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含解析)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含解析)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15 22:4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拟卤素(SCN)2对应的酸有两种,理论上异硫氰酸(H-N=C=S)的沸点高于硫氰酸(H-S-C≡N)
B.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Cu(NH3)4]2+,NF3与NH3结构相似,NF3更易与Cu2+形成配离子
C.1mol的三种微粒、OCN-和N2O,含有的π键数目均为2NA
D.直链多磷酸盐的阴离子有多种,焦磷酸根离子、三磷酸根离子的结构如图所示,这类磷酸根离子可用通式(PnO3n+1)(n+2)-表示
2.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对多种配位体有很强的结合力,能形成种类繁多的配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
A.向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所有的均被完全沉淀
B.和中其中心离子的化合价都是+2价
C.配合物的配体为和
D.配合物的配位数为6
3.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
B.共价晶体都是单质,很多共价晶体可以用来作耐磨耐高温材料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分子晶体的熔点越高
D.固态时可导电的不一定是金属晶体
4.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中的化学键是共价键
B.中只存在离子键
C.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
D.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5.下列各种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均完全相同的是
A.和 B.和
C.和SiC D.和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与NH4Cl都属于分子晶体
B.MgCl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冰熔化时,H—O键发生断裂
D.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金刚石>NaCl>H2O
7.科学家探测了催化和制备双氧水和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催化剂能提高氧气中活化分子百分率
B.制备等物质的量的和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1
C.沸点:
D.上述合成过程中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非极性键的形成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与CO2的分子立体构型均为直线形
B.H2O和NH3中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相同
C.SiH4的键长大于CH4的键长,所以SiH4的熔点比CH4高
D.分子晶体中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含有其它化学键
9.拟晶是一种具有凸多面体规则外形的固体,具有优良的性能。下列有关拟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通过射线衍射实验检测是否属于晶体
B.铁元素与铜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区
C.等质量的分别溶于过量盐酸和溶液,生成的物质的量相等
D.溶于过量的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10.在一定条件下,与甲醛发生如下反应:
已知:i、HCN为剧毒、易挥发的气体,其水溶液有极弱的酸性
ii、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中均形成4个配位键
B.中键角小于
C.依据与甲醛反应可以生成,可推测:
D.上述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既保证安全性,也能提高反应物转化率
11.H+离子与NH3分子反应生成NH4+离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
A.离子键 B.分子间的作用 C.配位键 D.非极性共价键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时碳氧键发生断裂
B.CaO和SiO2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
C.Na2O与Na2O2所含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D.Br2蒸气被木炭吸附时共价键被破坏
13.NH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某些配合物的制备,如NiSO4溶于氨水形成[Ni(NH3)6]SO4。工业上常采用氨氧化法制硝酸,其流程是将氨和空气混合后通入灼热的铂铑合金网,反应生成NO(g),生成的一氧化氮与残余的氧气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NO(g)+O2(g)=2NO2(g) △H=-116.4kJ·mol-1。随后将二氧化氮通入水中制取硝酸。工业上一般用石灰乳吸收硝酸工业尾气(NO和NO2),由于NO不能被碱吸收,一般控制NO和NO2约为1:1通入石灰乳,净化尾气的同时又可制得混凝土添加剂Ca(NO2)2。电解法脱硝一般先用稀硝酸吸收氮氧化合物生成亚硝酸,再用电解法生成硝酸。下列有关[Ni(NH3)6]S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Ni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
B.1mol[Ni(NH3)6]2+中σ键的数目为18mol
C.[Ni(NH3)6]2+中H-N-H的键角大于NH3中的键角
D.VA族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相同
14.下列物质,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MgO、NaCl、KCl 、AlCl3 B.CF4、 CCl4 、CBr4、CI4
