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1.(5分)将下面的古诗写在横线上,每一行诗句居中,上下左右文字对齐,书写时请注意笔画、结构等细节。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弓。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2.(5分)读拼音、写词语。
áo zhōu pái huái qiū yǐn jiǎo bàn bō li
3.(4分)请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
追悼(dào diào) 白云观(guàn guān)
藤蔓(màn wàn) 僧人(sēng zēng)
4.(8分)根据积累,补全下列词语。
见微 气和 万 得 随 所
赴汤 倒柜 司 见 头 气
5.(10分)按要求写句子。
(1)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出现了人的脚印。(缩写句子)
(2)《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修改病句)
(3)例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用“盼望”一词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4)例句: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仿写句子)
(5)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呢?(改成陈述句)
6.(13分)根据积累填一填。
(1)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
(2)中庭地白树栖鸦, 。
(3) ,轻烟散入五侯家。
(4)树欲静而风不止, 。
(5)人固有一死, , 。
(6) ,要留清白在人间。
(7)路遥知马力, 。
(8)过年的时候吃鱼,其寓意是
(9)赵孟頫是 代的著名书法家。《 》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10)少壮不努力, 。
7.(5分)阅读汇报天地。
这学期你一定读过很多书,最喜欢的书是《 》,作者是 ,书的主人公是 ,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8.(10分)课内阅读。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
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短文节选自《 》,作者是 国的 。
(2)用“横线”画出来本段的中心句。
(3)选文中有很多词句表现了“困难重重”,请找出三个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9.(10分)课外阅读
山谷中的谜底(节选)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枝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枝Y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的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松、柏、柘、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帐篷中的旅行者为自己的这一发现感到高兴。一位说:“我敢肯定,东坡也曾长过杂树,只是由于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少顷,另一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说:“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1)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根据你对短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山谷中的“谜”是指
②“雪松这个本领“是指
③由“雪松”我想到了诗句
(3)“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四个语句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4)短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10.(5分)口语交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小明说:“现在是科技时代,用手机、电脑打字很方便,不需要练字。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说说自己的看法。
11.(25分)习作乐园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如感动、欣慰、愤怒、难过、欣喜若狂、追悔莫及……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把它写下来。要求:题目自拟。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语句流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字数在500﹣600字。
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5分)将下面的古诗写在横线上,每一行诗句居中,上下左右文字对齐,书写时请注意笔画、结构等细节。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弓。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弓。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按照范例将古诗抄写在指定位置即可,格式要与范例一致,抄写时每行古诗要对齐,注意字迹工整与美观。
【解答】故答案为: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弓。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点评】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5分)读拼音、写词语。
áo zhōu 熬粥 pái huái 徘徊 qiū yǐn 蚯蚓 jiǎo bàn 搅拌 bō li 玻璃
【分析】本题考查了看拼音写汉字。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生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熬粥 徘徊 蚯蚓 搅拌 玻璃
【点评】要想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就得识字量大,做到见到拼音就能写出汉字,平时也要注意课内词语的积累。
3.(4分)请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
追悼(dào diào) dào 白云观(guàn guān) guàn
藤蔓(màn wàn) wàn 僧人(sēng zēng) sēng
【分析】本题考查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追悼”的“悼”应读“dào”,指悼念。
“白云观”的“观”应读“guàn”,指道教的庙宇。读“guān”时,指观看。
“藤蔓”的“蔓”应读“wàn”,指植物成细条状而不能直立的长茎。读“màn”时,义同“蔓(wàn)”。用于合成词“蔓延”“蔓草”等。
“僧人”的“僧”应读“sēng”,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和尚。
故答案为:
dào guàn
wàn sēng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4.(8分)根据积累,补全下列词语。
见微 知著 心平 气和 万 不 得 已 随 心 所 欲
赴汤 蹈火 翻箱 倒柜 司 空 见 惯 垂 头 丧 气
【分析】考查了补全词语。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解答】见微知著 心平气和 万不得已 随心所欲
赴汤蹈火 翻箱倒柜 司空见惯 垂头丧气
故答案为:
知著 心平 不 已 心 欲
蹈火 翻箱 空 惯 垂 丧
【点评】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多积累的好习惯,多读多背多写。
5.(10分)按要求写句子。
(1)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出现了人的脚印。(缩写句子)
鲁滨逊发现脚印。
(2)《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修改病句)
《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伟大领袖毛泽东。
(3)例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用“盼望”一词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我盼望着妈妈回来,都望眼欲穿了。
(4)例句: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仿写句子)
