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分类复习:课内阅读理解-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固: 或: 于:
2.司马迁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史学家,他的《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这段话出自《 》,是 (作者)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做的演讲。
4.这段话强调树立“ ”的生死观。
课内阅读。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 ),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 □或 □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 ),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5.在文中( )里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悬灯结彩 独出心裁 B.悬灯结采 独出新裁
C.悬灯结采 独出心栽 D.悬灯结彩 独出新载
6.文中空白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 B.:,,,( ) ( ) ,……
C.:,,;《》 《》 ,。 D.,,,,( ) ( ),……
7.这段文字出自( )。
A.巴金的《腊八粥》 B.老舍的《北京的春节》 C.沈从文的《春节》 D.斯妤的《除夕》
8.这段话着重描绘的是( )的景象。
A.腊八 B.除夕 C.大年初一 D.元宵节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中“处处”“整条大街”“几百盏灯”等词句,凸显了节日里热闹喜庆的氛围。
B.第一句带点的“又”字,是对前文的自然衔接,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C.文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灯”比作“长龙”。
D.作者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京味儿,既给人亲切感,又平添了一份情趣。
10.这段话中,写“除夕”“大年初一”的作用是什么?
。
11.我国民间很多与“吃”有关的习俗都有特定的寓意,例如:过年时,吃年糕是预示着 ,吃鱼的寓意是 ;给老人祝寿的时候,端上一碗长寿面,是祝福老人 。
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意点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乎且对我们进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⑤“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⑥“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⑦“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⑧“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⑨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⑩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12.在法庭上,“我们”的表现是 ,与父亲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写突出了父亲的 。
1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 和 描写,其中“ ”等描写说明父亲被敌人施了重刑;“ ”一词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很坚强;“ ”一词充分体现了父亲对亲人的爱。
14.对选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定”说明父亲已经做好思想准备,随时准备为革命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B.“沉着”说明父亲入狱后看淡了生死,早就觉得生无可恋,可以从容赴死了。
C.“伟大的力量”是指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D.通过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在危难时刻为了理想、信念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
15.选文中的父亲——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铁肩担道义,精神启后人。正是因为有无数像他一样的革命先烈,才换来现如今新中国的强大。禾下乘凉、神舟探天、蛟龙入海……如果让你穿越时空,去和李大钊对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试着写一写吧。
。
课内文段,阅读作答。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6.以上文段选自著名作家朱自清的《 》一文,这段话作者借“行走的太阳”来表现时光的 。
17.作者用了 、 、 等不同的动词写出时光毫不留情离“我”而去的情状。作者采用 的方法表达焦急、遗憾之情。
18.请运用这种方法,根据下面语境,各借用一种景物表达“好”与“不好”的心情。
心情好:打球回来的路上, 。
心情不好:打球回来的路上, 。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在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19.在上文找出一个谚语是: ,这个谚语说明了 。
20.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呢?
。
21.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 。
22.“色味双美”的意思是 。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
23.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
2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母鸡(节选)
①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②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1)“一向讨厌母鸡”,其原因不包括( )。
A.下蛋时,炫耀成绩。 B.叫声难听。 C.欺软怕硬,趁其不备进攻。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写出了作者对母鸡的喜爱之情。( )
②“欺侮”下毒手”“狠狠地”“咬下一撮儿毛来”描绘了母鸡恶毒的形象。( )
(3)“我一向讨厌母鸡。”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
(4)改写课文片段,让人读了不再感觉母鸡很讨厌,而是觉得它很可爱。
母鸡是个勤奋又有才华的歌唱家。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像 。每当它有什么心事时,就会唱抒情歌曲, ,使人 ;每当它下蛋的时候,就用有节奏的说唱响亮地向主人报告。有母鸡在, 。
2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天窗(节选)
①从那小小的玻璃上面,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 )地跳,你会看见( )闪电刷地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 )了这世界。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千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 )起来!
②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③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圆眼睛的猫头鹰——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会立刻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1)给选文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2)为什么“休息”加引号?
。
(3)“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天窗不止一次成为“我”的慰藉。那么课文中分别写了它在什么时候成为“我”的慰藉的?
。
(4)选文中的第三段主要写了 。假如作者在天窗中看到的是一粒移动的光斑,那么他会想到那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
(5)读完文章,你感觉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
课内阅读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鸡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没你这么当妈的!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饯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26.“皱皱的毛票”说明 。“龟裂的手指”说明 。
27.本段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和 。
28.文中划线的句子,重复出现了四次的词语是 ,这样写好在哪里?
