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六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5 10:5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45分)
阿克苏地处天山南坡,塔里木盆地北侧,2019年8月出现一场持续3天左右的大风天气,风速忽大忽小,具有阶段性。大风天气时,天山南坡锋面发育,锋前触发了强对流,翻山气流下沉补偿了对流上升的空气。下图示意阿克苏本场大风天气风速较大时典型的环流形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本次锋面触发了强对流,主要因为锋面( )
A.长度大 B.范围广 C.停留时间长 D.坡度陡
2.与对流气团相比,翻山气流的性质是( )
A.冷而湿 B.冷而干 C.暖而湿 D.暖而干
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左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内流区重组后的水系。右图示意该内流区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湖的湖泊水位变化(与2000年的水位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湖泊及其水位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湖—①、乙湖—③、丙湖—② B.甲湖—②、乙湖—③、丙湖—①
C.甲湖—①、乙湖—②、丙湖—③ D.甲湖—②、乙湖—①、丙湖—③
4.关于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三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组前甲湖湖水汇入乙湖 B.重组前乙湖湖水汇入丙湖
C.重组后甲湖流域面积扩大 D.重组后乙湖湖盆容积缩小
5.随着气候暖湿化,该区域湖泊盐度变化最不明显的是( )
A.甲湖 B.乙湖 C.丙湖 D.不好确定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元江、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下面两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一森林—村赛一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主要功能是( )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防风固沙 ④保护农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该生态系统中村寨均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主要是因为这样可以(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完成下面小题。
8.架设在高楼层的高空人行天桥数量和分布是重庆智慧交通“大脑”掌握的重要信息。重庆城区高空人行天桥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 B.高层建筑多 C.河网密度大 D.地面车流多
9.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 )
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数据 ②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
③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 ④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 )
A.分析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
B.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
C.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
D.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RCEP由东盟十国发起,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个国家组成,协议生效后,各国之间关税大幅下降,大部分商品实现零关税,极大促进关系伙伴国的经贸往来。其中,中国对日本和韩国农产品零关税覆盖率分别为83.8%和85.4%,而日本和韩国对中国农产品零关税覆盖率只有55.7%和61.7%。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协定生效后,为促进本国经济健康发展,中国应该( )
A.提高商品出口价格,实现效益最大化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淘汰传统产业
C.简化进出口贸易手续,提高贸易效率 D.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就业率
12.日韩对中国农产品零关税覆盖率较低的原因是( )
A.日韩农业产值占国家总产值比重大 B.促进国内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自给率
C.日韩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大 D.保持高关税水平,增加国家经济收入
13.协定正式生效后,中国低端制造业将可能大量迁往东盟各国,是因为这些国家( )
A.劳动力廉价 B.原材料丰富 C.政策支持 D.土地广阔
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完成下面小题。
14.“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 B.劳动力成本上升
C.饮食消费结构升级 D.耕地分布不平衡
15.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
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
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 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
二、综合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多年生的热带植物,叶片宽大,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其纤维具有耐盐碱、耐磨损、耐腐蚀、弹性大、质地坚韧的特点,广泛运用在运输、渔业、石油、冶金等行业,内含的剑麻皂素等可用于抗癌药物的合成,剑麻残渣可作饲料肥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一直以来,我国自产的剑麻纤维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且随着剑麻纤维用途的不断增加,我国每年都在增加剑麻纤维的进口量。云南元谋县(滇中高原北部,101.8°E、25.7°N)干热河谷地区扶贫工作队,为了改变当地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民贫困的现状,在农技专家指导下推广剑麻种植,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下图示意云南元谋县河流、山脉与干热河谷的分布。
(1)分析干热河谷利于剑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简述剑麻植物对干热河谷水土流失的防治作用。(6分)
