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复习记叙文常见表达技巧:要素、顺序、人称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复习记叙文常见表达技巧:要素、顺序、人称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5 09:3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记叙文
常见表达技巧
记叙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它不仅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在阅读中也会出现。写作中主要考察的是对事物具体化的叙述,阅读中主要考察记叙文的六要素、顺序或者人称。我们需要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探究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构思巧妙。
记叙文在阅读题中考察的方面有:句子含义理解、人物形象分析、句子段落或标题作用、人物或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结构作用、修辞手法赏析、文章内容或主旨概括等,所能出的相关问题比比皆是。
一、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我们要把叙述需要的要素交代明白,介绍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后起因、后果等。可以概括成为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因为什么原因+干了什么事情+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能够清晰的将一篇文章进行概括。
【例】我昨夜在家中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熬到了凌晨两点,导致第二天上课打瞌睡。
二、顺序
记叙文中的记叙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
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容易让人理解,结构清楚明朗。
【作用】
① 叙事完整,有头有尾,条理清楚。
② 使文章层次井然,脉络分明。
【举例】
顺叙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时间顺序:
如:《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来展示世界的美丽,描写天空是按照“清晨——落日——黑夜”一天时间变化顺序来写的,描写大地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来写的,将世界的奇妙展现的淋漓尽致。
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
《紫藤萝瀑布》中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及近,并由此引发感悟。
《参加人民大会堂》中是随着作者的立足点移动而变化的,从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大门,展现出作者所见到的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景象。
以事物内在逻辑联系为顺序:
《挑山工》是以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展开的——由外到内、由浅入深。
《祖父的园子》以作者观察和情感内在逻辑为顺序。
《手指》是按照先外后内、由实到虚的内在逻辑顺序展开的。
2.插叙
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剧情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一下,插入与之有关的另一件事进行解释或补充,有助于增强读者对内容的理解 。
【作用】
① 交代了……内容,解释了……原因。
②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③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丰富人物形象。
④突出文章的主题,结构变化多样,内容完整,情节有趣。
【举例】
余华的《活着》中插叙部分共有七处,开篇是以一位游历者倾听福贵老人的故事;第二个插入福贵前四十年的生活经历,第三到第六插叙内容是他的家人朋友的相继死亡,最后结尾处插入了福贵的老牛。这些事件的插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情节更完整,将每个人物的形象展现得活灵活现,也给加深了感悟,每个人短暂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苦难,但这些苦难终会过去,珍惜当下,好好地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
除此之外,运用了插叙的文章还有《爸爸的花儿落了》、《百年孤独》、《紫藤萝瀑布》、《故乡》等。
3.倒叙
把事件的结局或发展中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节放到前面来叙述,然后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正常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
① 开篇点题,突出文章的主旨。
②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③ 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④ 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避免文章平淡。
【举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开头使用了倒叙,交代了百草园的“结局”——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之后讲述“是我的乐园”,引出了下文。
《清兵卫与葫芦》中开头使用了倒叙“自从发生了那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这里的“那件事”究竟是什么?这就是作者设置的悬念,倒回去讲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这篇文章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4.补叙
对前文叙述的人或事进行的补充。
是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在文章结尾,篇幅较短。
【作用】
①避免行文的烦冗,使文章主线更加干练简洁,揭示文章的主题。
②使得文章的情节结构关系密切,篇章内容完整。
③使得文章具有神秘性,激发读者的兴趣。
④塑造人物,渲染气氛,流露作者感情
【举例】
《智取生辰纲》中的“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补叙“四两拨干斤”,突出吴用“智多星”形象,突出“智取”二字。作者不肯轻易直接泄露吴用是如何用计的,等到读者急于弄清这个问题时,才补上一笔,消除悬念,满足读者心理,吴用之“智”便深深印人读者脑海,表达了作者对吴用的钦敬和赞美。
《郑伯克段于鄢》中,叙述完 “克段于鄢”战役后,补叙关于郑庄公接受颍考叔的建议,与母亲在大隧之中相见,母子和好如初,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戏剧性、完整性,令人回味无穷。
文章结构类的答题方式
①本文采用了____的记叙方法(结构方式)。
②先写__,再写__ ,最后写__ 。
③起到了__作用。(结合文章来进行分析)
三、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一人称是最直观的表达,描述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是看见的、听见的事情。
1、语言真实自然,生活化的内容和情境使读者更亲切,拉近与读者距离。
2、便于作者直接表达思想情感,以“我”来唤醒读者的思考和感受。
3、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二人称是与说话人相对的倾听者,多见于写信。
1、语言便于交流对话,直接、自然、亲切、生动。
2、有一定的呼告效果,不仅可以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时,还有拟人化的效果。
3、有利于表达思想情感,抒情时更加强烈。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以第三人的身份来叙述,可以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会比较灵活自由。
不仅可以更加突显文章的中心,还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