。
29.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省略了我看到的部分。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话没说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经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0.文中两个加点字的含义是:“知” ;“谓” 。
31.对号入座: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C.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3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地一项是( )
A.疑问句,引发思考; B.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C.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说明心到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1. 固然,虽然,必然。 有的人 相比 2.史记 3.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4.为人民利益而死
【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本来就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
固:固然,虽然,必然。
或:有的人。
于:相比。
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相关知识。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创作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相关知识。
语段选自《为人民服务》,此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可知这段话强调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的生死观。
5.A 6.A 7.B 8.D 9.C 10.通过将元宵与除夕、初一对比,突出元宵明月当空,热闹美丽的特点。 11. 节节高 年年有余 健康长寿
【解析】5.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悬灯结彩: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
元宵节,处处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很喜庆。故选“悬灯结彩”;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都有新的品种,故选“独出心裁”。
故选A。
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句子意思未表达完整,后面用逗号;后面几个“有的”的句子表示列举,中间都用逗号;“红楼梦”“水浒传”都是书,故用书名号;“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句是最后一个分句,用句号。
故选A。
7.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这段文字出自《北京的春节》,作者现代作家老舍。故选B。
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读句子“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可知,这段描写的是“元宵节”。
故选D。
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C.“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这句是写实,是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用麦苗做成长龙形状的灯,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10.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读句子“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可知,这两句话的重点都在后半句,虽然除夕热闹,但没有月光;虽然大年初一很体面,但不够美;都是为了强调元宵节有明月,而且美丽的特点。
1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我国民间很多与“吃”有关的习俗都有特定的寓意。吃年糕 “糕”与“高” 同音,吃年糕意在祝愿来年不论是事业还是生活都能步步高升。每餐必有整鱼,但不可吃光,寓意为“年年有鱼(余)”。长寿面作为一种特别的生日礼物,不仅象征着长寿和健康,更代表了寿星和祝福人之间的纽带。当送出一碗长寿面时,能够让人感受到生日祝福的诚挚和真诚之情。
12. 忍不住哭喊 安定与沉着 13. 外貌 神态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 慈祥 14.B 15.李大钊先生,您对革命事业的情怀值得我永远学习,感谢您为祖国人民美好生活的付出!
【解析】12.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②自然段“‘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可知,在法庭上,“我们”的表现是忍不住哭喊﹔而父亲的表现是“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样写突出了父亲的从容与坚强。
13.考查了人物描写方法。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中“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对父亲的外貌的描写,“乱蓬蓬的长头发”这说明他遭受了酷刑的折磨﹔“慈祥的脸”是对父亲的神态的描写,说明父亲在子女面前,面对敌人表现出的坚定与镇静。
14.考查对文章句子的理解。
B.“沉着”是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暗示亲人要坚信革命事业,化悲愤为力量。
故选B。
15.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多读读文章内容,体会李大钊先生的高尚品德,抒发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如:李大钊先生,我敬佩您安定沉着与敌人作斗争的勇气,新时代的幸福离不开您的付出,我为您感到自豪!
