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文档属性

名称 成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9 17:5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晚清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成功制作人:尹姝娟 《成功》 季羡林(1911—2009),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感动印象: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荣辱不惊。    颁奖词: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说,把心留在东方。有关成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天才就是劳动。”——高尔基
“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钱伟长
“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狄更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言简意赅 繁琐 家喻户晓 兀兀穷年 膏油 蓦然
阑珊 日晷 主要考点: (1)议论文的三要素及其之间关系 (2)论证方式 (3)结构形式 (4)语言特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文章的核心和统帅。
——为证明论点。
——实现论据证明论点的手段。 中心论点:
论点是对所议论问题(论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议论文阅读理解的关键。 阅读《成功》,指出本文的论题和中心论点。 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有如下方法:
一、看标题,有时议论文标题即其中心论点。
二、看开头。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是议论文的常见写法,因而许多文章的中心论点都出现在开头部分。
三、看结尾。一些议论文中,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至文末得出结论,该结论即中心论点。 四、分析论据。对于有些隐含的中心论点,需要我们分析文章所用的论据,看这些论据为了证明什么,此处“什么”即中心论点。
五、归纳综合,有时中心论点分解为好几个分论点,这就需要逐个分析,再综合归纳。 论题——成功之道
中心论点——勤奋是成功之道。 (四、分析论据。对于有些隐含的中心论点,需要我们分析文章所用的论据,看这些论据为了证明什么,此处“什么”即中心论点。) 全文共10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作者谈他对成功的理解,并提出成功的三个条件;
第二部分(5~10)指出勤奋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勤奋是成功的关键。天资 + 勤奋 + 机遇 = 成功无能为力无能为力自己决定关键 讨论:
1、作者是怎样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条件的?
家喻户晓的故事
引用韩愈的话
引用王国维的经典比喻勤奋是成功之道。 论据
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即论据,它为论点服务。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凡能证明论点的事实都可以作为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和数据。
——凡科学原理、名言谚语、格言警句都可作事理论据。论据分两大类故事名言 囊萤——据说晋朝车胤,幼时家境贫寒,无钱买油点灯读书,于是夏夜捉萤火虫放入布袋,凭着萤火虫发出的亮光读书,后博学多通。 映雪——晋代孙康,好学而家贫,于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 悬梁——西汉人孙敬,好学,读书至夜不息。为了不使自己瞌睡,用绳系住自己的发髻,悬于屋梁,坚持多年,后终年成一代名儒。 刺股——战国时辩士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后,发愤读书,日夜不息。疲惫欲睡之际,以锥刺自己的大腿,驱除睡意,勤奋学习。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高瞻远瞩,选定目标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豁然开朗,妙手得之(立志)(追求)(获得)第一境界:高瞻远瞩,选定目标——立志——“预期”第二境界:百折不挠,艰苦奋斗——追求——“勤奋”第三境界:豁然开朗,妙手得之——获得——“成功” 人生成功的三种境界 2、王国维是治学的成功者,他的 “三种境界说”在学术界已经成为经典的比喻,作者基本赞成“预期——勤奋——成功”的“成功之道”,但是对此也有保留,作者有自己的理解。问:作者是怎样理解的?
作者将第一种境界解释为“预期”;第二种境界从文字看是写追求,作者理解为“勤奋”;第三种境界是说成功,本意中也包含奋斗成功的道理。 中心:
文章以个人经历说道理,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凡尔纳的“再试一次” 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80天环游地球》等。从35岁发表第一篇小说起,平均每年有2-3部作品问世,是世界一流的多产作家。  “临时安排”出来的喜剧大师 世界著名喜剧演员,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 。他最出色的角色是一个外貌流浪汉,内心则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著名电影有《淘金记》《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贾岛“苦吟” 唐代诗人,曾出家做过和尚,后来还俗。作诗以苦吟著称,被称为“苦吟诗人”。他曾作诗描述自己苦吟的情景:“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 。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行坐寝食,都不忘作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曹雪芹落魄写《红楼梦》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晚年困居北京西郊荒僻的香山,饥寒交迫,穷愁无路,只能靠朋友周济和卖画度日。在这样的困境中,仍矢志不移,勤奋地撰写长篇小说《红楼梦》。他花了十年心血,增删五次,才完成这部伟大的作品。《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塞纳河上的灯塔福楼拜,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 。他花了4年多时间写成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为了锤炼语言和句子,常常反复推敲。他曾是莫泊桑文学上和精神上的导师,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同行们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 他常年通宵达旦地伏案挥笔,书案上那盏带绿罩的灯终夜不熄,于是,他的窗户成了塞纳河上夜间作业渔人的灯塔,轮船航行最可靠的“航标” 。巴尔扎克深居简出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共91部小说,共2400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他有个创作时间表:从半夜到第二天中午工作,每天工作16-18哥小时,专心修改稿件和写作。然后,从中午到下午四点阅读各种报刊杂志,五点用餐,五点半才上床睡觉,到半夜又起床继续工作.法国一位传记作家介绍时说:“每三天巴尔扎克的墨水瓶就得重新装满一次,并且得用掉十个笔头。” 张恨水的写作生涯章回小说家张恨水,原名张心远,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 是“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代表。他的小说雅俗共赏。主要作品《啼笑因缘》《金粉世家》《夜深沉》《纸醉金迷》。一生写了110多部小说,是一位刻苦勤奋的多产作家。女儿张政回忆父亲晚年时说:“爸爸伏案而作,夜深人静,只有窗前一丛茅竹的影子,和他默默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