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1.观潮 同步练习 (部编版)含答案
一、填空题
1.读拼音,写词语。
kuān kuò dī bà dì zhèn
( ) ( ) ( )
yóu rú shà shí shān bēng dì liè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蹦( ) 震( ) 盼( )
崩( ) 晨( ) 扮( )
犹( ) 据( ) 潮( )
优( ) 居( ) 嘲( )
3.将词语补充完整。
人( )人( ) 风( )浪( )
水天( )( ) 漫( )卷( )
若( )若( ) 浩浩( )( )
风( )浪(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阔——( ) 平静——( )
人声鼎沸——( ) 风号浪吼——( )
5.(1)《观潮》一文描写的是作者于 (时间)在 (地点)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 ”的 的情景。文章按 、 、潮去后的顺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其中写潮来时,按照 的顺序来写。从 和 这两个方面描写了了大潮来时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 、 、 。抒发了作者 的真挚感情。
(2)“观”字有两个意思:①看;②景象,“观潮”中“观”的意思是 ;“奇观”中“观”的意思是 。(填序号)
(3)“人声鼎沸”的意思是: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人声鼎沸”的情景?
例如:
(4)写出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 。
二、选择题
6.课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崩腾西去的过程。
A.从上到下 B.由远到近 C.由近到远
7.作者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A.事情发展 B.游览
C.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
8.下列句子意思和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B.钱塘江大潮不是天下奇观。
C.难道钱塘江大潮不是天下奇观吗?
9.下面词语中“贯”字的意思与“横贯江面”中“贯”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
A.连贯 B.贯穿 C.万贯
10.小李和爸爸在钱塘江看过大潮以后,诗兴大发:“钱塘奇观天下传,闷雷滚动移白线。狂潮怒吼贯江面。”最后一句可以是( )
A.水天相接潮头响 B.人潮涌动如城墙 C.漫天卷浪地崩现
11.下列对“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浪潮的声势特点。
B.这句话刻画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开阔,横贯江面;势猛,有进无退;先呈线状,后呈墙状,至此呈万马并进状。
C.从“浩浩荡荡”一词可以看出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大潮的声势。
三、现代文阅读
(一)
珍珠泉
吴然
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过小山包的密林。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周围镶(xiānɡ)嵌(qiàn)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你要是踩上去,准会滑倒。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jué)草,那悄悄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蕨草宽大的叶片,有的能拂到水面,花儿们却只是静静地投下自己的影子。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可惜没有鱼,是水太清太凉的缘故吧?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不用说我是多么喜欢珍珠泉了。我很想知道,它哪来这么多冒不完的水泡?在小河断流的时候,在村里的井水干涸(hé)的时候,它还是不停地冒着水泡。难道是有许多快乐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玩儿吗?他们一定玩得很高兴吧?每次,挑着阿爸给我做的水桶,来到珍珠泉边,我都这么想。
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为去追一只小鸟,或者忙着扯路旁的一朵小花。
(选自《和花朵说悄悄话》,有删改)
12.文中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什么?( )
A.一堆石头 B.一座房子 C.一眼清泉 D.一座小山包
13.人们为什么给这眼清泉取名为“珍珠泉”?( )
A.因为泉底有许多美丽的珍珠。 B.因为潭底冒出的水泡似珍珠。
C.因为泉水清澈得可以看见珍珠。 D.因为泉水像珍珠一样宝贵。
14.第2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到青褐色的石头、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
A.为了说明珍珠泉水很凉。 B.为了说明珍珠泉水很脏。
C.为了说明珍珠泉水很深。 D.为了说明珍珠泉水很清。