16. 匆匆 流逝 17. 跨 飞 溜 拟人
18. 看到小鸟都在唱着歌 小鸟叽叽喳喳非常吵
【解析】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语段选自课文《匆匆》。《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
“行走的太阳”表示时间过得飞快,作者借“行走的太阳”来表现时光的匆匆,一去不复返。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从“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可知,“跨、飞、溜”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匆匆流逝。
从“跨、飞、溜”可知,作者把时间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时间的流逝的无奈以及焦急。
18.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境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语境可以得出心情好的时候,看到的景色也是乐观积极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描写的景色也是消极悲观的。
心情好:打球回来的路上,路边的小花对我微笑,树上的小鸟为我唱着动听的歌。
心情不好:打球回来的路上,风太大了,把我的头发吹得乱七八糟,向日葵似乎在嘲笑我。
19.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腊月初七初八的时候是天最冷的时候了 20.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21.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 22. 颜色和味道都很美 蒜泡得色入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 23.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和年画
【分析】19.本题考查谚语的识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相关方面知识的积累。“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意思是到了腊七腊八,就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儿冻死。只要在这天早晨喝了腊八粥,就会一冬天不冻手脚。
2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等)熬成的。”可知答案。
2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可知答案。
2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和寻找关键句子。色味双美:颜色和味道都好。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可知腊八蒜色味双美。
23.本题考查个人阐述。想一想自己在过年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写下来即可。如:放风筝、点烟花、打牌等等。
24.(1)A
(2) × √
(3)该句揭示了选文的中心,是中心句。
(4) 一位歌唱家在开演唱会 十分温柔 忍不住想分担它的忧愁 你永远都不会感到寂寞。
【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和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结合所给选项,可知讨厌母鸡的原因不包括“下蛋时,炫耀成绩。”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①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可知写出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之情,说法错误。
②结合第②自然段句子,抓住关键词“欺侮”下毒手”“狠狠地”“咬下一撮儿毛来”可知描绘了母鸡凶狠、恶毒的形象。说法正确。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作用。
文中的这句话“我一向讨厌母鸡。”在本语段中是一个中心句。本语段就是根据这句话写明了母鸡为什么令作者讨厌。因此,这句话在语段中所起的作用是揭示了本语段的中心思想。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题干要求,改写相关词语,让人读了不再感觉母鸡很讨厌,而是觉得它很可爱。如:母鸡是个勤奋又有才华的歌唱家。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像音乐家在表演美妙的音乐。每当它有什么心事时,就会唱抒情歌曲,温婉动人,使人感同身受;每当它下蛋的时候,就用有节奏的说唱响亮地向主人报告。有母鸡在,你永远都会沉浸在音乐之中。
25.(1)卜落卜落 带子似的 猛厉地扫荡 锐利
(2)这里的引号是突出强调的意思,“休息”指的是睡觉。
(3)课文中两次写到天窗成为我的慰藉。一次是在雷雨之时,一次是在夜晚。
(4) 在无边的黑夜,作者遥望天窗展开的想象。 正在飞行的飞机 独自玩耍的萤火虫 天上急速滑落的一颗流星
(5)天窗带给乡下孩子的是心灵的寄托和展开想象的自我安慰。
【详解】(1)本题考查课文填空。
出自课文《天窗》,原段为: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因此填空为:卜落卜落;带子似的;猛厉地扫荡;锐利。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结合所在句子,理解“休息”加引号的意思,休息加上引号,表示是不情愿,被逼迫。表示突出强调。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可知“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可知,在雷雨之时,天窗成为“我”的慰藉
从第②自然段“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可知,不想睡觉时,天窗是“我”的慰藉。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③段,从句子“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会立刻在你的想象中展开。”可知本段主要写了作者在夜晚透过天窗展开的想像,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想像作者看到光斑后会想到什么,如:假如作者在天窗中看到的是一粒移动的光斑,那么他会想到那也许是一颗绚烂的流星划过天空;也许是天上的星星;也许是夜空中的彗星。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第②自然段句子“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可知小小的天窗就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它放飞了孩子们的心灵,带给他们无尽的想象与快乐。
26. 母亲挣钱不易 母亲的艰辛 27.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28. 立刻 用排比手法,极力写出母亲的忙碌与工作的艰辛。 29.A 30. 同“智”,智慧 说 31. ③ ② ① 32.C
【解析】26.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母条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写出了母亲虽然很辛劳,但是却毫不犹豫的给“我”买书。表现了母亲的胸襟和远见,宁愿辛苦,宁愿贫穷,也要让孩子读书。
“皱皱的毛票”说明母亲挣钱不易。
“龟裂的手指”说明母亲的艰辛。
27.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从“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28.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
排比句: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作者用排比的写作手法,通过连续动作的词语描写突出了母亲工作的辛苦,忙碌,从而衬托出母亲对我学习的支持,对我的关爱。
29.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省略号的作用:(1)表示所引用的原文有省略。(2)表示列举的省略。(3)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4)表示有言外之意。(5)表示语言中断、话未说完。(6)表示语音延长。(7)表示说话断断续续。(8)表示静默或思考。
结尾句子中的省略号,省略是作者看到的母亲忙碌的工作状态。
30.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是知也。意思: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知:通“智”,聪明,智慧。
余尝谓。意思:我曾经说。谓:说。
3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有的态度和学习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有的态度。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意思: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
3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心经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明了“三到”之中,心到非常重要。
【点睛】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