(3)为元谋县以剑麻种植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合理的建议。(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会区域,扼陕甘川三省要冲,陇南市境内高山森林密布,丘陵河谷交错,气候宜人,水、能源矿产等资源丰富,但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陇南市山区的发展长期高度依赖自然资源,曾经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核心部分。近年来,陇南市通过产业扶贫等多元帮扶措施实现了脱贫,但当前区域内脱贫户的生计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可持续生计仍面临巨大挑战。下图示意陇南市多元帮扶措施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
(1)指出陇南市山区曾经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核心部分的原因。(6分)
(2)请指出陇南市脱贫帮扶措施实施的依据。(8分)
(3)从农户角度出发,为改善陇南市脱贫后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6分)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7分)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分)
六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1.D2.B
【解析】1.由图可知,强对流出现在锋面南侧(锋前)。由于锋面坡度大,锋前暖空气急剧抬升,形成强大的对流,D正确;锋面长度和范围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无法判断,AB错误;维持时间长主要是受地形约束,与强对流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2.由于锋面南侧是锋前,所以锋面自北向南移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般位于锋面下方的为冷空气,故推测翻山气流为冷空气,下沉过程中逐渐变干,故翻山气流的性质是冷而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A4.B5.B
【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可知,湖泊水位上升,但是水位增加不同,形成水系重组,结合图中湖泊之间水流流向可知,甲湖湖水流向乙湖,甲湖湖泊水位增加较多,形成外溢,因此甲湖对应为①,乙湖湖水又流向丙湖,因此丙湖湖水水位上涨且与甲湖变化趋势类似,因此丙湖对应为②:乙湖位于甲湖和丙湖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湖泊变化较小,因此乙湖对应为③,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水系重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暖湿化,重组后甲湖流向乙湖,主要原因在于甲湖海拔较高,气候暖湿化后,甲湖补给增多,湖泊水位上升,形成外溢,甲湖流域面积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湖水位变化较小,湖盆容积变化小,D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湖和丙湖水位变化趋势相近,因此重组后甲湖变化较大,影响丙湖水位,重组前后乙湖对丙湖影响相差不大,因此重组前乙湖流向丙湖,甲湖未流向乙湖,A错误,B正确;故选B。
5.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湖和丙湖水位明显上升,水量增加,盐度降低,乙湖重组前后均有湖水流出,盐度不会发生明显变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A7.C
【解析】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元江、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森林系统的主要功能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①②正确;本地防风固沙和保护农田的效果较差,排除③④。故选A。
7.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村寨位于半山腰处,梯田上方,村寨之上是受村民和民约保护的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的作用,从而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C正确;村寨所处位置,对于减轻劳动强度影响较小,排除A;村寨位于半山腰处,可以减轻洪涝灾害对其影响,但不可避免洪涝灾害,排除B;对于观赏梯田美景不属于村寨建在半山腰的主要目的,排除D。故选C。
8.A9.A10.C
【解析】8.重庆为山城,地势起伏大,线路落差大,高空人行天桥多,可以完善的行人交通系统,改善市民及游客的出行环境,减少人车争道,A正确;大城市高层建筑都比较多,并不是重庆城市所特有的的特点,B错误;河网密度大、地面车流多可以修建立交桥,与高空人行天桥多无关,CD错误。故答案选A。
9.支撑这个智慧大脑运行的,有3类关键数据。一类是公交、地铁、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等静态数据,一类是人们的出行分布动态数据;还有一类是实时的流量数据,即不同路段、交叉口、枢纽点在不同时间的车流或人流通行情况,①②③正确;物流车辆在城市交通车辆中占比较小,获取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相关数据对研究城市交通意义不大,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答案选A。
10.出行人数与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无关,A错误;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不能用智慧交通“大脑”实时做到,B错误;利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得到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实时的给出车辆通行建议,可以减轻交通拥堵,C正确;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可以减少通行的出错率,并不能做到实时缓解交通堵点压力,D错误。故答案选C。
11.C12.B
13.A
【解析】11.提高商品出口价格,可以增加经济效益,但不利经济健康发展,A错误;鼓励发展新兴产业,但不能淘汰传统产业,B错误;简化进出口贸易手续,增加货物出口量,提高贸易效率,C正确;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提高就业率,但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D错误。故答案选C。
12.日韩对中国农产品零关税覆盖率较低,其目的是减少粮食进口,促进国内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自给率,B正确;日韩经济发达,农业在国家生产总值占比小,农业就业人数占总人数数量小,AC错误;日韩对中国农产品零关税覆盖率较低,通过限制部分农产品进口,促进国内农业发展。保持高关税水平、增加国家经济收入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答案选B。
13.东盟成员国相比我国,经济欠发达,劳动力价格低,低端制造业为了降低劳动力价格,可能大量迁往东盟各国,A正确;原材料、政策、土地为该地区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但不是中国低端制造业将可能大量迁往东盟各国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故答案选A。
14.B15.C
