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1.(5分)请你看拼音写汉字。
fèi téng qiū yǐn yán jùn áo zhōu kǒng bù
2.(3分)请你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间断( jiān jiàn ) 僻静( pì bì) 侵袭( qīn qǐn )
何曾( céng chéng ) 不禁( jìn jīn ) 坚劲( jìng jìn )
3.(4分)请你写出同音字。
jiǎo: 刑 子 洁 辩
qī: 凉 息 黑 亲
4.请你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声泪 ②锲而 ③追 求
④见 知 ⑤ 空见 ⑥能歌
纵观科学发展史,科学家们都善于从 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 。只要我们能 ,具有 的精神也有可能发现真理。
5.(3分)请你借助文言文里加点字的解释,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赴汤蹈火:
(2)因释其耒而守株(放下)
手不释卷:
(3)兔走,触株而死(跑)
走马观花:
6.请你按要求完成句子。
(1)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可)
(2)小星对老师说:“我昨天请假了,可以请您再给我讲讲这道题吗?”(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3)体会例句中加点部分的表达特点,再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仿写句子。
例: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饱 黑 厚
(4)仿写句子: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从 中,我们读中,我们读出了 。
(5)满山火红的杜鹃花正在盛开,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7.(9分)诗词积累
(1)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后,同学们玩起了“飞花令”,他们抽到的是“春”字,你能帮帮他们吗?小明: ,明月何时照我还。小雨: ,一枝红杏出墙来。小勇: ,万物生光辉。
(2)诗人常咏物表达自己的志向。“ ,要留清白在人间。”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坚定意志。《马诗》中“ , ”让我们感受到诗人 (作者姓名)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3)“人类社会发展的希望永远寄托在下一代,一代更比一代强。”“长江后浪推前浪”“青, 。”都是古人对下一代的殷切盼望。
8.(7分)文言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人/虽听之
B.其/一人专心致志
C.为是/其智/弗若与
D.思/援弓缴/而射之。
(2)联系上下文,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①虽与之俱学。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3)本文的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A.夸张
B.设问
C.前后照应
D.对比
(4)《学弈》讲述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两人结果不相同。一人学得好是因为:“ ”,一人学得不好是因为:“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5)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9.(11分)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生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本文作者是 ,小学阶段我们还学习过他写的文章《 》
(2)仔细阅读文中画线句子,找出4个意思一样的词语并抄写在横线上。
(3)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北京的正月十五有这样的风俗习惯: 、 、 。那么,“过年的时候吃鱼”这一习俗的寓意是:
(4)作者在写这个片段时采用了 的段落结构。
(5)这里写了元宵节的热闹光景,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 ,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
(6)这里详写了元宵节的热闹光景,略写了其他部分,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0.(8分)课外阅读
两个电话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①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儿子漫不经心地说道:“不要紧的,还很暖和(hé huo) 呢,到真冷了再说。”他喋喋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儿子撂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地说道:“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chéng chèng)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②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繁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liè liě)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③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流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着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呆住了。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任细阅读文中画线的第②处句子,这里的省略号分别表示:
①处表示
②处表示
(3)仔细阅读文中画线的第③处句子,说“他”愣住的原因是:
(4)这篇短文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5)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一句什么谚语或诗句?请写下来。
11.口语交际
全民阅读日”来临之际,请你推荐一本你读过的书,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至少写出三句话。)
12.习作。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例如:忐忑不安、追悔莫及、欣喜若狂、热切盼望...请你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并把内容写具体,让真情实感或情感变化自然地表达出来。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5分)请你看拼音写汉字。
fèi téng 沸腾 qiū yǐn 蚯蚓 yán jùn 严峻 áo zhōu 熬粥 kǒng bù 恐怖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沸腾 蚯蚓 严峻 熬粥 恐怖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2.(3分)请你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间断( jiān jiàn ) jiàn 僻静( pì bì) pì 侵袭( qīn qǐn ) qīn
