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5 13:4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环境的构建。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环境的构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睦而温馨。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富含哲理的成语。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如何体现在语言当中?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和”的内涵与作用。
二、合作探究
(一)探“和”之义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当然,重视“和”的思想,对“和”与“同”内涵的思考并不始于孔子,也不止于孔子。讨论:“和”与“同”有什么区别?古人论述“和而不同”的思路是怎样的?“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交流点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和是互相补充配合但不失去自我;同是完全一样而没有自我。用现代哲学的话来说,和是矛盾的统一,同是绝对的统一。
(二)寻“和”之用
“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
这是孔子弟子有若的话,原文为:“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历来说法很多。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将“和为贵”中的“和”理解为“和睦”“和气”等。
课外搜集这方面的事例,可以是历史故事,也可以是身边的事,从中探寻“和为贵”的真谛。
【交流点拨】“六尺巷”“将相和”的故事。
三、小组活动
1.以“和而不同”为理念,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启发,共同受益。
2.步骤:
(1)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设置三个话题,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话题。
(2)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搜集并认真阅读与该话题有关的新闻报道及评论,仔细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
(3)小组内讨论、交流。观点一致的同学结成伙伴,共同整理资料,深入交流,最后推荐一名同学参加时事讨论会。被推荐的同学组成该话题的时事讨论组。另外推荐一名讨论会主持人。
(4)在班上举办时事讨论会。讨论会可以分三个时段,每个时段一个话题。由该话题组的时事讨论会成员及主持人共同完成。讨论时注意遵守之前制订的“议事规则”。
(5)讨论会期间,主持人可根据情况,随机邀请听众参与讨论。
(6)其他同学在旁听讨论会时要认真,并仔细观察讨论会成员的表现。会后,针对本次讨论会成员的表现做评点,选出你认为表现最佳的同学,并说明选他的理由。讨论时注意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晰,表述准确。
四、活动评价
1.评委评价。
2.老师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