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用前★注意保密
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2023.7
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
2.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3.用黑色钢笔、签字笔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面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答案的字母方框涂黑。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分离定律。下列叙述不属于假说内容的是( )
A.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B.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某兴趣小组选取某豌豆群体中多株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各杂交组合的子代出现红花∶白花=1∶1或1∶0。下图为红花植株接受白花植株花粉的杂交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和②的操作分别代表去雄和传粉
B.②步骤后,再套上纸袋,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C.据上述结果可判断豌豆的红花相对于白花为显性
D.若用亲本红花自交则子代中红花∶白花均为3∶1
3.下图为某动物体内部分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该动物为雄性个体 B.甲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
C.乙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 D.丙细胞分裂后产生了2个精细胞
4.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B.非等位基因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C.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一定自由组合
D.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有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
5.下图是高等动物的生殖发育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等动物的受精作用包含过程I和过程Ⅱ
B.子代新个体出现多样性的原因只与过程I有关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过程Ⅱ和过程Ⅲ保证了亲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6.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关于眼色性状的杂交实验(如下图),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1全为红眼果蝇说明白眼是隐性性状
B.F2的白眼果蝇中既有雄性也有雌性个体
C.F2中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3∶1符合分离定律
D.通过测交实验进一步验证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7.艾弗里和同事利用肺炎链球菌进行了转化实验,下图为其中一个实验组的设置。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艾弗里在实验中设置自变量利用了减法原理
B.图中DNA酶的作用是破坏DNA的分子结构
C.图中实验结果为“长出R型细菌和S型细菌”
D.仅通过该组实验不足以说明转化因子是DNA
8.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含量关系为A+T=G+C
C.不同细胞DNA分子中含氮碱基的种类均不相同
D.磷酸基团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基本骨架
9.把大肠杆菌培养在以15N为氮源的培养液中繁殖多代后,让被15N标记了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环境中培养。DNA复制两次后提取第二代大肠杆菌DNA并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如下图)。下列结果能验证DNA复制方式的是( )
A.①为14N/14N-DNA,②为14N/15N-DNA B.①为14N/14N-DNA,②为15N/15N-DNA
C.①为14N/15N-DNA,②为14N/14N-DNA D.①为15N/15N-DNA,②为14N/14N-DNA
10.染色体、DNA、基因、核苷酸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B.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
C.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11.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虚线表示少数生物进传信息的流向)。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④都是复制过程,需要的原料相同
B.遗传信息流动过程中DNA、RNA是信息的载体
C.①和②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一致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可发生③和④过程
12.生物体的表观遗传现象已发现多种机制,其中一种是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下列关于DNA甲基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使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B.会导致mRNA的合成受阻
C.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D.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分化
13.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的结果均会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
B.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C.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是指不同DNA分子上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D.抑癌基因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活,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14.下列叙述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①减数分裂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
②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猫叫综合征
③用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④人的CFTR蛋白基因缺失3个碱基可导致囊性纤维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人类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某正常男性的妹妹患了此病,其父母均正常。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苯丙酮尿症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B.调查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展开
C.基因检测可预测该男性未出生子女患病的风险
D.原发性高血压与苯丙酮尿症属于同类单基因遗传病
16.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多方面的。通过比较蝙蝠、鲸、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骨骼获得的证据属于( )
A.比较解剖学证据 B.化石证据
C.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D.胚胎学证据
17.下列关于生物适应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适应性可以理解为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B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C.生物适应的普遍性可以让生物应对环境条件的各种变化
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的形态是对干旱环境适应的结果
18.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取少量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液,均匀涂在培养基平板上,再放上4片含有青霉素的圆形滤纸片,在无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12h~16h,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如下图),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继续重复培养,连续几代观察抑菌圈的直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变异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
B.实验中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实验中抑菌圈越小表明青霉素的抑菌作用越强
D.实验中抑菌圈的直径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而增大
19.加拉帕戈斯群岛由13个主要岛屿组成,环境差别大。达尔文观察到这13个岛屿上生活的地雀的喙差别很大,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这些地雀的共同祖先来自南美大陆。以下是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不同种地雀形成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同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不同种地雀
