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
2.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特点。
3.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泼辣、犀利、有力,讽刺意味强,感彩浓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揣摩语句,理解深层含意。
2.掌握反驳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语句,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魅力。
四、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内容为写作背景如下文:
1934年,日寇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际联盟申诉,要求其制止日寇的侵略,但国际联盟并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而当时的一些官僚政客和社会名流等,却在全国各地多次举行“金刚法会”,祈祷“解救国难”,悲观失望的情绪一时甚嚣尘上。当年8月份的《大公报》社评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课件展示前置主问题:
1.明确敌我双方的论点和论据,及敌方论证的错误原因。画出思维导图(结构提纲)。
2.为文中提到的四种“中国的脊梁”提供论据。
3 .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抓住关键词语)
4.“他信力”是仿照“自信力”新造的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找出生活中有例子。
一、慧眼金睛识重点
(一)(除第6题外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由课件展示
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1分)
2、对方有何依据(2分)
3、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4、哪些陈述可以看作我方的论据?
5、文中有哪一句话揭示了敌论的错误原因? (2分)
6、你能否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错误? (2分)
7、哪一句话可以看作是本文的结论?( 2分)
(二)追问:准确理解下列“中国人”的确切含义
1、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3、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4、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
选项:A 大部分中国人,B 所有中国人,C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三)你能否明确回答课题中的问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二、结构脉络我善理
(一)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否填写下面结构提纲的空白处?课件展示结构提纲图
(二)诗有诗眼,文有文眼,你能否找出一个短语作为回答题目的文眼
——“中国的脊梁”
(三)“中国的脊梁”是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四)这里提到的四种“中国的脊梁”,你能为作者补充典型而有力的事实论据吗?
三、鲁式语言我善读
“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两句诗是鲁迅先生真实写照。对于劳动人民鲁迅先生热情赞美;对待反动势力,鲁迅先生深恶痛绝,冷嘲热讽,所用语言犀利如刀,如匕首,如投枪。这种冷峻犀利的风格在本中也得到充分显现。 试试看,读出体现第二种语言风格的段落!
学生展示朗读,读出有关段落。
知识大放送
课件展示(一)仿拟是一种修辞方式。《汉语修辞学》是这样定义的:仿拟,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模仿或模拟现有的词句或格式,临时创新的一种方法。
仿拟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和创造力的修辞手法,渗透到了语言的各个角落,其使用频率或许仅次于比喻。
仿拟有仿词、仿句及仿篇三种。
课件展示(二)鲁迅先生等都是“仿拟”的高手
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 读经…… (鲁迅《这个与那个》)
费话不如少说,只剩崔颢《黄鹤楼》诗以吊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鲁迅《崇实》诗一首)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 也是苦趣,……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四、“仿拟”创新我也行
你能举出生活常见的仿词,仿句吗?
提示1:文盲,股民,白领,因地制宜,前仆后继……
提示2:《都是月亮惹的祸》,《痛,并快乐着》
尝试仿篇:(情境提示)近年来,华北地区环境日益恶化,烟尘弥漫,水资源日益枯竭,雾霾遮天蔽日。请你将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改动几个字,达到幽默的效果。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小结
本文先摆出对方错误的论点论据,并承认其事实,说他们曾有“他信力”, 现在正发展着“自欺力”,对他们进行了尖锐的讽刺。虽然敌方论据是事实,但只是部分事实,对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所以作者以间接反驳为“突破口”,通过间接反驳,鲜明提出并强有力证明了己方的主张——即大部分中国人都是有自信力的,从而使敌方的错误论点不攻自破。本文也成为鲁迅驳论文的名篇。
五、阅读拓展
自读《近墨者未必黑》、《驳“读书无用论”》和《读孟尝君传》,
1、说说这些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是以直接批驳为主,还是以间接反驳为主,还是二者兼顾。
2、如果是直接批驳,是驳论点,驳论据,还是驳论证?
展示:直击人心的鲁式警句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老师寄语:读点鲁迅
如今的国人若再清茶一杯,台灯一盏,把鲁迅书一卷,肯定是一道奢侈的风景,但读点鲁迅我们可以少些肤浅, 少些俗庸和丑陋;读点鲁迅,我们才能逐步地成熟,正视人生,直面社会。中国只有一个鲁迅,世界也只有一个鲁迅,鲁迅是我们毕尽一生要倾读的一部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