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古诗三首
第3课时
预习检测
识记生字:
恃——有恃无恐
擞——精神抖擞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了解诗题含义及时代背景
诗人资料
龚自珍,思想家、文学家。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启蒙思想家,主张改革腐朽的政治和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在政治上,龚自珍主张“更法”,反对恪守祖宗成法。他的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为咏怀和讽喻之作。
探究二 学习诗的前两句,体会诗人感情
合作探究
中国
变革
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需要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
此处的“风雷”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雷吗?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及尖锐猛烈的变革。作者借诗句来表达自己想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提到“万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
了怎样的画面?“万马齐喑”一词
又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提到“万马”,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非常壮观的画面。“万马齐喑”则让人感到有些压抑,因为那么多的马在一起却都是沉默的,没有一个发出声音。
当时中国的状况,诗人用哪个字表达
了自己的感受?
你从“哀”字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悲哀
愤恨
“哀”。
合作探究
探究三 学习诗的后两句,体会诗歌感情
振作精神
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
“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
人们都在哪些方面被束缚了?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当时清政府用死板、陈旧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人们都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导致许多有志之士壮志难酬。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政府所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的强烈不满,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渴望有风雷般的力量来实现社会变革,振兴国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怎样才能读出作者这种强烈渴望
社会变革的情感?哪些字词可以
读得稍微重一些?
年代 作者 诗题 主题及表达的感情
《示儿》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
合作探究
探究四 对比三首古诗,品味不同感情
南宋
陆游
爱国;遗恨和渴望统一
南宋
林升
爱国;悲愤和忧虑
清
龚自珍
爱国;痛心疾首和期盼
《示儿》表达的是诗人临终也未看到祖国统一的遗恨和至死不忘收复失地的热切之意;《题临安邸》表达的是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悲愤,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己亥杂诗》写的是诗人对“万马齐喑”的痛心疾首和对社会变革的热烈期盼。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
背诵《己亥杂诗》。(共17张PPT)
古诗三首
第2课时
预习检测
合作探究
探究一 理解诗题含义
题写
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合作探究
探究二 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洋洋的春风
停止
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西湖上的达官贵人通宵达旦地寻欢作乐,这种情况何时才能停止呢?暖洋洋的春风把那些苟且偷安的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把杭州当成了曾经繁华的故都汴梁。
合作探究
探究三 深入理解诗歌,借助补充的资料理解诗人情感
山外青山楼外楼
视觉
听觉
触觉
面对着无限美景,诗人为何反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着无限美景,诗人为何反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人反问“西湖歌舞几时休”,是希望南宋的权贵们不要再过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了,要振作精神,去收复失地。
“游人醉”中的 “醉”是什么
意思?
“游人”在这里仅仅是指一般
的游客吗?
“游人”在这里特指南宋的统治者和忘了国难、苟且偷安的南宋权贵们。
这里的“醉”,既指游人陶醉在西湖山水的美景之中,又指南宋的权贵们天天醉生梦死。
结合资料,说一说对“直把
杭州作汴州”这句诗的理解。
这句诗是讽刺南宋的权贵们已经忘记了北宋灭亡的事实,在醉生梦死中,把杭州当作了北宋的都城汴梁。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应当
用怎样的语气朗读出来?
悲愤
忧虑
诗歌表达了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悲愤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南宋统治者歌舞升平、不思进取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现状的担忧之情,体现了诗人的爱国之心。
1.背诵《题临安邸》。
2.用下面的句式来总结今日的学习成果:
通过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句子),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画面),读懂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提前预习《己亥杂诗》,了解这首诗的相关背景资料。(共16张PPT)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对祖国的爱
——
预习检测
祭
蔡
及
乃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了解诗题含义及背景资料
合作探究
探究二 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只是
统一
收复北方的失地
不要忘记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
合作探究
探究三 深入理解诗歌,借助补充资料理解诗人情感
一切都已成空
陆游这时真的是了无牵挂了
吗?说说你的依据。
但是,表转折
诗人到底牵挂的是什么?又
为什么而感到悲伤?
背景资料
1126年,金军攻陷北宋都城开封城(今河南开封市)。1127年,金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又将皇室直系宗族及后、妃等全部押送回金,北宋灭亡。1127年,赵构即位,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南宋偏安于江南。从国土沦陷那天起,南宋百姓就在苦苦等待朝廷的军队能北上抗金,收复失地。可是,南宋朝廷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还一味地向金人屈膝求和。陆游写这首《示儿》的时候,北方已被金军占领整整84年了。
一般人临终时,会有对生命的留恋、对家人
的不舍,而陆游临终前心里最记挂的是什么?
祖国的统一
老百姓担惊受怕
……
为什么还要让儿子把祖国
统一的消息告诉他
诗人知道自己死后,这世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他的情绪虽然悲伤,但没有绝望,在临终之前依然希望祖国能早日统一,所以才嘱托孩子们千万不要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陆游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愤》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思维导图
陆游临死之际还在悲伤是因为他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他知道人死了就万事皆空了,但依旧渴望有一天朝廷的军队能收复失地、统一祖国。通过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1.背诵和默写《示儿》。
2.查阅资料,了解《题临安邸》作者的生平资料与诗歌的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