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1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29 12:1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扩展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FRANCEGERMANY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三、英德美法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条件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等级森严,第三等级和特权等级严重对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启蒙思想的影响受到美国独立并确立民主共和制的鼓舞法国大革命(1789---1794)
1、背景:
①根本原因:
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②思想基础: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③阶级基础:
第三等级要求改革;
④直接原因:
1789年三级会议的重新召开革命爆发执政阶层事件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1.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君主立宪派2.颁布1791年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权力机构制宪议会2、过程第一阶段(1789—1792)《人权宣言》:核心:
人权、民主、法治执政阶层吉伦特派事件权力机构国民公会1.建立第一共和国
2.处死路易十六(1792底)第二阶段(1792.8—1793.6)执政阶层革命结束1794年,热月政变权力机构国民公会事件实行恐怖政策雅各宾派第三阶段(1793.6—1794.7)大革命后法国政体的更替:
1、拿破仑帝国(1804—1815年)
①1799年雾月政变,建立独裁;
②颁布《拿破仑法典》
③ 1804建立第一帝国;1815年灭亡
2、波旁王朝复辟(1815—1830年)
3、七月王朝(1830—1848年)
4、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
5、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
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年)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78917921804183018481852攻占巴士底狱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三共和国波旁王朝 共和之路艰难的原因:(1)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2.法国共和制确立的历程行政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立 法 权参议院众议院7年
可连选连任①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 ②缔结并批准条约, ③有特赦权, ④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由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9年,每3年改选其中1/3有权否决众议院的议案由普选产生,受财产资格和在法国居住时期的限制4年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总统3.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⑴标志:1875年宪法⑵内容:最高法院,由参议院授权组成司法权① ————掌握实权,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⑶意义:共和派最终确立和巩固奠定了基础 议会产生 选民间接选出 7年,连选连任4年,不超过2届行政权
任命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实行赦免
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行政权
提名高级官员、缔结条约权,但须参议院批准
对国会通过法案有否决权国家元首、军队统帅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法国总统制和美国总统制有何不同?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区别于君主政体,而且是作为君主政体的相对面而存在的。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背景:德国统一的完成19世纪中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俾斯麦运用“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1871年德皇威廉一世成立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 要求实现统一①积极: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②局限:保留了普鲁士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传统行 政 权皇帝宰相继 承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统帅军队,权力巨大由皇帝任命掌握行政大权,是内阁首脑,拥有绝对权力,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立 法 权联邦议会帝国议会由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组成权力巨大,未经联邦议会同意,任何法律均无效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权力小,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不拥有任何行政权监督权2、确立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内容:⑴实行君主立宪政体⑵实行联邦制国家马克思对德意志帝国的评价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主义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3、特点及成因:①具有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皇权至上)②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行政权与立法权没真正分开:立法机关不能有效监督政府)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统一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继承了军国主义传统根据教材P46 『学思之窗』马克思的问题将德国的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关系与法兰西共和国的情况比较,概括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你如何理解“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这句话?(1)比较:
(2)概括特点及原因:
 特点——
 
 原因——
法国的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关系是“制约与平衡”;德国的行政权控制立法权,因为君主凌驾于议会之上(3)宪法表明:皇帝和宰相权力极大;议会无实权
可见: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国家统一,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19世纪末)。4、评价:⑴进步性:⑵局限性:①德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②具有浓厚的专制 (君主权力过大)和军国主义色彩;
③造成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相同 从形式看,都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代议制 区 别 国家元首及其产生方式 总统 选举产生议会的权力和地位 有立法权 国家政治的中心立法机构 作用较小皇帝(权力中心)皇位世袭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总统及其内阁政府对议会负责 皇帝集行政和立法大权于一身,议会大受限制。 法德代议制的比较英国和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对比?德意志皇帝,由普鲁士国王世袭,拥有广泛的权力。国王,统而不治国家的象征,无实权。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首相和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立法机构,作用较小;帝国议会所有法案都须经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是权力的中心。二元制
君主立宪制议会制
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内阁首相皇帝
宰相民主共和制总统总统国民议会国会议会皇帝议会议会皇帝总统国民议会君主虚位议会至上军事封建
皇帝权重总统 共和制议会 共和制三、英德美法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1.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代议制民主)
2.都实行三权分立五、关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几点认识: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方式: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确立主要特征:1)以选举与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2)实行三权分立和制约与平衡原则3)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主要作用:1)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否定了君主专制体制,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顶梁柱。
2)有利于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局限性:维护资产阶级内部民主;在欧美部分国家仍尚未成熟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大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1875年首相迪斯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政治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特征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
(1)特征:议会或国会权力大,拥有立法和监督 政府的权力;权力分散且权力间互相制约;政府权力相对萎缩。
影响: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变化:内阁权力扩大;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中央政府权力加强。
原因: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议会得到进一步改革;社会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支持。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维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仅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1) 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教授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依据。中央集权制度符合中国古代中国国情。依据:①中国地域广阔;②以农耕经济为主;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的历程。
(2)概述“光荣革命”后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民主化进程的?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利,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他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地地道道的英国式。
(3)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模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特点:逐进改革。评价:逐进改革的模式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