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5常见的化学反应(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5常见的化学反应(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7-15 21:5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知识点分类汇编-05常见的化学反应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天工开物》中记载烧制青砖时“火候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转釉”。该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克
C.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塞住砖窑的通气孔,窑内柴火会较快熄灭,是由于缺少可燃物
2.(2022·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小敏称取等质量的铜粉和铁粉,分别加入25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硝酸银溶液中(如图所示),充分反应。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铁和铜都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7:8
B.铁和铜都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1
C.铁有剩余,铜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6:15
D.铜有剩余,铁没有剩余,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5:14
3.(2021·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发明的新型钛合金,为“奋斗者”号下潜万米海底、从事科考任务解决了材料难题。工业制取金属钛的主要反应式是:①②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钛合金是一种金属单质
C.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D.中钛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96∶71
二、填空题
4.(2023·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杭州亚运会以“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为定位,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将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开幕举行。

(1)开幕当天,恰好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图甲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__________(填字母)位置。
(2)亚运吉祥物之一“莲莲”(图乙),名字源于世界遗产西湖中的莲叶。西湖红莲,叶呈盾状圆形,这一性状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
(3)本届亚运会全部场馆均使用绿色电能,这是亚运史上首次实现绿色能源全覆盖。亚运场馆所使用的部分电能来自于浙江沿海的海上风电场(图丙),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风能→风车叶轮的__________能→电能。
(4)亚运会火炬名为“薪火”(图丁)。该火炬采用的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用菌渣、牛羊畜粪等物质作为原料转化而成的。其主要的成分为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氢气等。
①该燃气充分燃烧后,产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②请分析该燃气的应用优势__________。
5.(2021·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物质的溶解度不同,用途也不同。请据表回答:
表一 物质的溶解度(20℃)
物质 NaOH
溶解度(克) 109 0.165 0.0014 0.0043
表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级
20℃时的溶解度(克) >10 1—10 0.01—1 <0.01
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1)实验中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来吸收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钙______于水,吸收效果不好。
(2)实验中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但是根据上表可知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硫,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______。
(3)20℃时,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
三、简答题
6.(2023·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在探究酸、碱性质时,小敏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稀盐酸后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
(3)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
(4)通过计算得出d点坐标。_______
7.(2022·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阶段I】得失氧说: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阶段II】化合价升降说:凡是出现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阶段Ⅲ】电子转移说: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凡有电子转移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1)根据得失氧说,在H2+CuOCu+H2O化学变化中,H2发生了___________反应。
(2)电子转移是元素化合价改变的本质原因。失电子后,元素的化合价会_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3)根据化合价升降说,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乙是___________反应。
(4)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氧化和还原是相互对立又辩证统一的关系
B.电子转移说是从微观视角来探析和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C.自然界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是有利的
D.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
8.(2022·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举重前运动员常常会抓一把“镁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只含有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固体。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分别取4.2克MgO,Mg(OH)2,MgCO3和“镁粉”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杯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MgO Mg(OH)2 MgCO3 “镁粉”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克 121.8 m 58.0 61.9
(1)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
(2)“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理由是___________。
(3)表格中m的值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兴趣小组补充了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由此可知该种“镁粉”的成分是___________。
9.(2021·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取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X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
(1)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产生的无色气体是______。
(3)溶液X的溶质是______。
(4)计算滤液A中氯化钠的质量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C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而不是28克,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可算出FeO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因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所以FeO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符合题意;