何曾( céng chéng ) céng 不禁( jìn jīn ) jīn 坚劲( jìng jìn ) jìng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间”为多音字。读“jiàn”时,意为隔开;不连接。读“jiān”时,意为方位词,中间;方位词,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故“间断”的“间”读作“jiàn”。
“禁”为多音字。读“jīn”时,意为受得住;耐(用)。读“jìn”时,意为明令取消;制止。故“不禁”的“禁”读作“jīn”。
“劲”为多音字。读“jìn”时,意为力气。读“jìng”时,意为坚强有力;猛烈。故“坚劲”的“劲”读作“jìng”。
故答案为:
jiàn pì qīn
céng jīn jìng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4分)请你写出同音字。
jiǎo: 绞 刑 饺 子 皎 洁 狡 辩
qī: 凄 凉 栖 息 漆 黑 亲 戚
【分析】本题考查写同音字。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完成时要根据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解答】绞刑:一种死死刑。用绳索将犯人勒毙。
饺子:中国北方的传统食品半圆形的有馅儿的面食。
皎洁:明亮而洁白。
狡辩:狡诈地强辩。
凄凉:悲苦;悲凉凉。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漆黑:暗;很黑。
亲戚: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和血缘关系的家庭或这个家庭的成员。
故答案为:
绞 饺 皎 狡
凄 栖 漆 戚
【点评】要想掌握好词语,首先就要对字进行区分,无论是同音字,还是形近字,都要熟练掌握并运用。认清同音字,关键是能根据它们表示的不同意思,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4.请你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声泪 俱下 ②锲而 不舍 ③追 根 求 源
④见 微 知 著 ⑤ 司 空见 惯 ⑥能歌 善舞
纵观科学发展史,科学家们都善于从 ⑤ 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 ③ 。只要我们能 ④ ,具有 ② 的精神也有可能发现真理。
【分析】考查了补全词语、选词填空。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解答】①声泪俱下 ②锲而不舍 ③追根求源
④见微知著 ⑤司空见惯 ⑥能歌善舞
司空见惯: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追根求源:比喻探究事物的起始原因和来龙去脉。见微知著:指看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知道其发展的趋势或问题的实质。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序号:⑤、③、④、②。
故答案为:
①俱下 ②不舍 ③根 源
④微 著 ⑤司 惯 ⑥善舞
⑤③④②
【点评】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多积累的好习惯,多读多背多写。
5.(3分)请你借助文言文里加点字的解释,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赴汤蹈火: 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2)因释其耒而守株(放下)
手不释卷: 手不离书本。形容勤学不倦。
(3)兔走,触株而死(跑)
走马观花: 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解答】(1)例句中“汤”的意思是热水。故“赴汤蹈火”的意思是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2)例句中“释”的意思是放下。故“手不释卷”的意思是手不离书本。形容勤学不倦。
(3)例句中“走”的意思是跑。故“走马观花”的意思是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故答案为:
(1)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2)手不离书本。形容勤学不倦。
(3)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6.请你按要求完成句子。
(1)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可)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2)小星对老师说:“我昨天请假了,可以请您再给我讲讲这道题吗?”(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小星对老师说,他昨天请假了,可不可以以请老师再给他讲那道题。
(3)体会例句中加点部分的表达特点,再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仿写句子。
例: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饱 黑 厚
外面太黑了,伸手不见五指。
(4)仿写句子: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从 小草的萌芽 中,我们读中,我们读出了 顽强的生命 。
(5)满山火红的杜鹃花正在盛开,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满山的杜鹃花正在盛开,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句子仿写、修改病句。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解答】(1)考查改写句子。把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把“必定”改为“不会不”。
(2)考查改写句子。直接引语改为转述句,把前后两个引号里的句子放在“小星对老师说”的后面,把引号里的“我”改为“他”,“请您”改为“请老师”,“可以”改为“可不可以”,“这”改为“那”,去掉引号,结尾用句号。
(3)考查句子仿写。例句用夸张手法,据此仿写。
(4)考查仿写句子。原句是从什么中,我们读出了什么,仿写时注意。
(5)考查修改病句。原句前后矛盾,把“火红”去掉。
故答案为:
(1)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2)小星对老师说,他昨天请假了,可不可以以请老师再给他讲那道题。
(3)外面太黑了,伸手不见五指。
(4)小草的萌芽 顽强的生命;
(5)满山的杜鹃花正在盛开,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点评】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
7.(9分)诗词积累
(1)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后,同学们玩起了“飞花令”,他们抽到的是“春”字,你能帮帮他们吗?小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小雨: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小勇: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2)诗人常咏物表达自己的志向。“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坚定意志。《马诗》中“ 何当金络脑 , 快走踏清秋 ”让我们感受到诗人 李贺 (作者姓名)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3)“人类社会发展的希望永远寄托在下一代,一代更比一代强。”“长江后浪推前浪”“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都是古人对下一代的殷切盼望。