C.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石墨 D.冰、冰醋酸、干冰、固体氩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硅酸盐玻璃能加工成一定的形状,具有自范性
B.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C.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D.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红外光谱法
二、填空题
16.(1)用质谱仪检测气态乙酸时,谱图中出现质荷比(相对分子质量)为120的峰,原因是______。
(2)金属镓(G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IIIA族,其卤化物的熔点如下表:
GaF3 GaCl3 GaBr3
熔点/℃ > 1000 77. 75 122. 3
GaF3熔点比GaCl3熔点高很多的原因是______。
17.CdSe的一种晶体为闪锌矿型结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为(,,),则B、C的原子坐标参数分别为___。该晶胞中CdSe键的键长为___。已知Cd和Se的原子半径分别为rCdnm和rSenm,则该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___。
18.下列反应曾用于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驶:2+3CH3CH2OH+16H++13H2O→4[Cr(H2O)6]3++CH3COOH
(1)基态Cr3+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配离子[Cr(H2O)6]3+中,与Cr3+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CH3COOH中C原子轨道杂化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1molCH3COOH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
(3)H2O与CH3CH2OH可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为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_______。
(4)CH3CH2OH核磁共振氢谱中有_______个不同的吸收峰。
19.化合物与可以通过配位键形成。
(1)配位键的形成条件是______。
(2)在中,______(填元素符号,后同)原子提供孤电子对,______原子接受孤电子对。
(3)写出的结构式并用“→”标出配位键______。
三、计算题
20.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
(1)三氯化铁溶液用于检验食用香精乙酰乙酸乙酯时,会生成紫色配合物,其配离子结构如图所示:
①基态铁离子的核外电子填充在___________个原子轨道中;
②此配离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
③此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
A.离子键 B.金属键 C.共价键 D.配位键 E.σ键 F.π键
(2)与钴盐形成的配离子可用于检验的存在。离子的VSEPR模型名称为___________。
(3)研究物质磁性表明:金属阳离子含未成对电子越多,则磁性越大,磁记录性能越好。离子型氧化物和,其中适合作录音带磁粉原料的是___________。
(4)锰的一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已知:原子个数和价电子总数分别对应相等的分子、离子或基团称为等电子体。请写出两种与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___________(请写出一个分子和一个离子)。
(5)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的结构如图所示,a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已知晶胞密度为ρg/cm,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晶胞的边长为___________cm(列计算式)。
21.高氯酸三碳酰胫合镍[Ni(CHZ)3](C1O4)2}是一种新型的起爆药。
(1)写出基态Ni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
(2)基态Cl原子核外电子总共有_______种运动状态,最高能级的原子轨道电子云形状为______。
(3)Ni能与CO形成配合物Ni(CO)4,配体CO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C原子而不是O原子,其理由可能是_______,1mol该配合物分子中σ键数目为_______(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4)高氯酸三碳酰肼合镍可由NiO、高氯酸及碳酰肼化合而成。
①高氯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的原因是________。
②l个晶胞中含有的Ni2+数目为a,Ni2+的配位数为b,NiO晶胞中每个Ni2+距离最近的Ni2+数目为c,则a:b:c=_______。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2.周期表中的五种元素 A、B、C、D、E、F,A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 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为 nsnnpn;C是基态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数目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E的基态原子M层填满电子,N层仅有2个电子;F位于第六周期,与Cu 同族,其单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末位。
(1)写出 E的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
