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基础知识测试卷(三)-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单选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隐藏(cánɡ) 附和(hè) 屏住呼吸(pínɡ)
B.弓缴(zhuó) 散步(sàn) 悄然无声(qiǎo)
C.刹那间(chà) 憎恨(zènɡ) 狂风暴雨(bào)
D.日晷(ɡuǐ) 惆怅(zhànɡ) 衣衫褴褛(lóu)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游手好闲 振奋人心余音绕粱 天崖海角
B.落荒而逃 一帆风顺 众志成诚 朴实教厚
C.鱼贯而入 悬梁刺股 赴汤蹈火 精兵简政
D.满不在乎 再接再励 斗志昂杨 金榜提名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场上,我军英勇作战,把敌人打得落荒而逃。
B.班会课上,大家各抒己见,讨论毕业联欢会的安排情况。
C.班长小曦带领同学们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
D.刘晓刚整天勤学苦练,游手好闲,获得了书法比赛一等奖。
4.下列诗句中,事物没被诗人赋予人的品格或志向的一项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下列句子与例句表达情感的方法一致的是( )
例:“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A.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C.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D.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
6.下列诗句中“青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C.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D.青春去如水,康乐归何年。
7.“为了促进消费,政府实施了许多创新之举,如发放消费券,县长直播带货,真是____。”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C.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8.以下哪种菜系不属于中国八大菜系之列( )。
A.浙菜 B.鄂菜 C.闽菜 D.徽菜
9._________,是中国形成辽阔版图的一个重要因素。( )
A.黄河文化向各地辐射 B.无河流域文化融合
C.长江文化向各地辐射 D.南方文化向各地迁徙
10.古代音律分为分为五音,其前后顺序是( )。
A.宫、羽、角、商、址 B.宫、商、址、角、羽
C.宫、商、角、址、羽 D.宫、羽、商、角、址
11.人体周身有很多穴位,并各司其职。其中“足三里”主胃。在小腿的当犊鼻下3寸。具体位置在小腿的( )。
A.内后侧 B.外前侧 C.外后侧 D.内前侧
12.《长歌行》是汉乐府诗,诗中"青青园中葵”的下半句是( )
A.朝露待日晞 B.万物生光辉 C.阳春布德泽 D.常恐秋节至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母亲孜孜不倦的关心下,我茁壮成长。
B.母亲不识字,老是用错词,常常把我逗得哄堂大笑。
C.我从容不迫地走上舞台,开始了我的表演,母亲使劲为我鼓掌。
D.每次因马虎而考不到高分,母亲总是司空见惯地说:“ 大意失荆州哟!”
14.下列句子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与其他三句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慈母情深》)
B.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十六年前的回忆》)
C.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军神》)
D.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表里的生物》
15.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详细描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中人们的民俗活动。
B.《匆匆》开篇用一组拟人句描绘了春景,紧接着使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的情感。
C.《为人民服务》引用古代文学家司马迁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说明两种不同“死”的意义。
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三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6.下列俗语与“亲情”关系最密切的一句是( )
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指一种酒。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C.“锲而不舍”这个成语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D.《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还写过《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老人与海》。
18.下列古诗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轻烟散入五候家 B.今月月明人尽望
C.任尔东西南北风 D.要留青白在人间
19.依次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入的四个分句,最恰当的一项:(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20.读下面这段话,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是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文学是______,你尽可翕(xī)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文学是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A.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B.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C.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二、填空题
21.读拼音,写词语。
wú liáo áo zhōu kuān wèi mǐn gǎn
míng mèi pì jìng lǐng yù bō li
22.选择词语。
(1)荒凉 凄凉
①从未开发前的 贫瘠,到如今的绿树成林,一代代垦荒人用行动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②繁华的北京城,残垣断壁的圆明园一片 。
(2)宽慰 安慰 抚慰
①成功不是必然的,想要成功就要经历失败,我们不能总是以“失败乃成功之母来” 自己。
②雨点滴答,演奏一曲优柔、甜蜜的催眠曲, 着沉睡人儿的疲惫的身体。
③一个有力的拥抱,一句 的话语,就能最好地传递你的爱。
23.我会查字典。
“绝”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 ,再查画 。“绝”在字典里的意思主要有: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穷尽;③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④气息中止,死亡:⑤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⑥极,最;⑦绝对。请你为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绝技
气绝 绝处逢生 绝大多数
24.把古诗文补充完整。
(1) ,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2) ,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3)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赠汪伦》)
(4)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
(5)路遥知马力, 。
25.文章妙思,彰显表达智慧。
(1)巧妙关联,层层递进,表达观点:“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2)连续发问,紧锣密鼓,吸引读者:“在 的日子里,在 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 ,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
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 ?”
26.诗词犹唱,歌颂人间真情。
(1)《无衣》是一首赞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 。 ”表现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2)《哭晁卿衡》是一首挽歌:“明月不归沉碧海, ”表达因朋友逝去,自己的哀伤和怀念之情。
(3)《满江红》是一首壮歌:“壮志饥餐胡虏肉, ”表现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一首离歌:“ ,山是眉峰聚 。”表达出对朋友的不舍与祝福。
(5)《十五夜望月》是一首思念之歌:“今夜月明人尽望, ”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达得含蓄蕴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A
17.【答案】D
18.【答案】C
19.【答案】B
20.【答案】C
21.【答案】无聊;熬粥;宽慰;敏感;明媚;僻静;领域;玻璃
22.【答案】(1)荒凉;凄凉
(2)宽慰;抚慰;安慰
23.【答案】纟;6;⑤;④;③;⑥
24.【答案】(1)九曲黄河万里沙
(2)一水护田将绿绕
(3)不及汪伦送我情
(4)温故而知新
(5)日久见人心
25.【答案】(1)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
(2)逃去如飞;千门万户;如轻烟;被初阳蒸融了;像游丝样的;偏要自白走这一遭啊
26.【答案】(1)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自云愁色满苍梧
(3)笑谈渴饮匈奴血
(4)水是眼波横
(5)不知秋思落谁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