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基础知识测试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基础知识测试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6 10:4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基础知识测试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惆怅 仇恨 忧愁 酬谢
B.盛大 茂盛盛开 盛饭
C.角度 脚步 弓缴 打搅
D.歌曲曲折 弯曲曲子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走马观花(走路,步行) B.赴汤蹈火(热水)
C.自愧弗如(不) D.非然也(这样)
3.下面的说法与相关著作中的情节相符的一项是(  )
A.在荒岛上,鲁滨逊刚开始是猎食野山羊,后来他把野山羊提来畜养起来。
B.江姐在万县被捕是因为叛徒华子良出卖了她。
C.汤姆和哈克勇敢地在法庭上指出醉鬼彼得是杀害医生的凶手。
D.嘎子误把老钟叔当汉奸,结果闹出笑话。
4.以下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秋节
②清明节
③重阳节
④端午节
⑤春节
A.②③①⑤④ B.⑤②④①③ C.⑤④①③② D.②⑤①④③
5.下列名著出自中国的是(  )
A.《童年》 B.《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爱丽丝漫游奇境》 D.《红楼梦》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肿胀 惊异 书藉 万不得以
B.宽慰 凄凉 慢长 心平气和
C.觉察 拔弄 哀思 天崖海角
D.钟楼 僻静 惊惶 司空见惯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写文章时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更好地让别入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B.“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这段话出自朱自清的《匆匆》。
C.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到,雷锋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D.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运笔自然,整体秀丽柔美,稳健大方,代表作之一是《三门记》。
8.与上联“猪八成义微美猴王”对应最恰当的下联是(  )。
A.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B.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C.关云长刮骨疗箭毒 D.孙行者智降大魔头
9.“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粗暴”的近义词是(  )。
A.粗俗 B.残暴 C.粗鲁 D.暴躁
10.一心想考上美术学院的姐落榜了,而陪姐姐备多的妹妹却拿到了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这真是(  )。
A.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B.有意裁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成荫
C.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1.依次填在下面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是(  )。
从__________的青年到__________的中年再到__________的暮年,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必要被时间轮船载着驶向不同的港湾。
A.壮心不已 风华正茂 成熟丰稔
B.风华正茂 成熟丰稔 壮心不已
C.成熟丰稔 风华正茂 壮心不已
D.成熟丰稔 壮心不已 风华正茂
12.将打乱的一段话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后最合理的组是(  )。
①他的心扑通扑通地跳,像是木榔头不住地敲打着胸膛。
②就在这时,他看到网下在不住地冒着两行水泡。
③大网好像被一股力量顶着,正往水面上浮起。
④青铜垂头丧气地走进水中去收他的网。
⑤那水泡越来越大。
A.④①②③⑤ B.①②⑤④③ C.④②⑤③① D.③⑤②④①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边城》是其代表作。
B.“一寸光阴一寸金”和“莫将忙事待明天”都表达了珍惜时间的道理。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临近毕业,我们可以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送给他。
1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是孕育万物的甘露,但有谁知道这司空见惯的水是极其珍贵的呢?
B.来自五湖四海的两个人竟然走到了一起,真是有缘!