【分析】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作家及其作品。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1)考查古诗文默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诗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全诗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阳春布德泽”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全诗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考查古诗文默写、作家及其作品。“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的《石灰吟》,全诗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李贺的《马诗》,全诗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考查名言警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
故答案为:
(1)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色满园关不住 阳春布德泽;
(2)粉骨碎身浑不怕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李贺;
(3)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8.(7分)文言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一人/虽听之
B.其/一人专心致志
C.为是/其智/弗若与
D.思/援弓缴/而射之。
(2)联系上下文,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①虽与之俱学。 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因为。
(3)本文的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B
A.夸张
B.设问
C.前后照应
D.对比
(4)《学弈》讲述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两人结果不相同。一人学得好是因为:“ 其一人专心致志 ”,一人学得不好是因为:“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5)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分析】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他曾经教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弈秋怎么教,他就怎么做;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天鹅飞过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虽然两人一起跟弈秋学习,他却远不如人家。这是因为他不如人家聪明吗?当然不是啊!
【解答】(1)考查文言断句。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停顿,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A、C、D正确;B.有误,句意为“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停顿应为:其一人/专心致志思。
(2)考查字词解释。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虽与之俱学: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之: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②为:因为。句子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3)考查修辞手法。一问一答是设问句。
(4)考查内容理解。结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是“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可知这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文中对二人学棋的表现有明显的描述,一人“专心 致志,惟容秋之为听”;另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缓弓缴而射之。”
(5)考查情感主旨。短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弃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心不在焉,学习的结果是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故答案为:
(1)B;
(2)①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②因为。
(3)B;
(4)其一人专心致志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5)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点评】文言断句虽然不常考到,但学习掌握此项知识,对于学习文言文是有帮助的,便于学习古文,读懂文章内容。
9.(11分)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生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本文作者是 老舍 ,小学阶段我们还学习过他写的文章《 母鸡 》
(2)仔细阅读文中画线句子,找出4个意思一样的词语并抄写在横线上。 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
(3)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北京的正月十五有这样的风俗习惯: 看花灯 、 放花炮 、 吃元宵 。那么,“过年的时候吃鱼”这一习俗的寓意是: 年年有余。
(4)作者在写这个片段时采用了 总分总 的段落结构。
(5)这里写了元宵节的热闹光景,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 处处 ,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 各形各色。
(6)这里详写了元宵节的热闹光景,略写了其他部分,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能使人感受到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日子“美好而快乐”。
【分析】语段选自《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解答】(1)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小学阶段我们还学习过他写的文章《母鸡》《猫》。
(2)考查了词语的含义。一律:一个样子,没有例外。清一色: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都是:全部、已经。通通:全部。都:全,完全。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达同样的意思,词汇丰富可以避免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