(2)B、C 形成的BC-常作为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体,BC-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BC-中含有的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其等电子体有_________(填2个);
(3)A、B、C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
(5)E、F 均能与 BC-形成配离子。E 与 BC-形成的是四配位离子,工业上常用 F 和BC-形成的配离子(直线形)与 E 反应来提取 F 单质,写出E置换F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
23.硫酸四氨合铜晶体常用作杀虫剂、媒染剂,也是碱性镀铜中电镀液的主要成分。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设计的合成路线为
已知:为绛蓝色晶体,常温下在空气中易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的碱式盐使晶体变成绿色的粉末。在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解离过程:

及在水中均可溶,在乙醇中均难溶。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减小。若在铜氨溶液中加入乙醇,会析出绛蓝色的硫酸四氨合铜晶体;实验表明,若在铜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或硫酸钠,同样会有硫酸四氨合铜晶体析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通常采用将铜屑浸泡在热的稀硫酸中,然后向其中不断通入热空气的方法来制备溶液。
写出制备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制备过程中稀硫酸的温度保持在,需要对稀硫酸进行加热保温。应该采用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该加热方式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向溶液中所加的固体试剂为________填种试剂的化学式;试说明为何加入该固体试剂后会有晶体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的实验步骤为加热蒸发,冷却溶液,加乙醇、结晶。
该方案存在一定缺陷,因为利用方案得到的产品晶体中往往含有________杂质,产生杂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方案、的最后操作步骤均为过滤、洗涤、干燥。
过滤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将固液混合物进行分离。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用于固液混合物分离的操作有“倾析法”“普通过滤”和“减压过滤”等,操作示意图如下:
减压过滤相对于普通过滤的优点为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过滤速度相对较快
B.能过滤胶状混合物
C.得到的固体物质相对比较干燥
D.可以过滤具有强腐蚀性的固液混合物
洗涤步骤中可选用的洗涤液是________。
A.乙醇与乙醚的混合液 蒸馏水
C.乙醇和水的混合液 饱和硫酸钠溶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A.异硫氰酸分子中氢原子连在氮原子上,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其沸点应高于硫氰酸,故A正确;
B.F的电负性很大,强烈吸引电子,使得N上的电子移向F原子,所以NF3不容易和Cu2+形成配离子,故B错误;
C.、OCN-和N2O是等电子体,它们和CO2也是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结构相似,根据CO2的结构式(O=C=O)可知,1mol的这三种微粒含有的π键数目均为2NA,故C正确;
D.根据焦磷酸根离子、三磷酸根离子的结构可知焦磷酸根离子为,三磷酸根离子为,则这类磷酸根离子可用通式(PnO3n+1)(n+2)-表示,故D正确;
故选B。
2.B
解析:A.解析加入足量的溶液,与反应生成沉淀,配体与不能反应,A错误;
B.中,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显0价,中,显-1价,故它们的中心离子的化合价都是+2价,B正确;
C.配合物的配体为,C错误;
D.配合物的配体为,配位数为2,D错误.
故答案为:B。
3.D
解析:A.离子晶体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A不正确;
B.共价晶体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如二氧化硅),共价晶体内的共价键能大,所以很多共价晶体可以用来作耐磨耐高温材料,B不正确;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但分子晶体熔点的高低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与共价键能无关,C不正确;
D.固态时可导电的不一定是金属晶体,也可能是石墨等,D正确;
故选D。
4.C
解析:A.MgF2为离子化合物,晶体中的化学键只有离子键,故A错误;
B.NaOH是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故B错误;
C.AlCl3是共价化合物,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故C正确;
D.NH4Cl是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B
解析:A.氯化镁含有离子键,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氧氧共价键,故A不符合题意;
B.两者均含有共价键,且均为分子晶体,故B符合题意;
C.二硫化碳为分子晶体、碳化硅为共价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含有离子键、共价键;含有共价键、离子键、配位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解析:A.氯化铵中铵根离子与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晶体,选项A错误;
B.MgCl2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存在共价键,选项B错误;
C.冰融化为物理变化,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不断裂,选项C错误;