C.我们要善于把平时作业及测试中出现的错题整理在一起,追根求源,寻找错误的原因。
D.他们小组写的毕业联欢会策划书独出心裁,获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15.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勇夺第一 喜获金牌 摘得桂冠 拔得头筹
B.人头攒动 人潮汹涌 摩肩接踵 吵吵闹闹
C.欣然怒放 吐露芬芳 美丽绽放 傲然盛开
16.在第六单元“制作成长纪念册活动”中,按照“发展足迹”、“多彩生活”、“才艺集萃”“班级之最”“毕业赠言”给资料进行了分类,这种方式是(  )。
A.编年体 B.栏目式 C.人物线索
1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晴”“清”“精”三个字的音序都是“Q”。
B.“承”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8画。
C.“彻”字不会读,可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彳”,再查5画。
D.“初”是左右结构,第四笔是撇点。
18.“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下列古诗词与该故事无关的一项是(  )
A.林杰《乞巧》
B.《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
C.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D.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二、填空题
19.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我留恋童年的生活。那时,我可以在zhà lán   附近捉qiū yǐn   逗蚂yǐ   ,可以用竹竿吓唬大树上qī   息的鸟鸦,还可以在pì   静的园子里捉迷藏。等我玩够了,回家就可以喝上奶奶áo   好的米zhōu   。如果遇到亲戚来串门,有时还能吃上jiǎo
   子。
20.书中自有颜如玉,璐璐嘉嘉带你走进语文书,请根据语境写生字。
每一本书、每一篇美文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当我们触摸到它的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十六年前的回忆》让我们认识了一位面对yán jùn    形势和kù xíng    还能镇定从容的李大钊;《匆匆》让我们感受到了朱自清对时间流逝之下内心pái huái    的感慨;读着《为人民服务》,让我知道了张思德的xī shēng    是为了人民的lì yì    而死的,比泰山还重。
21.选词填空。
(1)严峻 严重 严肃 严格
①   要求自己总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会让人进步得更快。
②河水被   污染,小鱼小虾都看不到了。
③升旗时要   认真。
(2)虽然……但是…… 只要……就…… 无论……都…… 即使……也……
①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
②在这种情况下,   找到小狐仙,可能   没有多大用处。
③   天气是酷暑还是严寒,我   坚持锻炼身体。
22.课内外积累填空:
(1)《竹石》中诗人用“   ,   。”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   ,   。”
(3)表示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的谚语是   。
(4)《十五夜望月》一诗中,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5)   ,天涯若比邻。
(6)弈秋,   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
23.日积月累。
(1)爸爸是个科学家,他整天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我劝他休息几天,爸爸引用《礼记》中的话对我说:“   ,   ,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保持进步啊!”
(2)我的书法是爸爸教的,爸爸看到我写的字比他的好看,不禁引用(荀子》中的语句赞叹道:“   ,   。”
(3)科技小组的同学的实践探索停滞不前了,为了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变革,科技老师引用《周易》中的语句对他们说:“   ,   ,   。“
(4)十年树木,   ;   ,终生难忘。
24.每个同学都有他的特点,在写毕业赠言的时候应该有所区别。请把下面的赠言送给不同的同学。
不善言谈的张萌。   
待人诚恳的刘资。   
比较懒惰的李刚。   
自信心不足的王丽。   
A.有花自有香,不必大风扬,你的潜能等着你去开发。
B.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
C.沉默,但不可沉没,沉默是金,但有时也会变成废铜。
D.我们的情谊如大海,拥有天下最真诚的友谊,就会拥有无尽的财富。
25.请将下面的信息填入对应的名著后面。(填序号)
①尼尔斯 ②塞尔玛·拉格洛芙 ③丹尼尔·笛福
④马克·吐温 ⑤主人公流落荒岛二十八年 ⑥波莉姨妈
(1)《汤姆·索亚历险记》   
(2)《骑鹅旅行记》   
(3)《鲁滨逊漂流记》   
2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外貌描写 E.神态描写
(1)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2)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3)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4)他想:把炸药包放在哪儿呢?   
(5)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B
16.【答案】B
17.【答案】B
18.【答案】D
19.【答案】栅栏;蚯蚓;蚁;栖;僻;熬;粥;饺
20.【答案】严峻;酷刑;徘徊;牺牲;利益
21.【答案】(1)严格;严重;严肃
(2)只要;就;即使;也;无论;都
22.【答案】(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五月初六卖艾叶——晚了一步。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海内存知己
(6)通国;专心致志
23.【答案】(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百年树人;插柳之恩
24.【答案】C;D;B;A
25.【答案】(1)④⑥
(2)②①
(3)③⑤
26.【答案】(1)B
(2)D
(3)E
(4)C
(5)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