全校运动会上,小举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婷婷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小雪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惠惠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5)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呢?(改成陈述句)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缩句、句子仿写、修改病句。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解答】(1)考查缩句。去掉修饰语“忽然、海边沙滩上出现了人的”,留下主干。
(2)考查修改病句。原句语义重复,去掉“写的”。
(3)考查句子仿写。例句用夸张手法,据此仿写。
(4)“一律”“清一色”“都”是表示了同一个意思,即全部。据此仿写一个句子,句子含有几个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语。
(5)考查改写句子。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还有”改为“没有”,“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故答案为:
(1)鲁滨逊发现脚印。
(2)《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伟大领袖毛泽东。
(3)我盼望着妈妈回来,都望眼欲穿了。
(4)全校运动会上,小举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婷婷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小雪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惠惠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5)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
【点评】缩句口诀:
“的”“地”去前“得”去后,数词量词也要去。“着”“了”“过”要保留,专有名词不能缩。
6.(13分)根据积累填一填。
(1)苟利于民, 不必法古 ;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 。
(2)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
(3)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4)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
(5)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 或轻于鸿毛 。
(6)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7)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
(8)过年的时候吃鱼,其寓意是 年年有余。
(9)赵孟頫是 元 代的著名书法家。《 三门记 》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10)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分析】考查了名言警句、谚语、俗语、作家及其作品、节日风俗、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1)“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2)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3)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5)出自汉代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6)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指的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脚力好赖,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8)过年的时候吃鱼,其寓意是年年有余。
(9)赵孟頫是元代的著名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10)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故答案为:
(1)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2)冷露无声湿桂花;
(3)日暮汉宫传蜡烛;
(4)子欲养而亲不待;
(5)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6)粉骨碎身浑不怕;
(7)日久见人心;
(8)年年有余;
(9)元 三门记;
(10)老大徒伤悲。
【点评】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7.(5分)阅读汇报天地。
这学期你一定读过很多书,最喜欢的书是《 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是 笛福 ,书的主人公是 鲁滨逊 ,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因为在主人公不懈地努力下,他终于返回了故乡,故事结局很圆满。
【分析】考查了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等。要顺利而高效地进行口语交际,必须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解答】注意结合要求,推荐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并写清楚你推荐的理由。
故答案为:
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 鲁滨逊 因为在主人公不懈地努力下,他终于返回了故乡,故事结局很圆满。
【点评】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
8.(10分)课内阅读。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
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短文节选自《 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是 英 国的 丹尼尔 笛福 。
(2)用“横线”画出来本段的中心句。
(3)选文中有很多词句表现了“困难重重”,请找出三个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砍伐木材没有工具、运输木材没有工具、打桩没有工具。
(4)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坚韧顽强、不怕吃苦的人。
【分析】本语段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短篇记述了鲁滨逊在孤岛上砍木头打桩为建造住所,在“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即使费劲,仍在坚持。写出了鲁滨逊在建造住所时的困难,体现了他坚韧顽强、不怕吃苦的精神。
【解答】(1)考查文学常识。通读语段,结合查询资料可知,选段节选自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写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2)考查找中心句。通读语段可知,文中的“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是本段的中心句,语段围绕这句话具体写出了“我”布置住所的艰难。
(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由本段中心句“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并结合下文内容“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以及“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可知,选文中鲁滨逊建造小小的住所遇到的困难是:砍伐木材没有工具、运输木材没有工具、打桩没有工具。
(4)考查对人物的评价。短篇记述了鲁滨逊在孤岛上砍木头打桩为建造住所,在“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即使费劲,仍在坚持。写出了鲁滨逊在建造住所时的困难,体现了他坚韧顽强、不怕吃苦的精神。
故答案为:
(1)鲁滨逊漂流记 英 丹尼尔 笛福;
(2)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
(3)砍伐木材没有工具、运输木材没有工具、打桩没有工具。
(4)坚韧顽强、不怕吃苦的人。
【点评】学习理解语段内容,了解语段的主旨,认真阅读语段,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9.(10分)课外阅读