D、塞住砖窑的通气孔,窑内柴火会较快熄灭,是由于缺少氧气而不是缺少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铁>铜>银,等质量的铜粉和铁粉,分别加入25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质量关系是:
A.铁和铜都有剩余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因为硝酸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因此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1:1,故A错误;
B.铁和铜都没有剩余,则金属铜和银全部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设金属的质量均为m,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甲、乙生成银的质量比为,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每64份质量的铜能与340份质量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反应,每56份质量的铁能与340份质量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反应,等质量的硝酸银溶液完全反应消耗的铜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故铁有剩余时,铜能完全反应,C选项有可能出现,故C正确。
D.等质量的铜和银,铜有剩余,则铁一定有剩余,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FeTiO3是由Fe、Ti、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B、钛合金是在钛中加入其它物质混合而成,不属于单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C、反应②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选项正确;
D、TiCl4中钛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48:(35.5×4)=24:71,选项错误,故选C。
4. B 基因 动能(机械能) 原料适应性广、能源循环利用等(合理即可)
【详解】(1)结合二分二至日判断,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所以秋分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B。
(2)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所以西湖红莲,叶呈盾状圆形,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3)浙江沿海的海上风电场发电过程中是将风能转化为风车叶轮的动能(机械能),风车叶轮的动能(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
(4)①由上述分析可知,燃气的主要的成分为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氢气,所以该燃气充分燃烧后,产物中一定含有。
②根据上述信息可知,该燃气具有原料适应性广、能源循环利用等优点。(合理即可)
5. 微溶 52.2%
【详解】(1)实验中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不用澄清石灰水来吸收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浓度低,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有限。
(2)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生成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6. 固体逐渐消失,溶液显蓝色 (300,14.7)
【分析】ab段固体减小到零,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bc段固体没有增加,说明加入氢氧化钠没有与生成氯化铜反应,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在氯化钠和水;cd段固体不断增加,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水。,
【详解】(1)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加入稀盐酸后出现的现象是固体逐渐消失,溶液显蓝色;
(2)bc段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在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3)根据以上两小题的分析可知,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4)d点的纵坐标为生成沉淀的质量,横坐标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最大沉淀量产生时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之和。设d点坐标为,ab段消耗盐酸溶液质量为x,生成氯化铜质量为y;bc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cd段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n,生成沉淀质量为Q。


200g+25g+75g=300g。
答:d的坐标为(300,4.7)
7. 氧化 升高 置换 ABD
【详解】(1)根据得失氧说,在H2+CuOCu+H2O化学变化中,H2跟氧发生的反应,发生了氧化反应。
(2)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可见,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后,其化合价会升高。
(3)因为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置换反应有单质参与和单质生成,所以一定有化合价变化,其中乙是置换反应。
(4)A.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可见,氧化和还原是相互对立又辩证统一的关系,故正确;
B.电子转移说是从电子得失(微观)视角来探析和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故正确;
C.自然界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不一定是有利的,例如金属的锈蚀等,故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故正确。
故选ABD。
8. CO2 相等质量的“镁粉”和MgCO3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不同 设与碳酸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
x=3.65g
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设与氢氧化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
y≈5.286g
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故表格中m的值为84.0 MgCO3和Mg(OH)2
【详解】(1)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取“MgCO3和“镁粉”样品4.2g,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消耗的盐酸质量不相等,可知“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
(3)解析见答案。
(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
设MgCO3的质量为m,则,解得m=3.57g,消耗盐酸的质量为;“镁粉”中另一种物质的质量为4.2g﹣3.57g=0.63g,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61.9g﹣49.3g=12.6g,则设4.2g该物质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n,则,解得n=84g,故“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Mg(OH)2。
9. 引流 CO2 NaOH、、 设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设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氯化钠的质量为2.34g+4.68g=7.02g。
【详解】(1)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向溶液X中加入氯化钡,得到固体甲,固体甲一定含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可能含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加入稀硝酸,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含碳酸钡,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了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故无色气体是CO2;说明溶液X中一定含碳酸钠;
(3)氢氧化钠一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故溶液X中一定含硫酸钠,由(2)可知,溶液X中含碳酸钠,向溶液X中加入足量氯化钡,能将碳酸钠除尽,然后向滤液A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含氢氧化钠,故溶液X的溶质为:NaOH、Na2CO3、Na2SO4;
(4)见答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