D.一般来说熔沸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金刚石>NaCl>H2O,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7.C
解析:A.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提高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率,A项正确;
B.都是由制备、,制备或都转移2mol电子,B项正确;
C.和都是分子晶体,因为分子间容易形成氢键,故沸点比高,C项错误;
D.、分子中都只存在非极性键,分子中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D项正确;
故选C。
8.B
解析:A.CO2价层电子对数为2,因此CO2的分子立体构型为直线形,SO2价层电子对数为3,SO2的分子立体构型为V型,故A错误;
B.H2O分子中中心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4,O原子采用sp3杂化;NH3中心原子为N,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 =4,杂化类型为sp3,故B正确;
C.Si的原子半径大于C,SiH4的键长大于CH4的键长,但两者为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键能无关,SiH4的熔点比CH4高是因为SiH4的分子间作用力大,故C错误;
D.分子晶体中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有的也存在化学键,如CO2,存在分子间作用力,C和O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故D错误。故选B。
9.A
解析:A. X射线可以鉴定晶体,可通过射线衍射实验检测是否属于晶体,故A正确;
B. 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区,Cu在ds区,故B错误;
C. 等质量的分别溶于过量盐酸和溶液,Al、Fe都可和盐酸反应生成H2,而只有Al能和NaOH溶液反应,根据方程式或电子转移可得与盐酸反应生成的H2多,故C错误;
D. 过量的HNO3会将Fe氧化成Fe3+,溶于过量的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Fe3+、,故D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A.与中均形成了4个配位键,提供4个空轨道容纳4个孤电子对,A正确;
B. 由于中原子上孤电子对的排斥,分子中2个键的夹角小于,B正确;
C.依据与甲醛的反应不能证明和的大小,要比较和的大小,应该比较与或与这两个反应的进行程度,C错误;
D.为可逆反应,酸性条件下会生成,其为剧毒、易挥发的气体,同时使反应逆向进行,故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既保证安全性,又有利于生成,提高反应物转化率,D正确;
故选C。
11.C
解析:由于NH3中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拿出3个电子与3个氢原子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N原子上还有1对孤电子对,H+中无电子,有空轨道,因而H+离子与NH3分子的相互作用为配位键。故答案选C。
12.B
解析:A.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键的断裂,故A错误;
B.CaO是离子晶体,由阴阳离子构成,SiO2是原子晶体,由原子构成,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故B正确;
C.Na2O只含离子键,Na2O2既有Na+和之间的离子键,又有两个氧原子之间的非极性键,故C错误;
D.Br2蒸气被木炭吸附属于物理变化,故化学键未被破坏,故D错误;
故选B。
13.C
解析:A.Ni是2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84s2,故A错误;
B.1个[Ni(NH3)6]2+中 含有6个N→Ni配位键,配位键属于σ 键,含有3×6=18个N-H共价键,共价键也属于σ 键,即共含有24个σ 键,所以1mol[Ni(NH3)6]2+中 σ 键的数目为24mol,故B错误;
C.NH3中含有一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所以[Ni(NH3)6]2+中H-N-H的键角大于NH3中的键角,故C正确;
D.VA族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不一定相同,如N2是分子晶体,而Sb是金属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14.A
解析:A.MgO、NaCl、KCl构成离子晶体 、AlCl3构成分子晶体,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的带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就越强,熔点就越高,所以熔点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MgO、NaCl、KCl 、AlCl3,A正确;
B.CF4、 CCl4 、CBr4、CI4都构成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依次增大,熔点依次升高,B不正确;
C.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都构成共价晶体,键长C-C<C-Si<Si-Si,则键能C-C>C-Si>Si-Si,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石墨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石墨中C-C键长比金刚石中C-C键长短,熔点石墨比金刚石高,所以熔点:石墨>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C不正确;
D.冰、冰醋酸、干冰、固体氩都构成分子晶体,但冰醋酸的凝固点比水高,所以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冰醋酸、冰、干冰、固体氩,D不正确;
故选A。
15.B
解析:A.硅酸盐玻璃是非晶体,不具有自范性,A叙述错误;
B.晶体具有自范性,导致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B叙述正确;
C.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内部粒子在空间上是否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C叙述错误;