山谷中的谜底(节选)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枝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枝Y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的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松、柏、柘、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帐篷中的旅行者为自己的这一发现感到高兴。一位说:“我敢肯定,东坡也曾长过杂树,只是由于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少顷,另一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说:“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1)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两个旅行者揭开了山谷奇景的秘密并得到启示。
(2)根据你对短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山谷中的“谜”是指 山谷西坡长满松、柏、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而东坡只有雪松。
②“雪松这个本领“是指 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③由“雪松”我想到了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3)“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四个语句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只有雪松上积雪了,枝干才会弯,弯曲后才会落下,雪没了之后,没有了压力枝干就有弹上去。
(4)短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分析】语段选自《山谷中的谜底》。通过讲述揭开山谷中的谜底和生长在山谷中的雪松在大雪中积、弯、落、弹的过程,告诉我们“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遇事要懂得灵活的变通,有弹性的坚定。
【解答】(1)考查了概括选文内容。从“谜底终于被揭开了”和“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可知选文主要写了旅行者揭开了山谷奇景的秘密并得到启示。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从“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shēng jī)。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可知“谜”是指山谷西坡长满了松、柏、柘、女真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②从“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可知雪松的本领。③跟“雪松”有关的诗句有出自当代诗人陈毅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思是说大雪纷飞,似乎要把青松压垮,但是青松并不畏惧,也不屈服,依然直直地卓然而立。
(3)考查对语句的理解。“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这个句子中的语句写出了雪松与众不同的特点,是按照“积、弯、落、弹”的顺序写的,不可以改变。
(4)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仔细读文,由文中句子“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1)两个旅行者揭开了山谷奇景的秘密并得到启示。
(2)①山谷西坡长满松、柏、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而东坡只有雪松。
②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③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3)不可以。因为只有雪松上积雪了,枝干才会弯,弯曲后才会落下,雪没了之后,没有了压力枝干就有弹上去。
(4)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点评】阅读这篇短文,注意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并作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10.(5分)口语交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小明说:“现在是科技时代,用手机、电脑打字很方便,不需要练字。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说说自己的看法。
【分析】考查了看法建议。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
【解答】说说你的看法,并论证观点。
故答案为:
我认为不对,电脑时代需要练字。为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要继承我们祖国的历史,首先是汉字,而它却是电脑打出来的字代替不了的。
【点评】看法建议是小学生常见的题目,能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11.(25分)习作乐园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如感动、欣慰、愤怒、难过、欣喜若狂、追悔莫及……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把它写下来。要求:题目自拟。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语句流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字数在500﹣600字。
【分析】本次习作为自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写一件给你深刻情感体验的事。所写内容应选择一件难忘的事,这件事给你一种深刻的体验,或高兴,或激动,或愤怒,或后悔,或害怕,或悲伤……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选择一个印象深刻或最想表达的去写。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写作时要将重点放在事件的叙述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有什么深刻的体验?你的收获是什么?注意叙事六要素,将事情叙述完整,叙述时要详略得当,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用到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解答】例文:
那次,我真后悔
现在的同学们都知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学生如果考不好,会面对老师、家长的责骂。
还记得,在两个月前的一次考试,我得意洋洋地把考卷交上去,觉得这次考得很好。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这次居然考了八十五分,我呆住了。我把刺眼的八十五分挡住,忐忑不安地想:我该怎么办?我从来没有考过九十分以下,要怎么向父母交差?欺骗?坦白?我非常纠结。坦白,怕父母责骂。欺骗,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我哭不出来,一些要好的朋友纷纷过来安慰我。我勉强冲她们苦笑,又耸了耸肩,就埋头检查试卷错误的地方。这时老师让我去办公室,我一进办公室,就感到紧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向来都考得不错,这次怎么考砸了呢?要争气啊,孩子。”“是,是,是,我会注意的。”我说道。虽然老师说的话很轻很轻,但每一句话都紧紧地扣住我的心,如同一块块的石头砸向我的心。回到家,我把考卷交给父母,妈妈瞪大了眼睛!接着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你看看,这么容易的题都会错,都是因为粗心而错的,去把错的题抄十遍,知道了吗!……”妈妈下了最后通牒。至今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流着泪抄着题,大概抄了两个小时左右,才开始写作业,当我睡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
那件事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该那么粗心了,应该先检查几遍再交考卷。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就算后悔也来不及了。这件事让我无法忘怀!
【点评】本文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写了小作者一次没考好的遭遇,老师的警示、父母的责骂,以及对自己粗心的深深自责。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突出“我”的矛盾和纠结。结尾点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