(3)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节日风俗。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可知是看花灯。从“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可知是放花炮。从“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可知是吃元宵。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过年吃的很多食物都是人们寄予了很多美好祝愿,吃鱼也是过年时候的传统习俗,因为鱼同“余”是谐音,过年的时候喜欢用谐音汉字寄予好愿望,鱼就是指年年有余,吃鱼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粮食和财富都能富余,每一年都是盈余。
(4)考查了文章结构。阅读文段可知,这个片段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了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接着具体介绍了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最后总写元宵节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
(5)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处处张灯结彩”中“处处”,意思为在各个地方,在各个方面,在所有地方。说明灯的数量多。“各形各色”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形容不同的种类,是形容种类繁多,说明灯的种类多。
(6)考查了详略安排的作用。文段介绍“元宵节”这一天时,略写燃放花炮、吃元宵,重点描绘了“处处悬灯结彩”的场面,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能使人感受到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日子“美好而快乐”。
故答案为:
(1)老舍 母鸡;
(2)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
(3)看花灯 放花炮 吃元宵 年年有余;
(4)总分总;
(5)处处 各形各色;
(6)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能使人感受到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日子“美好而快乐”。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0.(8分)课外阅读
两个电话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①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儿子漫不经心地说道:“不要紧的,还很暖和(hé huo) 呢,到真冷了再说。”他喋喋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儿子撂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地说道:“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chéng chèng)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②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繁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liè liě)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③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流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着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呆住了。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任细阅读文中画线的第②处句子,这里的省略号分别表示:
①处表示 他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打断了。
②处表示 母亲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打断了。
(3)仔细阅读文中画线的第③处句子,说“他”愣住的原因是: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南国的儿子,却忽略了北国的母亲,而此时母亲却惦记着他。
(4)这篇短文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作为父母,总是关心自己孩子的,把他们放到第一位,也就忽略了自己也被人这样爱着,也忘记了爱自己的人。
(5)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一句什么谚语或诗句?请写下来。 儿行千里母担忧!
【分析】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亲情故事。写寒潮来临前,老王打电话让儿子多穿衣服却遭冷遇;老王在与儿子通完电话后,接到母亲让他多穿衣服的电话,这才想起母亲住在更寒冷的北方。挂断电话后老王内心的感受很深:父母之爱是人间的至爱深情,但是我们往往都将过多的爱给予孩子,却忽视了父母。小说旨在表现关爱老人,发扬爱幼更要敬老的传统。
【解答】(1)考查了汉字读音。“乘”读chéng时意思是骑,坐。chèng是错误读音。故选chéng。“和”读he时意思是相安,谐调。组词为和平。读huo时意思是用在词尾,助词。组词为暖和;故选huo。“劣”读liè,故选liè。
(2)考查了省略号的作用。结合内容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有表示说话的断续、列举的省略、引文的省略、语意未尽、表示沉默、表示含糊其辞、语言的延长、语言中断、解释说明、意思的跳跃及转折等。从“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可知,父亲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打断了。从“已经感冒了吧?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老王赶紧截住母亲的话。”可知,母亲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打断了。
(3)考查了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住在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可知,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是因为竟没有想到故乡已经下雪了;寒潮初袭时,竟对七旬老母少有牵挂。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南国的儿子,却忽略了北国的母亲,而此时母亲却惦记着他。
(4)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结合文章内容,老王听到寒潮来临的消息,第一时间想起的是给儿子打电话,不料他也收到了年过七旬的母亲的电话。意思是作为父母,总是关心自己孩子的,把他们放到第一位,也就忽略了自己也被人这样爱着,也忘记了爱自己的人。
(5)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一句谚语,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可以针对老王,也可以针对老王的儿子。
故答案为:
(1)huo;chénɡ liè;
(2)他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打断了。
母亲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打断了。
(3)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南国的儿子,却忽略了北国的母亲,而此时母亲却惦记着他。
(4)作为父母,总是关心自己孩子的,把他们放到第一位,也就忽略了自己也被人这样爱着,也忘记了爱自己的人。
(5)儿行千里母担忧!