D.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X射线衍射实验,D叙述错误;
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6. 两个乙酸分子通过氢键形成二聚体() GaF3是离子晶体,GaCl3是分子晶体;离子键强于分子间作用力
解析:(1)质谱检测乙酸时,出现质荷比为120的峰,说明可能为两分子的乙酸结合在一起,由于乙酸分子中存在可以形成氢键的O原子,故这种结合为以氢键形式结合的二聚体(),故答案为:两个乙酸分子通过氢键形成二聚体();
(2)F的非金属性比Cl强,比较GaF3和GaCl3的熔点可知,GaF3为离子晶体,GaCl3为分子晶体,离子晶体中主要的作用为离子键,分子晶体中主要的作用为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强于分子间作用力,故GaF3的熔点高于GaCl3,故答案为:GaF3是离子晶体,GaCl3是分子晶体;离子键强于分子间作用力。
17. B(,,),C(,,) anm ×100%
解析:原子坐标参数A为(,,),根据0点定位,则B、C的原子坐标参数分别为B(,,),C(,,);设该晶胞中CdSe键的键长为x,设体对角线为y,x=y,则y2=(a)2+(a)2+(a)2,则x=a;在晶胞中,Cd原子数为×8+×6=4,Se原子数为4,已知Cd和Se的原子半径分别为rCdnm和rSenm,则该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 =×100%;
18.(1) 1s22s22p63s23p63d3或[Ar]3d3 O
(2) sp3 sp2 7NA
(3)H2O与CH3CH2OH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4)3
解析: (1)铬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铬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铬离子,则基态铬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44s2或[Ar]3d3;配离子[Cr(H2O)6]3+中的配位体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具有孤对电子,能与中心离子铬离子形成配位键,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44s2或[Ar]3d3;O;
(2)乙酸分子中甲基上的饱和碳原子为sp3杂化,羧基中不饱和碳原子为sp2杂化;有机物分子中单键为σ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乙酸分子中含有7个σ键和1个π键,则1mol乙酸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1mol×7×NA mol—1=7NA,故答案为:sp3;sp2;7NA;
(3)水与乙醇可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为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水分子与乙醇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故答案为:H2O与CH3CH2OH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4)乙醇分子中含有3类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个不同的吸收峰,故答案为:3。
19. 一方能够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具有能够接受孤电子对的轨道 N B
解析:(1)配位键的形成条件是一方能够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具有能够接受孤电子对的轨道。故答案为:一方能够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具有能够接受孤电子对的轨道;
(2)在中,N最外层5个电子,形成三个N-H键,用去3个电子,还有一个孤电子对,N(填元素符号,后同)原子提供孤电子对,B的2p能层有一个空轨道,B原子接受孤电子对。故答案为:N;B;
(3)中N提供孤电子对,硼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的结构式并用“→”标出配位键为:。故答案为:。
三、计算题
20.(1) 14 、 CDEF
(2)平面三角形
(3)
(4)、、、(2分,合理给分)
(5) 4
解析:(1)①铁的原子序数为26,基态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则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则基态铁离子的核外电子填充在14个原子轨道中;
②此配离子中-C2H5和-CH3中碳原子为sp3杂化,“C=O”和“C=C”中碳原子为sp2杂化,此配离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sp2杂化。
③根据配离子的结构知,乙酰乙酸乙酯中碳碳之间存在非极性键,碳氢、碳氧、氧氢之间存在极性键,单键中只有σ键,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中存在σ键和π键,Fe3+与乙酰乙酸乙酯之间存在配位键,此配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为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σ键和π键,答案选CDEF。
(2)中中心原子N的孤电子对数为(5+1-22)=1,成键电子对数为2,价层电子对数为1+2=3,NO2-的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
(3)V2O5中金属阳离子为V5+,V5+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没有未成对电子;CrO2中金属阳离子为Cr4+,Cr4+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3d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根据“金属阳离子含未成对电子越多,则磁性越大,磁记录性能越好”,适合作录音带磁粉原料的是CrO2。
(4)用替换法,与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CH4、SiH4,离子为等。
(5)由晶胞可见黑色小球的配位数为4,该晶体的化学式为ZnS,则a的配位数也为4。
用“均摊法”,晶胞中含大的灰球:8+6=4,含黑色小球:4,设晶胞的边长为rcm,则晶体密度为,则。
21.(1)
(2) 17 哑铃形
