一下一下打着”可知,这里的“于是”“便”“待到”“赶忙”体现了时间的短促,小男孩动作快速转换,体现出一种紧张的气愤,在阅读的时候不免语调急促;
【问题】简要分析第①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分析】结合“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着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待到把赤红的热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可知,这里的的语言朴实自然,描绘的场景接地气,体现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以孩子的视角来描述,充满了童真童趣,同时句式长短错落有致,显得更加的灵活,读来饶有趣味。
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
【问题】简要分析第①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1)借助动作(细节)描写,用“拉”“扬起”“前倾后倒”等动词呈现打铁过程,表现出看打铁的生活情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2022·河南郑州·统考中考真题
(2)运用比拟(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吼声”比拟“风箱”发出的强大声音,呈现“我”着迷的情形。
(3)以儿童口吻(语气)来描述,表现“我”对小男孩的喜爱和看打铁的欣喜。
(4)语调急促。通过“于是”“便”“待到”“赶忙”等词语,营造打铁场景的紧张氛围,突出“我”对打铁场景的痴迷。
【问题】简要分析第①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5)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比如用长句子描写拉风箱时的缓慢,用短句子表现趁热打铁时的紧张,快慢瞬变,体现“我”对看打铁的喜爱和新奇之情。
2022·河南郑州·统考中考真题
(6)语言质朴自然,表现出孩童天真的视角和湘西自然淳朴的画面。
长长的山路
沈念
①村与寨之间,山路相连,弯曲环绕,通往外面只有一条路,旧貌陈颜在浑然不觉间起着变化。父亲带着村民修这条路,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②那是一条遇到雨水就会泥泞的路,坑坑洼洼,湿滑难行。进入雨雪季节,就像踏进地雷阵,要随时小心掉进泥坑,出来一身脏泥衣。我每天上学必经此路,想躲也躲不了,想逃也逃不掉。在校门前的三岔路口,我曾发誓,将来要逃离闭塞的村子,要去山外的地方。
③寨子里的祖训是,穷也要有穷担当,不求人,凡事靠自己。那时候,很多条件好的村子早就把路修成了水泥路,但山寨家底子薄,修不起一条路。刚换的村支书是父亲,村民难以忍受这条破路的时候,就望着他们的新支书……
④父亲也不是没找过乡长。乡里的书记调任新的岗位,暂时由田乡长代理书记。那天父亲守在外面,瞅乡长办公室没人的一个空档,进了门,又要讲烂路的状况,但刚起了头,田乡长就叹了口气说,乡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了。父亲本是脸薄之人,听了这话,心里涩涩的不是滋味。后来有乡干部说县长要来,他当时心一硬,决定豁出去了。他想好了,万一县长发脾气,村支书不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必须要修条路对村民有个交代。

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
⑤那天,乡干部集中在礼堂开会。龙县长坐在台上讲话,字正腔圆,听得到声音在墙壁上碰撞。父亲站在外面,龙县长的讲话碎片似的飘进耳中:“农村广阔天地,不能死脑筋搞农业,我们准备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乡镇企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⑥县长一行人走出礼堂,看到父亲站在空阔的院子里,独独的一个人,站得笔直,一动不动,风吹动着他那条军绿色裤子的下摆,上面沾了很多湿漉漉的泥巴印子。
⑦“县长,帮我们修路。”父亲说完这句话,就一声不吭了。车从乡政府大院出发了,车厢内空气沉滞,县长的表情凝重。
⑧那条路,雨后泥泞,泥浆乱翻,像是一群不懂耕作的人踩过的水田。几个干部无从下脚,落在后面。龙县长刚迈了几步,鞋和裤子都沾满了泥巴,问走在前面的父亲,你们平时一直走这条路?
⑨父亲说,祖祖辈辈。
⑩有个干部嘟囔了一声,这条路走不进去吧?
龙县长扭头说,车开不到的地方,脚可以走,村民能走出来,我们就能走进去,我们走一次是一次,但山寨的老百姓,是要年年走、月月走、天天走的。

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
父亲回村,召开村民大会,第一句话就是,到修路的时候了。村民掂量着父亲的话,热情高涨,交头接耳,说龙县长讲得真好,又说父亲有胆识,没米下锅的人才敢破釜沉舟,还说,我们山寨人走好路、过好日子的时候也快要到了。
修路是三个月后启动的,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父亲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分成凿石组、运输组、铺路组,就地取材,用钢钎凿碎山石,手锤打得叮叮响,火花四溅。大家吃在工地上,饭菜从家里带,坚持了三个月,拉出了一条三米多宽的新路。父亲又想了个主意,把那些钎开的薄石块,条形块状的,带回村里垒了水渠的护坡。
修路接近尾声,那条儿时长长的山路,很快变了模样,变成了一条更平更宽的柏油新路。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
山寨的变迁,如同一本厚厚的书,风吹开一页沉重的过去,又画出一页开阔的未来。而今山路两旁是农家乐和古朴的民居,是清越的山风和厚厚的绿荫,是幽美的峡谷和明亮的旷野。那么多从路上经过的人,帮父亲和这座古老的山寨铭记着一条山间长路的故事。

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
【问题】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
长长的山路
【问题】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路比作飘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路又平又宽又长的特点,结合第 段“修路是三个月后启动的,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父亲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分成凿石组、运输组、铺路组,就地取材,……父亲又想了个主意,把那些钎开的薄石块,条形块状的,带回村里垒了水渠的护坡”可知,表达了对父亲和村民们的赞美之情。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路又平又宽又长的特点,表达了对父亲和村民们的赞美之情。

2021·湖北·统考中考真题
T H A N K S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