B.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C.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D同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20.某个蜂鸟种群中鸟的喙有长而弯和短而直两种类型。长弯喙蜂鸟适于在略弯曲的长筒状花柱中采蜜,短直喙蜂鸟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柱中采蜜;尽管长弯喙蜂鸟也可以取食短筒状花中的蜜,但它们更偏爱长筒状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类型喙的蜂鸟与传粉植物之间表现为协同进化
B长筒状花数量减少可能使该蜂鸟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
C.蜂鸟长而弯的喙有利于与其他蜂鸟在采蜜竞争中占优势
D.两种类型蜂鸟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
21.(10分)阅读下面资料:
果蝇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控制黑身和灰身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控制大翅脉和小翅脉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摩尔根用灰身大翅脉雌蝇与灰身小翅脉雄蝇杂交,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数量(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灰身与黑身、大翅脉与小翅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1中,灰身∶黑身=______,大翅脉∶小翅脉=______。
(3)F1中与亲代性状不同的表型及其对应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4)F1出现新性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1分)在“调查人类遗传病”过程中,某小组整理出了家系成员患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且乙病为红绿色盲。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______(填图中个体编号)为切入点,不能确定甲病是哪一种遗传方式;以______(填图中个体编号)为切入点,可确定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
(2)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I1:______,Ⅱ2:______。
(3)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其为色盲男孩的概率是______,请补充完善该男孩的色盲基因由第I代到他的传递途径(用个体编号和“→”表示):______→色盲男孩。
(4)遗传病不但给患者个人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负担,通过______和______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23.(12分)绢丝腺是专门合成蚕丝的腺体。下图表示蚕的绢丝腺细胞合成绢丝蛋白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表表示部分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请据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氨基酸 密码子
甲硫氨酸 AUG
酪氨酸 UAU、UAC
苯丙氨酸 UUU、UUC
丝氨酸 UCU、UCC、UCA、UCG
(1)合成②的主要场所在______,此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_。
(2)③在②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填“5′→3′”或“3′→5′”)。
(3)①上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从上表可以看出,酪氨酸、苯丙氨酸和丝氨酸有多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作密码子的______,这种现象(机制)对生物体的生存发展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4.(13分)真核细胞中DNA复制的速率一般为50~100bp/s(bp表示碱基对)。下图为果蝇DNA的电镜照片,图中箭头所指示的泡状结构叫做DNA复制泡,是DNA上正在复制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是在______(填“分裂前的间期”或“分裂期”)完成的,其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
(2)在DNA复制过程中,参与的酶有______和______。
(3)据图分析可知,果蝇的1个DNA有______(填“多个”或“单个”)复制起点。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保证复制能精确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若果蝇某基因模板链中一段序列为:5′—GATCCCG—3′,则其互补链对应序列应该为____________。细胞中通过复制合成这一段互补链需要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5.(14分)阅读下列资料:
英国某地有一种桦尺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蛾栖息地的树干上长满了浅色的地衣,桦尺蛾几乎都是浅色的,该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当地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黑色桦尺蛾却成了常见类型,S基因频率由5%以下上升到95%以上。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的对象是种群,种群是指______。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______。
(2)树干变黑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桦尺蛾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
(3)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______(填“基因型”或“表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基因频率由5%以下上升到95%以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历了一个世纪,桦尺蛾______(填“发生了”或“未发生”)进化,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第I卷 非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A C B C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B C A C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21.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
(1)自由组合定律(1分) 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Ⅱ号、Ⅲ号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独立遗传,互不干扰(合理叙述给分)
(2)3∶1(1分) 1∶1(1分)
(3)黑身大翅脉(bbEe)和黑身小翅脉(bbee)(2分,写对一种表型及基因型给1分)
(4)亲代个体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灰身大翅脉(BbEe)果蝇的卵母细胞内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形成了BE、Be、bE、be四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亲本灰身小翅脉(Bbee)果蝇的精母细胞,产生Be、be两种类型比例相同的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后出现了黑身大翅脉和黑身小翅脉两种重组类型的果蝇(3分,合理叙述给分)
或:雌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各自产生不同种类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新组合个体(合理叙述给分)
22.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Ⅱ1 Ⅲ1 常染色体隐性
(2)AaXBXb AaXBXB或AaXBXb(2分)
(3)1/8 I1→Ⅱ2(2分)
(4)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顺序不作要求)
23.每空2分,共12分
(1)细胞核 RNA聚合酶
(2)5′→3′
(3)丝氨酸 简并性/简并
增加了密码子的容错性,即当密码子中有一个碱基改变时,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可能并不会改变其对应的氨基酸
或:从密码子的使用频率来看,当某种氨基酸使用频率较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合理叙述给分)
24.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3分
(1)分裂前的间期(2分) 半保留复制
(2)解旋酶 DNA聚合酶(顺序不作要求)
(3)多个(2分)
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严格遵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分,答对其中两项各给1分,合理叙述给分)
(4)3′—CTAGGGC—5′/5′'—CGGGATC—3′(2分) 酶、原料、能量、模板(2分,合理答案给分)
25.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4分
(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 基因库(1分)
(2)影响
(3)表型/体色 天敌在捕食桦尺蛾时,看到的是桦尺蛾的体色(表型)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合理叙述给分)
(4)黑色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黑色型个体数增多,后代繁殖个体多,导致基因频率升高/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于变异的个体有更多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的基因频率不断提高(合理答案给分)
(5)发生了(1分) 种群基因(S)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