(3) 电负性O>C, O原子不易提供孤电子对,配体CO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C原子而不是O原子 8NA
(4) HClO4中非羟基氧数目比HClO的多,HClO4中Cl的正电性更高,导致Cl-O-H中O的电子向Cl的偏移程度比HClO的大, HClO4更易电离出H+,酸性越强 2: 3: 6
解析:(1)镍为28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基态Ni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2)氯为17号元素,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故基态Cl原子核外电子总共有17种运动状态,最高能级为3p轨道,原子轨道电子云形状为哑铃形;
(3)配合物Ni(CO)4,配体CO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C原子而不是O原子,其理由可能是电负性O>C, O原子不易提供孤电子对,配体CO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C原子而不是O原子;
单键均为σ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1mol该配合物分子中有8molσ键,数目为8NA;
(4)①高氯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的原因是HClO4中非羟基氧数目比HClO的多,HClO4中Cl的正电性更高,导致Cl-O-H中O的电子向Cl的偏移程度比HClO的大, HClO4更易电离出H+,酸性越强。
②由图可知,l个晶胞中含有的Ni2+数目为a=,Ni2+的配位数为b=6,NiO晶胞中每个Ni2+距离最近的Ni2+数目为c=12,则a:b:c=2: 3: 6。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2. 3d104s2 sp 1:2 N2、CO、C22-、NO+(写两个即可) O>C>H V形 Zn+2[Au(CN)2]- = 2Au+[Zn(CN)4]2-
【分析】周期表中的五种元素 A、B、C、D、E、F,A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A为H元素;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D为O元素;B 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为 nsnnpn,n=2,2s22p2,B为碳元素;C是基态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数目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则C为N元素;E的基态原子M层填满电子,N层仅有2个电子,则E的核外电子数为30,则E为Zn;位于第六周期,F与Cu 同族,其单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末位,则F为Au。
解析:(1) Zn的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d104s2;
(2)C、N 形成的CN-中有C≡N,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叁键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单键含有1个σ键,CN-中含有的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1:2。等电子体间价电子总数相等、原子总数相等,CN-等电子体有N2、CO、C22-、NO+等;
(3)电负性的大小可以对应非金属性的强弱,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H、O、C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4)O3与二氧化硫分子是等电子体,故其分子的立体构型与二氧化硫相同,为V形;
(5)Zn、Au均能与CN-形成配离子。Zn与CN-形成的是四配位离子[Zn(CN)4]2-, Au和CN-形成的配离子(直线形)[Au(CN)2]-,用Zn来提取Au单质的离子方程式:Zn+2[Au(CN)2]- = 2Au+[Zn(CN)4]2-
五、实验题
23.(1) 水浴加热 受热均匀、易于控制加热温度
(2) 或 当加入时,溶液中、增大,增大使平衡向左移动,抑制电离,增大溶液中的,从而使平衡向左移动,使增大,与增大使平衡向左移动,促使析出或当加入时,增大,使平衡向左移动,促使析出
(3) 或 加热蒸发过程中挥发,使平衡向右移动,且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铜或碱式硫酸铜
(4)
【分析】铜单质在酸性条件下被氧气氧化为,再加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铜悬浊液,继续加入氨水,沉淀溶解,得到硫酸四氨合铜溶液,将溶液分为两分,方案向溶液中加入或,得到硫酸四氨合铜晶体,方案通过重结晶操作得到硫酸四氨合铜晶体。
解析:(1)铜单质在酸性条件下被氧气氧化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要使温度保持在,可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由于水其有较大的比热容,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较为缓慢,所以具有易于控制温度的优点,且水浴加热时水能够使被加热物体均匀受热。
(2)或;当加入时,溶液中、增大,增大使平衡向左移动,抑制电离,增大溶液中的,从而使平衡向左移动,使增大,与增大使平衡向左移动,促使析出或当加入时,增大,使平衡向左移动,促使析出。
(3)或;加热蒸发过程中挥发,使平衡向右移动,且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铜或碱式硫酸铜。
(4)减压过滤可加速过滤,并使沉淀抽吸的较干燥;因为胶状沉淀在快速过滤时易透过滤纸,沉淀颗粒太小,则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溶液不易透过,所以减压过滤不宜过滤胶状沉淀和颗粒太小的沉淀;当需要过滤具有强腐蚀性的固液混合物时,可选用玻璃纤维代替滤纸进行过滤,可有效防止强腐蚀性固液混合物对滤纸的腐蚀而造成过滤失败。
可溶于水,而难溶于乙醇,且溶解度随着乙醇和水混合溶剂中乙醇含量的提高而降低,所以洗涤时可选用乙醇与乙醚的混合液、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不能选用蒸馏水;若用饱和硫酸钠溶液洗涤,则会在表面残留硫酸钠杂质,而达不到洗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