15.请找出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16.阅读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二)
古人盛赞钱塘潮
一年一度的钱塘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宁,去看那千军万马般的波涛扑向岸边,去听那金鼓雷霆似的潮声震撼天地,这实在是人生一乐。
然而,真正能欣赏到这种壮观景象的人并不太多。因为钱塘江不像明媚的漓江,一年四季都向游人敞开迷人的胸怀;也不像美丽的西湖,无论阴晴雷雨都不乏动人之姿;再说偷闲前去,也未必恰巧能遇上最奇特、最令人惊叹的涨潮伟观。所以,无缘见到涨潮伟观的游客,不妨领略一下古人笔下的观潮、听潮的兴味。
钱塘潮历来为人所神往。如宋之问就为之留下“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名句,苏东坡对之也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赞叹。诗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山胜水见得虽多,但哪一处潮可与钱塘潮媲美呢?于是,他们就通过自己的生花妙笔来描摹这天下奇观,从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钱塘潮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的惊天动地、气魄雄伟。唐诗有云:“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清诗有云:“惊涛直上海门西,欲卷青冥失会稽(jī)。”清诗人施闰章在《钱塘观潮》中形容得更妙:“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可见钱塘潮有如春雷齐鸣,万浪攒动,潮水卷起浪花,浪花追着浪头,漫天铺地,汹涌澎湃,横扫一切,大有气吞山河、包含日月之势。
17.是什么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宁?( )
A.一年一度的钱塘潮 B.金鼓雷霆似的潮声
C.一年四季都明媚的漓江 D.不乏动人之姿的美丽西湖
18.钱塘潮的动人之处在哪里?( )
A.惊天动地、气魄雄伟 B.春雷齐鸣、万浪攒动
C.明媚迷人、柔情蜜意 D.动人柔美、气象万千
19.为什么真正能欣赏到钱塘潮的壮观景象的人不多?( )
A.因为钱塘江位置偏远,游人不一定能够前往欣赏。
B.因为钱塘江气候特殊,游人由于天气不佳无法前往。
C.因为普通游客欣赏钱塘潮后无法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D.因为钱塘潮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20.古人为什么会留下那么多咏叹钱塘潮的名句?( )
A.古人觉得只有将钱塘潮描绘好了,才能吸引游客前来。
B.古人觉得钱塘潮与名山胜水一样美丽,值得用诗赞美。
C.古人虽见过颇多名山胜水,但觉得钱塘潮比其他的潮更加震撼人心。
D.古人被钱塘潮的美景震撼得无法用话语来形容,只好写诗,用文字来形容。
21.文章以“古人盛赞钱塘潮”为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2.“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出自宋之问的《灵隐寺》,描写的是灵隐寺的门对着钱塘潮的画面。有人认为这两句诗并没有描绘出钱塘潮雄伟壮观的气势,用在此处不合适。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宽阔 堤坝 地震 犹如 霎时 山崩地裂
2. 蹦跳 震撼 期盼 崩塌
早晨 打扮 犹豫 据说 涨潮 优秀 居然 嘲笑
3. 山 海 平 静 相 接 天 地 隐 现 荡 荡 号 吼
4. 狭窄 喧闹 鸦雀无声 风平浪静
5. 农历八月十八 海宁市的盐官镇 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 潮来时 由远及近 形状 声音 奇特 雄伟 壮观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① ② 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开运动会时;大型集会时;六一活动等。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6.B
7.C
8.B
9.B
10.C
11.C
12.C 13.B 14.D 15.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中“扑哧一笑”形象地写出了水泡们消失前的形态,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水泡的调皮可爱,充满了画面感。 16.我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这时路边的小花吸引了我。我晃晃悠悠地低下身子想摘一朵带回去,却又看见一只可爱的小鸟。我急着想去追它,身子一晃,桶里的水像珍珠一样泼洒出来,洒落在石板小路上……就这样,我一路惊呼、一路泼洒,将清凉的泉水挑回了家。
17.A 18.A 19.D 20.C 21.以“古人盛赞钱塘潮”为题 ,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以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对钱塘潮的赞美之情。 22.不同意。因为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在灵隐寺可以看到沧海日出和钱塘潮的景象,将壮观的沧海日出与钱塘潮并列,从侧面表现出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所以用在此处合适。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