【解析】14.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推广实施的需要,因此实施小田变大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故B正确;为了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政府都积极对流转土地种粮食的大户给予资金补贴,因此耕地流转费用有所降低,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饮食消费结构升级关系不大,故C排除;该举措主要由于我国耕地破碎,机械化耕作不方便,主要在耕地集中分布地区实施,故D排除;因此排除A、C、D,选择B。
15.土地整治可以减少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因此能够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故C正确;小田变大田,能够减少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是为了缓解劳动力流出造成的土地撂荒现象,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不能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和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故B、D排除;因此排除A、B、D,选择C。
16.(1)剑麻为热带植物,喜高温喜光照,干热河谷热量充足,光照丰富,利于剑麻植物的生长;干热河谷几乎不受冬季风和寒潮的影响,冬季气温偏高,利于剑麻的安全过冬;干热河谷有河流经过,两岸地下水比较丰富,为剑麻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
(2)剑麻宽大的叶片可拦截降雨,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减缓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剑麻的枯枝落叶层具有一定的蓄水功能,削减地表径流,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剑麻根系较发达,根系的物理固结作用能够增强土壤抗侵蚀力,减少水土流失。
(3)适当扩大剑麻种植规模,增加产量;延长产业链,发展剑麻加工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提取剑麻皂素,研制抗癌药物,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剑麻种植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利用剑麻叶片宽大、根系发达的特点,发挥剑麻的水土保持功能。
【详解】(1)结合材料可知,剑麻为多年生热带植物,喜高温和光照,干热河谷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充足,河谷内热量充足,适合剑麻生长;该地纬度较低,且位于河谷内,基本不受冬季风和寒潮影响,冬季气温稍高,利于剑麻安全越冬;干热河谷地区有河流经过,受河流影响,地下水丰富,河流和地下水为剑麻生长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利于剑麻生长。
(2)据材料可知,剑麻叶片宽大,宽大的叶片可以拦截降水,减少雨水对地表土壤的冲刷,减轻对土壤的侵蚀,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剑麻落叶后,枯枝落叶在地表会有一定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减轻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据材料可知,剑麻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发达的根系可以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减轻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
(3)结合材料“随着剑麻纤维用途的不断增加,我国每年都在增加剑麻纤维的进口量”可知,我国剑麻纤维需要大量进口,因此应适当扩大剑麻种植规模,增加产量;剑麻收获后,应大力发展剑麻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剑麻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内含的剑麻皂素等可用于抗癌药物的合成”可知,应加大科技投入,提取剑麻皂素,研制抗癌药物,推进我国生物制药相关产业发展。
17.(1)地理位置偏僻,对外联系不便;地势起伏大,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出低,人均收入低。
(2)陇南市水、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进行产业扶贫;位置偏僻,与外界交流不便,可通过完善信息网络,开展电商扶贫,促进特色产品外销;部分地区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难以在当地脱贫,可通过易地搬迁改善生存环境,实现脱贫;境内山高林密,地貌景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可进行旅游扶贫。
(3)脱贫农户积极参加省内、省外务工,拓宽增收渠道;进行创业,加大对旅游业等的参与力度;在农业条件优越地区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拓宽销售渠道。
【详解】(1)从题干可知该地地处秦巴山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会区域,地理位置偏僻,对外联系不便;而且位于两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起伏大,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该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农业落后,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出低,人均收入低。
(2)该地地处秦巴山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会区域,地势起伏大,水、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进行产业扶贫;该地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地势崎岖,位置偏僻,与外界交流不便,可通过完善信息网络,开展电商扶贫,促进特色产品外销;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难以在当地脱贫,可通过易地搬迁改善生存环境,实现脱贫;从题干可知境内山高林密,地貌景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可进行旅游扶贫。
(3)从题于可知该地产业以农业为主,本地工业较少,脱贫农户积极参加省内、省外务工,拓宽增收渠道;本地旅游资源丰富,可以进行创业,发展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加大对旅游业等的参与力度:当地降水较少,光照充足,在农业条件优越地区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拓宽销售渠道。
18.(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以自然恢复为主。
【详解】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本题难度较小,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
(2)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在生态脆弱区,尤其要注意尊重规律,减少人为干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