【点评】完成此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带问题读短文,在深入了解主题的基础上,完成拓展题目。
11.口语交际
全民阅读日”来临之际,请你推荐一本你读过的书,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至少写出三句话。)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内容精彩,很值得一看。
【分析】考查了推荐介绍。完成此类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解答】推荐一本自己读过的名著,说说推荐的理由。例:《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内容精彩,很值得一看。
故答案为: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内容精彩,很值得一看。
【点评】推荐介绍这类口语交际训练应该与听、说、读、写训练联系起来,与观察、思维、想象训练联系起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12.习作。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例如:忐忑不安、追悔莫及、欣喜若狂、热切盼望...请你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并把内容写具体,让真情实感或情感变化自然地表达出来。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分析】本次习作为自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写一件给你深刻情感体验的事。所写内容应选择一件难忘的事,这件事给你一种深刻的体验,或高兴,或激动,或愤怒,或后悔,或害怕,或悲伤……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选择一个印象深刻或最想表达的去写。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写作时要将重点放在事件的叙述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有什么深刻的体验?你的收获是什么?注意叙事六要素,将事情叙述完整,叙述时要详略得当,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解答】范文:
那天,我很感动
“樱花飞舞的初春,半空中落英缤纷,蓝紫色桔梗,将画面清整。傍晚时分……”这是在春季里发生的事,在别人看来,这事微不足道,理所当然,但是在我的眼里却是那么伟大、崇高!
小学时,父母们一般都很为自己的儿女操心:在学校吃得好不好,学习成绩有没有下降,同学之间有没有矛盾……因此,大多数父母都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在校吃饭,所以他们都是自己做饭、送饭给孩子们吃。当然,我也不例外。每天,我的母亲都会准时送饭来。
那一次上学,早晨的天空阴沉沉的,我也没多在意,直到中午,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我这才开始担心:母亲会不会来送饭呢?当我快要放弃希望的那一刻,我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她大步流星地向我走来,她走到了我的身边说:“玲,今天学得怎样啊?”我高兴地说:“妈,我考了一百分!”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要骄傲啊!继续努力啊!”我接过饭盒,突然,一个画面顿时让我心中猛然一惊:母亲的手上长满了老茧,那是一双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手,粗糙不已,再看看那张脸,没有一丝血色,显得苍白无力,此时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妈妈温柔地对我说:“发什么呆呢,快吃吧,趁饭还热着。”我这才缓过神来,母亲拍了拍我的肩膀,笑意十足地对我说:“我走了。”母亲便头也不回,再一次走进了雨幕中,她的身影从我的视线中缓缓地消失。我鼻子一酸,一股热流止不住地从我脸上淌了下来……
放学后,雨过天晴,但我心中总觉得有一丝散不去的愁云。我打开家门,走进去大声的喊:“妈,我回来了。”没有人回应,我觉着奇怪,推开房门一看,母亲正躺在床上,我走到她身边,母亲说了一句:“回来啦。”声音显然有气无力,模糊不清。我马上意识到不对,摸了摸额头,好烫!我赶紧给母亲去买药,在路上想:原来母亲中午是带病来给我送饭的,我居然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说……
夜晚,我躺在床上,看着天窗想了许久。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多么平凡而又多么无私,可做子女的又有多少人能理解、感激?闭上眼睛,一股热泪从眼中再一次地涌出,我不想抹掉,只愿让它肆意地流着,流着……
那一天,我哭了,那是感动的泪,幸福的泪。
【点评】本文深情地追忆一件往事,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对母亲无比热爱与感激之情。其真挚的情感融会于字里行间,让人读之感动不已,让人沉浸在爱的柔波里,尽情地怀想起我们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